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秋雨瀟瀟,爲這座景‘色’宜人的權貴聚集之處平添了三分空濛雅緻。
蕭宸的別墅中,今天有客。算來客人倒也不是外人,而是幾位親戚。
除了大表哥張毅承和姐夫張旭江,還有蕭宸的堂妹陳雅蓉以及妹夫顧仲平,同輩家人來訪,蕭宸和葉‘玉’靈自然親自招待。
張毅承和張旭江級別相當,一個是二炮駐星城某師師長,一個是齊東某空軍師長,都是大校軍銜。而陳雅蓉自從進入軍界以來,跟葉‘玉’靈倒是分配到了不同的工作崗位,陳雅蓉也是軍方技術人才,不過不像葉‘玉’靈分到總裝,而是去了空軍電子信息化部‘門’,如果從軍銜上來說,由於不在“中樞部‘門’”,比葉‘玉’靈升得慢了一步,她如今是中校軍銜,而葉‘玉’靈在前不久休完產假之後已經因爲累計立功被升爲上校。技術兵種的研究型幹部,早期升職比較快一些,這倒不是奇事,當然了,除了立功之外,也需要背景襯托。
而這位妹夫顧仲平,也是空軍技術骨幹,在軍方內部素有天才之稱,手頭正有一項秘密任務,不過這秘密任務對蕭宸倒也不算秘密,他之前在做的任務就是j10戰機項目,已經完全完工,據說該機明年可以批量裝備空軍部隊,而他由於在該項目後期發揮重大作用,不僅已經被選中進行下一代戰機的研製,同時還參與研究“大飛機”項目一攬子計劃裡面關於高空偵察機的總體結構設計,可謂是空軍方面重要的技術專家,由於年輕,可謂前途無量。
蕭宸對顧仲平是很有好感的,對雅蓉和顧仲平的結合也很高興,雅蓉的‘性’子說好也好,但倔強起來也夠倔強,顧仲平的‘性’子是典型的技術專家‘性’子,除了鑽研課題,對旁的事情都不是很在乎,但對家庭的愛護卻很到位,這讓蕭宸覺得跟雅蓉的‘性’子正好能夠互補。
除了個‘性’,另外就是才幹。顧仲平是華夏新一代殲擊機電傳飛控系統的組織者和開拓者。數字式電傳飛行控制是某重點型號飛機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關鍵技術,是新一代殲擊機的典型標誌,國內空白亟需填補。只有突破這項技術,才能保證新一代殲擊機的研製。這項技術難度大、風險高,世界上許多技術先進國家在這方面的研究中都遭遇過嚴重挫折,西方國家對我技術上更是嚴密封鎖。這項技術,是實現華夏幾代航空人強國夢想的關鍵技術之一。
顧仲平領銜確定了飛控系統總體方案。這是電傳飛控系統要闖的第一道難關,國內無任何經驗可借鑑。他在查閱、‘摸’清、吃透大量技術資料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鑽研,帶領其他技術人員,開展了大量開拓‘性’的工作,實施全系統數字仿真和原理試驗,最終確定了方案、闖過了難關。他主持了飛控系統飛行應用軟件開發,思路開闊,大膽創新,形成了從獨立測試至驗證確認測試全過程的獨特的自動測試體系,爲最終飛行應用軟件開發一次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帶領同志們猛攻難關,大膽採用國際上發展不久的vxi總線結構,反覆論證方案,進行設計迭代,一年時間完成了三年的工作量,研製出了一流的飛控系統地面綜合試驗設施和可移動式飛控系統機上綜合試驗設施。首次試飛就直接採用靜不安定技術,這在國際新機試飛史上是沒有先例的。爲確保萬無一失,顧仲平在系統綜合過程中深入一線,夜以繼日,查找問題,分析原因,研究解決方案,進行了3000多飛行小時的地面系統綜合試驗和機上綜合測試,保證了某重點型號飛機的首飛安全。
