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

現在定海軍的情況,趙信也是很無奈,計劃不如變化來的快。

趙信在決定到定海軍的時候,專門要了那麼一萬多廂軍,就是爲了人口準備的,他這樣做,可以幫助仁宗解決一點兵員膨脹的問題,跟禁軍比起來,廂軍就真的差了很多。

這些廂軍,在軍隊看來,不起眼,也看不上眼,哪怕禁軍每年都會從廂軍之中招募,那是在幾十萬人之中,挑選幾千人,那是優中選優。

剩下的廂軍,那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可是在趙信看來,這些都是勞動力,還是在最好的年紀,最容易獲得的勞動力。

一萬多本身就可以投入到勞動的壯年,再加上對於他們家屬的影響,這樣下來,第一時間,就解決了大部分的問題,只要他們和家屬過來,就是15萬打底。

如果按照趙信之前計劃的那樣,從初步的一二十萬人,慢慢的發展,定海軍的面積也算是夠用了,各種工業敞開了放,因爲人口有限,也不可能有大規模的工業。

不過,在定海軍發展的初期,有了變化,他帶着三司的資金下來,被淮南東路轉運使看中,想要藉助着這個資金的來救濟災民。

一個有心,一個有意,就這樣結合起來,在初期,定海軍就解決了淮南東路30萬的災民,之後解決的最少有60萬以上。

本來穩紮穩打,卻因爲淮南東路的變數,有了這些難民的加入,一下子,讓定海軍的發展插上了翅膀,120萬人跟30萬,這完全是兩碼事,一個最多隻能夠算是一個發展的不錯的縣城,另外一個,完全是一箇中型城市,更多的人手帶來的,就是更多的積累速度和發展速度,不但工業發展會快,城市的規模也是如此。

這不是21世紀的超級大城市,需要控制人口,目前定海軍的發展,還遠沒有達到極限,在趙信的計劃之中,對於定海軍的期待非常的高。

現在定海軍就擁有120萬的人口,看起來,趙信創造了一個奇蹟,可是趙信的最終目標比起來,還差的太多了,現在十倍還差不多。

趙信的終極目標,最起碼,也是讓定海軍擁有1000萬以上的人口,1000萬人口,是什麼概念,三國之中最強大的遼國,滿打滿算,也就是一千萬左右的人口。

不,遼國在現在沒有一千萬,伴隨着上百萬的党項族遷徙到了肅州,再加上元昊的燒殺搶掠,整個遼國最少少了300萬以上的人口,一下子吃了大虧。

西夏就不用說了,之前也就是三四百萬,現在,充其量也就是200萬不到,就說最多的北宋,1000多萬的人口,也相當於北宋的十分之一了。

在幾百萬平方公里的龐大土地上面,纔有如此龐大的人口,在定海軍,實際上已經達到了,6萬人每平方公里,1000萬的人口,差不多需要170平方公里的土地,也就是說,整個定海軍,需要大部分都變成城區。

人口密度這個詞,是從新世紀開始出現的,但是曾經的東京汴粱,人口密度就非常之大,而現代社會,講究的是城市規模的擴大,還有宜居性的城市,人口密度實際上是在下降的。

上海在80年代的時候,人口密度達到了峰值,平均每平方公里5萬人,在社會配套不健全的時候,那真的是人擠人,一個小小的一室一廳,擠進去五六個人,都算是正常的,可是到了2017年,人口密度不超過4000 。

同樣的,也在中國的其他城市上演,在2017年,中國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是深圳,也沒有超過6000,可是在古代,一般的國都,最少就是一萬人每平方公里,高的甚至可以達到三五萬。

這是跟城市的規模和功能有關係,古代城市功能性不強,哪怕經過了趙信的改進,最多,也就是擁有十八十九世紀樣子,這樣的話,住宅可以大規模的集中人。

Wшw ттκan ¢Ο

同樣,從貧窮落後,到了城市,特別是定海軍這樣,對於各種的底層市民,都相當照顧的城市,他們根本不會考慮什麼條件,大通鋪都可以,只要能夠掙到錢。

現在,都是兩室一廳,六七十平方的房子,或許有些擁擠,可是各方面的條件,自來水,煤油燈,比起農村的,不知道要好到哪裡去,也就無所謂條件了。

一次性達到30萬人,跟一次性達到120萬人,這是一個截然不同的起點,人口增長的速度就不一樣。

定海軍在北宋,註定不會按照原有的速度來發展,他必然是一個跨越性的發展。

北宋的普通民衆,他們過的生活,不能說是水生火熱,卻稱不上溫飽。

或許在城市之中稍稍好一點,隨便找一些零工,總能夠活的下去,可是農村就不一樣了,光景好一點點,還可以勉強度日的,如果光景不好,那就只能夠逃荒了。

最初來到定海軍的這批人,都是在家裡活不下去的災民,不是定海軍的話,說不定,就是九死一生的逃荒。

可是來到定海軍之後,他們的人生就改變了,以目前定海軍的工資水平,他們別說是溫飽了,甚至可以說是富裕了。

目前定海軍,平均的月工資在35貫左右,這基本上就是一個六七品官吏的收入,一個擁有1000畝土地的大地主,按照每年收穫糧食3000石來算,就算他收穫的全部都是大米,每年的收入也不過是2100貫。

