第六八零章 結束戰爭(一)

不過收到消息之後,夏博海到並不怎麼激動,因爲他心裡有數,在5艘現代軍艦押戰,這一戰就沒有打不贏的道理,結果只在於是怎麼贏的?贏多還是嬴少的事,因此收到這個消息之後,夏博海只是吩咐值班人員,將這一消息送到肖建軍、王雲鵬、徐濟超三人家裡,同時也給在瀋陽的秦錚發去電報,讓他們也儘快知道己經勝利了,同時在明天一早,將這個消息通知給各部門,然後又開始思考自己的事情。

原來就在今天上午,秦錚發回來一份報告,對於臺灣海峽之戰結束之後,如何徹底結束遠東戰爭,提出了自己的意見。而這份報告,也深得夏博海的心意。

臺灣海峽之戰勝利,可以確定華東政府取得了戰場上的勝利,但這並不等於這場跨時3年,持續時間超過30個月的遠東戰爭,就此劃上句號;更不等於華東政府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因爲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從來就不限於只發生在戰場上,何況這次的遠東戰爭,一共牽扯進來了6個國家,其中的錯綜複雜,更是難以言喻的。

對於軍人來說,只要取得戰場上的勝利就行了,但對於政治家來說,只取得戰場上的勝利,是遠遠不夠的,衡量是否取得最終的勝利,在於是否實現了戰前預定的計劃,是否真的獲得勝利帶來的國家戰略利益。在戰爭之前,華東政府確定的目標是:擴大自己的領地,爲華東政府的發展獲得廣闊的空間;重創日俄兩國,使其在短時間內無法給華東政府造成威脅,並震攝其他國家,爲華東政府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從日俄兩國索取鉅額的戰爭賠款,爲華東政府的發展獲得大量資金。

從現在的結果看,前兩個目標基本己經達到了,但最後一個目標還沒有譜,而且現在索取戰爭賠款的對像不僅僅只是日俄,還要加上英法荷三國,但這五個國家可不是無能的清廷,一打就輸,一輸就服,一服就賠,要讓他們老老實實交出賠款,現在的勝利還是不夠的。

如果英法日俄荷五國堅持不賠款怎麼辦?華東政府是否應將戰爭繼續進行下去?如果戰爭繼續進行,那麼下一步華東政府用兵的方向在那裡?用兵的目標又是什麼?是以戰爭逼迫五國賠款?還是乾脆滅掉一二個國家?而華東政府的財政,人力物力又是否能支持將戰爭繼續進行下去?這些問題都是政治家所需要思考的,因此說一個優秀的政治家,應該是在戰爭開始的時候,就要考慮戰爭如何結束,這決不是一句空話。

夏博海當然知道,戰爭是不可能無限的繼續下去,雖然華東政府在戰場上取得了無比輝煌的勝利,但軟肋也是相當的明顯,就是華東政府的財政、人力物力確實是不可能支持戰爭長時間進行下去的。

目前華東政府的資金並不缺,而且在取得了臺灣海峽之戰勝利後,籌款也不是什麼大問題,還可以繼續在美國、德國的市場上發行債劵。但華東政府的人力物力,卻差不多己經到了極限。

在開戰之前,華東政府佔領的領土並不大,只有山東全省,部份河南省,少量的河北、湖北、安徽、江蘇等地,總面積約28萬平方公里,人口4000萬左右,但除了山東省之外,其他地區均未得到充份開發,對戰爭的支援有限,因此能夠支持這場戰爭進行的,實際只有山東一省,也可以說除去軍事實力之外,華東政府是參戰各方中綜合實力最弱的一個,是以一省之力對抗英法日俄荷五國。

在人力方面,華東政府免強還可以做到自足,但所需要的戰爭物資,大部都要從外部引進,當然主要還是在中國的範圍內引入。甴於華東政府對戰爭的準備十分充份,而且在中國有良好的口碑與極高的聲望,並建立了多道穩固的供應渠道,因此在戰爭之初,物資供應還十分極時,物資也很豐富。

