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山東半島的基地

錦州東京一線的地理位置只在蕭明的眼裡具有價值,而在別人的眼裡卻只是個蠻荒的平原地區,而且這裡久經戰亂,土地荒蕪的很厲害,四周的丘陵和山地都是光禿禿的一片,山上的植被幾乎被附近的百姓做了燃料了。

但這裡確實遼東地區最大的煤礦和鐵礦石的產地,後世中錦州的鐵礦和盤錦煤礦都是出產優質的無煙煤的很大的產地,這裡是蕭明早就看中和計劃好的地區,甚至比許立卓給他的金礦圖中的金礦更讓他着迷。

錢拔光被他安排了一個光榮而艱鉅的任務,那就是專門爲他跑了一趟大宋的青州府,而青州府原來的知州大人張叔夜卻又被調任了登萊二州的處置使,處理登萊兩州的的官員貪腐案,據說牽連官員多達三十幾人。

張叔夜這次權力極大,暫代兩州知州,處置一切政務,得到消息的蕭明大喜過望,直接命令錢拔光求見張叔夜,要求他給自己在登萊一線的海岸,尋找一處適合做碼頭的港口,其實蕭明的目標很明確那就是山東威海衛哪裡。

威海衛作爲後世大清國北洋水師的基地,戰略地位與旅順口一樣重要,當然了它本身也是一個很好的天然良港,而在大宋朝,這裡還沒有真正的碼頭,地處荒涼的海灘和礁石,再就是海盜響馬盤踞的海島。

整個東海渤海目前絕對是一片淨土,宋朝沒有什麼禁海的政策,沿海的漁民生活上倒也自給自足,先民們對於這一片海域的開發很廣但也談不上徹底,蕭明想要威海衛這裡作爲一處港口碼頭,基本上與張叔夜的想法一致。

當時的山東半島,地位非常尷尬,山東大部還屬於兩淮東路管轄,這一路州府基本上沒有節度使,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這裡是東東路一下戰略的最前沿,加入遼國起兵越過雄州一線,再往下那就是廣袤的淮河和黃河平原地帶,山東是首當其衝。

地不高產,物不豐富,整個齊魯大地民風彪悍,土匪響馬橫行,老百姓動不動就受到黃河和淮河決口的水患威脅,逃荒要飯已成爲習慣,當下的渤海國,其中的漢人多半都是山東半島逃荒過去的。

宋朝在此不設節度使,原因是此處不是京畿重地,而北有滄州大營的禁軍,南有兩淮路與兩浙路的押運廂軍,第、當地的士紳和富戶官府各地都有團練,選擇幾處州府設置知州管轄即可,沒必要在增加吏部名額了。

當然張叔夜也不是好糊弄的,平白無故將一處沿海的良港送給蕭明,當然他也不知道這一出就是良港,但此人曾單獨描畫過遼國的山川地理,對於地理山勢和湖泊海灣有着本能的敏感性,所以蕭明也不好太輕視他。

所以蕭明將馬植撰寫和描畫的幽雲十六州宋遼兩國的那部《大遼國山川風土物志》下卷讓錢拔光送於了張叔夜,以張叔夜的眼光一眼就看出此書的珍貴之處的,相信他應該能夠讓張叔夜相信,蕭明想在山東沿海地區建一個補給基地的藉口。

蕭明通過飛鳶傳遞消息,告訴張叔夜道:“如果宋朝想要從遼國手裡奪幽雲十六州,必然要與遼國開戰,但從地勢上看,假如能夠通過海路穿插到遼國腹地,配合向北的而攻的軍隊,則大事可成!”

蕭明繼續給他分析道:“現在遼國與金國的戰爭很混亂,金國一方還是佔有優勢,而在遼東地區,則是剛剛纔從金國的手裡搶回來的地盤,遼軍還處於非常不穩定的狀態,這個時候恰恰是好機會,但大宋在整個山東渤海位置竟然沒有一處港口碼頭作爲基地,那自己費盡心機在杭州造的海船就沒有一個補給基地了。

張叔夜對此利國利民的想法很是贊同,上報朝廷後,朝廷責令由登萊地區當地解決費用和人力問題,而蕭明則給了張叔夜定心丸吃,威海一線的港口碼頭有他一人承擔費用,張叔夜能給他招募做工人員即可。

這一整套方案確定之後,蕭明有點急迫,原因是他目前沒有可用的人手,顧守貞在杭州主持整個顧氏煉坊和城西鐵廠的事情,那裡基本上已成爲杭州冶鐵鍛鋼的實驗性基地,而丁建鵬卻是主要配合人員,除此之外,丁建鵬還要建立自己的實驗室,用以製造炸藥。

