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大力拿到5000貫的獎金的時候,依然有些發矇,從這個溫度計的效果上面,到了目前工業化的大生產的程度,對於整體的提升,還是有,卻不明顯。
做不到跟之前的催化劑那樣,要麼產量大幅度的提升,要麼成本大幅度的降低。
可是在趙信眼裡,這是完全不亞於之前的一個創新發明。
精準的控制,就代表着良品率高,代表着的節約能源,節約原材料,這對於大規模的生產來說,相當的有用。
他的這個發明,最多隻是節約整個成本2文,從17文降低到的15文。
可是這已經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在往前,每壓縮一文都是非常可怕,正是多種多樣的壓縮,最終才形成了現在的成本,每一項對於後來都有很大的作用,更別說這個的,在目前的訂單環境下得,2文代表着每年獲得80萬貫的。
僅僅是這個,就足以重獎了,更別說他帶來的體系的提升,鐵的質量會提升15%,鋼鐵會提升7%,看起來細微的提升,讓整體的質量,在價格沒有大幅度的增長的前提下,上升到了一個很高的程度,同時效率有所提升,鍊鋼可以節約時間12%,鍊鐵是7%。
在鍊鋼和鍊鐵上面,反過來的的表現,也是正常的,鐵的溫度比鋼的溫度高,這個溫度計,更加適宜的,是鍊鋼,而不是鍊鐵。
雖然說,這個鐵匠作坊,目前最主要煉製的是鐵,可是未來,伴隨着鍊鋼爐和工人的進一步熟練,一定會進入到鋼的領域,只有大面積的鋼的普及,纔是這個冶鐵作坊最佳的選擇。
牛大力更加不知道的是,這麼一個溫度計,天然的,可以測量1200度以上溫度的溫度計,他可以應用於很多的領域。
這些領域,有的是北宋擁有的,燒製陶瓷,特別是瓷器,基本上都是1000度以上的高溫。
北宋的瓷器非常的發達,可是成品率一般不高的,甚至窯變比比皆是,原因就在於溫度和配方,沒有精準的配方,沒有足夠精確的溫度控制,可能會創造出稀世珍品。
有些窯變的產物,甚至是後世都無法的複製精品,那些文物愛好者在感受着瓷器的美輪美奐,不可思議的時候,根本不知道,爲了誕生這麼一個窯變的產物,廢掉了多少瓷器。
一個成功的將軍,是億萬士兵的累累白骨鑄就的,出色瓷器也是同樣,不知道他的背後,多少瓷器的廢掉,同時多少窯主家破人亡。
給窯主一個選擇,他肯定會選擇穩定,大量生產的普通瓷器,而不是虛無縹緲窯變。
對於這麼一個的天然的溫度計,趙信也很是好奇,他好像沒有聽說過類似的東西,後世中國,在高溫領域,多是紅外成像,和熱阻溫度計,多是利用熱的一些效應,對於溫度產生精準化的控制。
而天然的,有些類似物理的溫度計,還從來沒有過,是因爲他的誤差太大,纔沒有被利用,還是根本就沒有發現。
藉助着卡牌系統,點亮了這種石頭,是一種複雜的礦物合金,主要成分是鎢鉬等難以溶解的金屬,含量並不算多,還有銅鐵等衆多的成本,以一種很特別的形式,形成的石頭,這種石頭,在趙信的知識領域之中,自然界裡面不算多。
實際上,也真的可以說相對比較稀少,就這個鐵匠所知道的,也就是在河北的一些山裡有。
趙信在知道的第一時間,就派人前往尋找,那是一片地形比較特別的遠古火山,經過了億萬年的風化,最終形成的特殊地貌,只有在幾個山谷之中,發現了這種石頭,已經夠了的保守估計,可能有100萬斤以上。
對於一種礦物,特別是礦石這種東西,100萬斤,這不是一個大數字,一般比重在5以上的石頭,一個立方,就是5噸,也就是1萬斤,100萬斤,不過是百來個立方,對於礦藏來說,是很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10米方圓的正方形,體積就是1000方。
趙信那這個,又不是爲了提煉其中的鎢鉬,雖然他們的含量不低,要這些東西,只是輔助冶煉的溫度,控制在可控的局面之中,而不是多麼精確的溫度計,那是不可能的。
高溫溫度計,在1000攝氏度以內的,在世界上都是一個高精尖的問題,多是藉助着紅外和熱阻等方法,而不是簡單變色,可是這些,在這個時代就可以了。
很快,在這個鐵匠的幫助下,開採了那些石頭,不是很多,可是如果只做城溫度計的話,可以使用的好多年。
最關鍵的是,那不是一個地方,在仔細考察了一個生成的年份之後,還有一些地質上面的條件,總算是有了初步的瞭解,會在一些特別的,地質條件詳盡的地方進行尋找,中國地大物博,這樣的東西,應該還有很多。
5000貫的獎勵,頓時讓大名府來的鐵匠們,目瞪口呆,之前,因爲催化劑重複的事情,有些人傳言,這個獎勵是騙人的,是之前的鐵匠作坊,爲了弄到他們的秘方,做幌子。
可是真正的錢,擺在他們面前的時候,那是完全不一樣。
5000貫,一貫8斤,差不多就是4萬斤銅錢,大量嶄新的,被編成100文,100文的小串的銅錢,堆放在一起,現金帶來的視覺衝擊,那是其他所有的都無法相比的。
牛大力一家十來口,哪怕每一個人都拿着百十斤的銅錢,也是杯水車薪,一個人能夠拿多少,十來貫,二十多貫,已經是極限了,5000貫,那真的是錢壓死人。
趙信當然不會作秀,5000貫,也不太保險,好在,旁邊有錢莊的分號,直接存入錢莊,開出飛票,這纔算解決問題,這些底層的工人們,第一次感覺到了,原來錢多了,也會有大問題啊,壓手啊。
現金的刺激,再一次掀起了改進的潮流,哪怕現在,鐵匠作坊已經足夠完美了,不太可能有大規模的改進,可是這些經驗豐富的鐵匠和大匠,開始細微的地方進行推敲,積少成多,改進還是在不斷進行,最關鍵的是,當這個溫度計應用到鐵匠作坊的各個方面的時候,他們發現,大匠的門檻,不再是那麼的高不可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