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虞舜降生

第一回 虞舜降生

虞舜,姚姓,又名仲華、重華。因建國於虞,故稱爲虞舜或有虞氏。堯帝的女婿。五帝中的最後一位,古人稱之爲“聖明之君。”

虞舜爲軒轅黃帝八世孫,帝顓頊(zhuān xū)的六世子孫,瞽叟(gǔ sǒu)之子。

瞽叟的父親叫橋牛,橋牛的父親叫句望,句望的父親叫敬康,敬康的父親叫窮蟬,窮蟬的父親叫顓頊,顓頊的父親是昌意,昌意是軒轅黃帝與嫘祖的次子。虞舜是軒轅皇帝一脈的嫡系子孫。

說起虞舜的家世,還得從顓頊帝說起。

顓頊帝名高陽,是軒轅黃帝的孫子,昌意的兒子,軒轅黃帝帝位的繼承人。

軒轅年邁之時,從他的兒孫中間物色帝位的繼承人,幾經篩選,選擇了遠在窮桑的孫兒高陽。

高陽德高謀深,聰慧明達,深得軒轅黃帝的寵愛。高陽十五歲那年,黃帝便把他從若水老家帶到帝都,放在自己的身邊,讓其跟隨自己處理朝中事務,着意培養他的執政能力。經過幾年的培養,高陽便成熟老練,能獨當一面了。軒轅歿後,高陽繼位,這就是帝顓頊。

顓頊陟位以後,共工國屢犯中原。爲天下蒼生免遭塗炭,帝顓頊啓用大羿,對付力大無窮的共工。共工兵敗,頭撞不周山。不周山崩,共工身亡。天下太平以後,顓頊帝選用了木正句芒、火正祝融、金正蓐(rù)收、水正玄宴等一批賢臣,把朝中事物分擔在他們的肩上,讓大家共同治理國家。衆人拾柴火焰高,在賢臣的輔佐下,顓頊朝天下太平,國泰民安。疆域不斷擴大,北到幽陵(北京及東北地區),南到交址(越南),西到流沙(當時指撒哈拉大沙漠。撒哈拉,沙海的古音),東到蟠木(東海諸島)。動物或植物,大神或小神,只要日月所能照臨的,沒有不歸屬於他。

帝顓頊年老的時侯,在帝位傳人的問題上非常頭痛,他的大兒子伯服,自小好遊,長大以後,離家出走,雲遊四海,從來就不在家裡呆,他已有好些年都沒有見到過伯服的人影了。次子窮蟬,天生木訥。顓頊帝知道窮蟬忠厚老實,不能擔當大任,只好將他封於虞(今山西蒲州、虞鄉一帶。簡明歷史字典:虞,傳說中遠古部落名,即有虞氏,居於蒲阪。舜爲酋長),做了一個小小的諸侯。最後選了他遠在窮桑的侄子姬俊來繼承帝位,也就是帝嚳。

窮蟬雖說沒有什麼大本事,卻爲人厚道。在虞地爲侯期間,亦受到了虞人的尊敬。

窮蟬生一子,名敬康。敬康生一子叫句(gōu勾)望。句望的兒子叫橋牛,橋牛的兒子叫虞槹。

虞家到了橋牛的時候失國了,變成了卑微的百姓。

失國後的橋牛帶上妻兒居住到黃河邊的一個小村子裡(今山西省永濟市舜帝村),靠捕魚、稼穡謀生。橋牛的兒子虞槹也和他的祖上一樣,是個厚道的莊稼人,勤勞、憨厚,但他的性格卻有點暴躁。虞皋成年以後,娶了一個妻子,名叫握登。兩口子相敬如賓,男耕女織,光景過的很有滋潤。

虞槔娶了老婆的第二年,握登便給他生了個兒子。因爲這個長子一生下來,就和他的祖爺一樣,木訥、忠厚、老實、寡言膽小,童年即喪,所以他的名字後人已不知曉。

虞槹兩口子勤勞本份,靠耕稼和捕魚維持生計。

握登是個善良、勤勞的農家女子,大兒子兩歲多的時候,握登便開始下地幹活了。她經常幫虞槔做些田裡的活計,有時也拾些柴禾,用以燒水作飯。

一天,握登在家閒暇無事,她便想到地裡去拾些柴禾。於是,她將兒子寄放在鄰人家裡,便去了屋後的坡上。

那天,剛剛雨過天睛,握登在坡上拾了一會兒柴禾,身體感覺有點累了,便站起來伸了一下腰。當她伸腰擡起頭的時候,望見山海西南邊陲有一條絢麗的彩虹,赤、橙、黃、綠、青、藍、紫。七彩繽紛,異常美麗。握登着了迷似的注視着彩虹。正在全神貫注之時,那彩虹驟然不見了。卻有一位美貌男子站在了握登的面前。那男子上前抱住握登。握登身不由己,竟和那男子纏綿起來。二人在山坡的草地上如癡如醉地做起了男歡女愛的勾當。