徐州方面太平鐵廠哪裡已經成爲一個城堡,包含了礦山鐵廠,高爐,水泥製造等等工業基礎,而這一切都是介之聰在打理,那裡也是蕭明整個安保基地,虎衛的數量增加到了三千人,而杭州則是虎衛的訓練基地,那裡一直都是羅文羅定邦在負責。

其他的人手各有一灘事情,段景柱現在跟隨者蕭明,但他總要經過一段時間就會押送大批的馬匹經過雄州過界運往大宋的定州,那裡有薛炳昌牙行幫的一個重要的軍馬基地,通過各種渠道,將軍馬賣給了大宋朝廷。

這項生意爲薛炳昌賺取了大筆的財富,但這裡面有蕭明很大一部分分成,於是每隔一段時間,徐州天平鐵廠的賬上就會多出一筆鉅額收入,賬目的名稱則叫:“馬蹄金”薛炳昌不會拖欠任何一分錢到賬。

而另一個人才也在徐州,那就是猶太人艾奇力,此人在焦崗湖水利工程中發揮了極大地作用,幫助蕭明籌集了黃金運出之前的大筆資金,名以上都是由太平鐵廠的信用擔保,在東京的富戶巨賈中借貸而來,但隨着暗道全將黃金全部運出,則資金的缺口立刻就解決了。

在有了六十萬黃金的支持下,艾奇力給蕭明的建議是進行放貸,針對於此蕭明對他說道:“可以採用小規模放貸來獲利,但現在不適宜大規模放貸活動,他正在策劃一個大規模的資金操作計劃,讓艾奇力稍安勿躁,耐心等待。

大遼國目前風雨飄搖,蕭明收復上京之後出現了一個短暫的迴光返照,遼國西域的各個屬國現階段還無法看清形勢,在遼國皇帝發出春倷鉢大會的通知後,先後開始帶着貢品以及禮物動身來遼國參加大會。

由於金國屯兵二十萬正在逼近遼河平原,天祚帝感到如芒在背很是不安,於是蕭奉先建議將春倷鉢大會改在應州進行,應州靠近中京,地勢很好,春季裡草長鶯飛氣候宜人,是遼國比較重要的糧食產地,同時佛教發達,信徒衆多,同時哪裡晉王耶律敖魯斡的封地,有很多部落的宮帳禁軍把守,是遼南重鎮。

這是蕭奉先的一條毒計,正是要在晉王耶律敖魯斡的封地之內,他纔要搞出點動靜來,好讓天祚帝藉此懷疑和疏遠晉王耶律敖魯斡,很多人朝中大臣對這次春倷鉢大會改換地點,都持反對的意見,說這樣顯得大遼的皇帝害怕女真蠻子的表現。

天祚帝也是猶豫不決,但最後還是相信了蕭奉先和國師巴納鐵掬的建議,本次春倷鉢大會決定改在應州舉辦,因爲巴納鐵掬說了一句話,那就是西域的西州回鶻的使者這次竟然向天祚帝敬獻了佛骨舍利!並要放置在應州木塔浮屠之上保存。

這樣盛大的佛事活動當然讓天祚帝不可拒絕,於是下令改變春倷鉢大會的地點,於是遼國的驛馬再次疲於奔命般的再次上路,以通知各屬國大會地點改變,驛丞們叫苦不迭,這纔剛剛通知完各屬國,現在地點一變,我們就又要再次通知人家。

先不說大遼朝廷在打腫臉充胖子,蕭明在上京的府中,他突然接到了大哥蕭仲恭的來信,信中提到,今春各地朝廷賦稅比去年多了很多,很多人似乎看到大遼有復興的希望,這都是蕭明的功勞,但天祚帝要辦春倷鉢大會仍然沒錢,現在他又要出使大宋了。

至於蕭仲恭位和出使大宋,他心中只是簡單的說了下,大宋朝每年向遼國歲貢的銀兩和絹,從沒有提前預支的,而這次卻想要預支,這是不可想象的,這說明遼國現在已經不要臉了,這樣無禮的要求都提了出來。

蕭仲恭感覺很是爲難,這次出使大宋之旅顯然不可能完成這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對此蕭明給他回了一封信,信中蕭明給蕭仲恭提了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其實這個辦法也很簡單,那就是兩個字:“通商”。

只有通過通商才能解決現在現在遼國經濟窘迫的難題,大遼國放不下可笑的面子或者還要對大宋朝做出宗主國的高姿態,那麼遼國的缺錢的問題還是無法解決我的掉。

蕭明讓蕭仲恭先向大宋提出來,希望宋朝能夠向遼國輸出大量的絲麻織品和鐵器,來進行通商,再進一步增加食鹽茶葉等生活用品的數量來擴大邊境貿易的規模,再從進行貿易的雙方客商身上抽取賦稅,這樣很快就能生財!

