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發展,唐宋是一個重要的部分,可是明清也算的上是的各方面都發展到很高程度的兩個朝代,或許某些領域,會出現一定的倒退,但是在農業和經濟作物上面,還是一步步的發展。
明朝是各方面都很高的程度,清朝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倒退,可是伴隨着滿清的高壓政策,把來自南美的高產作物給普及之後,哪怕對於清朝有再多的不滿,也不得不認定,清朝時期,人口增長上面,遠超過其他的歷史朝代,從最巔峰的超過1億人,到民國時期,四億五千萬,經這個人口基數,奠定了之後,中國人口第一大國的美譽。
封建社會,可沒有什麼計劃生育,人們當然是想生多少,生多少,在整個封建王朝的歷史上面,人口出現了有規律的波動,寫在三國演義最開頭的那句話,也成爲了至理名言。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封建王朝,無論是再怎麼的聖明,皇帝再怎麼的努力,都有一個死結無法避免,那就是權貴們和地主階級,逐步的積累土地,當土地兼併達到了極限,剩餘的土地,無法養活整個國民的時候,就必然會發生民亂。
人活不下去了,可不會默然的死去,他會抗爭,會揭竿而起,這就造成了王朝的動盪,或許農民起義,無法佔據正朔,成爲皇帝,卻沉重打擊了王國的力量,讓這個封建王朝面臨着分崩離析。
這中間,北宋的發展是一個巔峰,龐大的國土,旺盛的商業,造就了北宋的輝煌,讓人口大規模的攀升,最巔峰,甚至超過了1億以上。
以北宋的耕地面積,差不多8億畝的耕地面積,如果全部種上糧食,按照兩季或者是一季半來計算的話,總共4石左右產量,算下來,全國大概有32億石,一個人年均10石糧食的話,極限大概能夠養活3.2億人。
人均是不均衡,有人少,有人多,不可能全部的糧食,都會使用到吃飯上面,更不可能,全部的地都種地,還需要考慮經濟作物和其他。
也就是說,在一切平穩的前提下的,最多2億人,就是北宋發展的極限的,這點,跟任何人做皇帝,任何人做宰相是沒有任何的關係,這本身就是糧食跟人的供需關係決定的。
傳統的封建王朝,到北宋,應該是一個發展的極致,可是偏偏在清朝發生了改變,這也是後世一些人鼓吹的什麼康乾盛世,說句實在的,滿人的執政水平,也就那樣,康乾跟傳統英明君主比起來,最多算是一箇中人之姿,可是偏偏,他們獲得了神器。
紅薯,玉米,土豆,實際上,是在明朝時期,就逐步流傳進來,因爲這種飲食是舶來品,傳統的做法的,無法發揮出三種食物的味道,加上他們或多或沙,都有一些問題,實際上,推廣並不容易。
明朝的一些有名的士大夫,曾經在明朝紛亂的小冰河氣候旺盛的時候,也認識到了糧食不足的問題,開始推廣紅薯,可是效果不好。
紅薯是可以果腹,但是吃的多了,也容易產生問題,比如說,多纖維的紅薯,對於胃腸都是一個巨大的負擔,還有這些糧食,需要更多的油纔會好吃,否則,味道很不好。
清朝擁有着得天獨厚的時機,到了戰亂平息的時候,小冰河氣候也正好過去,異族統治在初期都存在着屠殺和高壓,這種政策再加上戰亂思平,最終,紅薯,玉米和土豆的最困難的推廣關,就這麼的度過了,甚至當時滿清也沒有什麼政策,推動這三種植物的大量種植,可是最終,成爲了既成事實。
糧食在封建社會,直接決定了人口,有了更多的糧食,就能夠養活更多的人,在不受任何節制,不斷高漲的人口增長率面前,最多100年,就可以增加好幾倍,這也是清朝人口激增的根本原因。