一翻雲雨,握登朦着雙眼,充分地享受着那種奇秒的滋味。猛然睜開眼睛,卻不見了那男子。握登頓悟,自責自己怎麼竟然做了這種見不得人的勾當。再一看自己這副模樣,滿面羞愧。心想,這個樣子若讓別人看見,還有何面活在人世!於是,急忙從草叢中爬起,把內外衣服整理了一番,趕緊再拾了一些柴禾,背上柴梱,下山回家。哪知自此以後,握登竟然有了身孕!

這件事情握登一直深藏在自己的心底,不敢向虞槹吐露半句。

過了幾個月,孟門山的洪水橫灌下來了。眼看着山海水不斷上漲,溢上了堤壩,漫到了村邊。虞槹一看,這裡住不成了。一點傢什都沒敢帶,趕緊和妻子帶上孩子離家出逃,向東南方向的山根子跑去。

虞槹一家隨着逃難的人流,漫無目的地向東南方向走去,到了中條山根,虞槹往山上一看,陡峭的山坡奇峰突起,不是理想的生存之處。只好沿着山根繼續往南而行。

究竟要走到哪裡呢?他也不知道。只是漫無目的的沿着山根往南走。尋覓着可以生存落腳之處。大約走了三個時辰,走到了雷首山下。

別人還在繼續往前走,握登身懷有孕,實在走不動了,就坐下來歇息。

歇了一會兒,虞皋站起身來,準備帶着老婆孩子繼續前行。當他擡起頭來,卻看到雷首山的上邊隱隱有炊煙飄動。他的眼睛發亮了:山上邊肯定住有人家!那裡肯定不會有水患。他決定不再往前走了,到山頂看看去。於是,他便揹着孩子,領着老婆,順着山樑的十八盤小道往雷首山的頂端爬去。

在平原住慣了的人,爬山太吃力了!虞皋兩口子換着背上孩子,撥開柴草叢,尋覓着隱約難見的羊腸小道,吃力地一步一步往山上爬。實在爬不動了,就坐在山坡上喘口氣,歇息一會兒。然後再繼續往上爬。三四里路的山坡,竟然走了一個時辰!

爬到山頂以後,虞槔站在山頭上回頭一望,長長的出了一口氣。總算放下了心!再往山下一細看,大吃一驚!只見那山海浩瀚無邊,漂流着許多椽、檁、傢什,不時還漂流着人的屍體。倆口子暗自慶幸,多虧沒有留戀那些傢什,總算逃得性命出來。

虞槹一家坐在了山頂上,喘着粗氣歇息了一會兒。

歇息了一會兒,眼看天色不早,他們不敢怠慢,便起身沿着山樑往南蹁着走過去,走了不遠一段路,拐到了面南的山坡上,眼前一片豁亮:居高臨下,四望開闊,往南一看,再往東一看,覺得這個地方很奇異。這哪裡是個山頂?山頂之上竟然如此平坦。雖有縱橫溝豁,但多是平坦之地,山包的北邊有一條河流,洶涌澎湃,流入山海。(今山西芮城縣六官村雷首山澗。此河名曰汭水、亦名石門澗。《水經注》:“水所入曰汭,渾流西注入河。河水南逕雷首山西。山臨大河,北去蒲阪三十里。“《史記•五帝本紀》:“舜居嬀汭,嬀汭在河東歷山。”《史記•陳涉世家》:“昔舜爲庶人,居於嬀汭。”《太平寰宇記》卷46:“蒲州,嬀、汭水,源出縣南三十里雷首山。此二泉南流者曰嬀,北流者曰汭,異源同歸,渾流西注,而入於河。”《爾雅》:“水北曰汭,亦小水入大水之名,蓋兩水河流之內也,故從水從內,蓋舜所居之地。”《隋志》:“河東縣有嬀水。《御覽》六十四引《地記》雲,河東郡首山之東北山中,有二泉水,南流者曰嬀水,北流者曰水。今有嬀水,北出歷山南流,會自東來之汭水,南入於河,蓋非《注》所指之水。《注》下稱四逕歷山,又西入於河,今水則南流入河,其方向異也。此因古嬀汭水爲涑水所奪,後人遂別指一水以當之,詳見後涑水下。”)且林茂草豐。山坡之下不到半里之遙,是一個冒着炊煙的小村落。

