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因爲寸,用於記錄儲存光陰。
爲此,‘存’這個字,正是用了這一含義,並且,同樣發cun音。
也爲此,確定了‘十’字的發音後,當初射日而產生的‘是’字,教授天文文明而用的‘氏’字,時間的‘時’字,就都用了‘十’音,音母都是sh,父音都是i,僅僅是它們四聲的聲部有所不同。
真正的華文拼音,從來是音母、父音、四聲,這四部分構成的。
其中聲字的下半部分,正是帶有‘巴’字的含義的,也就是含有‘四’的含義,因而,古人是並不說聲母的,而是說音母的。
只是,本來,張靜濤絕對會爲了完全解開了十這個字欣喜萬分。
畢竟,老是自稱華人,卻竟然連華字的含義都一直不知道。
如今至少知道了華字中的十字的含義了。
可此刻,他卻實在興奮不起來,因爲阿咦附帶解開了‘大’字後,他的魂魄再次晃動了起來。
這‘大’字應該還有別的含義的吧?比如人工含義,主動去擴展的含義?
這些阿咦並沒有說破啊。
可是張靜濤不敢賭自己的魂魄是否能穩住。
心中焦急之下,張靜濤看着那九絃琴上的十字和竹籤,忽而靈光一閃。
阿咦說起的寸字,提示了張靜濤。
這個字,必然也與寸中的丶有關。
這個應該不是他之前也想到過的‘太阿’的‘太’字,因爲在創造‘七’字的時候,阿咦雖然會因日照,想到了‘大’字,卻顯然還不太會想到這個太字。
‘太’字,爲何可以用於‘極限’這類的含義,就算把丶解釋爲印子,或影子,卻仍不能說清楚。
但阿咦在‘七’之後想到的字,仍必然和阿咦當初畫下的七個點有關,應該是‘七’字的後續。
阿咦會想什麼字呢?
或許應該在有了白天‘一’,和黑夜‘七’後,去考慮早上和晚上應該用什麼字去表述吧?
那麼,晨夕和夕陽的夕字就是又能表示早上,又表示傍晚的,似乎很不錯。
至於繁字曦,當然是個假字,無論從什麼角度看,都不用弄出這種似是而非的字來的。
這次很有信心,張靜濤果斷在玉觀音上用意念抹去了‘大’字,寫上了一個‘夕’字。
果然,魂魄穩定了下來。
張靜濤暗自鬆了口氣,便和阿咦在內的十九個少女,把竹排放到水裡,系在樹上。
並跳上了竹排試了試。
竹排很結實,很穩。
那些少女們便又是一陣歡呼。
逃生再不是奢望,成爲絲族人不會有錯,每個女孩無疑都是這麼想的。
一會後,張靜濤和少女們利用竹扁、竹架搬了很多東西,來到湖邊後,阿咦拿了一小捆竹子和一大捆麻繩,扔在張靜濤面前,說:“伏夕,你帶着這些綁着空竹子的繩子,游到對面去,把繩子綁在道邊的柳樹上,再把繩子帶回來,我們就能拉着繩子把竹排拉過去了,萬一有大水來,我們就不怕了,或者至少獲救的可能會很大,只是,不知道這艮繩子夠不夠。”
卻是阿咦落水過一次後,對繩子和竹子的用處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應該夠了。”張靜濤看了看那麻繩,有二艮,每艮25米的樣子,細看,當中5米有些鼓起,卻是阿咦用10艮15米長的細麻繩,每5根分爲一組,而後把麻繩綁在樹上後絞合出來的。
這樣的麻繩,二邊各10米,當中是5米的絞合連接部,就成了25米,由於當中的絞合連接部又達到了5米,並在側邊綁上了一艮艮細麻繩,如扎辮子一樣紮緊它們,這交接的5米間摩擦力足夠,經得起任何力量的拉扯。
就算把單艮處拉斷了,也不可能把絞合部拉斷。
其實阿咦的細麻繩也是這麼做的,只是,細麻繩用的是極細的麻絲,並且麻絲的交接處,用的是交錯的5公分連接法,麻絲的接口處會很隨意錯開,就不會有局部鼓起。
這樣製作出的細麻繩已然有足夠的摩擦力,絕不會鬆散開。
爲此,摩擦的‘摩’字就出自於此。
另外,那手字如今看,自然有把十字一分爲二並重疊在一起的含義,爲此這雙手的重疊,纔會帶有胸外擠壓的含義,同時也有用分開的筷子的含義。
因而,摩擦代表的並非摩擦起火,而是由‘麻、手’構成,就是出自最早阿咦編麻繩時,對摩擦力的認知,並且,若明白了麻字和手字的源義,那麼就明白了,這是5公分接頭的麻繩製作術。
也就是手字含有把二個5重疊的含義。
但麻繩長了只有獨自一個人不好處理,阿咦以前並沒有一口氣編織出長25米的無節麻繩來,只編織了15米的,纔會如此簡單的連接。
爲此,阿咦在拿繩索的時,又把二艮25米長的麻繩用細繩捆綁法接了起來,用來度水。
阿咦把長繩的連接,稱之爲:廿。
廿,就是帶有二頭二個十米,當中各自五米,連接重疊起來,形成二十五米的含義。
也就是三個一相加的含義,但二邊的二個一,代表的是10米,當中的那個一,代表的卻是5米。
因‘廿’字中間的一,是十字的一半,左右相接,是可以代表5米的,又有上下二個‘一’,代表着重疊。
捻字,就用這‘廿’音,只是,提手旁的捻,其實是手提一物,不斷撥弄,心中算着每一個即時數量‘今’的含義,其實並不含人們認爲的絞合的含義。
差不多就是數佛珠的那種捻動的含義。
廿,用於廿合這樣的詞兒,纔是有絞合併增加了其摩擦力的含義。
這就是精妙的生來就是簡體字的華文,而那些硬生生加入進來的繁字,一看便知,大部分與華文的真正含義艮本就沒有任何關係。
從這一點都可看出無數假字來。
張靜濤看了看那繩子後,又觀察了一下水面。
雖不知稍遠的範圍內,是否還有咢龍,但這附近的確沒有咢龍了。
張靜濤就按照着吩咐,牽着繩子的一頭,跳入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