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五章 皇帝與太后(上)

光緒到是並不以爲意,道:“秦錚,這一次拳匪爲禍,庚子國變,列強競相欺中華,使朝廷蒙塵,我大清幾遭滅頂之禍,幸好是你們適時迴歸中華,才力挽大廈於將傾之際,其功大矣,實爲我大清之幸,纔能有你們這樣的忠義之士迴歸。”

秦錚聽了,欠了欠身,道:“皇上過獎了,我們只是適逢其時而己。何況我們本是華夏後裔,自當爲中華而盡力。”

聽了秦錚的話,光緒的心裡不禁微有些失望,因爲他剛纔的那一番話,以封建王朝的立場來說,是相當高規格的讚譽了,如果是在清廷,受到這種讚譽的官員就應該做出一付感激涕零的樣子,甚致是跪伏於地,叩首不己,大表自己對朝廷的忠心。結果秦錚就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就草草的帶過去了。

不過光緒也想到海外華人久居海外,對中華的禮儀不甚瞭解,因此沒有做出自己希望的表態也就在情理之中,自己也不應過於計較。於是光緒又道:“其實以你們的功績,就是進入軍機,執掌朝政也並不爲過,只做一個小小的山東巡撫,確實是大材小用了,不過現在朝廷尚在蒙難之中,讓你們出任山東巡撫,仍是權宜之計,等朝廷回京之後,必將奮發圖強,勵精求治,那麼你們也必有用武之地,因此還望你們在山東勤於地方政務,不可懈怠,以待時機,不可辜負朕之所望。”

光緒知道慈禧是肯定會派人偷聽自己和秦錚的對話,因此對秦錚說的話都是經過了詳細的考究,達到既可以施恩於海外華人,又不會觸及到慈禧底線的目地。

不過秦錚的回答再一次讓光緖失望,秦錚道:“皇上太過獎了,其實我們能夠做到一個山東巡撫,讓族人有一個安身立足之地,就己經很滿意了,其他的並不作奢望。”

連續兩次試探,都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光緒也不禁有些沉不住氣了,又道:“經此一難之後,我大清到了非奮發圖強不可之地步,你們久據海外,並熟知西洋諸國之法,不知我大清當行何法以自強。”

秦錚看着光緒,道:“皇上是想再施變法革新之舉嗎?”

光緒沒有答覆,只是微微點頭,因爲“變法”兩個字在慈禧面前是一個禁詞,因此剛纔光緒只敢說一些什麼奮發圖強,勵精求治,自強等詞。

其實秦錚並不是不明白光緒的用意,不過穿越集團是絕不可能介入到帝后的紛爭當中,更不可能支持光緒,因爲無論是慈禧還是光緒,都是穿越集團要推翻的對像,不過光緒畢竟是一個令人同情的人,因此秦錚也不想騙他,更不想讓光緒對穿越集團抱以不切實際的幻想,於是秦錚道:“變法之事,關係重大,需全盤深思熟慮,謀定而後動,我們初回中華,時日尚短,對當前中國國情民情瞭解不多,因此不敢妄言,不過西洋諸國,與我中國國情有異,其法只可借鑑而不可照搬。”

秦錚的這個答覆顯然是不能讓光緒滿意的,但也不能說秦錚的答案不對,因此苦笑了一聲,道:“當今之際,我大清己是不變法不足以救國,朕不欲做亡國之君,只可惜身邊卻無可用之人,因此還望你們能夠爲朕之股肱,使大清中興富強,你們也能流芳千古,名垂青史,不枉歸國一場。”

秦錚聽了以後,就知道光緒現在還沒有放棄幻想,於是道:“我們在海外時,也曾聽說在數年以前,大清曾有一次變法革新之舉,當時皇上啓用的是康有爲,梁啓超師徒,主持變法之事。”

康有爲,梁啓超這兩個名字,在慈禧面前也是禁忌,不過光緒心裡想着,這是秦錚說出來的,不是自己,因此點了點頭,又向門外偷看了一眼,道:“確有此事,不知你們以爲如何。”

秦錚沉聲道:“如果皇上以爲變法革新,就是康梁所行之事,那便大錯特錯了,康粱之輩,志大而才疏,即不知中,亦不知外,所行變革之事,全是胡鬧之舉。”

光緒也不禁有些愕然,道:“何以見的?”

