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終於歸家

卻說李遐玉與李遐齡好不容易與祖母柴氏相聚,依偎在她懷中低低啜泣,彷彿要將連日來所受的委屈與恐懼都徹底哭出來。謝琰靜靜地望着祖孫三人,只覺得姊弟倆似乎瞬間便變得年幼了不少,再也不復一路上的成熟穩重。尤其是李遐玉,一直充滿信賴與濡慕地望着柴氏,怎麼也止不住淚水,柔弱得就像是一位再普通不過的小娘子似的。這讓謝琰既鬆了口氣,替她安心許多,又隱約多了幾分連他自己也不甚明白的失落之感。

“好孩子,都是祖父祖母思慮不周,才教你們受苦了。”柴氏憐惜道。

“我們能得見祖母,全憑義兄一路護送,又有康郎君、石娘子的駝隊相助。只是,阿爺與阿孃……阿爺那時仍在軍營中,毫無音訊……阿孃已經……已經不在了。”李遐玉悲從中來,哭泣不止;李遐齡更是哇哇大哭,毫不顧及往日懂事的形象。自從柴氏出現在面前之後,他們就有了能夠依賴的長輩,再也無須剋制自己的痛苦悲傷,再也無須讓自己冷靜穩重了。

“莫哭了,莫哭了……別教他們走得不安穩。”柴氏拍着他們的背,含淚道。從兩個孩子這裡得到了確切的消息——最後一絲希望破滅,失去了獨子與兒媳,她又何嘗不傷懷呢?

“祖母儘快讓部曲將阿爺阿孃帶回靈州來罷!每每想起他們孤零零地待在外鄉,兒心中便覺得難受之極。都是兒不孝,不能親手將他們帶回家來。”

“祖母,我想阿爺、想阿孃了。”

“好,好,好。他們一定會歸家的,你們放心就是了。”

柴氏見到孫女與孫兒之後,一時間亦是心情激盪不已。但她到底並非尋常老嫗,雖是情緒大起大伏,一度落淚不止,卻始終未曾忘記旁邊尚有其他人。從康五郎遣來的僕從處,她已經大抵知道了李遐玉姊弟二人遇上駝隊的始末。如今攜着心愛的孫女孫兒,她便鄭重地向康五郎、石氏道謝:“幸而有賢伉儷施以援手,救命之恩,我李家必不會忘。”

康五郎是極爲知趣之人,忙不迭實心實意地推辭幾句:“荒漠之中,任是誰見到三個孩童落難,都會出手相救。某也不過是做了該做之事罷了。”石氏也趕緊接道:“實在當不得郡君的謝意。奴還須得謝謝李小娘子與兩位小郎君,一路行來幫了許多忙呢。”

“賢伉儷實在太過謙虛了。若說落難相救尚可稱之爲義舉,將孩兒們護送歸家便更可見兩位之仁善。”柴氏笑道,“眼下已經到了弘靜縣境內,若是賢伉儷不嫌棄,便在李家小住幾日,稍作歇息,如何?”

康五郎略作猶豫,頷首答應了:“打擾郡君了。”石氏亦是欣喜不已,與李遐玉交好固然不錯,但能得這位四品命婦的青睞,便更是意外之喜了。當然,他們並沒有挾恩圖報的心思,僅僅也只是想結個善緣,往後也好有個依仗罷了。這也並非意味着他們待李遐玉幾人毫無真心,只是粟特人一向重利,純屬本性而已。

略微寒暄幾句之後,柴氏便棄了馬,帶着李遐玉、李遐齡踏上牛車。謝琰本應上前問候這位長輩,但始終未能尋着時機,見他們正要上牛車,忙上前相扶。柴氏瞧了瞧他,目光比方纔和藹多了:“謝小郎也上來罷。”

謝琰略作猶豫,頷首道:“是。”他始終覺得李家祖孫三人團聚,自己湊上前去有些奇怪。但到底是李家長輩的吩咐,他也不能違逆,遂答應了。

牛車是康五郎與石氏精心準備的,只李遐玉、李遐齡姊弟倆坐着自然寬敞。如今多了柴氏與謝琰,卻顯得略有些逼仄。柴氏坐於正位上,李家姊弟二人分別眷戀地倚在她身側,謝琰則坐在她對面。

