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走向深藍

這種做法聽起來有些不靠譜,怎麼說,海圖都可以隨便的認定的,那不是可以胡亂的劃,可實際上,還真的是這樣,只要距離設定了之後,整個誤差都不會太大,除非整個海圖擴展到了一個相當的程度,比如說世界地圖。

哪怕趙信再怎麼的有自信,也認爲,不長的時間之後,他幾乎肯定,可以縱橫七海,開闢一系列的新大陸,甚至是環球航行。

在麥哲倫的時代,他們的船也好,測量儀器,都不如發展起來的丁海軍,他們都能夠環球旅行,憑藉的就是冒險家的精神。

趙信,對於整個世界的輪廓,非常的清楚,或許無法畫出一個地圖,可是基本的地形圖還是可以的,比如說,北美大陸的樣子,南美大陸的樣子,非洲大陸的樣子,有了這個,再加上較爲精確的測量方法,如果還不能超過麥哲倫,那纔是開玩笑了。

實際上,未來,丁海軍所要做的,首先確定丁海軍所在的座標位置,以這個座標爲中心拓展,在趙信弄出來的輪廓之中,填充確定的座標。

現在設定這個座標,可以說非常不精確,甚至對於未來而言的,嵌入到未來的世界地圖,會造成巨大的麻煩,可是單純以丁海軍爲座標核心點的這個海圖來說,卻是非常適用。

如果可以的話,趙信當然也想要一步到位,一次性讓海圖都給精確掉,他測定赤道,北迴歸線,甚至未來,雷州半島,臺灣海峽,還有最東邊黑龍江主航道和漠河,都是爲了進一步的精確這個經緯線座標,可是在此之前,一個可以使用的航海的海圖,還是必不可少的。

原因很簡單,趙信也瞭解過了這個時代的海運,跟他猜想的一樣,這個航海時代,基本上,是在靠近岸邊行進,最多不超過十幾二十裡。

一些有經驗的船長和水手,在這一條航道之上,已經來回跑了好多趟了,對於一些標誌性的建築,還有海灣的特別地方,都比較熟悉,幾乎是一邊參照一邊走,稍稍有些不行,立刻到岸邊,找背風的地方錨泊。

這樣的方法很安全,可是效率不高,在一些海岸情況比較複雜的地方,還容易遇到海盜的,可是對於航海巨大的收益來說,還是可以接受的。

趙信從來要的都不是這個,他要的是一個真正能夠深入深藍艦隊,所以從第一時間,就對船要求的非常的高。

這樣的話,這個座標就必不可少,這些座標的確定之後,對於定海軍未來造船,也非常有好處。

爲了避免迷航和安全,定海軍之前的海試,最多不超過定海軍50裡,一旦超過了就會迅速的轉向迴歸,這樣的話,不容易迷航,定海軍高高的山峰,還有龐大的島嶼,本就是最好的參照物的,只要方向不出現大的差別,就不會出問題。

可是這樣一來,太過靠近定海軍和大陸了,反倒不容易測試出海船的性能。

靠近島嶼或者大陸的海洋,跟真正的深海,這並不是一樣的,現在,丁海軍不過是開啓了那些子項目的測試,最大隻有一千多石的海船,他們更多的還是舊時代的海船,遠近問題不大。

可是現在在船塢之中,正在逐步建造和成型的船隻的,他們是真正的遠洋帆船,這個帆船,寄託着趙信對於海洋的野望,這樣的一個船隻,哪怕是在海試的時候,也不可能只在海島附近測試。

趙信是知道深淺的,不可能還沒有熟悉的新船,就讓他們深入到海洋,比如說,跑到日本附近的,那些深達2000米以上的海溝去測試的,深入到海洋深處,可能遭遇意外也會增大,萬一遇到了一個熱帶風暴,那不是這些不熟悉的水手,所能夠應對的。

不可能讓他們太過深入海洋,可是的深入個200公里左右,在第一島鏈的位置結束,也就是的,從日本的島到臺灣的這一個島嶼帶的,進行活動,還是可以的。

這個距離,別看很簡單,在北宋,海船最遠連上萬裡之外的印度,阿拉伯都去過,可是深入到大陸200公里以上,那是從來都沒有到過的,否則的話,以整個中國人的活動能力,怎麼可能不發現大洋洲。

從東南亞到澳大利亞的,中間只是隔着一個不足61萬平方公里的帝汶海,也就是說,寬度也就是408公里左右。

可惜,就是這麼一個深海,隔絕了宋人前進的道路,沿着島嶼和大陸,跨越個幾十公里,或者是百十公里的,都沒有多大的問題,可是一旦超過了200公里,那就是一個天險,這一點,在元蒙遠征日本,遭遇到神風,全軍覆沒之後,再也沒有出現了。

