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

北宋汴梁樞密院,這個北宋最高的軍事機構,掌控着北宋軍政大權,是整個北宋所有軍隊的最高機關。

按理說,應該是名將如雨的,可是一般情況下,都是文官把持,樞密副使之中,也只有少數一兩個是武將。

類似之前的樞密院會議,韓琦,曹劌這樣的樞密副使,都可以暢所欲言,可是名義上,是第一樞密副使的武將樞密使,很少有發言的機會。

北宋仁宗以來,文臣的權柄逐步擴大,一個七品文官,可以擔任一縣,甚至是一府首腦,可是都總管這個級別,已經是絕對的高級將領了,可是除非領軍出征,在駐紮的時候,有時候要受到六七品的文官掣肘。

在這樣的前提下,在樞密院的武官,儘可能的降低存在感,甚至不輕易的涉足到內部爭鬥之中,他們很清楚,文官在爭鬥之中失敗,或許只是敗了風頭,或者稍稍受挫,可是一旦這個遭遇落到了武官的身上,同仇敵愾之下的,武官將會萬劫不復。

不過這一次,卻有些例外,不少的武將集中到了樞密院,並且坐到了樞密院的大堂之中。

這個決定,是樞密使做出來的,賈朝昌把附近的武將總管,調集了12人左右,幾乎都是都總管以上武將,還都是久負盛名的名將,他的目的很簡單,研究西夏之戰,找出勝利的根源,並且複製出來。

樞密院是什麼地方,一個掌控北宋武力的地方,可以說,軍事上面的任何成功,都會大幅度的加強賈朝昌的功勞。

不過,要有例外的,西夏之戰,這一戰從一開始,就脫離了樞密院的控制,整個作戰計劃樞密院是知道,可是最開始的計劃,只是在遼夏之戰之中沾點便宜,卻沒想到,一下子打成了滅國之戰。

或許,賈朝昌有點功勞,可是這個功勞,跟韓琦這麼如日中天比起來,還是差別巨大。

就算是之前,咄咄逼人的韓琦,都給了他巨大的壓力,慶曆變法的時候,韓琦和范仲淹都是樞密副使,但是一個實際行駛的,是東府的職權,韓琦盯住的,則是樞密使。

好容易,把變法派盼下去了,哪怕韓琦還有起伏的機會,可是沒有個十年的時間,也不可能,賈朝昌剛剛鬆了一口氣的,現在,就又來了。

賈朝昌當然清楚,有些言論,是保守派散佈的,他們的目的很簡單,在自己無法兌付韓琦的前提下,拉攏足夠多的人,給韓琦製造麻煩。

清楚歸清楚,賈朝昌幾乎必然,跟韓琦站在了對立面上,他要想坐穩位置,就必須要跟韓琦對立。

賈朝昌內心,很是想用別的手段,可惜,連保守派都沒有辦法,只好把韓琦擺出來,拉敵人,賈朝昌沒有這個自信,比後戚和大官員爲主的保守派做的更好,那麼,證明自己就成爲了唯一的選擇。

戰爭啊,那是樞密院掌握了,非戰功不得封賞,也是軍方常見的,之前,賈朝昌不敢動彈,一方面,北宋較弱,能夠抵擋住西夏和遼國的攻擊,已經算是不錯了,更別說攻擊了。另外一方面,朝廷沒錢,沒有足夠的錢,支撐整個用兵的需要。

兵者兇也,大軍開動,銀錢是如同流水一般的去了,在北宋整個經濟環境都是紅線,財政赤字的前提下,能夠壓縮的,也就是軍方的開支。

可是現在,局面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北宋充滿赤字,只能夠不停維持的財政狀況,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一個鐵料,讓北宋的財政支出,減少了一大半的,這讓財政有了向好的趨勢,最重要的是,西北的平定。

困擾北宋數十年,甚至從元昊的父親爺爺一輩,都困擾北宋的西北邊患,終於結束了,或許是遼國佔據了西夏,可是軍事方面,西北邊患將會徹底的消散,就算是雙方有大規模的戰爭的話,也會集中到河北這裡。

河北,本身就是對持的地方,就算是加強防禦,耗費的物資也不高,河北這裡,背靠着京杭大運河的體系,從汴梁,從大名府過來的禁軍,最多半個月之內,就可以佈置到位,沒有必要佈置在邊疆。

