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四章 奇襲庫倫(八)

第二天,歐陽隆興就收到了陳金剛攻佔庫倫,俘虜哲布尊丹巴八世的消息,突襲部隊也取得了完滿的勝利。而這兩場戰鬥的勝利,也徹底奠定了人民軍在這次進攻蒙古之戰的勝局。

同時指揮部也下令給歐陽隆興,讓他立刻安排一支軍隊,儘快趕到庫倫去增援陳金剛,畢竟陳金剛的部隊雖然戰鬥力極強,但畢冕人數太少,而且對後勤的依賴性很大,難以長期作戰,而現在庫倫周邊並不穩定,因此急需要人手増援,鞏固勝果。

收到了命令之後,歐陽隆興當然也不敢怠慢,於是立刻調遣了一個騎軍團趕赴庫倫增援,而且由於在這一戰中,人民軍繳獲了1萬多匹戰馬,因此這次増援庫倫的士兵,每人可以配備3匹戰馬,用於中途的換乘,以及馱運行軍的物資,以確保這支騎兵團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到庫倫。

增援的部隊派出之後,歐陽隆興也着手進行戰後的處理工作。首先當然是鑑別俘虜,經過了兩天的詳細審問之後,除了從俘虜中找到了達木丁**和巴布扎布之外,又發現了近百餘名蒙古貴族子弟,其中也不乏有出身於較大的權貴之家,還有10餘名是權貴的直系子孫,而其餘則基本是普通的牧民,或者是權貴家裡的奴僕。

對於俘虜的敵人,無論是清軍士兵或是外國士兵,人民軍是不會輕易的放過,如果最終沒有贖俘費的話,必須在華東**服刑役一定的年數,簡單的說就是要當幾年的免費勞動力,纔會獲得釋放自由。

在最初的時候,有人曾對這種處理方式有異議,認爲外國士兵也就算了,但清兵絕大多數都是窮苦人家出身,當兵也是迫於生計,何況都是中國人,沒必要像對外國士兵那樣,非窄幹最後的剩餘價值不可,不如在教育一番之後將這些俘虜都放了,一來可以宣傳華東**的仁義之名;二來有這些人回去宣揚,清軍再與人民軍交戰時,也不會出力,並且還例舉了在舊時空裡,元老的先輩們就經常採用這種處理俘虜的模式,結果往往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但行政院經過討論之後,否決了這一提議,因爲這兩個時代的俱體情況是不一樣的,元老的先輩們所處的是一個軍閥割據混戰的時代,爲了擴大自己的軍隊規模,各軍閥基本都採取抓壯丁的模式,因此軍閥的普通士兵從軍的時間都不長,比較容易通過簡易的教育改變他們的思想。而現在的中國,儘管也是危機四伏,但總體來說還是處於一個**的統治之下,國體相對穩定,軍隊也比較固定,極少有抓壯丁充軍的情況,儘管普通士兵確實大多出身貧苦人家,但由於當兵的時間較長,多少都粘染了一些老兵油子的習性,不是簡單的幾次教育能改得過來的。

而且人民軍抓了這些俘虜也不容易,不僅消耗了華東**的資源,而且也付出一定的傷亡代價,因此就這麼輕易的放了,在自己這邊,由其是人民軍這邊也交待不過去,另外也是向俘虜顯示華東**的權威性,只能比外國士兵俘虜的待遇會稍好一點,服刑役的時間會短一些,一般是3-5年,而且工作強度要略低一些。

同時華東**還會給他們安排一些課程教育,除了政治洗腦之外,還有識字、基本的算術,以及一些手藝技能等,並在刑役期滿之後還會發給一筆服役費,數額雖然不算多,但也足以讓他們回家,如果家鄉不太遠的話,還能省出1、2個月的生活費來。而且在服刑役期間能夠學會識字、算術,以及一些手藝技能,並養成一些好習慣,因此在回鄉之後,基本都能夠自食其力,過上至少是溫飽的生活。當然願意留在華東**的人,華東**也可以給他們安排工作、住所。

這一套處理俘虜的模式,在華東**己運行了5、6年,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在此前的錦州戰役中,對俘虜的蒙古士兵,也同樣採用這一套模式,現在那一批俘虜還在錦州服刑役,爲錦州的發展建設也供獻了一份力量。