在明清時期,中國的農作物經過了發展,開始以小麥和稻穀爲主,而作爲北方一年兩種輔助經濟作物的,棉花在衆多的經濟作物之中脫穎而出,成爲了最重要的經濟作物,松江棉甚至在國際上面也行當的有名,日本崛起時期,也是大量的購買來自中國的棉花,這才獲得了紡織業這個重要的工業。
戰爭的存在,或許會讓日本獲得不小的好處,可是真正讓日本崛起的,還是各種的輕工業,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當所有的發達國家,都被這個史無前例的巨大的戰爭,拖入到了泥潭之中,日本和美國趁機崛起,佔據了的這些發達國家顧不上的商業份額。
這中間,作爲島國的日本,如果沒有整個中國的各種礦產物資作爲後盾,根本無法賺到這麼多錢,沒有足夠的原材料,規模化的生產,根本就沒辦法達成。
對於定海軍而言,現在一個巨大的問題,就在原材料上面。
在北宋,雖然說棉花已經出現,可是那是西域棉,也就是俗稱的草棉,真正在後世大興於世的棉花,實際上是印度棉。
被稱之爲草棉的西域棉,他們纖維並不長,因爲植株相對比較矮小的關係,他們非但質量不高,產量也不高,也有人紡紗織布,卻不是主流,這個時代,還是以麻爲主,棉花還沒有成爲的經濟作物,或許零星有使用的,卻不是很多。
趙信已經注意到了這個東西,在大名府的時候,就通過商人,尋找棉花的蹤跡,也找到了一些零星的棉花產地,多集中在南部地區。
實際上,在南方,因爲海上絲綢之路的關係,中東,印度跟中國的聯繫還算緊密,棉花就通過這裡,零星的進入到中國,還沒有綻放光芒,可是在一些地域,也成爲特產之一。
工業化的紡織業,規模纔是關鍵,效率再高,原材料只夠生產幾百上千匹,你效率在高也沒有什麼作用,要支撐工業化棉布的原材料,起碼也是在萬噸這個規模的。
以北宋的這個人口,萬噸棉花,可能就能夠製作出1500萬匹的布,這個連整個北宋的市場都佔據不滿,布匹的需求是一個剛需,1500萬匹,可能10個人分一匹布。
可是就算是10萬噸棉花,也需要龐大的種植面積,一般而言,後世的棉花產量,可能只是三四百斤,這還不是皮棉,紡織業需要的是處理過的皮棉,普通的棉花,經過處理之後,纔是皮棉,要幾倍才轉化一。
10萬噸的皮棉,以最初的產量來說,可能要幾百萬畝的土地種植棉花纔可能。
農作物這些東西,需要時間來發展,就算是到了21世紀,良種的推廣也不是一兩年能夠完成的,必須要有試點,推廣,從上到下的支持,能夠在5年之中做到這一切,已經不容易了。
在背誦,就更難,怕是現在,趙信開始推動發展,要想獲得足夠的原料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做到的,短則十年,多則二三十年的,這需要不斷的努力纔可以做到的。
棉花在化工發展到某種程度之前,是紡織業的根基,沒有棉花,哪怕趙信懂得很多先進的織布機和紡紗機,也不可能興建的大規模的棉紡織工業。
至於中國傳統的絲織,就算是到了21世紀,成規模體系的絲織機器,也無法大規模的使用。
蠶絲有衆多的優點,可是跟棉纖維相比,強度上面,首先就不行,除非是把蠶絲固定成很多的程度,這樣又發揮不出來絲綢的絲滑的優點。
當然了,進入到了數控機織的階段,機器在絲綢的編制上面,還有很多的優勢,可是這對於趙信來說,太遙遠了。
材料上面,因爲卡牌系統的強大,哪怕是在北宋這樣的環境之下,也可以達到21世紀,或者是20世紀中葉的程度,可是微電子行業,這中間的累積,可不是短時間可以提供的。
北宋現在,連電力都沒有達到,就算是進入到了電力時代,距離微電子和半導體,還有一個很長的路要走。
