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節 難解心內意(上)

張狂面色沉重,輕輕的答道:

“這些消息,盡皆爲‘南華老仙’在夢境所斷言。小子雖然不願相信,可是‘南華老仙’此前,所言無不中,由不得小子不信!”

“根據老仙所言,由於漢室激發氣運,全力反噬,不但‘大賢良師’將於數月之內,突然病亡。而且,地公將軍(張寶)、人公將軍(張樑)兩位,也當在‘大賢良師’病亡後一月之內,相繼敗亡。我八州黃巾大起義,前後不足一年時間,就將一時傾覆!”

程立震驚於眼前的黃巾軍渠帥,居然對自己這個階下之囚,說出這些堪稱極爲荒謬的話語。一時間,他竟沒有注意到眼前的年輕人,表情是否悲泣。但是,內心之中,程立對眼前青年所說的“南華老仙”,已經多加了四、五分的信任。

自古到今,凡是前來勸降的,從來都是誇大己方的優勢,貶低對手的前景。程立還從來沒有聽聞過,有將自己的前景貶低得一錢不值,然後再來勸降的!

更何況,如火如荼的黃巾大起義,到了現在,已經進行了半年多的時間。聽對方所言,這次起義,最多還有數月,就會落下帷幕。用時間如此之近的事件來誘騙,那得是多麼腦殘的人才會做出的選擇啊?

這樣一番推論下來,程立古怪的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此人若是胡說,那就完全是起反效果。但是此人若沒有胡說,卻又完全起不到勸降的作用……

——且看下文如何。

這些想法,只是程立一個愣神的功夫。很自然的,程立再次發問道:

“如此說來,渠帥可是想要向朝廷獻降?”

“獻降?”

張狂冷笑一聲。

“大好前途,我豈有自行獻降之理?”

“謹受教?”

張狂長身而起,卻又跪坐下,低聲道:

“黃巾軍大火雖熄,然而薪火相傳,不可斷絕。數年之內,漢帝必崩殂,黃巾必再起!

屆時,有識之士,聯絡百萬黃巾,割據一州之地,建立地上太平之國,觀漢室諸臣自相殘殺,自有成事之機。自行獻降?嘿嘿……”

然而這些話語,明顯沒有迷惑住程立。張狂話音剛落,程立便直指張狂這番言論中的一個大漏洞,驟然發問:

“渠帥既然對未來之事所知極多,何不上告‘天公將軍’(張角)?‘天公將軍’若是知道,豈不是可以未雨綢繆,鑲補一二?”

聽到這番話,張狂不自覺的深吸一口氣。

——終於來了!

程立所說的,就是張狂那些神秘預言的一個最大漏洞。如果是突然被問及,他還真有可能,因爲應對不當,而突然啞口無言。

而且,這個問題,不但是一個現實問題,還是一個人品問題。在提倡孝道的漢朝,一個明知道長輩有危險,卻坐視不理的傢伙,是得不到別人認可的。

幸好張狂自從穿越以來,爲了保護自己的“先知”身份,將整套理論翻來覆去想了數月之久。對程立提出的疑慮,也已經有了一個合適的理由。

“若按照先生的意思,小子在得知此事之後,立刻不顧一切,前去通告‘大賢良師’,結局又當如何?”

程立默然不語。

——如果他是張角,面對這種對自己完全不利的消息,又沒有足夠有力的證明,必然不會相信。

——既然不信,那這個在自己面前胡言亂語、動搖軍心、居心叵測的傢伙,自然是要從速處理了。最好是讓這傢伙,從此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這件事情,小子我也請教過‘南華老仙’。老仙早有計較,說了一句‘不見劉秀當年故事?’”

漢光武帝劉秀,在當年身爲布衣百姓的時候,與其他人一起觀看讖語文書。其中有這麼一句:“劉秀當爲天子!”

當時,“新莽”朝的國師公劉歆,特地剛剛改名爲劉秀。故大家猜測,讖書中所說的“劉秀”,乃是國師公劉歆。

漢光武帝卻說:“安知非僕乎?【怎麼就知道這讖書中所說的,要當天子的劉秀,不是指的我呢?】”,結果引起了衆人的鬨笑!

然而當時的人,又有誰能知道,真正的天子,恰恰是那個被他們取笑過的“劉秀”?漢光武帝后來對諸多讖語緯書深信不疑,以至於公然對人說出“代漢者當塗高”之語,又豈是無因?

張狂此言一出,程立更加默然。

兩人默坐半晌,張狂覺得時機已經成熟,終於對程立說道:

“未知先生,可否順應天命?……”

程立面無表情,手指卻一不小心,扯斷了兩根足有三尺長的鬚髯。當張狂等待良久,心中有些失望,正想起身告辭的時候,卻聽到一個沙啞的聲音:

“僕若不願,渠帥當有何爲?”

張狂笑笑不語。

——今天老子已經泄了底,那麼,不爲我所用,就當爲我所殺!

“渠帥可願意,與僕定下半年之期?”

張狂一怔,下意識的問道:

“半年?”

“對,半年!”

程立目光炯炯,長身而起,盯着張狂,一字一句的說道:

“半年之後,從與不從,僕自有答覆!”

