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

關於琉球的文件很多,從登島開始到現在,最少也是4個月的時間,在4個月,120天的日日夜夜之中,他們做了很多,也在島上記錄了很多東西。

作爲一個上位者,最簡單的取捨,還是可以做到的,很多簡單的,日常的記述,都被周重隨便看一下,只有真正有關係的東西,纔會重點的觀看。

這樣的粗讀和精讀相結合的過程,周重終於翻到了日記的最後一頁,這裡,有上一次,最後一次補給送到琉球之後的記錄。

在琉球,原來的定居點已經完成,目前,3座營房正在興建,在保證消耗的前提下的,他們開始儲備糧食。

主要是脫水壓縮食物和罐頭,就目前爲止,如果一切補給正常的話,這些多餘的糧食,足以單獨攻擊400人2個月的時間。

琉球的糧食,也不僅僅是這些,因爲知道周圍有野獸,並且還有大量的野生的一些果實,定海軍是準備了一些圖譜過去,是類似地方的可以食用東西的一些總結。

這些東西只是爲了防備不時之需,所以拿過去的不多,一些主要野外探查的隊伍,纔會觀看,在不影響任務的時候,採集一些,用於豐富伙食。

同樣,新鮮的食物,總是比脫水的食物要好,哪怕只吃了兩三個月,都有人厭倦了這些食物,打獵一直都沒有停止。

對於北宋的其他地方,較爲昂貴的鹽,在定海軍,並不屬於一種昂貴的東西,定海軍的鹽的價格,一文大概是一斤左右,送到琉球,代價較大,可是在運送上百噸物資的貨物之中,附帶了100公斤的鹽,這完全不是問題。

這些鹽,其中的一部分,用於定海軍日常的消耗,400人的隊伍,又能夠消耗多少的鹽,這些鹽多用來是其他用途的。

比如說,用乾淨的鹽水清理傷口,比如說,用鹽來處理食物。

野外打獵的東西,多會迅速的腐爛,如果打獵所得到的東西,比使用的要多,就無法儲存。

有了鹽,就大不一樣,醃製是最早的對於食物的處理方式,經過了簡單的醃製,最起碼,肉類和其他的食物,他們的保存時間,會大大的增加。

有了這些野味,目前琉球的糧食儲備,大概是30天左右,如果真的斷糧了,依靠着採集和打獵,並且輔助一定的養魚來說,定海軍的先頭部隊,他們能夠存活的日子還會更多。

營地已經有了基本的防護,並且有了完備的鐵絲網還有大量的防護的時候,他們開始走向外界,先頭部隊,也已經把附近的整個盆地都給探查了一遍了。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位置,不但沿海的地方有大量可以用來建設的土地,還有海灣,就算是不經過建設,大規模的興建港口,這裡也可以容納船隻短暫的停靠,只要不是那種熱帶的風暴,就可以了。

本身,這裡所在的位置,就是後世的臺北,不算是世界級的海港,在臺灣也不是第一位的,可是相對於這個時代,這已經是非常不錯了。

在長時間探查所形成的地圖之中,很多地方都明確的標註出來,在土地上面,一個跟定海軍目前差不多的盆地的,跟定海軍不同的是,這裡土地的面積相當的廣大,加上一些比較低的山地,實際上使用的面積,是比定海軍大。

同時,在上面,也詳細講述了,關於島嶼上面是否有人煙還標註了一些危險的地區。

選擇位置,還有小心的關係,只是發現了原住民的蹤跡,而沒有接觸,距離定居點最近的原住民,差不多有60公里的樣子,暫時沒有發現高山族巢穴,只是有一些密集的地帶。

這個距離是安全的距離,60公里,在過去,在沒有馬等交通工具,完全都是步行的前提下,這基本上是2天路程。

對於原住民來說,除非是糧食出現問題,等閒之下,原住民也不會過來這麼遠。

就算是有食物的問題,他們會冒險的進入到充滿了危險的深山,而不是前往相對比較豐富的平原地帶,原住民之所以叫做高山族,原因就在於,他們害怕海洋。

土著有簡單的傳承,哪怕是沒有文字的前提下,也會通過歌謠之類,口口相傳。

這樣的簡單歌謠,或許不會如同歷史記載那樣,把全部的一切都給記錄在內,卻可以讓他們對於海洋敬畏,海洋是一個充滿了危險的所在,這也是在他們定居點的附近,明明有這麼多的野獸資源,卻沒有高山族活動的軌跡的原因。