當然了,如果不惜一切代價,還是可以的,甚至不選擇電子管和晶體管,直接的走半導體,這樣來的更快。
制約半導體最大的問題,就是良品率,這一點,在卡牌系統的複製面前,只要有百分之一的良品率,就可以推動半導體的逐步擴張,半導體的昂貴,是因爲良品率和巨大的投入上面的,當這個被廉價的複製取代的時候,只要是最初級的製造出來,然後逐步的加強精度,就可以快速的提升。
可是那也是要基本的理論和第一個半導體制作出來纔可以,趙信現在,除非是藉助着卡牌系統的抽獎,幸運的抽到半導體之外,依靠北宋目前的科技,製造出來的可能性基本爲零,甚至從現在開始向着這個方向,進行準備,也不是一兩百年能夠產生多少作用。
以現在定海軍來說,當鍊鐵廠奠定了基礎的前提下,只要平穩發展,走海軍這一條路,然後普及熱武器,幾乎可以吊打包括北宋在內的整個世界了,這些更先進的東西,或許在有生之年,會留下一些相關的知識,或者乾脆只是假想一樣的設想,可是這些必然會在未來,讓中國節約幾百年的時間。
當然了,如果真的要選擇,北宋還是有一個數量龐大的項目,那就是麻,麻是在棉紡織成爲主流之前,中國主流的纖維作物,麻衣也以低廉的價格,成爲了平民的穿着。
關於麻,在麻被棉花取代了之後,已經成爲了一個小衆的東西,依託着返璞歸真,也流行過一段麻布,可是隻是一個潮流,很快,就被其他更加新潮的東西所取代了。
明知道要淘汰的東西,趙信並沒有想要涉足這個領域,因爲他所記憶的,工業革命的那些棉紡織機器,那些都是以棉紡織爲主的,依託着這個思路,開發出麻紡織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這等於是浪費時間啊。
從一個技術,從出現到完善,以趙信對於麻紡織一知半解的瞭解,可能需要三五七年的時間,在這個時間之中,趙信已經找到了大量的棉花種子,並且初步的推廣了。
棉花跟麻之間的差別,那可是天上地上,歷史已經用毋庸爭辯的事實證明了這一點,爲了三五年的利潤,卻要逆歷史的大勢,這不是螳臂當車麼,趙信就是研究歷史的,當然不會這麼的腦殘的選擇。
實際上,現在趙信可以進行的,就有一個龐大的項目,在日用品行業之中,日化產業在後世,也是一個龐大的產業,無論是以洗滌爲主題肥皂累產業,還是以塑料等石化產物爲基礎的石化產業,都是日用品的重要支柱。
原來,趙信還相當積極的涉足到日化產業,在苗家莊,掙到第一桶金的兩個項目,一個饅頭,使用的是純鹼,一個肥皂,是皂化反應的產物,在三酸兩鹼已經完成的前提下,化工產業,只要稍稍的深入研究,就可以獲得巨大的收穫。
比如,在肥皂的基礎上面,開發出洗髮精,洗手液,各種的洗滌產品,比如說,在從三酸兩鹼的基礎上,完善其他的化工產品,在比說,嘗試着裂解石油,初步的開發石油化工。
這本身是自然而然攀升的科技線,卻因爲鋼鐵廠的事故之下,被暫緩了,三酸兩鹼,全部都是腐蝕性,在化工轉換之中,會有非常多的化學反應,絕大部分的化學反應,都伴隨着光,熱,劇烈反應和氣體揮發。
這中間的危險性,甚至比鋼鐵廠的危險性更高,一些腐蝕性的氣體,或者有毒氣體,因爲誤操作的關係,一旦發生了爆炸,產生的危險,足以抹去一個城市。
在只有丁海軍這麼一個根基的前提下,趙信也不敢輕舉妄動的,除了原有的肥皂產業之外,就停下了化工發展的步伐,原來產業也開始萎縮,形成一個實驗室性質的小型工廠,在這些工廠之中累積經驗,至於大規模的擴張,要等到佔據更加龐大的島嶼之後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