第一島鏈,這個在21世紀,成爲了禁錮中國發展的鏈條,讓中國花費了幾十年,都無法突破島鏈,在這個時代,只是一片蠻荒之地,或許在一些較大的島嶼上面,有些人,卻都是一些土人,他們根本無力抵擋來自北宋的精銳部隊,更別說劃時代的海船艦隊。

現在,這個想法,只是在趙信的心中,並沒有輔助實際,一旦宣揚出來,對於整個北宋的航海和造船來說,都是一個史無前例事件,整個北宋海船之中,幾乎沒有越過的距離。

從某種意義上面,這個島鏈,實際上,代表着淺藍和深藍之間的差別。

在島鏈的內部,水深度都是比較淺的,因爲島嶼密佈,加上靠近大陸,這裡的大海,絕大部分都是大陸架,因爲靠近大陸比較近的關係,風浪也不是那麼大,畢竟,風在海平面上面,所受到的阻擋,跟在陸地上,還有衆多的高山陸地,這是完全兩樣。

颱風和熱帶風暴,在海上形成,一般是在赤道附近,然後瘋狂的向外擴散,哪怕走過數百上千裡,甚至是萬里,都沒有減弱多少,遭遇到一些獨特的天氣,往往會逐步的加強,有時候,中心部分的風力,會從七八級,一路的加強到超過12級。

可是,一旦颱風登陸,不說是島嶼,島嶼能夠提供的較少,也會減弱,一旦登陸大陸,幾乎很少會影響多深的,陸地如同一個厚重的山一樣,擋住了颱風,讓颱風迅速的減弱,變成了低氣壓。

可是在海洋之中,就沒有那麼容易了,不說的熱帶風暴和颱風,就說六七級的大風來說,在深海和近海,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東海,平均水深大概是350米左右的,可是最深處,就是在接近日本的西側,甚至有2700深的海溝。

深海和淺海,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這一點,諮詢時代走出來的趙信非常的瞭解的。

中國之所以能夠跟日本聯絡,對馬海峽狹窄是一個方面,沿着中國的近海,一路繞着朝鮮的海灣線,繞一圈,就到了日本,這中間,會跨越一些超過50公里,甚至更遠一點的海峽,可是一旦熟悉,就沒有問題,真正直接從中國腹地,直航的日本的,那是在明朝後期的事情,大航海時代的帆船,傳入到中國之後,還有六分儀這樣的測量儀器,才擁有直航的能力,在此之前,大部分都是沿着海岸線慢慢走的。

這就是東西方的不同,太平洋之所以叫太平洋,就是因爲他的龐大和平坦,雖然說熱帶風暴不少,可是真正平均到每一個的海區,都相對比較平靜。

如果是在歐洲,更加的困難,在越過了英吉利海峽,北海那邊,基本上,就是跟大西洋差不多的高海情的狀態了,浪高超過五六米的時候,幾乎是比比皆是的。

不經歷風雨,不深入到了深海之中,就永遠無法的明白,深海的可怕,哪怕是趙信主導的,測試了大部分的子項目,讓這個海船,具備了風帆艦船巔峰時候的一切情況,同樣的,使用了更好的鋼材,水密藏,在各方面普及了機械的,會讓它們的質量,比最強的風帆戰艦還要強大,可是畢竟沒有經受過大海的考驗。

術業有專攻,如果放在歷史,放在考古上面,對於古代的文物,無論是年代,還是真假,都難不過趙信,可是在船上,特別還是跨越大洋的海船上面,趙信是真的沒有什麼底,

這是完全不同的,甚至是非常專業的領域,這個領域,趙信從來都沒有接觸過,只能夠通過實驗,來驗證這些東西,是否正確,如果中間有什麼疏漏的地方,對於這些測試人員還有海員來說,那是要用生命來換取的經驗。

趙信重視人力,不輕易的拿人命來填,可是那是在正常的發展上面的,一旦沒辦法解決問題的話,必要的犧牲當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趙信的現在,已經不是前世,那個在大學的象牙塔之中,攻讀學問的博士生了,而是一軍的節度使,這個軍的,可不是北宋邊境的小軍,經過他努力,現在已經擁有了最少160萬人。

這些人,還不屬於定海軍的,除了少部分從淮南東路轉過來的,還有遷移過來的廂軍,剩下的幾乎都似乎沒有戶籍的,他們的戶籍還在原地。

只不過,原地越來越惡劣的環境,比如說,逃荒,比如說災害,再加上丁海軍的強勢,他們慢慢的過來。

封建社會,政令止於縣,縣以下,就屬於是吏的世界,他們或許對平頭老百姓,有巨大的威脅能力,可是面對着一個丁海軍節度使,他們的力量根本不夠看,只要不鬧出大的事情,不會有太多人知道的。

伴隨着定海軍的發展,給民衆賺到了無數的金錢,並且定海軍,無論各方面的環境,甚至是享受,都遠超過他們的家鄉,只要伴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會漸漸的被定海軍同化的。