“晚輩謝琰,見過李家祖母。”謝琰頂着柴氏打量的目光,恭敬地行禮問候。

他那行雲流水般的禮儀舉止令柴氏雙目微微一動,心中不斷盤旋着“謝”這個姓。她是見多識廣之人,雖說出身卑微,但也因過往經歷的緣故,知曉之事比尋常官家主母更多了幾分。其中,當然便有大唐諸一流世家的淵源起伏,以及它們如今的地位。

若以貴論,眼下當屬山東郡姓地位最爲超然。卓異者便是太原王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陽盧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滎陽鄭氏這五姓七家。其中,博陵崔氏隱隱爲天下第一門戶,卻被今上以重修《氏族志》爲名打壓下去。而當今皇室自認是隴西李氏之後,卻也有傳聞他們其實是趙郡李氏支脈。

若以權論,則以有從龍之功的關中郡姓與代北虜姓更有實權。關中郡姓的豪門便是京兆韋氏、京兆杜氏、弘農楊氏、河東裴氏、河東柳氏、河東薛氏。而代北虜姓這樣的胡人高門則既有北朝皇室元氏、宇文氏,又有當朝後戚長孫氏、竇氏,以及於氏、陸氏、源氏。

起於當年三國之東吳並雄霸東南的吳姓,都出自吳郡,以顧陸朱張爲大,但卻始終在長安沒有多少影響力。因五胡亂華而隨着東晉皇室過江的著姓則稱之爲“僑姓”,以琅琊王氏、陳郡謝氏、陳郡袁氏、蘭陵蕭氏爲尊。不過,僑姓世家說來也十分高貴,如今尚在朝中的卻僅有蘭陵蕭氏一門而已。蓋因他們家在前朝出了一位蕭皇后,如今又有開國功臣宋國公蕭瑀支撐門戶的緣故。

琅琊王氏、陳郡謝氏,說起來都是一等一的高門。提起世族,誰不知王謝?然而,當年在東晉風頭一時無兩,權傾天下,不知出過多少風流人物的王謝二家,卻因曾被侯景大肆屠戮,人丁凋零,早就敗落下去。在前朝與本朝當中,他們於仕途一道上亦並無任何拿得出手的人物。琅琊王氏還偶爾會與五姓七家聯姻,多少有些存在感。陳郡謝氏卻是就此沉寂,早已經是毫無音訊了。

“謝”一姓,其實並非什麼少見的姓氏。但柴氏很清楚世家子弟的教養如何嚴苛,其禮儀風骨又是如何優雅。因而,謝琰舉止雖儘量豪爽,卻仍然遮不住他的出身。昔日光彩奪目的豪門子弟,如今雖然流落在外,卻仍舊不減風度,也令她心生出幾分激賞與憐惜。

“好孩子,你一路悉心照料元娘與玉郎,委實辛苦了。你小小年紀,便如此有擔當,實在是不容易。”她放柔了聲音,拍了拍謝琰的手。

李遐玉接道:“祖母有所不知,義兄武藝出衆,又頗通世情。若非義兄相護,我們也不可能安然離開長澤縣城,更不可能遇見康郎君、石娘子的駝隊來到靈州。”而後,她便挑揀着說了謝琰爲了迴護他們,殺無賴兒、下廚熬粥、揹着李遐齡帶着她行走荒漠等事。自然,殺狼與馬賊的事被她有意地略過去了。

李遐齡也補充了些謝琰如何教他射箭、做彈弓等之類的小事。說到動情之處,他難掩親近之情,望着謝琰時,雙目都是亮閃閃的。

謝琰雖然清楚,經過這一路的共患難,李遐玉、李遐齡姊弟二人確實將他當成了兄長,他也已經將他們視爲嫡親的弟妹。但是,三人之間並未說過什麼情誼之類的話,他自是不知兩位阿妹、阿弟居然如此尊重、喜愛自己,不禁心中大爲感動。“我們既然是兄妹、兄弟,作爲兄長,照顧你們便是應該的。而且,你們只顧着說我如何待你們好,怎麼也不說說你們又是如何關心我的呢?”

