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二章 玉米培育

趙信從來都不懷疑,東南亞是否被拿下,這從來都不是一個問題的,從戰爭開啓之後,各方面,定海軍都佔據着碾壓一般的優勢。

定海軍國力龐大,接近一億的人口,戰爭潛力巨大,不說是武器方面的優勢,就說是人口,都能淹沒東南亞諸國。

同樣的,武器方面,調查方面,後勤方面,沒錯,就是後勤方面,在跨越數千裡之外的作戰,在後勤方面的,定海軍甚至可以強於本土作戰的東南亞土著,這一點,不得不說定海軍的各種準備活動的充沛。

這就是科技,人種,並且是武器的全面碾壓,東南亞唯一能夠依靠的,就是瘧疾的大規模的流行,一旦瘧疾大規模的傳染起來的,造成大規模的流傳,並且大量死傷的前提下,哪怕是爲了少死一點人,趙信都不會繼續下去。

趙信是穿越者,很多的問題,早在抵達之前,就提前的進行了考慮,瘧疾這一種非常可怕,傳染性極強的病症,也是在考慮的範圍之中,並且做好的預防。

東南亞不是每一個地方都有瘧疾的,否則的話,東南亞哪裡有人,早就死絕了,這個不同於其他的傳染性疾病,有着潛伏期長,抗體等諸方面的問題,就算是到了21世紀,都是一個困擾世界衛生的一個難題,東南亞和非洲,這些處於熱帶地區的國家,常年受到這樣的影響。

別說是中醫的防治,就算是21世紀,擁有奎寧這種對付瘧疾的特效藥,都未必能夠阻擋大規模的流傳。

好在,這個時代,瘧疾還沒有發展到後世,那樣可怕的程度,哪怕是沒有奎寧,一些中藥的有效成分,還有跟金雞納樹同樣種屬的樹木,也不是不存在,多方面做好工作,中藥跟預防雙管齊下,再加上一定的運氣,一直到定海軍成功的上島,並且在島嶼上面,打下了巨大的優勢,拿下了龐大的地盤的情況下,瘧疾都沒有大規模的流傳,這對於定海軍來說,是一件非常大的好事。

只要在戰爭階段沒有大規模的爆發,接下來,就是一些佔領的事情。

對付瘧疾,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周圍的衛生,消滅一些死水或者是污染非常重的水域,做好防蚊防蠅的工作,大規模的撲殺一些蚊蟲鼠蟻之類,這樣,能夠把傳染源和傳染途徑雙重的壓制,可以有效的避免大規模的流傳。

一個接着一個的好消息,特別是一些有色金屬的礦藏的,不少礦藏的,甚至可以說是填補國內的空白,比如說,銅礦,比如說,錳礦,鎳鉻之類的,雖然說,中國有些礦產也很豐富,可是定海軍不行。

就銅礦而言,中國無論是江西,還是雲貴,那都屬於北宋的領土,可以通過購買的方法,從北宋的手中獲得,自己就很少了。

中國北方缺銅,唯一有價值,並且儲量巨大的銅礦,現在在蒙古境內,11世紀不同於21世紀,世界國界還沒有劃分,在打敗了遼國,並且戰敗了女真和蒙古之後,蒙古國實際上是在定海軍的控制範圍之內。

那個銅礦,因爲是世界上第三大的金銅礦,趙信也曾經在網絡和新聞上面,看到過它的記載,它應該是世紀末,或者是21世紀初發現的,當時發現的時候,很是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因爲這個蘊含了1200噸黃金,3700多萬噸銅的金銅礦,他的位置,就在距離中國邊境不足200公里的地方。

如果,國境劃分稍稍向北一些,這個龐大的,蘊含了巨大的財富的金銅礦,不就是中國的,這種想法是很多網友,還有網絡上面,不少憤青們的說法。

這個時代,沒有所謂的國境線,更沒有蒙古國,這麼一個金銅礦,趙信甚至知道大體的方位,可是開採依然困難。

原因非常的簡單,那是在一片沙漠之中的,還是在地下,沒有21世紀的開採條件,沒有21世紀的技術水平,正能夠望洋興嘆的。

東南亞,特別是印尼這邊,是有銅礦資源的,在這裡,哪怕發現一個小小的銅礦,對於定海軍而言,都是一個非常大的支持的,所以,一經發現,立刻勘探測下來,並且開啓了前期的工作。

類似的好消息很多,大部分是礦產,還有一些動植物,還有東南亞特有的植被,比如說香料。

曾經,對於亞洲的西班牙人和荷蘭人來說,最重要貨物,應該就是香料,在東南亞的羣島之中,甚至有專門生產香料的羣島,對於當時歐洲人而言,香料同絲綢和瓷器一樣,都是價比黃金的東西,法國還是奧匈的皇室,在皇家宴請的時候,爲了彰顯奢華,甚至專門上了一盤香料。