這就節約了極大的資金,也這就讓軍事成爲了可能。

賈朝昌很清楚,只要他能夠順利的在河北動手,拿下也一點點的戰功,不用滅亡遼國,都能夠超越韓琦。

在北宋的整個歷史上面,一直有一個揮之不去的東西,哪怕是再怎麼極弱的皇帝,平復北方,收回幽雲十六州,都是他們必然的願望,哪怕是以仁聞名的仁宗,他的目的也是一樣,有收復幽雲十六州的可能,他一點都不會放過。

保守派的策略,實際上,是成功的,賈朝昌,章得象,葉清臣,這個樞密使,東府首相,三司使,是橫在韓琦面前的三座山,韓琦要想從副使這個級別,獲得跨越,那麼三個職務是必選。

或許,如果下放了之後,潛心積蓄力量,重新回來的韓琦,可能最可能的位置,就是三司使了,可是現在,在西夏滅亡大功,靈州和議,還有西北水利工程的加持之下,韓琦已經毫無疑問的越過了三司使這一個職權。

三司使雖然重要,有財相之稱,可是他的狹隘性,讓他很難越過這個層級,葉清臣的表現,也證明了,他對於更進一步,是沒有這個想法的,可是韓琦就不一樣了。

章得象在東府想辦法,作爲西府的樞密院,賈朝昌同樣不能坐以待斃。

或許,韓琦的野心,是直接跨過三司使和西府,躍升到首相的位置,可是在所有人看來,最有可能的,也就是樞密使這個位置。

賈朝昌在這裡做的並不好,韓琦又是樞密副使,本身已經有了這個基礎,再夾着西北大勝,滅亡西夏的大功,就算不用保守派推波助瀾,賈朝昌已經自危了。

北宋的軍隊怎麼樣,賈朝昌是心知肚明的,自保有餘,攻擊不足,這就是他的看法,可是在新式戰法的加成之下,在足夠的移動速度之下,西夏的奇蹟也就誕生了。

西夏的軍隊,比起遼國一點都不差,如果弄清楚,韓琦到底是怎麼戰勝的,這個戰法的精髓是什麼,很有可能在河北複製韓琦在西北的一切。

對於賈朝昌來說,最關鍵的就是,表現出樞密使的存在感,而現在這種情況之下,最容易,也是最好表現出來的存在感,就在於軍事上面。

弄清楚韓琦戰功的來源,就成爲了唯一需要做的,韓琦的戰功,畢竟是在西北,而且是在遼夏之戰的節骨眼上,很多是取巧了,如果賈朝昌,能夠更進一步,在河北取得突破,哪怕是拿下一兩個州,也足以抹平跟韓琦之間的差距。

研究成爲重點,爲此,賈朝昌甚至還越過了文武尊卑,求教這些武將,把這些武將集中到一起。

狄青也在邀請之列,作爲不是世家出身,出身貧寒的他,十六歲替兄頂罪,被逮捕進京,開始了軍旅生涯的,如果承平年景,他幾乎不可能出頭。

可是西夏給了他機會,從寶元初期,西夏反叛開始,進入西北邊軍,四年大小二十五仗,立下赫赫戰功,後因爲尹洙的提拔,越過了低級將領的門開,如今已經是真定副都總管。

韓琦西夏之戰,一舉拿下興慶府,滅亡西夏,讓他異常的吃驚,可以說,整個半生,都在西夏作戰之中度過的他,很清楚西夏的強大,在他看來,不傾國之力,很難的拿下西夏。

可是韓琦卻拿下了,而且異常的輕鬆,作爲一個武將,狄青不會去關心,之後的靈州和議,到底佔到了多少便宜,這些他不關心,他關心的,更多的是戰法,是兩軍對壘之中的,關於兵種和戰術的運用。

實際上,能夠被選到樞密院的這十幾個將軍,哪一個都不是簡單,其中又以狄青最爲出色,他不但精通戰法,也是通曉軍略,他也是賈朝昌最看重之一。

12個將軍,位於樞密院的大堂之中,能夠到今天這個級別,這些將軍,相互之間,都比較的熟識,也都相對熟悉對方的能力,在相互交流了之後,開始拿起戰報。

爲了方便着12位軍官,賈朝昌的準備之中,不但有整個西北之戰的全部作戰過程,一切都詳細的記錄下來,並且抄錄了足夠的副本,可以讓每一個將軍都看到。

西夏一戰已經過去大半年了的,關於整個戰場的經過,也都送過來了,關於死間的關係,因爲太過重要,現在只有樞密使這一級知道,關於他的一些事情,都以春秋筆法蓋過,語焉不詳。