1998年,顧仲平受命擔任川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副所長、副總設計師,兼任飛控系統總設計師。2001年1月,又被任命爲總設計師兼常務副所長,同時擔任國家高新武器裝備某重點型號雙座型飛機總設計師以及華夏新一代外貿軍機超七/fc-1型飛機總設計師,並主持下一代戰鬥機等重大預研項目。其參與研製成功的某重點型號飛機是華夏第一架自行研製的、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適應現代作戰環境的新一代先進殲擊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首飛不易,定型更難”,這是型號研製的普遍規律。爲了推進重點型號試飛工作,他全力推進重點型號試飛與設計定型,帶領同志們提出了優化組合的試飛方法,使其定型試飛的週期大大縮短;對於試飛中暴‘露’的問題,認真分析,組織專項攻關,先後排除了上百個故障,開展多項優化設計工作,推進了飛機設計定型。
某重點型號雙座型飛機是國家高新武器裝備之一,要求在不到3年的時間裡實現首飛,時間緊,任務重。爲了完成這一光榮而又艱鉅的任務,作爲總設計師,他帶領同志們進行多輪的方案論證與優化,較好地解決了作戰與訓練需求的矛盾,攻克了總體佈置、下視角、航電系統異步顯示控制等多項技術難關,在短短9個月內跨越了方案設計、初步設計和詳細設計三個階段。
超七/fc-1型飛機是爲滿足國際國內用戶不同的側重及需求而研製的新一代輕型多用途戰鬥機。在顧仲平的主持下,僅用了4個月時間就完成了設計方案調整,全機總體分區協調,全機協調樣機的改造,設備、管道、電纜的安裝協調,結構、系統的重點試驗等重大節點任務,受到了用戶的高度讚揚。2001年9月超七/fc-1型飛機凍結技術狀態,轉入詳細設計階段。由於此時重點型號雙座飛機也正處在發圖高峰,兩型飛機同時發圖給他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顧仲平的帶領下,經過9個月的辛勤努力和頑強拼搏,經受了重重考驗,戰勝了許多無法想像的困難,完成了事先被不少人認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總髮圖9萬餘a4,創造了華夏飛機研製歷史上的奇蹟,也才迎來了今天超七/fc-1型飛機開鉚這歷史‘性’的一刻。
作爲華夏航空工業第一線青年工作者的優秀代表,顧仲平作風嚴謹、充滿朝氣、開拓創新、具有無‘私’奉獻和百折不撓的敬業‘精’神;他統攬全局,身先士卒,既是戰鬥在第一線的“拼命三郎”,又是一名能攻善戰的出‘色’指揮員,贏得了廣大幹部職工的高度評價和充分認同,被上級領導譽爲國家的寶貴財富。
顧仲平擁有過硬的理論知識、成功的實踐鍛鍊、出‘色’的工作業績,先後獲部級一等功1次、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三等獎4項;分別獲得西川省、航空總公司“有突出貢獻專家”、西川省國防工業“十大傑出青年”等多項光榮稱號;2001年被華夏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授予“航空報國科技尖兵”稱號,同年被評爲“國防工業勞動模範”;12月獲首屆“中央企業十大傑出青年”稱號;2003年獲華夏青年五四獎章。