這個就如同拿破崙鋁製器皿一樣,被作爲笑話,可是在當時,這是無比奢華的,甚至比起黃金雕琢的,更加的奢華。

香料島,趙信寫出來了,有能力尋找的話,定海軍一定會去尋找,可是卻不是最爲重要的東西,國力什麼的,不是香料這個能夠解決的,中國也不缺乏什麼香料,只不過在北宋這個檔口,還沒有被發現和重視起來。

東南亞的香料,如果發現了,可以順利的採摘的話,採摘下來沒有問題,如果發現不了,也不會耗費巨大的力氣去發現,沒有這個必要的。

東南亞的局勢的漸漸的趨於平靜,重點的區域已經佔據,剩下的,就是用時間,鞏固佔領,並且開闢一些區域,進行綜合的開發,以做到對定海軍的補充的問題了,這個註定,不是一個短時間能夠解決的問題。

別的不說,日本和朝鮮,都已經佔據這麼長時間了,國內的人員都已經被轉移的差不多的前提下,現在依然沒有徹底的規劃完畢,這是距離定海軍只是咫尺之遙的地方,相對而言,東南亞相隔有些太遠了,哪怕有海南島作爲跳板,也有些不太容易。

的在趙信剛剛處理完一份公文,正準備接下來的時候,一份消息傳到,按照港口跟皇宮的直接電報線路報告,玉米被發現了,最少有5噸的玉米,正在飛剪船之中,向着定海軍快速而來。

玉米, 5噸的種子,還是來自三大作物之一的玉米,趙信在聽到了報訊之後,幾乎是跳起來了,在經過了2年的艱難的探索,終於成功的越過了北太平洋,找到了美洲,獲得了地理上面的大發現,可以毫不客氣的說,發現三大作物,只是一個時間的關係,或許是一年,或許是兩年,或許是三年,幾乎不存在不被發現的問題。

可是,到底多長時間發現,還是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在東南亞一個接着一個好消息傳來的時候,曾幾何時,也在想,是不是現在就發現三大作物,就算沒有,發現橡膠什麼的,也可以。

當然了,這都是空想,如果三大作物之中,能夠最先發現的,恐怕也就只有玉米了,他應該可以在北美種植,其他的,多是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現在,哪怕打通了通往北美的道路,要前往中美洲,甚至南美洲,都非常困難。

前景是美好的,可是道路,未必一定順利,到底多長時間能夠發現,也說不準,他只是希望,能夠快一點發現。

現在,不但發現了,當然還是玉米了,只不過,一次性送了五噸種子過來,還是出乎趙信預料之外的。

這個世界上,知道玉米的用途,甚至清楚玉米之中蘊含的東西的,也就是趙信一個,可以毫不客氣的說,三大作物之中,趙信最爲重視的,也是最爲看好的,就是玉米了。

從美洲過來,交通和通訊並不方便,飛剪船已經是世界上最快的了,可是這麼重要的消息,只要有船隻接力,哪怕提前3天,提前5天,也是一個提前,提前報訊了,可以讓這邊有準備的時間。。

這麼龐大的作物種子,要運回來,不提前準備是不可以,在報訊的船隻到岸了之後,立刻通過電報,送到了定海軍皇宮。

事實上證明,這種方法是對的,在獲得這個消息的時候,種子距離定海軍,最少還有5天的航程,5天之中,足以讓趙信做出相應的佈置了。

對於種植而言,多了5天的時間,就是多了一季的種植,在某些關鍵性的節點上面,非常的重要。

當運送種子的飛剪船,抵達到定海軍的葫蘆島港口的時候,得到了空前熱情的歡迎,幾乎有軍樂隊,歡迎人羣,還有大量的軍隊到來。

趙信對於玉米的重視程度,在之前發現的所有東西之上,哪怕知道,整個定海軍都是安全的,哪怕知道,運送這些東西,到達種植園,不會出現任何的問題,他要表達這種的重視方式。

最少有2個團的軍隊,護送了一個車皮不到的種子,甚至把種子分開裝載,每一個車廂之中放300公斤的箱子的,然後,最少是一個連的士兵看守,安全警戒到達了極點,一直到進入到了植物園。

種植園,這是定海軍特有的東西,之前,在定海軍的植物研究所,也就是千畝左右,不是趙信不重視,而是整個定海軍的土地有限,甚至一定程度上面,向外擴張,在北宋大陸上面購買了5000畝的土地,進行就地的培育和研究,當時是爲了支援北宋大規模的普及棉花,並且把棉花跟小麥套種。

