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關,在中國歷史上面,最早的雄關之一,在戰國中後期,非常的知名的,秦國跟六國之間的爭鬥,基本上都是圍繞着函谷關,要麼是秦國兵出函谷關,要麼是六國合縱,攻破函谷關,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哪怕是秦國的強大,沒有了函谷關,他也別想擋住六國的兵峰。
楚漢之爭,隋末爭雄,函谷關都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只不過伴隨着時間的推移,本身作爲王霸之姿存在的關中,因爲歷史的變遷還有過度的開發,變得貧瘠了,函谷關也失去了應有的風采。
從唐朝之後,關中幾乎再也沒有成爲都城的記載,取而代之的,則是河南。
這麼一個雄關,出現在了朝堂,而且是在這麼的一個結果之下出現,拆掉函谷關。
哪怕,這麼一個雄關,已經很久都沒有用途,可是雄關還是雄關。
在幾年之前,還有提議,修一修函谷關,原因無他,西夏越來越猖獗,影響了整個西北,當時幾次敗仗,不但讓西夏立下了根基,還讓關中動搖。
只不過,後來,看西夏的動作,或許影響邊關還可以,但是長驅直入,如同遼國一樣,威脅到北宋復地,那是不可能,當時正好沒錢,也就擱置下來了。
現在,居然提議拆掉函谷關,想什麼呢,哪怕這個關卡再怎麼的破爛,只要不拆掉,隨便就可以修建起來,現在西夏滅亡了,天知道會有什麼別的事情,一個函谷關,說不定在將來能夠救命。
在朝堂上爭論開來的時候,沒有人支持拆掉,就算是對東平鐵路一直都很支持的葉清臣,也非常猶豫。
作爲朝堂之上,最瞭解東平鐵路,也是對東平鐵路的一切最爲知曉的他,也難以決斷,沒錯,函谷關現在,確實是沒有什麼作用了,可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的,萬一有用了呢?
難道東平鐵路,就這麼的擱置麼?
正在這個時候,一直都沒有說話的韓琦,突然的說道:“一個破舊的關卡,又有什麼好珍惜的?”
韓琦的話直接而刺耳,其他人頓時有些聽不下去了,紛紛提到,或許可能呢?
“沒有什麼可能!”韓琦平靜的說道:“只要鐵路可以修建下去,就沒有這種可能!”
如果說,除了葉清臣之外,什麼人對於鐵路更加了解,那就是韓琦無疑,曾經跟趙信在鐵路工地呆了好幾天,接下來,還多方的瞭解鐵路的一切,雖然那一次實驗,他沒有去,可是之前和之後的一系列的佈局,他都瞭解。
對於鐵路,韓琦也非常的清楚,之前只是紙面上的,後來修成之後,他才發現,鐵路的可怕的。
一個可以日行千里,在緊急的狀態下,甚至可以超過1000裡的東西,可以在一兩天的時間,把軍隊佈局到千里之外,同樣的,也可以運送足夠的物資前往,這對於軍隊來說,是何等的可怕。
好水川一戰,他爲什麼會敗北,是一些陰差陽錯和指揮錯誤,可是如果,他手頭上,有10萬,甚至20萬禁軍,結果一樣麼?