張狂有些心虛,垂下眼光,答應道:

“那小子就恭候先生半年。只是,先生的行動……”

“僕當會好自爲之。”

張狂精神一振,大聲應諾道:

“好,君子一言!”

“快馬一鞭!”

說完這句話,程立再次沉默下來。張狂見了,行了一禮,便轉身離去。

等出了房間,走出數十步,他停下步伐,低聲對身邊的親衛說道:

“傳令臧霸,發動所部,全力追查程立先生二子的下落,務必將這兩個小子,給我找出來!”

“諾!”

“是時候了!”

聽過斥候隊稟報的最新信息,張狂心中暗暗下了定論。

在出其不意的攻下了東阿縣城之後,天平軍與“卜己帥”所部,已經近在咫尺了。

剛纔斥候回報,“卜己帥”爲了與“管亥帥”合兵,正在將大軍的主營,遷移到東阿縣邊上的倉亭渡口。等到過兩天“管亥帥”驅動大軍到達,雙方就可以正式合營了!

到了這一步,張狂自然不能再猶豫了。有些事情,必須在卜己、管亥雙方合軍之前,就對部下解釋好。要不然,這些悍將以後想起來,未免會在心裡留下一個疙瘩。

於是,王果、周倉、典韋、于禁、樂進、臧霸、沈富等心腹,被張狂一齊召來。在確定人來齊了之後,張狂沉聲對這些手下說道:

“有些事情,必須提醒你們了!”

“主公請說。”

衆將將視線集中到張狂的身上。他們這位“神異”的渠帥,經常說些對未來大事件的預言。正是因爲這一點,這些桀驁的猛將,纔會既敬又怕的甘心跟隨在張狂身後,爲他打生打死,效犬馬之勞。

“前幾日,‘南華老仙’又在夢中提點我,說是小心漢軍,卜己帥早晚必敗!”

ps:個人以爲,光武帝在信中對敵人說出“代漢者當塗高”之語,確實是一個敗筆。無論如何,這句話都不應當從一個要將大漢帝國維持下去的君主口中出現。無論這句話是不是應在當時,對一個帝國的君主來說,都是不適合的。

第63節 暫留基未立第21節 復仇起草莽(三)第57節 貳臣動干戈(上)第22節 單父現重禮(下)第40節 幷州初落定(下)第19節 三軍心未定(上)第42節 元龍湖海士第31節 何進立少帝第55節 兩漢論根本第23節 回春有良方第5節 麴義觀局勢第73節 呂布非叛將第75節 判敵未如判第28節 攻城休怨累(下)第3節 諸侯洶洶勢(一)第3節 兗州名士劫(上)第21節 單父現重禮(上)第12節 北騎若入口(下)第63節 袁紹定決心第2節 豎子安敢欺?(下)第54節 迴天因無意(五)第12節 張狂屯民戶第22節 單父現重禮(下)第40節 得失未分明第48節 陷地終有計(四)第76節 王允攬大權第17節 堅城可稱糧第40節 鉅鹿外無援(下)第50節 功臣孰爲首?第30節 先登知是誰?(下)第5節 諸侯洶洶勢(三)第40節 驟雨現奇襲!第48節 漢宮現連環(六)第36節 俠士亦官迷(上)第20節 復仇起草莽(二)第70節 蠻夷輕節氣(下)第68節 孰料伏對伏第82節 銳士悄悄至第25節 白馬悠悠突(上)第51節 當朝有太傅第26節 布尤難斷兮第29節 程普搶先攻第38節 天平實難敵第13節 只言斷忠佞第65節 太行根基盛(二)第44節 勝負難明言第60節 上應轉世星?第37節 白波起亂戰(一)第25節 白馬悠悠突(上)第15節 三英戰呂布(四)第17節 運籌謀千里(一)第34節 郭嘉說局勢(下)第17節 爭權論朝堂(三)第99節 關既不得脫第13節 只言斷忠佞第35節 青史本無常第65節 苦鬥馬不歇(中)第41節 真氣世家子第43節 且冷眼旁觀(一)第44節 大刀斬虜敵(上)第25節 白馬悠悠突(上)第63節 暫留基未立第23節 征戰漫天急(二)第四 卷終·離亂從頭說第24節 伏兵城中來(三)第19節 敵訊水上敗(三)第28節 決勝制萬騎(四)第4節 天下可布武第39節 武夫做干城第43節 且冷眼旁觀(一)第39節 代漢當塗高第45節 且冷眼旁觀(三)第39節 武夫做干城第54節 故王留胡族第10節 兩軍窺匈奴(四)第19節 運籌謀千里(三)第7節 馬骨空北羣第39節 代漢當塗高第70節 陳宮獻小計第44節 大刀斬虜敵(上)第30節 顏良意且猶(下)第9節 田豐無明主(上)第56節 一教留傳人第9節 冀州一人故第13節 只言斷忠佞第91節 細分狐與豺(上)第9節 冀土奇襲諧(一)第47節 歌“明月幾時”第19節 烽火遍地起(一)第38節 此是平生志第72節 鮑信試應付第39節 幷州初落定(上)第64節 無忌思好逑(下)第36節 張狂行暗計(下)第50節 功臣孰爲首?第10節 躊躇黃河岸(中)第六 卷終一時多少豪傑第61節 子龍搏激流(下)第10節 兩軍窺匈奴(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