秦錚道:“康梁變法,計104天,卻下變革令280餘條,涉及政務、經濟、文化、外交、軍事各個方面,事先既無考查論證,制定嚴密計劃;途中又全無章法,,不得要務既無重點,又無條理,如此行事,豈有不亂之理。變法革新,何其重大之舉,自古中國行變法事,鮮有成者,可知其艱難,因此非萬分謹慎,全盤深思熟慮,謀定而後動而不可行,何況我中國地域廣擴,人口衆多,各地風俗、習慣、民心勻不相同,千頭萬緒,亂如麻絲,牽一髮而動全身,豈能隨性亂來。”

光緒聽了秦錚的話之後,半響無語,儘管自己被奪權囚禁,甚致是差一點被廢除,有很大一部份原因是由於康有爲,梁啓超等維新派的魯莽行事而起,但光緒心裡一直把康梁視爲治世救時的棟樑之材,有時光緒還會幻想自己有朝一日掌權,從海外請回康梁重新主持變法革新,使大清國富兵強,中興天下。而庚子國變,出逃以後,光緒不止一次的想如果戊戌變法不被中斷,大清恐怕巳是一派新欣向榮的景像,絕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但秦錚卻毫不客氣的把他心目中的治國乾材貶得幾乎一錢不值,也讓光緒心裡非常不滿,而且戊戌變法所下發的變革令雖然都是由康有爲,梁啓超等人提出,但也是經由光緒發出的,因此秦錚的指責、貶底,實際也是把光緒也算在裡面了。

在舊時空裡,有相當一段時間對戊戌變法以及康有爲,梁啓超的評價要過高,認爲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但卻開啓了中國的思想啓蒙、思想解放運動,其實在甲午戰敗以後,變法革新的思想就己經成爲中國社會的主流,因此戊戌變法只能說是恰逢其實的將這種思想推動了一把,說到開啓就有些言過其實了。

當然不能說戊戌變法沒有進步意義,但畢竟一個僅僅只維持了104天的變法行爲,真正對中國的思想進攻能夠起到多大的作用。要說戊戌變法的真正作用,主要是固定了清廷守舊頑固的印像,推動知識分子由維新向革命轉化。讓不少對清政府還抱有幻想的知識分子轉變爲革命黨人。不過這個作用更準確的說應爲戊戌政變的影響,而不是戊戌變法本身的影響。

另一方面,儘管史學屆對戊戌變法的性質定義爲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但主導戊戌變法的康有爲,梁啓超在本質上仍然還是中國傳統的知識分子,他們對西方的認識僅僅只是從租界的報紙、書籍而來,在戊戌變法失敗之前,所謂的維新派竟沒有一個人有出國考查的經歷,由於是維新派的精神導師康有爲,也只不過去了一次香港,到是在戊戌變法失敗之後,康有爲反到獲得出國的機會,遊歷日本及歐美諸國,但思想反到日益保守起來。

而在戊戌變法的時候,維新派包括康有爲,梁啓超在內,對西方各國的體制、制度實際根本是半懂不懂。當然就算是半懂不懂,但比起當時的中國來說,維新派的思想確實也算得上是進步的,但維新派的持行能力,見識、政治手段,甚致是道德水準,都只能用可笑來形容,因此戊戌變法的失敗,從某種意義上說還是一件好事,反到是成就了康有爲,梁啓超等人的名聲,如果真的任由康有爲,梁啓超等人主持變法,中國是不可能富強起來,而且不出一年中國非亂不可,庚子國變說不定會提前發生。

儘管光緒不願做亡國之君,並且力圖變法圖強,但他在本質上還是一個封建君主,在戊戌政變之前,除了在慈禧面前以後,永遠都是聖明之君,當然不會有錯,這時也不禁生出海外華人也未免太狂妄自大了的想法來,但還是強壓住心裡的不快,道:“那麼依你們之見,大清變法的要務之急在那裡呢?”

