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超過百分之九十七的家庭,都能夠購買得起這款機器管家,再加上政府部門的採購,已經有人估算出來,在未來的五年之內,美國國內最少需要五千萬套的機器管家。
當然,其中會以最便宜的低端機器管家爲主,不過哪怕是最便宜的五千美元一個,也能夠給美國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
所以,當第一天的銷售情況報告出現在美國各大報紙上的時候,美國政府上下也都是一片歡呼之聲。
高科技產品和工業的發展,這可不是那些能源領域下的就業和經濟,也不是那些槓桿操作之後,包裝起來的泡沫經濟。
而是實實在在是實體經濟,相關的產業和相對應的就業崗位,也幾乎可以說是最穩定的崗位。
只要努力工作,沒有因爲自己的原因被炒魷魚,這樣的工作,往後好幾年的時間,最少不會出現事業的情況。
而銷售業績火爆的美國之後,求購的聲音更多了,後續兩天的時間,全球準備的超過五百萬套的機器管家,全都在銷售的第一天,被購買一空。
所有的實體店,全都只能看到模型,同時開始的第二批銷售的預定,三天之後,將會有第二批三百萬臺機器管家,在全球繼續出售。
這並不是飢餓營銷,而是全世界目前所有的工廠,全都面臨一個市場需求大,但是產業不足的情況。
未來科技集團目前每天也只能拿出一百萬套機器管家的核心程序,分配給全球所有的合作工廠。
不過,在未來科技集團各個地區的實體店中,所有的機器管家全都是來自原工廠生產,每天也都有最少五萬臺機器管家銷售到全球。
直接到來的經濟效應就是,蔡睿宸擁有的財產,在短短几天的時間中,就暴漲了上千倍。
直接銷售額超過了五千億美元,其中大部分都是因爲第一批銷售的機器管家,其中有一半都是豪華版。售價是二十萬美元。
如此龐大的銷售業績,進入蔡睿宸口袋的直接利潤,就超過了三千億美元。
剩下,則是全球各大工廠和企業去平分。這已經讓所有的合作企業,全都賺得盤滿鉢滿。
當然,這就是合作共贏的結果,要不是蔡睿宸拿出技術和生產線,他們也不可能得到如此巨大的利潤。
同時要不是因爲有他們的存在。光是基地一個人的生產能力,也不可能生產這麼多的機器管家。
在全球的銷售,也不可能一下子開戰,要是蔡睿宸真的堅持一個人搞,別說是三千億美元了,恐怕連一千億美元都賺不到。
然後時間拖下去,結果就有可能被往後趕超過來的谷歌以及三菱集團給追上來。
那就真的是悲劇了,而且現在這個三千億,只是短短几天的利潤,往後每天都會最少有超過四百億美元的收入。前提條件是,每天投放到國際市場上的上百萬跟機器管家,都能夠在一一天之內搶購一空。
而蔡睿宸的計劃是,在未來的一年之內,繼續擴大產能的效果了,最少在全球出售超過兩億臺機器管家。
這是一個十分恐怖的數字,直接帶來的全球經濟效益,計劃將會超過五萬億美元。
這是在計算將來更多人購買最低檔機器管家帶來的經濟效益平衡下降的結果。
否則的話,要全都是二十萬美元一臺的機器管家,全球市場經濟。也不可能出售到兩億臺的程度。
畢竟全球經濟總量,也才七八十萬億美元而已,根本無法滿足高達四十萬億美元的經濟消費能力。
但是就這五萬億美元的經濟帶動,絕對能夠讓全世界所有的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收穫。
不過,這兩億臺的銷售計劃中,其中最少有四千萬臺是全球各國政府的採購訂單。
這批訂單,全都是特製,價格也都相對來說便宜一點。
而只需要一年的時間,全球市場就會進入到飽和的階段。往後的銷售,也會進入到緩慢的階段。
畢竟能夠買得起的人,早就已經買了,那些依然買不起的人,也只能是看經濟消費能力,以及機器管家帶來的全球經濟回暖,是否可以給經濟市場,帶來真正的發展動力。
不過,預計最少超過兩億臺機器管家的銷售,給未來科技集團帶來的直接經濟利益,將會超過最少四萬億美元。
這個數字,絕對沒有任何的虛假,因爲全球各國工廠的生產線,未來科技集團本來就有很大的股份,加上外界也不清楚生產成本,使得真正大頭的利益,都是被蔡睿宸拿取了。
四萬億美元,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在外界看來,這四萬億美元未來科技集團的利潤,最少也應該有五千億美元實際利潤。
可事實上,在蔡睿宸的計算下,所有的生產成本加起來,最多不超過兩百億美元。
利潤,達到了一個超級誇張的程度,當年,剩下的一萬億美元,給全球其他的企業平分,每一個企業都可以帶來最少數十億美元的直接利潤。
他們只是作爲和未來科技集團合作的公司或者企業,能夠有這樣的利潤,絕對沒有人去嫌棄這樣的合作不值得。
甚至他們更加希望能夠繼續和未來科技集團深入合作下去,畢竟最少數十億美元的利潤。
哪怕是全球五百強的企業,最少有一半的企業,低於這樣的年利潤。
而且作爲年銷售額達到五萬億美元的未來科技集團,將會以最快的速度,躋身世界全球五百強企業。
這只是一個產品帶來的利潤,現在所有人又看到,準備在軟件和更多智能產品以及能源領域上發力的未來科技集團。
現在,更多人也才清晰的意識到,全球已經沒有人可以阻止未來科技集團的發展了。
因爲現在的未來科技集團已經逐漸成爲了一個巨頭,和全世界大量的集團和企業,僅僅的連接在一起。
已經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最主要的是,現在幾乎沒有人能夠拒絕未來科技集團的發展,哪怕就算是美國也是一樣,疲軟的經濟,實在是太需要新興產業來帶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