柴氏見他們如此友愛,笑道:“謝小郎,老身既然是長輩,便稱你爲三郎罷。三郎,你已經是他們的義兄,那可願意認下老身這個祖母?”她也並不提起正式結義親之事,僅僅只是順着孩子們的關係出言表明態度而已。畢竟,從謝琰的家世來說,頂級世族出身的世家子,未必會正式認寒門爲親。世庶之間那幾乎不可逾越的鴻溝,她心中十分清楚。何況,李家還遠遠稱不上權勢滔天,能達到世族也不得不俯就的地步。

謝琰其實並不在意世庶之分,但想起那些個故人平素的做派,他不得不謹慎幾分,以免牽累他與李家之間難得的善緣。於是,他便順着柴氏的意思,向她行了稽首大禮:“祖母在上,請受孫兒謝琰一拜。”

柴氏含笑將他扶起來,李遐玉與李遐齡亦都高興不已。

“祖母,祖父可安好?”思及自己進入靈州時聽說的那些傳聞,李遐玉禁不住有些擔心,“聽說薛延陀人也劫掠了懷遠縣,祖父可去參戰了?不曾受傷罷?懷遠縣城眼下如何?”

柴氏道:“原來消息都已經傳得人盡皆知了。不錯,薛延陀人的確劫掠了懷遠縣,但你祖父及時前往救援,很快便將他們趕跑了。那時,懷遠縣城並未被攻破,你外祖家亦是安然無事。至於你祖父,許是年老體衰不經事了,胳膊上捱了一箭,卻是不妨事。”

李遐玉放心了些:“如今兒與玉郎都家來了,正好給祖父侍疾。”

“侍什麼疾?”柴氏嗔道,“他素來皮糙肉厚,一刻都不得安閒。如今便是養着傷,還嚷嚷着要去夏州找你們呢。直到接到你們的消息,我纔好不容易將他的念頭掐滅了。都已經是老胳膊老腿了,可得好好將養一陣。也只有他還當自己仍是年輕的時候,真以爲養幾天,箭傷就能痊癒。眼下,他大概正眼巴巴盼着你們回來,也好尋些事情做。所以,你們也很不必理會他,更無須聽他閒得無聊撩撥什麼。”

李遐玉道:“正因如此,我們才很該侍疾呢,也好幫着祖母看顧祖父。若是有我們在一旁守着,祖母也不必擔心祖父不會安安穩穩地養傷。”

柴氏沉吟道:“這倒是。還是元娘想得周到,就這樣罷。”

李遐齡接道:“我和阿姊輪流去給祖父侍疾,阿姊單日去,我雙日去。”

“你居然將時間都安排好了,還擔心我不讓你親近祖父不成?”李遐玉笑道,戳了戳他的臉,又嫣然望向謝琰,“阿兄若是對戰事感興趣,儘管去問祖父便是了。他征戰沙場多年,作戰經驗很是豐富,兵書也耐着性子讀了幾本。”

謝琰頷首:“不如我也跟着你們一同爲祖父侍疾就是了。”

“你一個半大的少年郎,正是該每天都好好動一動筋骨的時候,哪裡能拘着你去侍什麼疾?”柴氏道,“就當是出門瞧一瞧這北地風光也好。你已經去了夏州,可曾來過靈州?就算來過靈州,可曾去過賀蘭山、青銅峽附近?”

謝琰搖了搖首:“我從未來過靈州,祖母所說的賀蘭山、青銅峽,也只是聽聞過而已。”

“你便時常帶着元娘、玉郎四處走一走也好。尤其是玉郎,恐怕這些靈州風物,他早就已經不熟悉了。”柴氏輕輕地揉了揉李遐齡的小腦袋,“至於你的叔父,我會讓部曲去尋他。你若是一人孤身再前往夏州,恐怕十分不妥,我們心裡也都會擔心。”

謝琰垂下眸,思索了一會兒,方道:“我與叔父本便打算遊覽北地風光,就在靈州等着他也好。且眼下已經入冬,恐怕再去別的地方亦不合適了。那便……須得叨擾一段時日了。”

“咱們如今都已經是祖孫了,你還客氣些什麼?”柴氏道,“別見外,就當成在自家便是。”