這樣一個人,蕭宸自然是滿意的,三姑父本來就是技術人員出身,又把‘性’子遺傳給了‘女’兒雅蓉,對於這對璧人,蕭宸很是看好。
蕭宸今天在家裡,就仔細問了一些關於j10戰機研發的事情,當然他不會問道涉及技術機密的問題,至於非技術問題,以蕭宸的級別,是可以瞭解一下的,這一點不成問題。
讓蕭宸意外的是,顧仲平雖是技術專家,但口才並不差。同時,顧仲平也不攬功,是他的成績,他平實訴說,不誇張,也不故意“謙虛”,是領導和同志的貢獻,他也絕不故意漏掉不說,讓蕭宸好感更盛,覺得這的確是個做實事的人。
事實上,新型戰機研製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十幾個部委、上百個單位,數十萬人蔘加了這一工程。從第一張草圖、第一份報告、第一個零件,到首飛成功、設計定型、裝備部隊,風雨兼程,寒來暑往,航空人用“自主創新,艱苦奮鬥,默默奉獻,敢於犧牲”的型號‘精’神,詮釋了華夏民族的優秀品格;在天府之國、渭北平原、戈壁大漠,處處都留下航空人頑強開拓的足跡。
20年前,當國外先進的第三代戰機開始裝備並應用實戰時,華夏航空人感到了巨大的壓力和責任。當時,華夏航空工業面臨的現狀是水平低、基礎差、人才斷層明顯。就是在這樣的上,新型戰機研製的先驅者們開始了一項偉大的創舉——研製適應跨世紀作戰環境的第三代殲擊機。
80年代初期,新型戰機研製採用了當今國際先進技術,技術新,要求高,其新材料、新成品數量完全突破了研製一架新機的國際慣例。這些難點被自力更生、敢於拼搏的航空人打破了。
說到新機的成功與創新,新機研製的艱辛和不易,人們首先會想到他,爲新機研製付出畢生‘精’力的老共產黨員、新型戰機總設計師——宋文聰。
1986年‘春’天,京城。在一個簡陋的辦公室裡,科工委的領導宣佈:新式氣動佈局方案爲華夏新一代戰機的總體方案。隨後,56歲的宋文聰被國防科工委任命爲新型戰機總設計師。
機遇,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成功,必須以雄厚的實力爲基礎。
“一切爲了新機,新機就是我的一切”。20多年來,爲了祖國的航空事業,爲了新型戰機的設計定型,宋總殫‘精’竭慮、赤誠奉獻,放棄了許多歡樂和幸福,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心血和智慧。從設計發圖到設施組建,從試製試飛到新成品研製,年過七旬的宋文聰,長期工作在新機研製第一線,他將自己全部的‘精’力都獻給了祖國的航空事業。
某年3月23日下午,2點40分。川都某機場,隨着一陣轟鳴,01架新型戰機如利箭般‘射’向天空,直衝雲霄。當天,氣象條件不夠理想,但國家功勳飛行員雷強在預定高度飛了三圈後就主動請戰,又多飛了一圈。‘精’彩的飛行令人振奮,漂亮的通場讓全場歡呼不已。輕輕擺動的機翼,表達了雷強內心的‘激’動與自豪,更展示了他嫺熟、高超的飛行技術。
當雷強駕駛着飛機輕盈地劃過一道美麗的弧線,平穩的降落在跑道上時,機場上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人們‘激’動地握手擁抱,欣喜若狂。走下飛機的雷強更是無比興奮地說:這才叫真正的戰鬥機!
面對這沸騰的場面,宋文聰再也抑制不住自己‘潮’水般的情感,與剛下飛機的雷強緊緊擁抱。當晚,設計現場變成了歡樂的海洋。相識和不相識的都相互祝賀,喝酒的和不喝酒的都頻頻舉杯,人們的情緒達到了沸點,熱烈喜慶的氣氛勝過新年,設計、試製現場今夜無眠!