這中間,這個地主不可能自己去種地,那麼就要有三分之一,是佃戶們的收入,再扣除其他各項的花銷,比如說處理大米,買賣之間的損耗,還有一年下來的日常花銷,能夠存下來1000貫,已經算不錯了。

現在,只要有三個成年勞動力,一年的收入,就超過了一個千畝土地的小地主,這個已經不能夠稱之爲溫飽了,絕對是富裕了。

最關鍵的是,趙信非常注重日常的生活品味,在海邊,各種的海產品,在畜牧場,豬肉,雞肉,還有從遼國哪裡購買的牛羊肉,可以說副食上面,一點都不缺乏,以往民衆,可能一年都見不到肉吃,現在,只要是上班的,天天是有肉的,一些家庭了臨時改善,也會買各種的肉類,這個日子,比起小地主,可就強多了。

中國人,除了勤勞這個優點之外,還有一個更大的優點,那就是分享,這個已經不是分享了,這個是明顯的享福,每一個人,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哪怕是孤兒,成長到壯年,也有無數的人生經歷,有親朋,有認識的,也有一些恩人。

現在擺明了定海軍是一個天堂,一個改變他們人生的天堂,這種情況下,只要有機會回去,就必然會跟周圍的人說。

如果是道聽途說,那個聽的人最多就是聽一個熱鬧,往心裡面去不去,那是兩說,可是現在,按照定海軍的標準,每人會加一個月的工資,這些來到定海軍的,少則在定海軍六七個月,多的,甚至已經快一年的時間了,定海軍高昂的工資,哪怕每個月再怎麼的花,也會剩下一半左右,再加上年底的這一個月的雙薪,最少也會拿回去200貫到300貫。

這些人以前是什麼光景,那是最貧困的三品以下的戶,他們就是掙扎在貧困線上的那些人,現在,出去半年左右,一年的時間,就拿回來這麼多錢,有什麼比擺在明處的例子更吸引人的。

整個北宋,最不缺乏的,就是人,龐大的北宋農村,有太多太多的人,這些人在農村裡面,地裡刨食,也就是一年兩三貫,現在有50倍左右的差別,哪怕再怎麼小心的,也會過來碰碰運氣,最關鍵的是,這些民衆,絕大部分,都是淮南東路,也就是說,也就是出來三五百里,近一點的,可能還不到100裡,這有什麼問題。

至於限制遷徙的問題,這一點,趙信更是上下的打點好了,淮南東路的轉運使,欠了他情,不會在這個上面多加限制,再加上輻射影響,說不定,在明年春節過後,整個定海軍的人口,就會暴漲。

實際上,趙信已經開始準備了,或許說,現在的定海軍,還沒有這個能力,消化下現在兩三倍的人口,可是隻要人來,他就會留住他們。

養活這些人口算的了什麼,真的不行了,那些落後的,勞動密集型的產業,也可以拿來用,把全部的利潤,用來養活這些人,這兩三百萬人,將會成爲未來騰飛的根基。

那麼的話,整個定海軍的人口會可怕幅度的增加,在現有的基礎上面,人口密度會進一步的增大。

從現在的6萬人每平方公里來計算,趙信估摸着,把樓層增高,八層左右,再加上一些密集化住宅區,人口密度增大,達到了的10萬的程度,1000萬的人口,就需要100平方公里以上面積。

這恐怕是最起碼的,雖然說,趙信之前計算過,如果密集的分佈各種的70平方的房子的話,一平方公里的住宅區,可以容納28萬人,那是一個笑話,當人口增加,配套的設施也會瘋狂的增加,按照後世的標準,一平方公里一萬人以內,是比較適宜的人口。

就算是在現在,整個封建社會,對於功能性,還有商業性要求不高,會比後世高出好幾倍,那麼10萬人,也已經是一個極限了。

那麼有這個人口密度作爲基礎,縱觀整個定海軍,那麼未來定海軍總共能夠容納的人口,也是可以計算出來的。

定海軍是一個島嶼,適合作爲住宅區的畢竟不多,那些丘陵地帶,對於這個時代的建築能力,是不適合建造大規模的密集住宅區的,可能全島都動員起來,也就是200多平方公里的樣子,這中間,還要留下港口,倉庫,工廠和綠化帶,這種情況下,原有的那種,瘋狂擴張的攀登科技線,就是不適合的。