這次戰爭,抓到的俘虜多達1.2萬餘人,這可是一批數目龐大的勞力,而人民軍選擇在達裡諾爾湖地區駐軍,一方面是和蒙古軍隊對持,另一方面也是在這裡興建從赤峰通往庫倫的第一個據點堡壘,現在堡壘己經初據規模了,不過既然有了這麼多俘虜,當然也不能浪廢了,這樣好的免費勞動力,這時不用,等到什麼時候。因此歐陽隆興下令,將俘虜編隊,並且把權貴孑弟也都打散,編入勞動隊伍中,參與堡壘和道路的建設。

但就在服刑役的第一天,俘虜中權貴子弟顯得很不情願,雖然他們都被抓了,但到也並不擔心,因爲都等着家裡出錢來贖人,只想着在這裡忍不了幾天,自己就能夠恢復自由了,畢競這幾百年來,就是這樣的規據,卻沒曾想到,人民軍居然會派他們做苦力,而且還是和在他們眼中下等人一起幹活,因此許多權貴子弟就採取各種不配合,有的消極怠工,有的口出怨言,有的在幹活時指使其他俘虜爲自己做事,甚致還有人煽動俘虜們鬧事起鬨。

不過人民軍對這種不配合的俘虜一向不手軟,而且也不會拿這幾個權貴子弟換贖俘費,相反他們的家族都正是華東**要消滅的對像,現在正好拿幾個典型開刀,當場就擊斃了2名煽動俘虜們鬧事的人,又嚴厲處罰10餘名其他消極怠工、口出怨言的人,這一下權貴子弟頓時都老實了,知道人民軍可不講這些規據,因此只能老老實實的幹活、工作,不敢再有半點懈怠的。

有了這批俘虜加入,工程的進度也大大加快,不僅有足夠的人手修建堡壘,而且還可以抽出一半的人來修路,兩項工程都沒有擱誤。

而在10天之後,一支由120輛卡車組成的車隊到達營地,帶來了大量的彈藥、油料、零件以及其他的物資,其中有50車是給這裡的營地帶來的,還有70車則是準備送到庫倫去。而且現在這裡的事也處理得差不多了,因此歐陽隆興也決定這次自己親自隊去庫倫,畢竟這次發動蒙古戰爭的首要目標是庫倫,而且歐陽隆興還是前線的最高指揮官,無論是於情於理,歐陽隆興也都應該到庫倫去一趟。同時這一次去庫倫,歐陽隆興還要沿途考察其他修建駐點堡壘的位置地點。

當然,歐陽隆興這次去庫倫不會就帶這幾十輛卡車去,而是還帶了一個團,一個裝甲摩機連,由於有50輛空置的卡車,因此這次帶出的士兵全部都乘卡車進發。而其餘的軍隊仍然留在原地,監督堡壘及道路的施工。

歐陽隆興帶着車隊出發之後,一路上到也平安無事,因此也沒有刻意加快行進,在7天之後,車隊到達了庫倫附近,遇到了人民軍佈置的前哨據點,戒備頗爲森嚴,一付如臨大敵的樣子。

歐陽隆興也有些意外,一問才知道原來還真是有敵人來了,原來在達裡諾爾湖地區駐紮的蒙古軍隊的五名主將中的海山,因爲轉回庫倫,因此逃過了一劫,但他還沒到庫倫,就收到了庫倫失守的消息,海山也不禁大吃了一驚,沒想到庫倫就這樣失守了,於是趕忙回趕,想回到達裡諾爾湖地區去搬請救兵,復奪庫倫,那知回行了2天,就遇到了蒙古軍隊敗逃回來的逃兵,海山才知道原來蒙古大軍也被人民軍擊敗了。

這下海山也有些發懵,這下可怎麼辦啊!想了一夜之後,海山才理清了頭緒,在這個時候,只能到四處去搬請救兵,在人民軍的大軍進駐庫倫之前,先復奪庫倫,然後再想辦法抵擋人民軍。

於是海山立刻動身趕赴烏蘇裡臺城,那裡不僅有清軍的駐軍,還設有俄國領事館,駐守着一支大約200人的俄軍,如果清軍和俄軍願意幫助自己,那麼復奪庫倫也就大有希望。

到達烏蘇裡臺城之後,海山首先面見烏蘇裡臺將軍堃岫,向他呈明利害關係。其實這幾年來庫倫和清廷的關係十分緊張,堃岫和海山也互相不對眼,但蒙古地區畢竟堃岫的轄區,庫倫被人民軍佔領,堃岫是有失地誤職之責的,因此堃岫只有收復庫倫才能將功補過,這時也只有出兵幫助海山復奪庫倫。

