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4-4-28 18:21:54 字數:2255
“啊?”葉知秋一愣,隨即意識到她這是答應了,不由喜出望外,“這麼說,你同意我在你的鋪子裡做買賣了?”
婦人目色沉沉地掃了她一眼,“只要你不嫌晦氣就好。”
葉知秋被她這一眼看得後頸發涼,笑容有些僵硬,“晦氣……是什麼意思?”
婦人不答話,起身,挑開簾子,自顧自地進了竈間。
葉知秋略作遲疑,便跟了進來。竈間很小,竈臺佔去了將近一半兒的空間。一臺三竈,兩口大鍋,一口炒勺,其中一口大鍋里正燒着水。靠牆放了一個一人來高的架子,上面擺着大小不一的陶瓷盆,盛着切好的菜丁和臘肉。架子旁邊支着一方面板,上面搭着一綹切好的寬麪條。
讓她驚喜的是,竈臺對面還有一個土坯搭建的烤爐,看樣子很老了,泥層脫落,露出裡面燒得焦黑的青磚。爐膛裡整齊地碼放着幾捆柴草,想是許久沒用,被當成了屯柴的地方。
她按捺住心頭的激動,小心地問道:“大嬸,這烤爐還能用嗎?”
婦人往竈裡送柴的手滯了一滯,“我姓元,叫我元媽。”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葉知秋感覺她的聲音格外陰沉,似乎還帶上了幾許怒意。她悄悄地吐了吐舌頭,知錯能改地叫了一聲元媽,又重新問了一遍,“元媽,那個烤爐還能用嗎?”
“修一修應該能用。”元媽頭也不回地答。
“那就太好了。”葉知秋欣喜地攥了攥拳頭,她原本還擔心小吃的樣式太過單一,賣不出去。有了烤爐,就能多翻出幾個花樣來,不愁招不來買主。
這個地方還真是找對了!
店鋪找到了,還有另外一個問題需要解決,那就是住宿。十幾裡地呢,走着太累,僱車又太貴,她不可能每天都回小喇叭村。況且那個混蛋男人只給了她半月的期限,她也沒那麼多時間浪費在路上,還是在城裡找個落腳的地方爲好。
“元媽,你這兒有住的地方嗎?”她湊過來,臉上堆着笑,“不用太好,晚上能眯一覺就行,柴房或者倉庫……”
“我這兒沒你說的那種地方。”元媽面無表情地扔過來一句。
葉知秋不死心,“大堂也行啊,我拼兩張板凳當**,還能順便幫你守夜,一舉兩得!”
住客棧可是要花錢的,她一個女孩子不能去住大通鋪,最便宜的單間一晚上也要一百文。半個月就是一兩半銀子,在小喇叭村,夠兩口人勒緊褲腰帶過一年了。錢還沒賺到手,能省則省。
不知道是被她說動了,還是不耐煩了,元媽鬆了口,“隨你的便。”
“謝謝元媽!”葉知秋高興地道謝。
元媽沒跟她說“不客氣”,見鍋中的水滾開了,起身取了面板上的寬麪條,分散丟進去。用長筷攪了幾下,又往竈下加了一把柴,順手在小鍋竈生了火。
麪條又薄又韌,一開便熟了,用竹笊籬撈出,用涼開水過涼,瀝水裝碗。燒熱的小鍋加油,放蔥薑蒜末、香菇丁、油麪筋、臘肉丁大火翻炒,加高湯調味燒滾,放一把焯好的豆芽,澆在麪條上。再擺上兩片醃好的胭脂蘿蔔,一半煮雞蛋,完成。
做面的整個過程嫺熟利落,行雲流水一般,沒有半點多餘的動作。那碗麪說不上多奢華,可配料、湯頭和火候,都很講究。時間也把握得剛剛好,早一點晚一點,都做不成這碗清香爽滑的澆面。一個小麪館的婦人,居然有這等廚藝,着實令人驚歎。
香味瀰漫,引人垂涎,阿福忍不住連吞口水。
葉知秋吸了吸鼻子,“元媽,你這高湯是用魚、雞和豬骨熬成的吧?”
元媽似有驚異地打量了她一眼,卻沒有答話,端起那碗麪,坐在竈邊吃了起來。她的吃相很文雅,細嚼慢嚥,沒有一點兒聲音。
葉知秋討了個沒趣,尷尬地摸了摸鼻子,“元媽,那我先回去準備準備,明天再過來。”
她只帶了幾斤土豆,打算做樣品請人品嚐的。沒想到這麼快就找到了鋪面,看元媽的樣子,並沒有考校她廚藝的意思,那點東西也不好乾什麼。她要回去跟成老爹和虎頭交代一下,還要買點兒配料,收拾收拾土豆,只能明天再正式開張了。
“今天晚上開夜市。”元媽頭也不擡地道。
她這話題有點突兀,葉知秋一時沒反應過來,“啊?”
阿福也想起這茬來了,拍着手道,“對啊,馬上就冬元節了,該開夜市了。”
託前任的福,葉知秋對“冬元節”這個詞有些印象。除了過年,華楚國有四大節日,分別是春元節、夏元節、秋元節和冬元節,合稱四元節,也就是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每到四元節的時候,各大府城都要提前半月開夜市,以示慶賀。
四元之中以冬元節最爲熱鬧,因爲到了這個時候,一年的耕作基本結束,人們都閒了下來,餘糧充足,腰包也最鼓。按照華楚國的風俗,冬元節要進行冬補。吃餃子餛飩,吃牛羊暖鍋,吃麻油燉雞,還有小孩子最喜歡的面糖,油酥餅,豆麪糕,絞棍糖稀,老少皆宜的糖葫蘆也會隆重上市。
除此之外,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小吃。比如清陽府,就有一種名叫“荷包藕”的小吃,用秘製的藕條加上青紅絲、蜜餞、乾果仁包成荷包的形狀,烘烤或者油炸做成,是一種可口的甜食。
節日是消費的代名詞,第一天可是搶佔市場的最佳機會,豈能錯過?葉知秋當機立斷,“我先回村裡一趟,拿了東西再回來。”
元媽沒聽見一樣,沉默而專注地吃着面。
葉知秋也不以爲意,打了聲招呼,便拉着阿福出了麪館。
“成家侄女兒,咋樣?談成了嗎?”老牛叔一見到她們就急着打聽。
“成了。”葉知秋一邊答一邊上了車,“老牛叔,走吧,回小喇叭村。”
老牛叔愣了愣,“啊?這就回去了?”
“爹,快走吧。”阿福比葉知秋還急,催促着,“知秋姐姐還要回來呢!”
“還回來?”老牛叔表情吃驚又不解,“這是折騰啥呢?”
葉知秋和阿福對面坐好,笑着道:“先走吧,路上說。”
“好嘞。”老牛叔甩了個清脆的鞭哨,駕起牛車,吱吱嘎嘎地往城外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