有人知道,再過兩天就是宋總的生日了,專‘門’定製了一個蛋糕,既要表達首飛成功的喜悅,也要向宋總表達崇敬之情。在這個‘激’動時刻,宋總神情嚴肅地宣佈:“爲了紀念這個難忘的日子,我今後的生日就是3月23日了。”
“多少艱難的歲月,人們一起度過,爲那心中的事業,人們一同探索”。這是一位結構工程師滿懷‘激’情創作的歌曲——《歲月》,反映了新機研製的艱辛歷程,更是共產黨人實現“航空報國、追求第一”的真實寫照。
新型戰機是華夏自行研製的跨時代戰機,承擔總體設計任務的主機所,依靠自身的力量,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以我爲主,走出了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路。新機作爲國家的重點型號搞了20年,有許多人付出了青‘春’、智慧乃至生命。他們不爲名、不爲利,心中只有一個願望,那就是讓華夏人自己研製的先進戰機早日成功,裝備部隊。
被列爲國家重大專項的新型戰機,要實現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戰術要求,不僅要選擇一套切實可行的總體方案,還必須突破一系列重大關鍵技術。其中,數字電傳飛控設計在華夏是一項全新的技術,作爲四大關鍵技術之一,它的成敗直接關係到總體方案的成功,一旦出現意外必將導致機毀人亡。國外,凡是採用數字電傳飛控技術的飛機,都出現過類似的慘劇。
在這充滿挑戰的領域裡,年輕的開拓者們艱難的探索和前進着,今天的六一一所所長、總設計師、華夏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顧仲平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在十多年的風雨歷程中,顧仲平與新型戰機一起成長,先後擔任了飛控研究室專業組長、室主任、型號副總師,成爲飛控專業無可替代的核心人物,華夏航空領域的知名專家。
爲了確保數字式電傳飛機的設計成功,新機研製必須建立一個系統試驗環境,全面驗證檢查飛控系統各項‘性’能指標、控制功能,這個試驗環境就叫“鐵鳥”試驗檯。這是一個重大的關鍵試驗設施,它包括十個子系統,幾千個控制單元,光連接電纜就近百公里長,其規模之大,自動化程度之高,困難之多,令人望而生畏。
有人對“鐵鳥”臺組建存有疑慮,但主機所迎難而上,‘抽’調‘精’兵強將,成立了“鐵鳥”攻關組,時任專業組長的顧仲平承擔了項目負責人的重任,他帶領突擊隊,通過廣泛調研,認真分析,制定方案,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了400頁的系統定義報告;編寫了設備設計報告等300多份技術文件,完成生產圖紙兩千多a4。
他們以大無畏的創新‘精’神最終降伏了這隻高科技的“鐵鳥”,爲華夏先進電傳系統研製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96年3月的一天,在“鐵鳥”試驗大廳裡,壯觀的“鐵鳥”臺靜臥着整裝待發。顧仲平健步跨入“鐵鳥”試驗座艙,艙外,幾十雙眼睛緊張地注視着他。
上電!開液壓!加油‘門’!滑跑,起飛!
各種指示燈‘交’替閃爍,整個試驗過程順利流暢。試驗結果表明:系統運行正常!電傳飛控系統試驗成功了!這是華夏在沒有任何研製經驗的情況下取得的成功!
爲了這一天,顧仲平和他的同事們在長達七年的時間裡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度過了一個個不眠之夜。正是這套先進的飛控系統,爲後來確保新型戰機首飛成功發揮了重要作用,使得極具風險、技術難度巨大、最令人擔心的數字電傳飛控系統成爲最讓試飛員放心的系統。
重點型號就是實踐黨員先進‘性’的最好舞臺,努力成爲專業的行家能手就能充分體現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在新機研製的過程中,在不斷的創新和攀登中,每一個腳印都閃爍着共產黨員創新、拼搏的光芒。
航空電子系統是新型戰機的又一關鍵技術,要滿足系統研製要求,需組建電子實驗室。這是一項技術複雜、功能強大的試驗設施,在華夏是第一次,小到每一顆螺絲釘,大到計算機系統,一切都要靠自己。
經過艱苦的努力,新機航電的開拓者們排除了重重困難,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新技術的突破。1996年5月,在dsi大廳裡,華夏規模最大、系統最複雜的第三代航電綜合試驗獲得成功!