不過戰爭對物資的消耗也是相當巨大的,在普茨茅斯談判之前,華東政府的物資消耗速度己經超過了物貨貯備的曾漲。而普茨茅斯談判破裂之後,英法兩國參戰,不僅僅是在軍事行動上,在經濟上也同樣對華東政府進行打壓,並且還聯合清廷,限制對華東政府物資輸入。

英法兩國都在中國經營了數十年,對中國經濟有巨大的影響力,而清廷畢竟還是目前中國的合法政府,儘管這時己衰敗之極,但250餘年的餘威也不容忽視,因此向華東政府供應物資的商人,有一部份是迫於英法兩國、清廷的雙重壓力,停止或減少了對華東政府的物資供應;還有一部份商人則是由於英法兩國參戰,不看好華東政府,於是紛紛和華東政府進行切割,不僅中斷的與華東政府之間的商業來往,更有甚者收了華東政府的訂金,卻扣住貨物不發;只有少部份人堅持和華東政府保持商貿來往,而英法兩國又採用擡價、搶購等方式,加大了華東政府的物資輸入的難度和成本。

結果華東政府的物資輸入頓時呈斷崖式下降,在最低的時候,不足正常情況下的3成,好在是華東政府之前還有大量的積累,而且這時日俄兩國均己元氣大傷,也無力發動大規模戰爭,因此物資也小了一些,而華東政府又抓住時機,連續打出了收復瀋陽,攻克滿洲里,登陸日本等勝利,而且在日本釆用掠奪式收搶物資、人口,固然是在給日本施壓,但也有相當程度是緩解自身己供求困難。

不過有一些商人見華東政府連續取得勝利,另一方面也是迫於輿論的壓力,又有些回心轉意,在暗中向華東政府少量輸出物資,於是華東政府的物資輸入也在緩慢的回升,到臺灣海峽之戰前,物資輸入的速度免強回覆到以前的5成左右。

但這時物資的輸入己遠遠落後於物資的消耗,因此現在華東政府的貯備物資總計只夠使用4-5個月左右,當然在臺灣海峽之戰後,想必會有更多的商人重新恢復對華東政府的物資供應,到是可以樂觀估計,華東政府物資的消耗應是可以堅持8-9個月的時間,然後就會出現物資短缺了。

另外就是戰爭對華東政府的經濟民生、社會發展的打擊也是相當巨大的,現在華東政府內,除了軍工之外,幾乎其他所有產業的投資、生產、經營己全部停止,而且民間的生活物資己在按計劃分配,所有娛樂行業基本全部停業,整個社會幾乎完全停滯了下來。

但這種情況不能維持長久,華東政府估計最多隻能確保穩定半年,而如果這種情況維持一年,華東政府的統治,就會出現不穩定的局面,因此當前的局面,華東政府雖然在軍事上取得了極輝煌的勝利,但卻並非穩操勝券的。在舊時空裡的日俄戰爭,儘管日本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但在最後談判時,也不得不放棄賠款的要求,就是由於俄國還耗得起,但當時日本的國力、經濟己不能支持將戰爭繼續下去,只能妥協以求徹底結束戰爭。而華東政府最理想的結果是在半年內正式結束戰爭,獲得賠款,而最多隻能堅持一年,那時既使得不到賠款,也要結束戰爭了。

不過如果得不到戰爭賠款,華東政府就將會揹負上沉重的債務負擔,必然會嚴重影響日後的發展,雖然從戰爭中獲得了大量土地以及戰略利益,但也不能抵消債務,只能算是一場慘勝。在舊時空裡,日本雖取得了日俄戰爭的勝利,但由於沒能從俄國獲得戰爭賠款,結果從此揹負上沉重的債務負擔,結果一直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獲得大量的戰爭定單,才還清了債務。因此對華東政府來說,戰爭賠款是志在必得的。