“真是個謀生的好地方!”虞槹自言自語了一句。

看見了村子,虞槹的心情輕鬆了許多。他想,在這個村子裡先找個地方住下。

可是,當他走到村口的時候,心裡卻很爲難。住在哪裡呢?虞槔心中沒數。他們一家剛剛外來,這兒一個人都不認識,進村以後該到哪裡落腳?逃難之人,也實在爲難。兩口子抱着孩子,坐在場裡的秸杆垛上發愣。

眼看太陽就要落山了,一家人今晚住到哪呢?虞槹甚感憂愁。他不願意打擾別人,卻想不出好的辦法,只好從草垛上拉下一些秸杆,鋪在避風的秸垛下邊,準備讓一家人在野外露宿。

就在虞槹一家窘迫無奈的時候,一個揹着柴禾的農人從村後山頭上下來了。

背柴農夫走到近前,看見了場裡草垛下坐着的這一家三口,知道他們是外地逃難之人,便放下柴捆上前問道:

“你們是一家人吧?從哪裡來?到此做甚?”

“小人虞槹,因老家遭了大水,逃難走到這裡。覺得這裡能住,就想安家於此。不知可否?”

“當然可以。”農夫答道。接着介紹道:“我也不是這個村子的老戶,這個村子的人都是姚姓,村落紮在山丘之上,是爲姚墟。我姓秦名兆,前兩年也是從河南邊逃難來的,就住在村子西邊。”

“哦!那我就在這裡落腳安家了,以後還得您多多照應。”虞槹鬆了一口氣說道。

“那沒問題。我看得出,你一家三口,今晚還無處可住,看架勢是準備在這草垛下過夜吧?”秦兆慷慨允道並反問。

“唉!剛到此地,沒有落腳之處,我看這個秸垛避風,就準備鋪開秸稈在這兒先湊合一下。”虞槹回答道。

“唉!出門人就是可憐,這裡地高,夜間很涼,大人倒無所謂,小孩可就吃不消。若不嫌棄,今晚先到我家暫住一夜吧。”好心的秦兆建議道。

“秦兄好意,虞某感激不盡!不知你的家裡能住下我這幾口子嗎?”虞槹萬分感激,稽首稱謝道。

“我剛來的時候也沒有地方住,到這兒以後,就在村西選了一個地方,掏了兩面窯洞。我家人口少,只有我們兩口子和一個兒子,一家人住在一面窯裡,還有一面窯是放傢什的。稍微收拾一下即可住人。如不嫌棄,你們就到我那裡暫住幾日,先不用露天受冷。”

虞槹心裡非常感激,再三稱謝。

一陣寒暄之後,虞家三口隨秦兆去了他家。

同是外地逃難之人,同病相憐,秦兆對寄居在他家的虞槹一家非常關心,生活上盡心照顧。他還幫虞家選址打窯,一直到虞家住進自家的新居。

從此,二人結爲好友。

就這樣,虞槹一家便在姚墟住了下來。

(今山西芮城風陵渡鎮六官村,距西侯度遺址3.5公里。這裡是遠古人類生存的最佳場所。180萬年以前,古猿人類就在這一帶打製石器、使用火種、生息繁衍。最早時因村裡人都是姚姓,又駐紮在丘陵之上,所以取名叫姚墟。後來因爲這裡曾經有過和到過六個中國最大的官:虞舜大帝出生和生活在這裡,帝堯、大禹帝、光武帝劉秀、清康熙帝、乾隆帝都曾經到過這裡,人們就更名爲六官村。又因爲墟落地勢高,視野寬,站在墟落能觀看到我國古代的六個國都,即秦都咸陽、唐都西安、舜都蒲阪、魏都芮城、漢都洛陽、宋都卞梁。所以又名六觀村 。)