那種被記錄在歌裡,因爲海洋暴走而產生的風暴,那是屬於海神的力量,只有在高山上的祖靈才能夠抵擋,貿然的跑到海邊,觸動海神,會遭遇到噩夢的。

在科學不曾產生的時代,對於無法解釋,超自然的力量,那就只能夠用神靈來解釋了,而沒有辦法找到他的根源。

這個錯誤的看法,卻在某種程度上面,對定海軍產生了幫助,定海軍橋頭堡計劃進行的相當的順利,沒有得到阻礙。

定海軍的先頭力量,派遣了精銳力量探查下來的結果,原始人的活動跡象,越是深入到山區,越是密集的,在靠近山脈的平原,很少有活動的軌跡。

一系列的消息,也堅定了周重的想法,哪怕沒有更多的礦藏,可是單純這麼一個盆地,不但擁有深水良港的有利條件,還有廣闊的土地,單純盆地本身,就差不多是定海軍這麼大了,可以使用的土地衆多,以這裡爲基礎,未來,還有上百倍的面積,什麼工業容不下來的。

周重在秘書處待了差不多一天的時間,不但認真的觀看了所有的日記,也做了一些記錄,比如說,他試着進行一些工業佈局的,不考慮大量的密集居民區的前提下,這裡足以容納整個定海軍的工業。

在知道了關於琉球,看到了這裡的這些資料之後,周重已經非常明確了趙信的目的,趙信之前叫他們去,果然是有目的,爲了挑選一個琉球的管理者。

四個人之中,他已經算是領先了,因爲他詢問過秘書處的人員,只有他一個人過來,翻閱這些資料,其他人還沒有意識到,趙信在尋找琉球領導。

周重滿意而歸,在他抵達秘書處的同時,關於他的抵達,還有翻閱有關琉球資料的消息,也傳遞到了趙信哪裡。

說實話的,這也是一個考覈,如果一週的時間,沒有人去秘書處尋找的話,趙信也會給他們進行提點。

只不過沒想到,周重這麼靈性,這麼快的就找到目標了,在人選的天平上面,趙信又傾向了一點。

琉球太重要了,在未來很長時間之中,趙信未必能夠找到一個真正能夠取代琉球的,除非能夠登陸大陸。

琉球的領導的選擇,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的,現在的時間還早的很。

大規模開發琉球,那是以後的事情,現在,還爲時尚早,沒有足夠多的運輸力量,貿然的開發琉球,或許最初的時候,因爲他關注的關係,會獲得跨越式的發展,可是將來呢?

沒有一個龐大的,足以支撐琉球的消耗的運輸船隊,琉球的開發,永遠是小範圍的,這樣的開發沒有什麼意義。

駐紮和定居點,永遠是需求最小的,真正的工業化,需要的物資是非常可怕的,一個300平方公里左右的定海軍,就需要這麼海量的物資,更大的琉球需要多少,趙信會把一些新的產業,都給放在琉球的,到時候的,可能琉球的工業產值,會變成定海軍的10倍,20倍,這樣的工業,對於原材料的需求是可怕的。

琉球算的上是一個寶島,擁有一些天然的礦藏,有一些,也很有開採的價值,可是他沒有工業生產的全部東西,必須要大量的外運。

同樣的,琉球也是一個可以開發農業的地方,現在定海軍很有錢,可以大規模的購買,可是無農不穩,這句話,也不是簡單的說說而已的,一個勢力,如果沒有種植糧食的地方,本身,就有可能受制於人。

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人口,單純每天的糧食消耗,就是一個天文數字,單純依靠購買,對於運輸量的佔據是非常大的。

特別是當量變轉化成質變的前提下,定海軍增加的人口,跟北宋的勞動力之間產生問題,到時候,定海軍跟北宋,或許就不會那種和諧的,如果北宋稍稍控制,比如說禁海,就會讓定海軍沒有辦法購買到足夠的糧食。

購買不到物資,或許只是影響到北宋各種的產品的產量,可是如果購買不到糧食,對於以島嶼爲主體的定海軍來說,那就會是一個可怕的噩夢。

琉球,3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用於工業,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估計能夠有兩三千平方公里,已經算不錯了,剩下的,適合開發的平原,完全可以用於耕種,這跟定海軍,就有顯著的不同。