哪怕這些人,都是可以信任的,可是在這一次的遼夏之戰之後得,死間不但進入到了軍方的序列,而且入了遼興宗的眼,可以肯定,只要度過了一段時間,當他真正的掌握權勢的時候,必然會成爲北宋最重要的棋子。

地位大大的增加,連死間的身份都得到保護,在整個過程之中,除非有非常緊急的,關係到北宋存亡的事情,纔會動用他,其他一般性的事情,甚至根本不會通知他,這樣極大的避免了暴露的可能。

情報方面,寫的語焉不詳,甚至做了一些加工,刻意的隱藏了這個死間的存在,一些敏銳的,比如狄青這樣的,已經感覺到了不同,他隱隱感覺到,情報方面,似乎有些太準確了,可是到底哪裡不對,就說不清楚了。

可是這個疑惑,只是在腦海裡民間,微微的閃過,就不見了,因爲接下來,感興趣的東西更多,北宋這邊的戰鬥經過,卻非常的詳細的。

整個開端,是早在慶曆三年的,樞密院就開始意識到遼夏之間的緊張氣氛,開始做了應有的準備,後來發現遼夏之間,都在大幅度的調集戰爭物資,最終判斷出這一戰不可避免。

這已經是新的戰法了,這是趙信提出來的,並且經過了驗證之後,之後成爲了樞密院判斷軍事行動的一個顯著方法。

狄青等人大感興趣,以前判斷戰爭形勢是怎麼樣的,在邊境,在關鍵的地方,佈置了大多的山寨,這些駐紮幾百士兵的山寨,說白了,就是炮灰,起到預警的作用,無論是被攻破了之後,派人送信,還是狼煙方法,再或者是失去聯絡之後的判斷,都可以大體的判斷出戰爭的形態。

可是,在戰爭開始之前,用這種預判的方法,還是聞所未聞的,可是卻很適合。

戰爭是需要資源的,或許在遊牧部落,沒有這回事,想要打仗,拉起人馬,直接就開打了,可是一旦形成國家的形態,哪怕是遊牧性質西夏和遼國,也必須要進行必要物資調集。

從馬,糧食,鐵器,布料,木頭,最少20多個品類,40多種戰爭必須物資的方面,進行一個簡單的計算,一兩種,或者是三四種浮動,那是正常的現象,一旦有七八成的物資,在短時間之中,出現緊張或者上漲的話,那就說明,有國家的力量,在儲備物資。

這倒是一個新鮮的方法,而且很難以掩飾,越是突然性強的,臨時起意的,就越發無法隱藏,這些可以通過長期和短期的分析,很容易的得到。。

當然了,樞密院也發現,這只是對西夏和遼國有用,對於物資更加豐富的北宋,有一整套的方法,就算是平常的軍備,也是用海量來形容的,一些臨時性突發的戰爭,直接調用武庫和樞密院就可以了,不必臨時上街購買。

這些都是宏觀上,大局上面的,也幾是狄青這樣的統帥會看的很仔細,其他人,直接略過,放在戰法上面,特別是戰爭的全過程,這中間,靈州攻防戰,成爲了所有人看的重點。

精銳力量,直接攻破西平府,在不走漏消息的前提下,迅速的佔據了靈州的全局,這是禁軍所表現出來的強大攻擊力。

“4萬對3萬,還戰勝了,這怎麼可能!”一個將軍顯然是第一次看到完整的戰爭過程,略過前面坑長的伏筆,不小心翻到了最後,4萬禁軍,伏擊3萬重騎的場景,當他看到的時候,幾乎忍不住驚呼了起來。

只要是有過西北戰爭經歷的,都會知道鐵鷂子的可怕,狄青也不例外,他崛起的戰爭,幾乎都是跟西夏的主力戰鬥之中取得的。

在宋夏之戰的初期,元昊和西夏的咄咄逼人,宋軍畏縮不前,狄青作爲統帥,往往是身先士卒,在不停的戰爭和戰鬥之中,逐步的脫穎而出。

哪怕是有心算無心,哪怕是有了絆馬索和陷阱,4萬對3萬都是極爲不靠譜的,因爲那是騎兵啊,還是批了重甲的騎兵,如果是不可爲,他們完全可以跑。

這是關係到了實際作戰之中的效果,這下子,所有人都注意了過來,立刻翻到了這裡,這也是整個作戰的最終尾聲,之後,只有一個用的棱堡和長弓逼迫的遼興宗,放棄興兵的那一節,因爲篇幅較少,也沒有打起來,很少很少。

