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下如何?”八王道:“臣惟命是從!”真宗大喜,將趙禎(真太子)帶入宮中,昭告天下,封爲守宮太子。這就是‘狸貓換太子’的故事。
這件事普天下只有一人不高興,那就是真宗的胞弟趙爵。真宗當上皇帝后,擔心趙爵在京中胡作非爲,使自己難堪,就封他爲‘襄陽王’把大宋朝依爲糧倉的魚米之鄉——兩湖地面交與王弟鎮守。昭令其帶全家刻日上任,無聖旨不得擅自回京。趙爵成了三湘第一人後,嚐到了唯我獨尊的甜頭,權力慾頓時膨脹。得知聖上唯一的太子夭折,認爲自己就是大宋朝的‘皇太弟’,候補的天子。他從‘塘報’得知朝廷收八王的孩子爲太子,心中的沮喪、不滿、憤怒、仇恨可想而知。真宗駕崩以後,仁宗趙禎繼位,加封趙爵爲‘皇叔鐵帽王’並賜‘鐵書丹卷’爲憑。【注:鐵帽王就是子孫後代可以世襲的永久王位,大宋朝有四家:樑王柴家、東征王高家、平東王鄭家;襄陽王趙家;鐵書丹卷就是把封王的聖旨鑄造在鐵板上,便於永久保存。】趙爵表面上,上表謝恩,忠心擁戴皇室,內心卻認爲,仁宗軟弱可欺,已有了不臣之心。秘密聘請以小諸葛沈中元爲首的江湖奇人異士做謀士,四處招降納叛,收了幾股佔山爲王的強人爲羽翼,拉攏長沙王爲同謀,按皇宮的格局擴建王府,妄圖時機成熟時奪取仁宗的天下。
龍圖閣大學士包文正,在破獲‘四值庫’總管馬朝賢監守自盜‘九龍冠’的案件中,覺察到襄陽王的反跡,密奏宋仁宗防範,仁宗不以爲然。後,兵部尚書金輝又奏;長沙王與襄陽王關係異常,來往頻繁,長沙王違制私招兵馬、、、、、、這才引起仁宗的重視。密招六合王趙慎、(八王趙德芳的長子)內閣學士包文正、老駙馬柴玉、首相寇準、呂蒙正密議此事。寇準道:“襄陽王反跡已露,然,罪惡尚未昭彰,似不宜公開討伐;長沙王私下招兵買馬,實系圖謀不軌,卻無真憑實據,亦不便公開問罪。老臣愚意,在朝中選一位文武兼備之臣,令其代天巡狩兩湖三湘之地。以剿匪爲名剪除襄陽王羽翼,收集其謀反的證據,用半公開的手段慢慢消除隱患,不知聖上以爲然否?”包文正道:“寇大人不愧是三朝元老,慮事周密,臣附議!”仁宗道:“朝中何人能擔此重任?”六合王道:“現在朝中的大臣,全是文者不通武,武者不善文,只有泰州節度使楊文廣文武皆備,臣願保舉他擔此任!”仁宗准奏。密宣楊文廣進京,喻以詳情,令其回泰州挑五千親兵備用。楊文廣將此事告知母親穆桂英、奶奶黃夫人。黃瓊女道:“文廣此差事,表面上是文官代天巡狩,實際上是秘密軍事行動,且不說襄陽王羽翼衆多,僅長沙王麾下就有不少能征慣戰的悍將,一旦反臉動起手來,文廣匹馬單槍後果不堪設想!快設法通知宗英回來商議對策!”穆桂英深以爲然。爲趕時間,穆桂英親自拜會丐幫設在汴京的分舵,求其幫助用飛鴿傳信。【注;宋時,叫花子自己的組織,勢力十分龐大,在各地都設有分舵,用飛鴿傳信十分快捷,一天達千里以上。】
回頭再說楊宗英,楊宗英接信後,立即帶李苗鳳、楊文遠、楊金瓜等人連夜趕到樑王府辭行。柴潛道:“今日一別,不知何日才能重見,表弟可將燕兒帶走,方便時就與他們在中原完婚,亦不必再通知愚兄!本來備有小女的嫁妝若干,恐誤行程,就不送啦!僅送銀票十萬兩助妝”。言罷,不勝唏噓。途經三元,已接飛鴿傳信的楊延順,早在官道邊的酒店備好宴席等候,見面草草用飯後,楊延順令‘楊宗蘭’亦回中原,代己爲老太君上墳。
好在跟隨楊宗英的諸男女都是馬上將,一路馬不停蹄,旬日時間就回到火塘寨。議及文廣南巡之事,楊宗英道:“文廣此去乃是代天巡狩的欽差大臣,意在敲山震虎,不是公開的軍事行動,隨行的人馬也是儀仗、護衛性質,所以我們府裡有功名的人不奉旨是不能隨行的!好在聖上允許帶五千山東親兵作欽差大臣的衛隊,我們就在這上面做文章,把火塘砦的子弟兵挑上一千人冒充山東官軍,就讓金豆夫婦作