2000年2月,新機全國產化dsi綜合仿真試驗設施全面建成。同年10月,綜合仿真地面試驗順利完成。這些成功,不僅縮小了與國外的差距,而且使華夏航電系統的開發技術有了新的突破,填補了華夏航空電子技術領域的空白。
2003年,新機設計定型已經箭在弦上,其中導彈靶試任務更是重中之重的關鍵項目,它直接關係到新機能否順利定型,人們都在熱切地關注着靶試現場。終於,靶試開始,首發成功!
爲此,大家歡欣鼓舞。然而,第二發導彈試‘射’失敗了。
瞬間,氣氛一下子緊張起來,大家急切的詢問着原因。心裡都捏着一把汗。第二天,宋文聰、李文政、顧仲平、戴亞龍在靶試現場,和設計員一起分析數據,仔細排查原因。在京城、在東方,導彈專家們也伸出了援助之手,終於找到了故障原因並迅速排除。
在隨後的試‘射’中三發全部命中,大江南北所有關心新機研製的人們都深深地鬆了一口氣。人們沒有忘記,爲了完成靶試任務,總體設計單位集中航電系統的軟件、武器、雷達、總線、仿真各專業‘精’兵強將,在西線工作了8個多月。
他們堅韌不拔,頑強拼搏,用滿腔的熱情擊退了大西北的嚴寒酷暑,戰勝了無數的艱難險阻,給新型戰機設計定型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名字叫——肖黨生。正如“黨生”這個名字一樣,他與黨同一天生,爲黨工作一生,爲了黨的航空事業而獻身。
肖黨生,華夏飛機機電控制領域的中青年專家。1986年被派往國外進修學習期間,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學習和研究上,除了一日三餐和睡眠,其他時間都是在教室、圖書館和實驗室度過。他孜孜不倦、如飢似渴地汲取着知識的營??卓有成效的成績,令外國同行和導師稱讚不已。學習期滿,校方盛情挽留,多家公司高薪聘請,但是,肖黨生一一拒絕,他懷着強烈的報國之心,毅然返回了祖國。
回國後,肖黨生主持了新機飛控系統中多項重要工作,成爲活躍在新機研製一線的重要骨幹,被航空航天工業部評爲“有突出貢獻的回國留學人員”。1999年,肖黨生主持了新機環控系統核心部件的開發工作。他將傳統的飛機機械系統和現代控制理論相結合,突破了設計中的許多難點和疑點,科學有效地解決了原系統中振‘蕩’和跟隨等問題,大大提高了控制品質,保證了系統的先進‘性’和可實現‘性’。
然而,長期的疲勞使肖黨生的體質明顯下降。當環控控制器剛剛研製成功,他就住進了醫院:胃癌晚期!2004年1月14日,在新型戰機設計定型的前夕,年僅48歲的肖黨生帶着對航空事業的無限熱愛和眷戀,永遠地離開了他深愛的祖國和人民……他走的那天,所園區網的論壇裡擠滿了關心老肖的人們,他們自發地緬懷老肖,自發地爲他送行,人們說得最多的是這樣一句話:“他是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
在新機研製一線還有許多的優秀的共產黨員。原新機總質量師袁承昌,全身心工作,首飛前一次偶然的體檢,發現肺癌已到晚期,終因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而沒能等到首飛成功的那一天。他爲了確保新機的質量,卻放棄了自己身體的質量。
航電系統國家級專家蒲小勃,長期超負荷工作,經常被劇烈的頭疼所困擾,他總是吃點‘藥’就‘挺’過去,當他又一次被突然發作的頭疼擊倒時,醫院的診斷是:腦垂體瘤!在連續做了兩次腦部手術後,他僅僅休息了很短的時間,又投入到新機研製的工作中。
電氣專業副總師彭家護做過心臟手術,年過六旬還常常和年輕人一樣通宵達旦的工作,被同志們稱爲帶着心臟起搏器的“拼命三郎”…….
人們的航空人,他們默默無聞,默默付出,心中只有一個心願:用畢生的‘精’力,實現華夏航空工業的新跨越,讓祖國的藍天永遠寧靜。龍騰東方,‘蕩’氣迴腸!