謝琰遂微微一笑:“是。”

說話間,天色已經漸漸暗了下來。一行人趕在城門關閉之前,進入了弘靜縣城。

李家的老宅就在弘靜縣縣廨附近,是一座三路四進的大宅院。第一進是外院,中路是一間十分軒闊的正堂與書房,左路有演武場、馬廄,右路則是幾個小客院;第二進是內院,中路是李和、柴氏所居的正院內堂,左路是李信、孫氏以前所居的信義堂,右路則是一座空着的大院子;第三進的幾座院落都空着;第四進則是個花園,大部分都被李和開墾成了菜地,只留下一片桃林、杏林、梨林、梅林,形成“香雪之海”,內中還有些樓臺亭閣。老宅一側的院牆外,有條彎彎曲曲的水渠,與宅子中的溪流、小湖泊相連,如今水面上皆已經結了一層冰。

李遐玉放眼望去,只覺得一切皆如記憶當中那般,絲毫未變,不由得心中再次酸澀起來。李遐齡則拉着謝琰一邊走一邊介紹家中的景物,使謝琰對這個宅院也逐漸不再陌生。

柴氏帶着三個孩子、康五郎、石氏等來到內院,就見垂花門下,一位滿頭銀髮卻精神矍鑠的魁梧老漢正昂然而立。見到孫女與孫兒,他眼中掠過了心疼之色,在外人面前卻依舊保持着威嚴。

然而,當李遐玉與李遐齡雙雙奔了過去,撲入他懷中,喚着:“祖父!!”李和便再也繃不住了,用滿是繭子的大手輕輕地拍了拍他們柔弱的脊背,連連嘆道:“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留言越來越少……

萌萌噠親們……多給我留一點言吧QAQ

第137章 忽聞噩耗第39章 留在靈州第163章 初見阿家第2章 禍從天降第176章 故交重會第189章 好友再會第55章 遇見同盟第83章 各自忙碌第205章 王氏之威第184章 漸漸恢復第4章 痛失怙恃第186章 橫生變故第182章 求醫問藥第109章 長澤之仇第42章 知交遇阻第236章 此世彼世番外二謝氏家族中第24章 時光轉移第134章 喜獲掌珠第5章 破城之內第15章 謝琰之志第95章 謝郎提親第87章 端倪初現第179章 博陵崔氏第4章 痛失怙恃第234章 勢不可擋第147章 莊公夢蝶第47章 姑臧夫人第44章 契苾何力第133章 夏州之戰第87章 端倪初現第52章 發現端倪第147章 莊公夢蝶第84章 戰火漸起第23章 大唐制勝番外四結縭之緣第50章 衝突矛盾第109章 長澤之仇第106章 交換諾言第188章 相交權家第97章 歡喜冤家第45章 確定和親第152章 帝后駕崩第29章 還得家中第184章 漸漸恢復第211章 調查印證第60章 以力服人第129章 喜得消息第39章 留在靈州第14章 父母治喪第74章 伏擊聘禮第176章 故交重會第235章 爭執真相第137章 忽聞噩耗第56章 蕩平賊寇第96章 玉郎糾結第83章 各自忙碌第134章 喜獲掌珠第97章 歡喜冤家第42章 知交遇阻第93章 兩廂情動第104章 北出巡防第186章 橫生變故第28章 分兵奇襲第158章 安排南下第120章 洞房之夜第98章 旁觀送嫁第229章 寬慰義陽第19章 表親投奔第146章 病中思慮第164章 隱約交鋒第199章 再受震動第195章 後效斐然第237章 家人團聚番外三義陽大婚下番外一幽州雲鷹上第194章 結成同盟第41章 長安來使第227章 靜中生變第178章 王家三房第109章 長澤之仇番外二謝氏家族上第202章 好戲開場第136章 再戰漠北第2章 禍從天降第71章 前往長安第164章 隱約交鋒第146章 病中思慮第178章 王家三房第163章 初見阿家第80章 非同尋常第54章 誘餌作戰第70章 許親了結第88章 靈州再會第55章 遇見同盟番外三義陽大婚中第122章 兄弟暫別第92章 再度相見第229章 寬慰義陽第106章 交換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