過了數月,握登分娩了,生下了一個男孩。虞槹兩口子非常高興,將秦兆及衆鄰請來好好地慶賀了一番。

這孩子降生以後,生得非常奇怪,與常人有許多不同之處。一是他的一雙眼睛的瞳子都是重瞳。二是腦球突出,眉骨隆起,頭大而圓,面黑而方,口大可以容拳。三是他的掌心有紋,那手中之紋竟是一個“褒”字。虞槹非常喜歡他,給他取名叫舜,寓意爲花卉。以此給他起號叫華。因他排行老二,也叫仲華,亦叫重華(約前2162——約前2073)(《中國古代神化》:舜生長在嬀水(現山西永濟縣南)。《史記》集解:舜,冀州人也。冀州,西河以東,南河以北。)

後人爲紀念帝舜,在舜的故居建祠立廟(《隋志》:“按《地理志》曰:縣有堯山、首山祠。”《蒲州府志》載:“嬀水雲舜所都,而上虞之損石爲公嶄會稽,又有嬀水祝阿。故縣又有汭水,有娥英之廟。山上有舜祠。”《平陽府志》載:景福寺:在州南二十里六官山。有御書“景福寺”扁額。古有虞帝廟。清同治十二(1873)年設樂善書院,山上古有舜帝祠。《通典。州郡九。河東郡》:嬀水,今有舜廟。其廟周宇文護(515-575)所造。《芮城縣誌》載:“康熙三十六年,在雷首山上修建萬代寺,後康熙西巡時更名爲景福寺。古有虞帝廟。清同治十二(1873)年設樂善書院,山上古有舜帝祠,薛於瑛在《樂善書院記》中雲:‘廟居雷首之巔,古柏陰森,條山自東蜿蜒迤邐而來,嶄然欲盡,隆然盤一巨丘,四望遼闊,而黃河自北而南,澎湃排蕩而去,乃山水雄勝之境,據一邑之壯觀。’)

這個舜自小聰明伶俐,許多事無師自通,且溫順聽話,所以虞槹夫婦非常喜愛,視如珍寶,呵護有加。

這一家四口,在雷首山上安居樂業,光景過得還算有滋有味。誰知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那握登好端端地卻生了一種怪病,不久便離開了人世。虞槹的心裡非常難過,二子亦是萬分痛苦。

第二十八回 代堯攝政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三十二回 舜陟帝位第三回 安頭牧牛第三十二回 舜陟帝位第三十六回 墨臣警丹朱第四回 師務成子第三回 安頭牧牛第二十七回 帝堯退位第二十七回 帝堯退位第十五回 牛屁股吊簸萁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三十回 功在千秋第四回 師務成子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二十五回 禍不單行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二十回 全家團聚第十六回 探親庠弟第三十六回 墨臣警丹朱第二十三回 帝都探親第三十三回 治理水患第三十四回 歷山省親第十一回 雷澤捕魚第三十二回 舜陟帝位第二十回 全家團聚第十四回 河濱製陶第三十四回 歷山省親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三十四回 歷山省親第二十八回 代堯攝政第二十回 全家團聚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八回 化導衆庶第十七回 歷山成邑第十二回 化解鬥毆第三十五回 封象有庳第十五回 牛屁股吊簸萁第三十二回 舜陟帝位第三十四回 歷山省親第十二回 鳳凰咀聚賢第十七回 歷山成邑第二十三回 帝都探親第二十八回 代堯攝政第十六回 探親庠弟第三十二回 舜陟帝位第三回 安頭牧牛第三十八回 雷雨薦賢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二十四回 雙井逃生第七回 象耕鳥耘第三十九回 禪位於禹第三十五回 封象有庳第十八回 帝堯訪賢第三十五回 封象有庳第七回 象耕鳥耘第二十四回 雙井逃生第三十三回 治理水患第二十三回 帝都探親第十七回 歷山成邑第二十九回 啓賢治水第三十回 功在千秋第五回 離家出走第三十二回 舜陟帝位第二十三回 帝都探親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十八回 帝堯訪賢第二十四回 雙井逃生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十二回 化解鬥毆第三十二回 舜陟帝位第四回 師務成子第三十四回 歷山省親第三十回 功在千秋第二十八回 代堯攝政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二十四回 雙井逃生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三十回 功在千秋第十六回 探親庠弟第十一回 雷澤捕魚第十五回 牛屁股吊簸萁第二十七回 帝堯退位第十六回 探親庠弟第五回 離家出走第三十六回 墨臣警丹朱第九回 回家探親第十三回 空青之禍第二回 虞槹續絃第三十八回 雷雨薦賢第三十四回 歷山省親第三十二回 舜陟帝位第二十三回 帝都探親第三十八回 雷雨薦賢第二十六回 平陽赴任第三十四回 歷山省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