定海軍的土地,絕大多數是用於住宅和工業用地的,就連綠化都是保持在比較普通的水準,儘可能的利用一些的邊角的地方進行佈局。

連工業用地和住宅用地的,都沒辦法敞開了使用,定海軍的土地嚴格控制,當然不可能有多大的土地搞種植,唯一擁有40公頃土地,那是屬於農業研究所的。

未來,伴隨着琉球的開發開始,這部分的研究所,也會逐步的轉向琉球,未來的定海軍,將會成爲一個商業中心和輕工業爲主的城市的。

未來,擁有了無限的可能性,特別是卡牌系統跟穿越者結合的時候,定海軍的發展,會按照趙信的意志,穩步的發展,一直到巔峰,這一點,趙信是確信無疑的。

接下來,整個定海軍就波瀾不驚了,王雪也在一週之後,選擇翻閱這些資料,看着兩個從政的官員,都先後翻閱了琉球的資料,趙信也放心了,這兩個人的資質都不錯,值得培養。

到時孫吉和薛玉,他們在軍方,他們獲取渠道比起周重兩人更多,甚至更加方便,可是自始至終,他們都沒有想到,趙信還有開發琉球的這個打算。

有些事情,還真的是天賦,沒有這個天賦,強行的提到那個程度,還真的是不行。

好在,趙信已經做出了選擇,用軍政分家,把更加信任的孫吉和薛玉放在影響面相對較小,且更加獨立的軍方,軍政雙方,相互制衡的前提下,反倒會更加的穩定。

到時周重和王雪兩個人的挑選,只能夠慢慢的來考察了,左右,就算是定海軍全力以赴,瘋狂的擴充造船能力,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他們還有功夫,慢慢的來挑選。

這一次關係到定海軍未來最大的區域的人選,就這麼埋下來了的,在定海軍,影響不大,定海軍的發展,依然沿着趙信劃定的的範圍,平穩向前發展,哪怕是很多的工業,並沒有在定海軍開啓,可是單純現在定海軍的規模,已經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了,未來一定是屬於定海軍的。

還有2個多月的時間,季風就會改變,到時候,海商的船隊,都會離開,當回家的時辰到的時候,沒有任何的理由,能夠阻擋他們回去的。

家鄉的,對於任何一個,離開了自己家鄉的遊子而言,都是難以割捨的,哪怕沒有中國的,農曆新年的傳統也如此,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會有這樣節日。

每一個國家這樣的節日不一樣,但是目的,都是爲了讓家人團聚的,就算是沒有這個節日,單純家人團聚這一點,就足以支撐他們回去,更別說,海商們從北宋獲得的物資,只要運回到他們家鄉,就可以獲得海量的收益,這一點比這些固定的運費要高的多。

定海軍雖然可以採用種種方法,比如說,支付更高的運輸費用,讓他們延緩出行,可是最多,就是的一個月的時間,因爲他們也要考慮到安全,一旦時間太晚,季風改變,最少說一年的時間之中,講無法迴歸家鄉。

有這樣的認識的前提下,目前定海軍,最大的任務,並不是的開發琉球,而是興建大規模的造船廠,以保證在失去了海商的龐大船隊的前提下,依然可以保證定海軍物資穩定。

第七十六章 抵達目的地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三百零九章 騎兵對決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全和火車時代第四百四十八章 撥款和事故第六百九十章 一等戰列艦第二百七十四章 保州城落第四百一十六章 移民請求第六百九十二章 陸軍海軍第二百五十四章 棱堡和西夏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二百九十五章 開港洪澤湖第四百九十八章 統籌第三百零二章 擇優選擇第六百二十章 各種船型第八百零八章 仁宗出行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選爭奪第六百一十五章 運河規劃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會焦點第六百三十四章 深加工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槍和火炮第八百一十九章 青梅竹馬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北跟國本第二百三十章 再見韓琦第四百三十九章 高度作用第一百四十八章 養殖和酵母第二百五十一章 主動後退第七百六十章 太后觀禮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北跟國本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的身份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地四百五十章 邁向海洋第六百零二章 科研和滑膛槍第七百二十二章 朝堂攻殲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一百六十九章 應對方案第三百一十六章 不要臉的要求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四十五章 遇仙之說第二百一十二章 甘油第八百三十三章 三成抽取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路計劃第四百九十七章 預製板和吊車第八百四十七章 初到瀋陽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三百一十四章 固執的皇帝第三百三十五章 知難而退麼?第八百二十二章 引發轟動第八百零七章 韓琦的要求第二百九十一章 志不在此第一百三十章 賺錢工具第七百二十三章 暴露了!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第二百三十一章 覆蓋攻擊第八百五十二章 人口流失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五百三十四章 風帆戰船第四百八十七章 特別的邀請第七百五十八章 遞交國書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貿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上當第二百三十八章 塵埃落定第八百三十八章 築路機械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日千里第五百九十三章 乙烯製造第六百五十八章 一份大禮第八百八十九章 定海錢莊第七百九十六章 說動第二百五十九章 運費和工業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前等待第六百零二章 科研和滑膛槍第二十九章 黑手 初現第七百九十四章 下馬威第七百八十七章 戰列之夢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問題第二百六十一章 分配比例第一百五十五章 分銷代理第四百七十九章 母子天倫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二百一十三章 香水第二百一十四章 松香皁第三百四十一章 震動朝野第二百三十二章 轉運倉庫第五百一十七章 驗證項目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二百四十一章 冶鐵作坊第三十六章 盤點收穫第九十二章 中國式前綴第六百一十九章 繼續爭奪第八十五章 弓箭海第六百一十六章 定海船廠第五百四十二章 船材選擇第五百五十四章 辦公大樓第二百三十章 再見韓琦第五百九十章 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