親兵衛隊統領,宗蘭、文遠、樑燕、家生、家育、充當旗牌、傳令、參軍等欽差隨行官,形影不離地護着文廣,這樣一旦出現意外自保決無問題!何況,三湘地面朝廷還有不少駐軍,文廣可以憑尚方寶劍隨時調用他們出戰嘛!”黃夫人、穆桂英亦認爲此法可行。
一切準備就緒後,楊文廣到寇丞相府,向老爺子請示南巡方略。寇準道:“此次南巡,目的有兩個,一是實地觀查襄陽王的動態,儘可能取得他不臣之心的證據;二是相機合法剪除襄陽王的羽翼,將他的野心扼殺在搖籃裡。據樞密院收集的情報,襄陽王網羅了不少山寇、湖匪作伏兵,長沙王劉循義是他最大的幫手,你可以先到長沙,設法制服長沙王,而後、、、、、、明白嗎?”楊文廣喏喏受教。
三日後,宋仁宗金殿下詔,封楊文廣爲兩湖巡查使,賜尚方寶劍一把,代天巡狩,有先斬後奏、便宜行事之權。楊文廣帶着換上御林軍服裝的一千楊家子弟兵,四千山東親兵,浩浩蕩蕩南下。一路穿州過府,馬不停蹄直奔長沙府。
當年,周太祖郭威滅漢建周時,漢主劉知遠的族弟、原長沙節度使劉知禮,不服周朝的管轄,宣佈獨立,建立了長沙國。當宋太祖趙匡胤滅掉周朝,建立大宋時,長沙國的國王是劉知禮的長子劉道淵。劉道淵比乃父精明,聞知趙匡胤立國,馬上派特使赴汴京祝賀,表示願意與大宋國交好結成友好鄰邦。趙匡胤當時急於統一天下,對周邊諸國採取遠攻,近憮的策略,就同意了長沙王的請求。宋遼大戰時,長沙國的第三任國主是劉道源,他也是一時糊塗,竟然同意女婿蘇柯慶帶兵援助遼邦,從此得罪了宋朝廷。宋滅遼後,劉道源畏罪,主動上表謝罪。請求取消長沙國號,投降爲臣。宋真宗因爲破天門陣時部隊傷亡過大,不想爲此事再起兵端,就採納八王的建議,封劉道源的兒子劉循義爲長沙王,替朝廷管理原長沙國的地盤,將長沙國的軍隊分散調給各地駐軍管轄,嚴令王府直轄的衛軍不得超過五千人馬。襄陽王萌生異志後,親自拉攏劉循義入夥,許願,得天下後封劉循義爲‘兩湖王’。劉循義受不住誘惑上了賊船,按襄陽王的要求積極招兵買馬,擴充府軍,對朝廷上報是四千八百人,實際上已有三萬餘人馬。
朝廷派楊文廣巡按三湘的消息傳出,襄陽王急忙召集謀士商議對策。王府主簿、首席參軍沈仲元道:“自馬朝賢出事以後,朝廷可能得到一些對王爺不利的蛛絲馬跡材料,這些材料如果是真宗看到必然會起兵向王爺問罪。可笑的是仁宗小皇帝並未警覺,據臣得到的密報,這次派楊文廣南巡,是寇老西與包黑子聯奏的結果,原因是發現了長沙王超編擴軍的事。可見朝廷還沒有掌握王爺謀反的真憑實據,不敢派大軍公開討伐問罪。派楊文廣巡三湘,不過意在敲山震虎,探查王爺的虛實。是故臣以爲這是天賜給王爺的良機!現在,朝中能獨當一面的帥才只有狄青、楊文廣區區兩人。狄青在西夏前敵,前有不斷騷擾的西夏大軍,後有張海的綠衣軍,忙的席不安枕;王爺如能將楊文廣弄死,或者拖在兩湖地面不能動。再修書約北方的女真部落、西夏王、張海、同時發兵攻宋,仁宗朝中無統軍大將,必然調宛城、洛陽駐軍主力北上抗金兵。那時,王爺即可舉旗起事,就近發兵奪取宛、洛、直搗汴京,只要兵困京城,或逼宮讓仁宗禪讓,或殺爾代之,大事定矣!”一席話說的趙爵心花怒放,拍案而起道:“孤得沈愛卿,何異劉皇叔得伏龍、鳳雛乎!將來天下必與卿共享之!具體如何對付楊文廣,還望卿不吝賜教!”沈中元道:“長沙王劉循義是個庸才,難以獨當一面,臣觀鎮殿將軍雷英是個帥才,王爺可派他帶‘隆中四猛將’去長沙主持大局;同時,傳書洞庭湖鐘太保、洪澤湖鄯澤、及已歸順王爺的各個綠林山頭,同時搶掠地方州縣,大廝作案,讓楊文廣四面楚歌,難顧頭尾、、、、、、”
這真是,春風未動蟬先知,蝦兵蟹將挑大樑。沈中元的陰謀能否得逞呢?請看下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