秦錚當然聽得出光緒的不滿,心裡想着就這一點氣量還想當中興的明君,不過既然光緒問到這裡,也不妨亮一點乾貨出來,至於光緒聽不聽得懂,那就不管了,於是秦錚道:“當今中國的要務之急在於土地。”

光緒怔了一怔,沒有想到秦錚給自己竟然是這兩個字。

秦錚接着道:“國之根本在於民,而民之根本在於土地,我們迴歸中國的時間雖然不長,但也瞭解了一些現在中國的土地兼併情況十分嚴重,天下的土地,十之七八均爲大地主、豪強、鄉紳所佔有,而農民所有土地只待十之一二,耕者無田則國不安穩,爲歷朝所警,自然是當今中國的第一要務,土地問題不解決,其他的什麼變革都沒有用。”

作爲一個封建帝王,光緒當然不會不懂土地兼併的危害,但一來是光緒對於土地兼併沒有什麼直觀的認識,大多都是從史書上看;二來在光緒看來,只有效法西洋諸國變法革新纔是要務,土地什麼的,還是守舊的思維,而康有爲,梁啓超主持戊戌變法的時候,也從來沒有提過解決土地兼併的事情,似乎是隻要是變法成功了,土地兼併的問題就自然可以迎刃而解了。

而秦錚卻鄭重其事的把土地問題列爲中國的第一要務,不僅讓光緒意外,而且也大失所望,還以爲海外華人能有多大的見識,結果居然還是守舊的那一套。

第三二八章 奉天會戰(下)第四二八章 進攻北京(七)第三二八章 奉天會戰(下)第二二九章 各方反應(三)第四八四章 清廷朝議(上)第三五二章 上海警戒(五)第三零七章 備戰(一)第一三五章 海軍假期(六)第三四一章 李鴻章來訪(十八)第十七章 接管濟南(十)第五六一章 夜襲(二)第七一九章 上海談判(六)第七章 德國策劃結盟第七十一章 海軍顧問(下)第六七一章 大獲全勝(二)第四四四章 遼陽之戰(六)第五四二章 未來計劃第九十六章 青州之亂(九)第九十五章 青州之亂(八)第四四二章 遼陽之戰(四)第五九零章 農場巡視(五)第五八四章 張作霖歸附(三)第二九零章 仲裁結果第一三二章 海軍假期(三)第三四四章 財政工作報告(一)第九章 接管濟南(二)第四三二章 戰爭再啓(三)第四三五章 戰爭再啓(六)第二二九章 各方反應(三)第六一四章 滿洲里戰役(七)第二八零章 五人會議(四)第一九四章 巴達維亞(二)第二二六章 清廷求和(九)第五二二章 反圍剿(二)第五八五章 青島密約(五)第六一九章 登陸日本(一)第一二七章 電報第二零一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七)第一六一章 對日談判(六)第六一零章 滿洲里戰役(三)第五四八章 鎮南浦登陸(八)第二十二章 增援部隊(下)第一一九章 秋收行動(八)第二十七章 錦州告急(六)第三三七章 工業成就(三)第五七零章 預備會議(五)第一二四章 學校(三)第五二一章 叛逃事件(下)第一七七章 南下上海(七)第二四六章 王家寨(八)第四七零章 戰前(二)第三七零章 餘波未平(七)第四八五章 清廷朝議(下)第一二七章 外調(一)第二三八章 遇襲(下)第八十九章 天津戰役(二)第六六六章 臺灣海峽之戰(七)第三七二章 餘波未平(九)第四七八章 外交爭鬥(七)第五二四章 反圍剿(四)第三七二章 德國的收穫(下)第一三六章 外調(十)第五九零章 上海租界(二)第五一八章 突擊行動(上)第六十八章 德國使團(八)第一九九 中標者第四七四章 外交爭鬥(三)第二二一章 青島戰役(五)第二四四章 王家寨(六)第九十二章 安置營(八)第一二九章 外調(三)第三一四章 錦州(二)第一七九章 軍事交流(一)第二零四章 懲罰行動(上)第四七一章 迎擊俄軍(八)第三百章 告密(下)第三三二章 李鴻章來訪(九)第一零八章 造艦(三)第二八七章 全面展開(二)第三五零章 上海警戒(三)第三十六章 圈孑第五一四章 清廷招撫(十一)第三八六章 足球比賽(七)第五八九章 農場巡視(四)第三七六章 上海(四)第二四四章 天誅(一)第二一五章 外交之爭(上)第五三七章 聯合軍演(二)第一三八章 上海新區(二)第五十三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四)第三五八章 大戰之前(五)第一九三 訪問天津(五)第三十九章 火力第七零四章 求和(十一)第六六一章 臺灣海峽之戰(二)第二六二章 根據地(四)第六六二章 臺灣海峽之戰(三)第四三九章 進京(六)第二十章 投降第二八七章 年終會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