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黃河之水天上來

黃河的孕育、誕生、發展受制於地史期內的地質作用,以地殼變動產生的構造運動爲外營力,以水文地理條件下本身產生的侵蝕、搬運、堆積爲內營力。

在成河的歷史過程中,運動不息,與時俱進。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與黃河下游的泥沙堆積在史前地質時期就在進行,史後受人類活動的影響與日俱增。

根據多方面的研究,古黃河有三個發展階段:第三紀至第四紀的早更新世爲古黃河孕育期。

第四紀中更新世(距今115萬年~10萬年)古黃河誕生成長期。

晚更新世(距今10萬年~1萬年)黃河形成海洋水系。

歷史時期黃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過演變,有的變遷還很大。

如內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爲兩支,北支爲主流,走陰山腳下稱爲烏加河,南支即今黃河。

1850年西山嘴以北烏加河下游淤塞斷流約15公里,南支遂成爲主流,北支已成爲後套灌區的退水渠。龍門~潼關河道擺動也較大。

不過,這些河段演變對整個黃河發育來說影響不大,黃河的河道變遷主要發生在下游。

歷史上黃河下游河道變遷的範圍,大致北到海河,南達江淮。

據歷史文獻記載,黃河下游決口氾濫1500餘次,較大的改道有20多次。

黃河孕育了中華文明,早在石器時代,就形成了中國最早的新石器文明,比如藍田文明、半坡文明出現在黃河支流渭河;龍山文明出現在山東半島等等。

6000多年前,流域內已開始出現農事活動。

大約在4000多年前,流域內形成了一些血緣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黃帝兩大部族最強大。

後來,黃帝取得盟主地位,並融合其它部族,形成“華夏族”。

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都把黃河流域認作中華民族的搖籃,稱黃河爲“母親河”,爲“四瀆之宗”,視黃土地爲自己的“根”。

從公元前21世紀夏朝開始,4000多年的歷史時期中,歷代王朝在黃河流域建都的時間延綿3000多年。

中國歷史上的“七大古都”,在黃河流域和近鄰地區的有安陽、西安、洛陽、開封四座。

殷都(當時屬黃河流域)遺存的大量甲骨文,開創了中國文字記載的先河。

西安(含咸陽),自西周、秦、漢至隋、唐,先後有十三個朝代建都,歷史長達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

東周遷都洛陽以後,東漢、魏、隋、唐、後梁、後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陽建都,歷時也有九百多年,被譽爲“九朝古都”。

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一直在黃河流域。

黃河中下游地區是全國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發展最早的地區。公元前2000年左右,流域內已出現青銅器,到商代青銅冶煉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同時開始出現鐵器冶煉,標誌着生產力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在洛陽出土的經過系列處理的鐵錛、鐵斧,表明中國開發鑄鐵柔化技術的時間要比歐洲各國早2000多年。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造紙、活字印刷、指南針、火藥,都產生在黃河流域。