就算是的一百多萬人,這也是一個巨大負擔,享受多少的利益,就要承擔多少的責任,哪怕是爲了麾下的這一百多萬人,趙信也要撐下去,不可能把這些人帶到溝裡去。

當一個人揹負的人員和責任越來越多的時候,這個人考慮的東西,就逐步的發生了變化,趙信不是哲學家,不會去考慮,到底殺一人爲百人,還是殺百人爲一人,到底有多少的哲學意義,人與人之間,衆生是否平等。

可是作爲一個上位者,他天然的就會按照一般規律,一個雞蛋跟十個雞蛋之間的選擇,肯定,會選擇十個,而不是一個。

更別說,趙信還有一個遠大的願望,那就是帶領着北宋,帶領着整個漢族走向巔峰。

或許因爲趙信穿越,這個時代,北宋走過了跟歷史上,完全不一樣的一條道路,本身強大的北宋,再加上了趙信有針對性的改變,肯定是完全不一樣的。

可是歷史爲鏡,多少躺在功勞簿上面,被別人超越,被被人推翻的例子,他不能放鬆,必須高歌猛進,那麼就不能心慈手軟,不會刻意的讓人去犧牲,可是一些必要的,必不可少。

現在,說這些,都有些遠了,走向深海的,對於定海軍也不是短時間能夠完善的,不說海圖和船隻,即便這些都已經完備了,沒有一隻熟練的,強悍的海軍隊伍,走向海洋,只是一個白白的犧牲。

唯一慶幸的是,此時此刻,比起大航海時代,還早了五六百年。

這個時代的歐洲,還處於中世紀的末期,從476年到1640年的中世紀,那是歐洲歷史上,最愚昧,最黑暗的時代。

這個時期的歐洲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來統治。封建割據帶來頻繁的戰爭,天主教對人民思想的禁錮,造成科技和生產力發展停滯,人民生活在毫無希望的痛苦中。

整個歐洲還沒有開啓航海時代,就算是有船隻,這個船隻也只是限於地中海,或者是北海的近海的,而不是深入大洋,這個時代的歐洲,他們都是傳統的,幾十噸以下的小船,這個船,根本無法抵擋風浪,就算是沿着海岸線,也不可能深入到很遠的地方。

對於丁海軍來說,沒有其他的競爭,不用爭分奪秒的把周圍的戰略要地納入其中,只要慢慢發展的,步步爲營,就可以拿到所有想要的,時間,他是可以等的起的。

第五百八十一章 材料和人才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第六十六章 有錢的水匪第三百一十四章 固執的皇帝第六百三十一章 開門紅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園第二百九十五章 開港洪澤湖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二百四十四章 錯過機會第六十三章 風的契機第四百五十一章 造船廠第六百六十二章 進展順利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軍換裝第二百九十一章 貨幣流通第二百九十四章 離開和根基第一百五十七章 韋家的選擇第二百九十章 錢幣圈子第八百四十二章 軍隊出動第五十三章 器械固守第三百零九章 神兵利器第八百四十九章 潛移默化第六百八十九章 人口與矛盾第七百三十五章 定海軍來人第六百五十二章 進攻遼東第七十五章 衝破阻截第八百零五章 閱兵式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六百六十九章 逃出生天第四十一章 濃硫酸第八百零九章 勞務抵達第一百八十八章 連弩和工程量第八百四十五章 美洲橋頭堡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三百零二章 馬拉火車第二百四十三章 調整和改進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崩地裂第六百四十五章 關鍵問題第三百三十七章 邊境互市第七百五十一章 紫光殿議第一百零一章 忠誠變化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機降臨第二十六章 禁軍會操第七百五十一章 紫光殿議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度和三態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第三百八十一章 牛馬拍賣第五百四十四章 商品選擇第二百三十章 弓箭對決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八百六十八章 新的航道第五百五十四章 辦公大樓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第七十五章 衝破阻截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二百二十九章 冶鐵改進第二十八章 跋扈騎兵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四百六十六章 攜帶禮物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五百七十七章 琉球發展第二百三十八章 塵埃落定第二十章 北宋縣城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二百四十二章 爭上城頭第八百四十三章 近鄉情怯第三百零六章 硬度體系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貿第五百零五章 殘酷誘餌第三百四十八章 颶風翅膀第二百三十九章 正面強攻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七百四十章 宰撫的應對第三百三十章 韓琦到來第八百一十五章 地球帝國第七百九十章 輪船和飛機第四百八十九章 巧奪天工第三百六十三章 絲綢事件第七百七十六章 韓琦出發第四百二十五章 跟我來看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起廣南第八百六十四章 屠殺第五百零六章 苦等的時機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服瑪雅第一百八十二章 人形拆遷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七百八十四章 基地曝光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戰長弓技能第八百三十八章 初步探索地四百五十章 邁向海洋第八百四十五章 禮物和提親第六百零三章 變種的武器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