兼顧人口的發展和工業的發展,這對於定海軍的目前來說,很難的達到。

單純工業,如果考慮到鋼構和高大的廠房來說,增加利用率,減少耗費,幾百畝的土地,也能夠容納一個大型的工廠,可是在趙信的要求之下,定海軍的工廠,都有一些浪費,就功能性來說,定海軍的工廠比起功能性,最少大了兩倍以上。

這不是浪費,而是必須要做到的,這個增加的面積,是爲了治理污染,在密集的廠區之中,被人爲的疏散,並且大規模興建了各種各樣綠化帶,原因很簡單,一方面,減少工業的密度,另外一方面,減少污染,儘可能的把污染降低到了最低。

除了半導體產業,科技產業,第三產業等等,其他絕大多數的工業,都是帶有着污染的,污染幾乎是伴隨着工業產生了之後,就逐步的盤踞在工業化上的問題,工業程度越高,污染也就跟着越高。

趙信已經儘可能的開始減少污染,可是治理污染,這是一個長期的,科技含量很高的技術,生產和污染之間的問題,發達國家都曾經經歷過。

霧都孤兒就是在英國工業革命時代的真實寫照,無數的工廠,無數的蒸汽機,工業和民用的燃煤,讓本就潮溼陰冷倫敦,變成了一個霧都,說起來好聽那是大霧,可實際上,那就是霧霾。

英國的工業革命,那是在蒸汽機作爲起點而快速開啓起來,蒸汽機要燒煤,民用也要燒煤,不完全燃燒,帶來的大量的顆粒物,散發到了空中,跟水蒸氣等結合,形成的霧氣,成爲了倫敦的象徵,甚至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八成的時間,都是在濃霧之中。

在霧都之中,造成了很多的影響,有兒童的生病,有老人生病,在各方面的統計不健全,對於社會保健也沒有深入人心的時候,這種情況根本沒有引起重視。

英國發展的時候不重視,不代表趙信不重視,污染是工業帶來的必然結果,甚至是西方,幾代人都在這樣沉重的污染之下,病痛,癌症,畸形,這些一直都困擾着市民,他們卻無法改變,只能夠默默忍受,到一代人,兩代人,通過努力,奠定了足夠的根基了之後,纔開始治理。

先發展再治理是工業發展的必然道路,可是趙信作爲一個從後世穿越來的穿越者,掌握着定海軍的一切權利,那麼肯定不會犯這樣的錯誤,在最初的規劃的時候,就儘可能的來避免。

第七十四章 單人壓制第四百一十七章 變法隱情第二百三十二章 轉運倉庫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包大攬和沒錢第五百一十一章 難得的機會第一百七十四章 防禦選擇第三百九十三章 離開渭州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一百二十一章 磚和水泥第三百零三章 九龍奪嫡第四百一十四章 開墾水田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一百五十二章 熱情和逢集第四百三十七章 長弓的源頭第二百四十四章 錯過機會第二百三十八章 塵埃落定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四十三章 危機迫近第三百一十章 花式磨刀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上當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八百七十三章 大口徑火炮第四十五章 遇仙之說第九十七章 正確打開方式第六百七十二章 攻佔折津府第三百六十九章 韓琦的壓力第二百五十五章 畫龍點睛第二百二十九章 初陣遭遇第二百四十八章 勝利的錯覺第二百八十三章 後退一步第四百七十七章 清臣來訪第七十六章 抵達目的地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一百五十四章 無奈的刺客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金壓手第五百一十一章 難得的機會第八百零九章 新宋中國第二百三十七章 韓琦和歐陽修第一百八十六章 魔改防禦第七百七十八章 蒸汽車頭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崩地裂第四百五十七章 糧食跟王朝第八百六十七章 植物收穫第六百六十八章 絕境的種諤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機降臨第四百三十八章 老兵存在第二百五十八章 間接影響第五百三十五章 搏兔全力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七百九十九章 北宋頑疾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一百六十二章 遼國藥材第一百一十一章 保州兵變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三百六十二章 800里加急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的謀算第五百二十二章 棉花和帆布第一百一十五章 偵查重點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六百七十二章 攻佔折津府第七百二十八章 兵臨中京第一百六十一章 易容術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二百五十九章 初露崢嶸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一百三十五章 被子保暖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四百二十二章 搪塞第三百零九章 神兵利器第七百三十六章 定海現狀第三百八十六章 勘驗第八百零三章 民族融合第五十五章 試探進攻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雙全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三百零九章 騎兵對決第五百四十章 不能冒險第五百七十一章 添油戰術第五百零八章 點睛一戰第六百七十六章 擊退遼軍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三百九十四章 人力工程第五十一章 防禦軍械第十四章 絕世猛將第一百七十六章 成功出爐第二十章 北宋縣城第十章 糧食和鹽第四百七十四章 彙報和抵達第三百四十八章 颶風翅膀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三百零二章 擇優選擇第八百四十九章 潛移默化第五百七十章 一擊而潰第八百二十三章 管理費磋商第八百五十六章 飼料廠第一百七十一章 古代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