果然,所有人都很有共鳴,或許在城市,有着牢固的城防,4萬禁軍對上3萬重騎,這可以勢均力敵,誰也奈何不了誰,在野外的,雙方只是在150步之內,哪怕是有陷阱,只要不計後果的衝鋒,這些重騎衝到的弓箭手的陣營之中,也是非常可怕,完全不會這麼的一邊倒,這幾乎是一方全滅,一方損失輕微的。

所有人都喊着作戰造假,或者說,謊報軍情,可是狄青卻是少數沒有這麼認爲的一個,他不是對這一戰的結果有信心,他對韓琦有信心。

狄青跟韓琦同年,現在都是37歲,可是兩個人的軌跡,卻是截然不同的,他不過是真定的副都總管,算起來,也是軍方的一方大員,在戰爭到來的時候,可以獨立攜帶軍隊出征的,算是軍方的高級將領之一。

可是這樣的地位,在軍方,就算是除了文官,也排不到前50 ,可是韓琦,已經是整個文官之中最頂尖,之前的四路總管,樞密副使,已經算是整個朝野的前五十,現在,立下如此大功,幾乎必然,會進入到前十的行業。

對於韓琦,他有些熟悉,他恩主尹洙,也是變法派的一員,跟范仲淹,韓琦都算的上是密友,也曾經跟他提到過,特別是韓琦做了四路總管之後,面對着他的請求,也做出過推薦,可惜,西北之戰,進行的實在太快太快了,加上準備,前後也不過是半年的時間,真正的戰爭過程,不超過一個半月,就算是韓琦想要調動,一個副都總管的高級官員,從真定掉往西北,也不是那麼的容易的。

一不留神,西北之戰已經結束,甚至連西夏就已經滅了,也就是說,就算狄青想要參戰,也是不可能的。

他也從側面瞭解了一下,參戰的士兵將軍,沒有什麼特別的,都是正常的禁軍,甚至還不輸于禁軍之中比較強大的,戰法什麼的,除了炸藥炸掉興慶府那一戰,有些出乎意料之外,其他的沒什麼了,正常的作戰方法。

第八百五十四章 玉米推廣第四百二十五章 跟我來看第一百九十三章 二級戰爭卡牌第二百三十五章 殺機暗藏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第十四章 絕世猛將第八百七十一章 和平演變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後通牒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一百一十一章 保州兵變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膽估計第七百零一章 金屬定裝彈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加資金第八百五十九章 膳食結構第七百八十九章 瀋陽車站第八百二十三章 管理費磋商第七十五章 衝破阻截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一百九十一章 海上貿易第三百八十五章 接待困擾第二百三十二章 轉運倉庫第一百六十八章 轟動效應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七百四十七章 攻擊棱堡第三百一十七章 元昊詐降第三十三章 王家十七第六百八十九章 人口與矛盾第八百章 辭官去向第七百五十八章 遞交國書第七百章 軍事和修路第三十六章 盤點收穫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五百七十二章 捲土從來第六百四十二章 鐵路爭奪第八百一十六章 錢壯人膽第五百九十章 教育改革第七百二十章 贏得輕鬆第三百八十章 保證金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五百七十七章 琉球發展第三百零二章 馬拉火車第三百二十章 逃出生天第四章 科技卡牌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京的消息第八百六十六章 戰爭結束第三百三十二章第六百七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八百七十四章 互助會第八百四十九章 潛移默化第五百六十四章 前期準備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二百六十章 繁忙港口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服瑪雅第三百三十五章 知難而退麼?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點收穫第三百章 15立方高爐第六百一十八章 技術和效率第五百八十三章 電的實驗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軍方法第四十一章 濃硫酸第四十五章 遇仙之說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能作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覆蓋攻擊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鐵路 消息第五百二十九章 航海補給第一百七十七章 保密和砌牆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第八百七十四章 互助會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八百一十三章 公共交通第五百零九章 數據分析第八百零三章 真相求知慾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二十一章 中藥店第五十四章 老式步弩第四十七章 連珠箭第一百一十一章 保州兵變第七百三十六章 定海現狀第八百七十四章 互助會第三百七十八章 馬加力是馬力第七百四十五章 演習開始第二百三十七章 韓琦和歐陽修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八百五十二章 人口流失第二百九十六章 定海港第三百二十三章 材料之秘第四百零一章 湖泊和鐵器第四百零二章 統籌體系第八百七十九章 兩縱兩橫第六百九十四章 登陸海參崴第三百一十六章 雲臺山島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第七百三十七章 奏摺入京第四百五十七章 糧食跟王朝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六百一十一章 跨越熱武器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全和火車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