西夏當時的實力,10萬大軍圍剿一萬禁軍,最終的損傷,西夏是高於北宋,北宋之所以會敗,是戰略上面的,而不是戰術上面的,幾乎每一場戰鬥,北宋都可以以弱勝強,損失也比西夏低得多。
鐵路,是一個讓軍隊加速行軍的可怕助推器,如果當年,西夏立國的時候,北宋有鐵路這樣東西,西夏還能夠立國,短時間調動十萬大軍,就平了西夏。
邊患之所以會難以處理,會越鬧越大,就是因爲耗費太大了。
當大軍行進300裡,那很容易,一個突擊,可能幾天的時間,500裡,就困難一點,需要多方準備,千里,那就是噩夢,2000裡,那就要動搖國力了。
西夏逐步的做大,可是到最終,調動過去的禁軍,不會超過10萬,還是陸陸續續的,真的有了火車,可以一次性調動10萬以上的精銳禁軍,早就平息了。
目前在朝堂上面,就在軍事上面的瞭解,其他人都不如韓琦,韓琦侃侃而談,深入淺出,一下子把之前邊患的危機,還有現在有了鐵路之後的解決方法,一下子說的七七八八了。
這下子,連仁宗都有些明白了,鐵路是一個好事情,別的不說,單純在軍事上面,一旦有了鐵路,各地的邊患將會不復存在,在萌芽狀態,都會被撲滅了。
固執的人還是有,而且還不少,函谷關只是一個小事情,關鍵在於這個頭不能開,文武之爭,一直以來,都是北宋的重頭話題,到了北宋中期之後,文臣佔據上風,武人被貶謫,可不能在這裡掉了鏈子。
確切的說,樞密院的樞密使,也都是文官,武官不可能做到這個程度的,可是韓琦此時,卻沒有一絲文官的體味,鐵路工程只是一個方面,拆掉函谷關,也不過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事,他是爲了引出另外一件事情。
連一個小小的團體之中,就有各種各樣的爭鬥,更別說朝堂之上,一下子,函谷關的事情,已經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文武之爭。
韓琦用一系列證據證明了,在覈心區域不可能出現問題,函谷關可有可無。
可是其他的文臣,紛紛讓韓琦來證明,這怎麼證明的,鐵路還沒有修建完成,就算是有一條汴梁到應天府的,也不能說明問題,文臣們很快就可以否決掉。
看着氣勢洶洶的文臣,樞密使賈超昌本身,應該是站在韓琦這一邊的,可是面臨着韓琦越來越嚴重的威脅,他更多的是站在旁邊看笑話。
不過,今天韓琦的表現有些奇怪,爲什麼要支持這個問題呢?拆掉函谷關,這個是一個大事,連葉清臣都沒有力挺,他一個樞密副使這個時候力挺,沒有一點點的意義啊。
如果韓琦真的是這麼一個衝動的人,他也不會在樞密院這麼的痛苦了。
同樣的,賈超昌也看到了韓琦的影響力,本身,韓琦能夠在西北脫穎而出,就已經維繫了不少人,前段時間,西北的潛力和發展,讓衆多人看中,無數的家族子弟前往的西北,他們或許不會鐵桿的支持韓琦,卻也會站在韓琦背後,這股力量不小,這也是他痛苦的根源。
想不明白的賈超昌,顧不得朝堂之上爭論的結果,更多的把心思放在韓琦的身上,他隱隱感覺到,有些不對,韓琦似乎太冷靜了,目前整個朝堂上面的局勢,是絕對的一邊倒,可是韓琦絲毫都沒有一邊倒的感覺,反倒是給賈超昌一種,穩操勝券的感覺,難道這種情況之下,韓琦都有翻盤的辦法麼?
韓琦的臉上露出了笑臉,他一直都在努力的創造這個機會,隱藏的一些盟友也在幫忙,最終挑起了朝堂的文武之爭。
這是他刻意造成的,只有這樣,纔可以把朝堂上面的絕大多數,都綁起來,那麼才能夠推動接下來的下一步方法,這個機會他不會放過。
韓琦微微一笑,面向章德象平靜的說道:“章相,如果我拿出方法證明,大宋目前全無敵手了呢?”
章德象作爲首輔,在朝堂之上,在韓琦這麼的問出這麼一句話的時候,他也不好拒絕,稍稍一轉,平靜的說道:“如果樞密使能夠證明,那當然是拆掉函谷關了!”
章德象很老成的沒有在韓琦的話語之中,向外發揮,就事論事,如果韓琦真的能夠證明,拆掉就拆掉了,拆掉一個函谷關,並不影響到什麼。
可惜章德象沒想到,韓琦的目的不在別的,只是在於首相的態度,在聽到了章德象肯定的回答之後,韓琦的氣勢立刻發生了明顯的改變,站出來說道:“我可以證明,不過,要陛下和中樞的共同恩准!”
仁宗也很好奇,從鐵路的作用上面,韓琦已經解釋的相當的清楚的,不提商業上面的作用,單純軍事上面,這一條鐵路就必須修,一個函谷關,不過是爲北宋守好大門,可是一旦這麼一條鐵路貫通,那麼影響到的,可是整個西北。
不過牽扯到文武之爭,仁宗到不好說什麼了,在他執政的時間,除了年少的時候,因爲太后的關係,跟他的關係不大之外,從親政之後的,對於朝堂的管理相當的到位,平衡是最重要的。
賈超昌看着韓琦的表情,愣了一下,他突然想到了一種可能,不會是哪個東西泄露了吧,正要阻攔,可是韓琦已經開口朗聲說道:“西夏以亡,找他驗證就是欺負它,那就用幽雲十六州來解釋吧!”