從詩經到唐詩、宋詞等大量文學經典,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也都產生在這裡。

黃河流域年徑流量主要由大氣降水補給。

因受大氣環流的影響,降水量較少,而蒸發能力很強,黃河多年平均天然年徑流量五百八十億立方米,僅相當於降水總量的16.3%,產水系數很低。

黃河是我

中國第二大河,但天然年徑流量僅佔全國河川徑流量的2.1%.居全國七大江河的第四位,小於長江、珠江、松花江。

從流域年徑流深等值線來看,黃河流域水資源的地區分佈很不均勻,由南向北呈遞減趨勢。

因受季風影響,黃河流域河川徑流的季節性變化很大。

夏秋河水暴漲,容易氾濫成災,冬春水量很小,又感水源匱乏,徑流的年內分配很不均勻。

7~10月的汛期,幹流及較大支流徑流量佔全年徑流量的60%左右,而每年3~6月份,徑流量只佔全年的10%~20%。

黃河流域年徑流還存在連續枯水段持續時間長的特點。

長時段連續枯水,給水資源利用帶來許多不利影響。

黃河上游洪水多發生在九月,主要來自蘭州以上,蘭州洪水主要來自貴德以上。

黃土高原土質疏鬆,地形破碎,植被覆蓋率低,在大強度暴雨的衝擊下,產生強烈的土壤侵蝕,致使中游地區的洪水,挾帶大量泥沙。

黃河多年平均輸沙量中的89%來自中游地區,其中90%來自汛期,汛期又主要集中來自幾次高含沙量洪水。

現在是二月,但是姬長安知道,自己得預防幾個月之後可能會到來的黃河洪水了。

黃河早先並不叫“黃”河,而是叫“河”。

“河”被稱爲“黃河”,就是由於河水的顏色變了,所以黃河就姓了“黃”。

“黃河”的名稱始於東漢,但是不是說河水在此以前就不黃。

其實早在春秋時期,已有文字記說河水不清了.。

不過漢代時河水的黃色變得更引人注目了,以致人們用“黃河”來稱呼它,這個時候黃河的含沙量有了顯著增加。

如在漢朝中期有位大司馬史叫張戎(字仲功)的說:“河水重濁,號爲一石水而六鬥泥。”這是在漢早期還沒有人說過的現象。

在前漢中期以濁流聞名的是涇水,在漢武帝時“涇水一石,其泥數鬥”,在那時引涇水來灌溉農田,還有改良土壤的作用。

涇水和渭水流域,是黃土高原農業開發最早的地區。

而隨着這種開發,原始植被受到破壞,水土流失加重,致使河水愈來愈渾濁,大概發展到東漢時期變得顯眼,從而有了“黃河”之名。

從歷史記錄來看,自從黃河混濁以後並非總是混濁,它還有一個特殊現象,就是所謂的“河清”。

第三百一十六章 老朽第一百八十七章 挑撥離間第三百一十六章 老朽第二十五章 暮鼓晨鐘第三百二十七章 死亡遊戲第二十一章 慶功宴第二百三十二章 帝路無礙第一百三十七章 詳解第二百九十三章 百家思想(六)第四百三十三章 華夏之辯第一百一十六章 龍王廟第一百七十五章 戰爭的前奏第三百八十三章 秦嶺之神第十三章 刀名臨赫第十二章 槍若雷霆第一百七十三章 世家時代的落幕第二百七十五章 三族朝覲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唐海軍之精華第三百一十章 思子第三百五十二章 劉仁軌第八十五章 決生死第九十章 戰爭的號角重新吹響第二百六十七章 驚天陰謀第二百二十五章 盯上武則天第三百二十五章 支援,衝突第一百九十五章 北境之勢第一百四十八章 墜海第二百八十二章 寂寞(求訂閱)第二百三十四章 欲立內閣第十四章 對飲成四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世人皆愛財第三百四十九章 凱撒第一百六十六章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第三百零三章 帝王循法第二百七十八章 怒殺多爾袞(求訂閱)第三百四十九章 凱撒第二百九十四章 大爭之世,強存弱亡第四百二十章 王者末路第三十七章 長孫衝之死第三百二十二章 城南已合數重圍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唐後宮第一百三十一章 效忠第一百二十一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第六十六章 衛士與侍女第一百三十三章 白澤第三百零六章 大明傾危第六章 演員第三百二十三章 突營射殺呼延將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營第八十七章 圍殺第一百七十五章 戰爭的前奏第八十三章 繼續攻城第一百八十六章 入東宮第二百九十八章 草原將亂第三百二十六章 岳飛諡忠武第二百七十九章 長安二年(求訂閱)第一百八十五章 風雨欲來第三百四十七章 黃河之水天上來第一百六十六章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第二百九十七章 作死的羅馬人和草原局勢第十五章 大戰將起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勢已定第一百六十四章 虎和狐第三百零七章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勢已定第二百六十章 拔刀相向第二百九十九章 發兵四十萬第二百六十二章 即將瘋狂的明將第三百九十章 長安九年不長安第八十一章 攻打平壤城第五十章 秀才科第一百七十四章 重回長安第二百零五章 夜襲第二百一十章 靈均靈玉第一百九十八章 防禦第二百一十八章 血洗甘露殿第三十章 地方天圓是爲錢第六十七章 過年啦第九章 南北兩衙 東宮六率第四百三十七章 太子之位第二十七章 刺客大師第十三章 刀名臨赫第五十四章 交易第三百八十二章 侯君集,惡鬼軍第二百八十二章 寂寞(求訂閱)第一百零五章 大致議定第九十九章 尋龍第四百二十二章 不期而遇,班荊道故……第一百九十三章 奔,三千里第一百八十二章 募兵第三百八十五章 行宮之中第一百四十二章 孤女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秘石頭第三百八十七章 爲血仇,秦懷道求戰第三百五十一章 搶奪鯨魚第二百九十五章 屠龍第一百八十三章 立軍虎賁第一百零三章 脊樑第一百四十五章 滅門第二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