至於遼國嚴格控制的馬匹交易,實際上由於蕭明在中間的搗鬼,基本上已經名存實亡了,而短短半年多的時間,大宋就從遼國進口馬匹五萬匹,這些軍馬大多數都被衝進了宋朝的軍隊,是大宋能夠快速的裝備出一支騎兵隊伍。

這些事情的發生基本上都是蕭明出現以後發生的,或者跟蕭明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但蕭明卻不知道,由於蕭明在上京的駐守也使得金兵在對遼戰略的事情上也是頗爲掣肘,從然擁兵二十萬卻不敢有什麼大動作,二月份的時候竟然北撤了。

對此蕭明感到很高興,因爲他想抽身離開一段時間,他想親自前往山東的登萊,親自去一趟威海,除了要看看那一片的港口基地,還要親自和張叔夜進行一個會晤,但怎麼才能通過宋遼漫長的邊境到達山東哪?

最後蕭明決定,從海路走,跨海而渡,直接從錦州一線到海邊,橫渡渤海灣到達山東半島,但蕭明還要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渤海灣之內北凍結的冰面,目前還沒有完全化凍,到處都是冰凌,現在無法通船,現在走的話那就是找死!

第45章 童貫其人第50章 第三房小妾的姦情第53章 紙糊的大錘第289章 高麗大遷徙第280章 正式進攻的序幕第126章 戰馬十萬匹第282章 決死進攻第245章 靖康之恥第229章 徽宗退位第41章 明天會更美好第42章 小將韓世忠第1章 越獄放火第13章 九轉玲瓏塔第306章 神兵天降第309章 怒掌朝權第163章 大號毛瑟槍第248章 無兵可用第301章 怒伐南洋(一)第115章 烏古敵烈統軍司第338章 砍頭比賽第116章 山東半島的基地第321章 相親相愛不好麼第138章 戰爭準備第121章 大遼公主第328章 對吐蕃動兵第131章 三炮退金兵(下)第383章 找到了趙奢第169章 技術擴散第284章 解放賤民第233章 奔牛火輪車第72章 大宋歷史變化點第141章 謀取定州城第404章 開發招商局第52章 寶藏的兩條線索第301章 怒伐南洋(一)第3章 神醫弟子第125章 僕射比賽第236章 泉州市舶司第359章 格里茲特城第393章 黃金危機第372章 皇朝新政第311章 金融借貸第284章 解放賤民第88章 永興遇盜第132章 要學會心狠手辣第206章 屠戮的心腸第358章 王子阿魯木第167章 無雙之喜第382章 另當別論第242章 一家團聚第238章 海外貿易第339章 臨陣罷兵第290章 鷹師的關鍵第72章 大宋歷史變化點第17章 後學尚於民同第102章 康王趙構第33章 何謂民主第156章 南京不能丟第221章 一炮定乾坤第375章 軟禁的義兄第401章 擺夷女子第15章 日昌隆大掌櫃第246章 忠魂節烈第76章 汴梁城的猶太人第358章 王子阿魯木第140章 陶瓷手榴彈第330章 艾氏算術第152章 元老會第88章 永興遇盜第394章 債捲髮行三步走第274章 皇家第一銀行第78章 半路上的暗算第82章 三十八道銅門第142章 我也是漢人第197章 阿咪要做女皇第21章 明光道長第6章 經堂探秘第298章 內賊盜佛寶第8章 大宋生存計劃第406章 交趾、暹羅第40章 日昌園織廠大火第93章 免爲其兄第2章 花石綱第322章 燕京地震第168章 洞房花燭夜第196章 空降興慶府第275章 湖中偶遇第79章 別徐州第227章 茂德帝姬第368章 首裡密會第202章 再次西征第262章 勢力圈的規劃第146章 將免稅進行到底第41章 明天會更美好第370章 真的無能第59章 鐵礦招人忙第244章 二次圍城第17章 後學尚於民同第235章 留下一起來第191章 束手就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