定海軍一直都有重視種植園的傳統,在佔據了遼國之後,這個問題得到了解決,在遼東半島之上,在廣闊的遼國的土地上面,興建了佔地10萬畝的種植園。

5噸的種子,差不多就是1萬斤的樣子,按照一畝地的單粒播種3斤來計算的話,雙粒就是7斤的樣子,1萬斤,也就是可以種植1500畝。

當然了,試驗田的種植,不可能跟的普通種植一樣的密度的,趙信給出的數據,他們差不多稀疏了一倍,是單粒的,也就是說的,一共種植了6000畝。這部分的田畝,在種植園試驗田之中,算是非常少數的少數,可是卻幾乎集中了種植園大部分的研究員和農民。

關於種植玉米的方法,早已經發放下去了,參加這一場種植的,都已經通過了幾輪的學習挑選,要把各方面的注意事項,都給記憶的滾瓜爛熟纔可以,現在,終於到了實際操作了,都是熟練的工人,或者研究學者,在這個方面,很有些專長的,當然是做的非常好了。

這種種植方法,相當的稀疏,又因爲嚴格的管理,這是種植園,最少每畝地會平均4個勞動力以上,還有大量的科學家,研究者,學者進行研究,按照科學的方法來種植,並且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的,最終,生長期只有4個月多一點點,比起小麥要早一點點,比不上雙季稻的生長期,卻

可是產量,卻極爲的驚人,種子收益比幾乎是300倍左右。

雖然說,這是第一次收穫的作物,可是這個產量也太過驚人了,就拿定海軍種植比較多的小麥爲例,

需要種子大概是在20斤左右,可是最終的產量,是在4石,也就是20倍,大部分情況下幾乎不到。

水稻要好一點,10斤左右種子,但是要首先培養秧苗,培養成功才能夠轉到水田種植,產量大概是6石,也就是60倍。

但是玉米,卻可以達到300倍,這個倍率,非常的可怕,在三大作物之中,都是這樣,倍率極爲高的,這種倍率,也是產量的根基的,就算是一些的其他的而研究,比如說雜交水稻,也是增加稻穗的重量,來增加產量的,雜交水稻的倍率也非常的高。

當然了,這是實驗室的生產,保證的單株的效率,而不是的高密度的種植,在進行一番的刪減之後,考慮到普通的環境,按照一畝地種植7斤左右,產量相隨縮減,在120倍到150倍之間,這個總數算下來的話這個玉米的總產量,起碼也在8石以上,甚至會達到10石這個可怕的數字,對比4個多月生長期,甚至可以跟小麥套種,這在中國北方是常見的事情,保證一年兩季糧食,讓土地的產出,達到極限。

第六百四十九章 猜測和支持第八百六十七章 百家工廠第一百六十五章 滲透和反滲透第二十二章 中藥和無機物第十三章 戰爭系統第八百七十一章 科技瓶頸第八百六十八章 新的航道第一百零七章 再造奇蹟第六百章 人員培養第二百三十四章 遼西之戰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前等待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六十六章 有錢的水匪第二百零八章 棱堡具現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約而同第二百四十五章 防疫和送死第一百九十七章 戶籍審查第三百零一章 出頭的炮灰第二百四十三章 樹炮逞兇第五百七十二章 捲土從來第八百三十九章 春節假期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三百一十九章 定海軍第二百六十六章 民品銷售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點收穫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進度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八百三十九章 再次登陸第八百三十五章 忽視的東西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應爐第一百一十五章 偵查重點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二百零二章 錯誤判斷第三百零七章 實驗和神兵第五百一十一章 難得的機會第一百五十八章 森嚴的等級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四十二章 知識的力量第四百五十二章 造船技術第八百七十八章 水運和新鐵路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議第二百八十六章 航海的野望第八百五十六章 飼料廠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量回歸第五百九十一章 禮送出境第二百四十九章 反擊成功第八百四十二章 擁堵和春運第五百八十六章 效率和掃盲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北跟國本第四百八十章 鉅額飛票和八音盒第六百七十七章 大戰之前第五百四十六章 外銷商品第七百九十三章 內燃機第七百四十五章 演習開始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七百九十一章 定海全席第五百五十一章 定海河第十八章 驚喜連連第五百四十四章 商品選擇第二十一章 中藥店第五百九十三章 乙烯製造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鐵路 消息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終裁決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關外第四百一十一章 懷疑驗證第七百七十七章 福康公主第六百九十二章 陸軍海軍第八百四十九章 深入探索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海關之戰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種革新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三百二十二章 通風報信第七百二十八章 兵臨中京第七百一十三章 鋼鐵和水泥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能作戰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才和效率第二百六十四章 滿朝皆敵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報中樞第四百七十五章 樊樓新樓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六百零四章 火槍和長弓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包大攬和沒錢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臨折津府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崩地裂第三百六十五章 拔不出來第三百六十四章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色草原第三百八十三章 錢能通神第三十三章 王家十七第八百五十九章 千島羣島第五百二十九章 航海補給第四百八十三章 鐵路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