從第一張草圖到機身上火紅的“八一”軍徽,有多少當年航空工業的‘精’英青絲已成白髮,有多少有志青年已成長爲華夏航空事業的中堅和棟樑。20年新機的研製歷程就像一幅恢宏壯美的歷史畫卷,永遠銘刻在華夏的千里疆土,猶如一曲撼人心靈的輝煌樂章,回‘蕩’在祖國的萬里藍天!
明天,華夏的新型戰機將不斷騰空而起,新一代航空人將不斷成長,他們正以滿腔的熱血實現心中的豪情:我以我心寫凌霄!熱血鑄劍揚國威新型戰機試製定點川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新機試製成爲成飛最大的政治。
20年風雨兼程,無數共產黨員殫‘精’竭慮,奮鬥不息。他們追求與奮鬥、光榮與夢想的故事,構成了新型戰機研製的壯麗篇章。至今,人們仍然懷念型號工程試製現場總指揮、成飛原總經理、共產黨員楊寶樹,懷念他爲推進新機研製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技術新,結構新,材料新,標準新,試製工作面臨的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對成飛的技術基礎和能力是極大挑戰,對基礎管理、人才隊伍更是重大的考驗。祖國需要就是最高需要。
楊寶樹說,新機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級領導必須思想到位、領導到位、指揮到位、措施到位、服務到位。人們要從愛國主義、建設強大國防的高度增強試製人員的使命感、責任感。公司的一切工作都要爲型號飛機開路,全線都要開綠燈,同舟共濟,共渡難關。
在公司黨代會和職代會上,楊寶樹向全體黨員、幹部、職工發出“奮力拼搏,實現型號工程節點目標”的要求。作爲新華夏培養起來的具有30多年航空製造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專家,楊寶樹‘精’通飛機試製生產的各個環節,對飛機各系統及相互關係瞭如指掌,他深知新機試製的不易,他指揮有關人員消化新技術,對先進製造技術預先跟蹤,作好技術儲備和試製條件的準備。新機的裝配有特定的要求,中機身的孔不但要用鑽頭鑽,還要用鉸刀鉸。一個孔要用4把鉸刀才能加工完成,之後,還要塗密封膠,做氣密油密試驗,難度非常大。型號飛機原型機中機身骨架的裝配上上下下協調了20多次,進度受到了影響。
關鍵時刻,楊寶樹來到裝配現場:“人們肩上的責任很重啊!裝配的進度,對鼓舞試製全線有很大影響!同志們,共產黨員要衝鋒在前,決不能讓型號試製的列車在咱裝配廠晚點!”在楊寶樹的鼓勵下,型號裝配線上的幹部職工面對挑戰,無所畏懼,打破陳規,勇於創新。組織三班倒,計劃按小時排,能提前1分鐘,決不耽誤60秒。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黨員帶頭吃住在車間;許多職工飲食起居、工作生活不再有規律,家住市內的職工換洗衣服都是妻子和家人送到公司大‘門’口;青年職工在現場鮮紅的團旗下莊嚴宣誓:“我爲型號做貢獻,型號成功我成才!”衆志成城,確保了型號飛機按節點推進了總裝。
飛機進入總裝後,楊寶樹認爲,這是一個可以高度平行‘交’叉的環節,要確保試製目標,必須以網絡計劃爲核心,強化現場管理。他坐鎮現場指揮,協調試製進度,解決重大問題。由於清楚許多細節,楊總知道在什麼時候用什麼辦法來‘激’勵大家的鬥志。楊寶樹使用的“‘激’將”法,就是向大家敞開赤誠之心,說肺腑之言,強化大家的榮譽感、使命感、責任感。
一次動員會上,他說:“對型號飛機總裝,人們要在戰略上藐視它。人們的總裝車間是六十年代組成的,領導換了一屆又一屆,工人換了一代又一代,但咱們的總裝車間從沒有打過敗仗!從沒有因爲總裝而延誤新機按時‘交’付。現在,型號飛機也決不能在總裝晚點!當然從另一個角度講,那麼多新的成品、新的電纜、新的‘插’頭、新的導管在裝配,人們一定要一項一項地把它解決好,在戰術上人們一定要重視它,不能忽視每一個細節、每一個螺釘、每一個‘插’頭。人們的工人、工藝人員、設計人員要三結合,保證高質量的完成安裝任務。黨員幹部要振奮‘精’神,堅守防線,‘後牆不倒’……”
領導指揮有力,逐級落實責任,很快,電纜製造,提前完成;導管安裝,提前完成;系統安裝,提前完成;“三通”,沒有燒壞一件成品,創造了新機總裝史上的奇蹟!然而,誰也沒想到,就在型號飛機被送上藍天后,無情的病魔正悄悄向楊寶樹襲來。
他不是不珍惜生命,他是沒有時間去醫院檢查身體啊!
