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頭面神,顛倒陰陽卻爲何
天隨山,遇仙宗,莫閒的洞府已經建成,內部以太宇之術擴展,後花園中,莫閒又引入一條溪流,現在,他也是一位長老。
綠如姐妹正在花園中施展妙法,驅動溪流以霧狀給靈果澆灌。
莫閒沉入內心中,內視身神,他已給以脾神常在合寶,山嶽真形圖浮在脾神的頭頂,在山嶽真形圖中,八寶功德泥和天河星砂在山嶽真形圖中沉浮,到此,五臟身神,已完整循環。
莫閒由肺神入手,外通於鼻,“天中之嶽精謹修…鼻神玉壟字靈堅…”
鼻神玉壟,此神現,不僅神氣通天,出入無礙則不竭,更兼得鼻的嗅覺得到充分開發,只要輕輕一嗅,各種氣味自動還原成場景。
在洞府之中,他輕輕地嗅動鼻子,意識之中,各種氣味分子出現,漸漸組成了人和物,數個時辰前的人好像立在眼前,甚至他們的動作,都完整在意識中體現出來。
莫閒只到往一個地方一站,輕輕嗅動他的鼻子,在鼻神玉壟的幫助下,可以知道數個時辰以前發生的事,這太神奇了。
但在各個地方時間不一,在風口追溯的時間很短,在無風的地方,卻相對較長,雖然這個神通不能用於戰鬥,但修行的目的並不是爲了戰鬥。
“眼神明上字英玄,…,耳神空閒字幽田…”,鼻神出現不久,與內涉於肝的眼神明上,腎臟開竅於耳的耳神空閒,等等五官諸神都一一顯現。
眼神一現,莫閒的眼睛能通過眼神明上看一切物質如琉璃一般,耳神空閒一現,上聽九霄之聲,下聽九泉之音,類似佛家的天耳。
這五官諸神,顯現得非常快,五臟神爲基,他們不過五臟神的外延,莫閒的功行進一步上升。
現在在他諸感官中,世界變得異常鮮活,他的視力,聽力,還有嗅覺,觸覺,比同階的修士來說,都要敏銳得多。
莫閒正沉浸在體內諸神的世界中,正在這時,心中一動,化身傳來一串信息,他恍然大悟,原來如此,自己自從得到這件寶物,還真的沒有深究過,所謂當局者迷,大概就是如此。
既然是化身需要,不如自己研究一下,不過,還是先去問問師傅。
莫閒去了潛虛子那裡,潛虛聽他說明來意,笑了:“要掩蓋天機,不讓人知曉,此種神通喚得顛倒陰陽,與己有關的信息,甚至他人的信息,均可掩藏,但事物沒有絕對,修者探入先天境界有深有淺,打亂自身信息,在功行深的人看來,還是有跡可行
。你既然問,我就告訴你!”
潛虛子告訴莫閒怎樣顛倒陰陽,怎樣打亂冥冥中的天機,但潛虛子告訴他,此法一般對與己相同境界或以下有效,對於高於自己的,並沒有多大作用,因爲他探入天機的深度不同。
莫閒謝過潛虛子,潛虛子說,不要忘了宣明宗松溪真人的約定。
莫閒再拜而退,看來,自己要去宣明宗走一遭,目前形勢有些微妙,道佛之間,下層修士時有衝突。算了,自己回去後,根據顛倒陰陽的原理,再看看大千因果業力鏡,看看它對自己有沒有啓發,自己先推導出自己獨有的顛倒陰陽術,再出發去宣明宗。
莫閒回過到洞府之中,綠如和綠猗正在閒話,見莫閒回來,綠如站了起來:“回來了!”
莫閒點頭說:“回來了,洞府之中的事,可以交給童子做。”
“反正沒有什麼事,交給童子做,我不放心,姐姐說,半山腰的藥田和靈谷準備招收一些學徒。”
“行,你們看着辦,其實,你們根本不需要做些什麼,修煉的資源足足的,在我的丹房中,有幾葫蘆靈丹,其中有一葫蘆五毒丹,是我新煉的,你們服食一顆,不但身體強度上升,更是不懼百毒,還有一葫蘆丹,是我用黃泉水配合一百零八種丹藥所煉,能洗滌因服食丹藥而不純的法力,提純法力。”莫閒說,“我近階段要閉一次關。”
莫閒把一切安排好後,進入靜室之中,盤坐在雲牀之上,心神和大千因果業力鏡合在一起,開始觀察它的運行。
在大千因果業力鏡的作用下,莫閒看到一根根因果線具現而出,和別人的因果線相糾纏,但在大千因果業力鏡的光輝下,周圍的因果不僅扭曲,最重要的是,一旦接近莫閒,或者說是大千因果業力鏡時,先是發散,接着又聚成一個點,投入黑洞之中。
莫閒在心中不斷解析着大千因果如何讓外人找不到根由,它有兩種手法,發散的因果線本身就把一大部分追蹤或推算引向歧途。
而即使突破這一層,卻發現因果歸於一點,到此爲止,因果好像歸於無,其中有大量的因果線糾纏,推算到此,往往因爲因果間想到干擾,從而天機一遍混亂。
莫閒靈機一動,他自身做不到這點,發散因果線勉強能做到,但衆因果歸於一點,他做不到,不過,將因果引偏,倒是可以。
顛倒陰陽術是利用自身陰陽而混殽天機,如果加上將因果引向別物,就算比他境界高一二個境界,也推算不出他。
莫閒整理好之後,化身收到本尊傳來的信息,這是一種類似心靈傳感方式,因爲兩人本是一體,就算相隔重山,甚至隔着不同世界,一方只要發出信息,另一方立刻就能接收到。
莫閒的化身收到經莫閒本尊改良的顛倒陰陽術之後,在心中過了一遍,細細品味,臉上露出了微笑
。
此時,莫閒已經和孤木風分開,孤木風這次埋伏偷襲,雖然沒有成功,也算打擊了閻羅殿。
他不服氣,回萬魔山去找人,看來,他還想伏擊閻羅殿。
莫閒卻由於金頂寺這次襲殺,雖然憑他不能動搖金頂寺,但被動挨打絕不是他的風格,金頂寺那幫和尚,他要還於顏色!
莫閒的化身奔赴金頂寺,而莫閒的本尊,卻趕往了宣明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