幽雲十六州,幾個很簡單的字,卻如同一個驚雷一樣,閃動在了整個朝堂之上,所有人都愣住了。
誰也沒有想到,韓琦會提出這麼一個名字,這是北宋永遠的痛,跟遼國的爭鬥,基本上都是源於這個,從太祖,太宗,一直到真宗,對於這一個地方念念不忘,而目前,守衛在北方的百萬大軍,也是爲了防備這個,如果幽雲十六州在手,北宋就能夠展現漢唐榮光,遼國的威脅,也將會大大的縮小。
“你!”賈超昌看着韓琦,氣的說不出話來,他苦心準備了這麼久,甚至動用了一些屬於私下的東西,最終卻被韓琦說出來了,或許,將來論功行賞,會有他的一份,可是最大的那一份,就落到韓琦哪裡了。
“我怎麼了,樞密院準備了這麼久,樞密使還準備藏着掖着麼?”韓琦說完,跪倒在地,道:“太祖太宗和先帝,一直都念念不忘,只不過沒有這個機會,可是現在,機會已經在面前了,河北已經整訓了數萬禁軍,隨時可以越過三關,拿回幽雲十六州,請陛下恩准!”
這下子,就算是反駁再怎麼厲害的文臣,也說不出一句話,你說要證明,對方給你證明了,用拿下幽雲十六州來做證明,那是太祖太宗和真宗都沒有拿到的,只要拿下,遼宋之間的關係立刻將會發生逆轉。
北宋立國數十年,甚至追溯到後周,遼國的關係,一直都是朝堂上面的重點,原因很簡單,遼國強大,並且手握幽雲十六州,北宋攻擊很難,可是遼國一旦攻擊,那就無險可守。
幽雲十六州,那是北宋的最高夢想,做夢都想拿回來,一旦拿回來,順利佈置,遼國的威脅將會減弱好多倍,連遼國都可以打敗,還不能證明麼?
章德象終於明白,自己上當了,充當了韓琦的一個踏腳石,他提出的證明,韓琦也提出來了,要麼,認可這個證明,要麼就讓韓琦真的出兵。
北宋跟遼國打,能打贏麼?萬一輸了,北宋跟遼國好不容易締結的澶淵之盟,就會被推翻,到時候,遼宋之間大打出手,那可怎麼辦?
賈超昌怨念,章德象同樣怨念,甚至連三司使的葉清臣,也是一樣,不過他稍稍好了一點,還沒有瘋掉,立刻站出來說道:“陛下,這件事情,還是從長計議的好!”
從長計議,這句話,深入仁宗的心,聽到幽雲十六州,說不心癢,那真的是騙人的,可是要因此挑起跟遼國的爭鬥,還是在這樣的大朝會之上,這真的是不方便。
可是韓琦已經起頭了,還是在章德象的踏板之下,要不給個結果,那也不行。
念頭在仁宗的心中,轉了一圈之後,最終落到了韓琦的身上,仁宗迅速的做出了決定,留下了所有的參知政事,剩下的,退朝了。
能夠上到京城大朝會的,都是京官,不管是年輕的,還是年老的,都是人精,這明顯要出大事了,規矩他們懂,有可以說的,但是這個明顯是不能說的,別管這件事情能不能證明,他們都必須閉嘴。
韓琦的目的達到了,至於在大朝會上面說的東西泄露出去,這一點他根本就不擔心,真泄露出去也不怕。
遼國又不是不知道,每年有關幽雲十六州的提案都有,各個關心,遼國還不累死,再說,之前跟元昊的爭鬥,讓遼國元氣大傷,他們就算是知道,又能怎麼樣,北宋的實力明顯增強,已經擁有了拿下幽雲十六州的能力,就算知道,也不過是費點事情而已。
就這麼,文武百官逐步的退出,只留下了,參知政事,也順便換了一個地點,在仁宗的暖閣,那裡小了很多,卻足夠他們全部容納,那也是高層小規模商談的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