他肩上的擔子太重了。在生命最後的日子裡,他拖着羸弱的身體,來到型號飛機身旁,像撫‘摸’自己孩子般撫‘摸’着伴隨了他無數個日日夜夜的飛機,目光裡流‘露’出太多的眷戀。在病情惡化處於深度昏‘迷’時,他還在喃喃自語:“飛起來……拉高!再拉高!……”帶着對新型飛機深深的愛,帶着對華夏航空工業美好未來的嚮往,他永遠地離開了他牽掛的新型飛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投身摯愛的事業,併爲之付出終生的追求。這,就是共產黨員楊寶樹的人生選擇。正是這樣的選擇,讓人們懂得了,在今天,一個共產黨員應該有着什麼樣的信念和追求,生命纔有價值!新型飛機的試製,是華夏航空工業的一次真正超越。
20年的研製史證明:型號飛機試製的技術、製造和管理能力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重大關鍵製造工藝技術,經過聯合攻關,取得全面突破,有些填補了國內空白,有些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20年,是一次次攀登科技高峰的奮鬥。無數共產黨員義無反顧,衝鋒在前,堅韌不拔,挑戰極限,貢獻了他們的智慧、才能和心血!他們當中,有科技專家,有普通的工藝員,也有生產第一線的技師、工人……
新型飛機前起落架的製造材料是一種超高強度材料,機械加工難度很大。按設計要求,前起落架某部位上,需在直徑不到100毫米、長度近1000毫米的深孔內加工出一對相間180度的鍵槽,槽的‘精’度誤差只允許。這就是被稱爲前起落架加工第一關的“深孔內雙鍵槽‘精’密加工”。
面對這一高難度技術課題,傳統的工藝加工方法根本無法達到設計要求,必須另闢蹊徑。工藝員們查閱了大量的技術資料,制定出了一套套方案,在實踐中卻一個個被無情否決。有着成飛“車工第一刀”的共產黨員、青年車工同工藝員一起經歷了幾次失敗後,憑藉多年的機械加工經驗,提出了用車‘牀’磨鍵槽的想法,成功製造了“磨削動力頭”,經在車‘牀’上安裝試用,解決了鍵槽對稱度要求的問題。
參加工作10年,張林完成的工時相當於30年的工作量,僅加班加點的時間相當於3年的工作量。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這是一個共產黨員特別能奉獻‘精’神的真實寫照。張林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十大傑出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稱號。成飛黨委及時總結提煉概括出“張林‘精’神”,命名了“張林工段”,發出了“開展學習張林、立志崗位成才活動”的“倡議”。
共產黨員張林,成爲敬業‘精’神的一面旗幟。旗幟指引方向,榜樣給人力量。共產黨員們用實際行動在新型飛機試製中詮釋着新時期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內涵。
復材中心青年技術員、共產黨員程勇勇擔風險,與工人們一起攻關,創造‘性’地採用玻璃鋼工裝技術,成功解決了盒式樑零件製造難題,合格率從原來的不足30%提高到80%以上。
新型飛機在試飛站做稱重試驗時,共產黨員程予川和他的戰友們拿着油槍在機身上一蹲就是二、三個小時,試驗結束後,他們的雙手已經被煤油泡得又紅又腫;試飛站五大隊的共產黨員們爲保證發動機試車成功,將臉貼近沖洗乾淨的地面,睜大眼睛,一寸寸檢查有無多餘物;離休幹部、老共產黨員馬貴慶病危之中,堅持不讓奮戰在試製第一線的兒子陪伴,囑咐兒子“搞好新型飛機,千萬不要分心”。
這,就是人們的共產黨員!普普通通,平平凡凡,卻肩負着航空報國的使命,始終站在發展先進生產力的前列,充滿自信地攻關、奮鬥、拼搏,實現着航空報國的理想。
今天,成飛已建立起了以信息技術爲主導、數控加工、復材構件、鈦合金製造和裝配技術爲代表的第三代飛機工藝製造新體系,成爲華夏第三代戰鬥機試製生產的重要基地。只有報效祖國,共產黨人的生命才得以昇華!