當然華東政府現在面臨的局面要比舊時空裡的日本好得多,畢競現在華東政府還能支撐個1年半載,而日俄兩國的消耗要遠比舊時空大得,國內經濟基本崩潰,現在是全靠英法的輸血才能支撐下去,一但輸血停止,日俄兩國就會立刻休克;英法兩國到是國力雄厚,但無奈本土離中國太遠,而兩國在亞洲地區又有大量的經濟政治,地緣戰略利益,但在臺灣海峽之戰,英法兩國幾乎都無力保護自己在遠東的利益,同時英法兩國還要給日俄輸血,不能讓日俄崩盤,因此英法兩國其實也並不輕鬆;至於荷蘭,本身國力弱力,可以忽略不計。

由此也可以看出,在戰場之外的博奕中,華東政府實際還是有很大的勝算,只是其中的操作,需要認真、詳細的計劃, 也並不遜色於打一場真正的戰爭。

第二二一章 談判(三)第六九五章 求和(二)第一八五章 護僑行動(七)第一六七章 回訪日本(中)第五二三章 談判(一)第四四六章 外交斡旋(三)第三八八章 新聞發佈會(二)第四十二章 出擊第二三一章 各方反應(五)第六零五章 東北戰事再起(三)第五九二章 濟南衆態(二)第四七五章 山海關之戰(四)第五八六章 農場巡視(上)第四六九章 迎擊俄軍(六)第八章 俄國求和(上)第六七六章 大獲全勝(七)第三五五章 徳國特使(三)第三七三章 上海(一)第五二二章 反圍剿(二)第三八九章 對馬海戰(十五)第九十三章 青州之亂(六)第三十八章 聯軍進攻第三四一章 李鴻章之死(二)第四五九章 山海關(五)第一八九章 德國海軍戰略(七)第一八五章 德國海軍戰略(三)第八十三章 災民(三)第三二三章 海參崴(六)第五八五章 隔空交手(一)第二章 穿越到清末第十五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二)第五一七章 穆棱河之戰(十三)第四六八章 迎擊俄軍(五)第六四五章 日本本土作戰(五)第七十一章 工作開展(下)第四一二章 北京攻略(八)第四十九章 投降第一三六章 渤海海戰(五)第九章 接管濟南(二)第五二一章 反圍剿(一)第三三零章 海歸(一)第三九一章 對馬海戰(十七)第四九六章 發展大計(上)第二零六章 戰爭規則(一)第一五零章 徳國之行(七)第二二五章 青島戰役(九)第六十六章 德國使團(六)第一七五章 南下上海(五)第三六一章 徳國特使(九)第三三三章 李鴻章來訪(十)第三七零章 餘波未平(七)第三六三章 媒體(一)第二五九章 土地制度(上)第二六零章 根據地(二)第四五一章 遼陽之戰(十三)第六二零章 登陸日本(二)第四二二章 停戰期(三)第二八三章 會談(上)第十八章 接管濟南(十一)第四三七章 進京(四)第五三一章 調查報告(下)第七零九章 日本的選擇(三)第二二六章 青島戰役(十)第四六四章 迎擊俄軍(一)第七十七章 水災(二)第五零八章 清廷招撫(五)第二八一章 五人會議(五)第一八一章 護僑行動(三)第五七八章 進攻瀋陽(二)第二一七章 爪哇之戰(七)第一七零章 投資考察(一)第一七六章 南下上海(六)第一七三章 投資考察(四)第四三二章 進攻北京(十一)第二一九章 清廷求和(二)第十九章 自沉第五一六章 穆棱河之戰(十二)第五四五章 鎮南浦登陸(五)第五三四章 土地政策(二)第五九六章 濟南衆態(五)第二七九章 五人會議(三)第六十四章 工業(一)第一九七章 巴達維亞(五)第六七九章 大獲全勝(十)第十六章 接管濟南(九)第五百章 輿論再變(三)第六七九章 大獲全勝(十)第一零一章 巡視(六)第五五四章 接受談判(六)第二七三章 陰島(四)第五零八章 穆棱河之戰(四)第五一七章 穆棱河之戰(十三)第三二零章 騎軍(四)第四五一章 遼陽之戰(十三)第一四七章 徳國之行(四)第二四九章 天誅(六)第六零四章 東北戰事再起(一)第四五三章 新聞發佈(二)第三十一章 年度總結(一)第一五二章 徳國之行(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