說服了烏蘇裡臺將軍,海山又趕去找俄國領事館求助,但在此之前,俄國有明令,要求蒙古各地的俄軍不得參與蒙古與華東**之間的戰鬥,因此領館對海山也只能愛莫能助。但領事館的駐館武官正是海山的老朋友,俄陸軍上校bobo夫,他到有心幫助海山,於是連續向俄國國內發電,要求國內同意幫助海山,復奪庫倫。3天之後,國內回覆同意bobo夫的建議,並指令俄軍由bobo夫指揮。

得到了清廷、俄國的幫助之後,海山又奔走了幾個部落,終於湊齊了4、5000軍隊,然後趕來複奪庫倫。

第二五一章 八國聯軍分裂第三七五章 上海(三)第三五五章 大戰之前(二)第四二六章 進攻北京(五)第六六零章 臺灣海峽之戰(一)第六十三章 英日同盟(三)第二零八章 戰爭規則(三)第四六六章 迎擊俄軍(三)第九十二章 天津戰役(五)第三四二章 軍事計劃(上)第六一五章 滿洲里戰役(八)第五十八章 上海新區(十一)第三十七章 圈孑(下)第一四零章 合肥見聞(四)第四一五章 遼河之戰(一)第四十章 造艦計劃(四)第五二二章 反圍剿(二)第五五二章 接受談判(四)第四八四章 清廷朝議(上)第一六六章 回訪日本(上)第四十七章 錦州之戰(五)第一八八 船上的屌絲第三零七章 反制行動(五)第二五三章 工作組第五八零章 進攻瀋陽(四)第四二四章 停戰期(五)第一三一章 海軍假期(二)第一六九章 德國之行(一)第一五二章 新農村建設(三)第五四零章 聯合軍演(五)第一七九章 護僑行動(一)第五三八章 聯合軍演(三)第七一一章 腰帶計劃(下)第五一七章 叛逃第三九零章 新聞發佈會(四)第一九六章 訪問英法(七)第三零一章 革命者(六)第二九八章 脅迫(三)第一八零章 護僑行動(二)第五九四章 上海租界(六)第五十九章 殲滅(四)第四八三章 統一商界(五)第二十二章 增援部隊(下)第十一章 接管濟南(四)第二六二章 反撲(二)第六十九章 工業(六)第六一五章 滿洲里戰役(八)第三三八章 工業成就(四)第二二四章 舞會(上)第二四二章 王家寨(四)第一七三章 南下上海(三)第六五三章 撤僑(五)第二一六章 爪哇之戰(六)第六八零章 結束戰爭(一)第六十五章 德國使團(五)第一四零章 上海新區(四)第五五六章 土地改革(十一)第六九五章 求和(二)第三十八章 談判(中)第六三零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二)第六百章 聯合遠東遠征軍(下)第一七六章 德國之行(八)第二八二章 旅順口作戰(二)第二五五章 圈套(三)第二二八章 近鄉情怯第八十五章 安置營(上)第五二四章 反圍剿(四)第一一八章 農村調查(四)第六一二章 朝見風波(四)第一七二章 投資考察(三)第二零四章 從軍(二)第六七九章 大獲全勝(十)第七一五章 上海談判(二)第四三九章 進京(六)第二四九章 鑑定圖紙第四六三章 武昌之行(四)第五二六章 談判(四)第二零三章 正面進攻(上)第四八二章 登陸作戰(四)第三四九章 前往青島(二)第二一二章 青島攻略第一六五章 慶賀大會(三)第四六八章 武昌之行(八)第三九七章 談判(五)第一一五章 秋收行動(四)第二零二章 作戰計劃(下)第二三七章 作戰計劃(五)第七十六章 水災(一)第一五九章 天津見聞(四)第一八八章 德國海軍戰略(六)第十五章 接管濟南(八)第四三五章 進京(二)第五零五章 清廷招撫(二)第五十三章 上海新區(六)第七十六章 規劃(二)第六三九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十一)第八十三章 八國聯軍的動向(下)第五五三章 土地改革(八)第二五三章 工作組第五九七章 濟南衆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