“創業維艱苦千重,礪劍豈止十年功。日月星辰不忍顧,風雨雷電大河東。”型號現場總指揮、川飛公司總經理羅懷容寫下的這首詩。是新型飛機試製真實的寫照,更是共產黨員“航空報國”的生命讚歌。藍天見證試飛情,2003年底,當國產全新理念的數字電傳式飛機某新機成功按節點順利完成定型試飛時,多少人喜極而泣!新型戰機那沖天而起的英姿,那遊弋藍天的瀟灑,那捕捉目標的機警,那噴發怒火的威力。這一切,使人們每一名華夏當代航空人,怎能不‘激’動、不自豪、不振奮!
當空軍司令員張嶽聽到新機定型試飛成功的消息後,老將軍當晚徹夜未眠,思緒萬千。回首研製中那些艱難的日日夜夜,即有成功的喜悅,更有刻骨銘心失敗的痛楚,不由提筆將諸多感慨噴薄於筆端:二十寒暑礪劍成,一飛沖天舉世驚。幾代志士心血浸,無數機臺晝夜鳴。‘玉’龍騰飛千秋願,銀鷹翱翔五洲雄。‘玉’與羣梟比矯健,南天浩溟勢。
新型戰機的定型試飛創造了華夏航空發展史中的多項紀錄:試飛架次最多、問題遺留給用戶最少;試飛考覈內容最新、最全;試飛包線和試飛風險最大;武器實彈投‘射’種類和數量最多;機載測試和地面監控參數最多;試飛效率最高;試飛安全‘性’最好;試飛實力的增長最顯著......
然而,20多年前,當華夏開始自行研製全新理念的數字電傳式飛機時,外方曾斷言,華夏在研製試飛中一定會摔飛機。在世界航空領域,象f-16、f-18、f-22、jas-39等幾乎所有電傳飛機在試飛時都曾摔過,並損失了好幾名優秀試飛員。記得先期參與該機研製的李存寶、雷強、湯連剛等試飛員曾動情地說過:“如果有這麼一天,看咱哥幾個先是誰,但咱們剩下的人決不能退縮!”
……
這次顧仲平回京,主要就是因爲軍委授勳表彰,看着他手中放着勳章的小木盒,蕭宸在想到他們今天來自己這裡的目的,蕭宸沉重地點了點頭:“j20和大飛機的重要‘性’,我雖然不是軍人,也還是能夠了解的,明年軍費的問題,我在黨代會之前就會找幾位老爺子去說說話,至於軍方方面,‘玉’靈,咱爸那邊,哪天我們一起去磨一磨,毅承哥,姑老爺和姑爺那裡,你先拾掇拾掇,到時候我也去敲個邊鼓……姐夫,這可是你們空軍的大事,你那裡,我就不用多說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