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爾茨的飛行大隊大獲全勝,勝利返航了,他們的飛行大隊以受傷了三架飛機的代價,共取得了擊落法軍熱氣球二十九顆,擊傷熱氣球二十三顆,擊傷飛艇一艘,擊斃法軍空中觀察員六十七名,擊斃法軍飛艇飛行員一名,擊斃法軍地面高射炮手和高射機槍射手四十六人的戰果。
雖然戈爾茨的飛行大隊大獲全勝,可是在這次的空襲行動中,這些飛機也暴露出了嚴重的不足:首先就是攻擊武器威力太小了,需要擊中熱氣球的燃氣罐,引發爆炸,才能秒殺熱氣球;若是子彈擊中熱氣球的氣囊,需要耗費大量的子彈,把氣囊打成漁網一樣,熱氣球纔會墜毀。若是隻有一串子彈擊中熱氣球的氣囊,最多也就是撕開幾個破洞,熱氣球雖然漏氣了,但還是可以緩緩的回收,熱氣球上的法軍空中觀察員也不會因此喪生。
至於對法軍飛艇的攻擊,那麼效果就更差了,戈爾茨和漢斯兩人把剩下的子彈全部打完了,也未能擊落飛艇,還是讓那艘飛艇緩緩落地了,戰果僅僅是擊斃了一名法軍飛艇飛行員。
事實上,不僅是飛機上的航空機槍威力太小了一些,就是德國人的高射炮和高射機槍的威力也太小了一些,高射機槍不用說了,威力和飛機上的航空機槍差不多,很難真正摧毀熱氣球,幾乎無法摧毀飛艇;高射炮威力雖然較大,但是引信的問題,大部分的炮彈在擊穿氣囊之後不會發生爆炸,而是直接從氣囊中間穿過去了,也就是說,打在熱氣球上,打在飛艇上,是一對對穿的洞,這樣的話對熱氣球和飛艇的殺傷力就非常有限,中彈的熱氣球還能回收,飛艇還能返航,只有高射炮炮彈擊中熱氣球吊籃或是飛艇座艙,才能秒殺。
飛艇的生命力其實還是很強的,即便是真實歷史上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德國人填充氫氣的齊柏林飛艇,英軍用戰鬥機攻擊,最早的攻擊也發現很難摧毀,後來英國人發明了穿甲燃燒子彈,擊穿飛艇氣囊蒙皮的時候引發火焰,這才能把飛艇燒燬。最重要的原因是,德國人缺少氦氣,氦氣又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德國人只能用氫氣來填充飛艇,結果就很容易被摧毀。
而這個時代的法軍飛艇,都是熱氣飛艇。
熱氣飛艇的載重量和航程都遠遠低於氫氣飛艇,但是很難擊落。
科爾瑪·馮·德·戈爾茨,這位在真實歷史上一戰中傑出的軍事家,現在是德國航空大隊的大隊長,他駕機返航之後,立即提出了飛機武器威力不足的問題。
“是否能夠改進機載武器呢?”戈爾茨率先提出了改進意見。
德軍指揮官施泰因梅茨點了點頭:“是可以讓萊茵公司的人想想辦法,看能不能把原本在地面用的高射機關炮安裝在飛機上面。”
萊茵公司的奧托·李林塔爾等人接到了俾斯麥首相給他們下達的任務之後,就在着手改進飛機的機載武器。
“根據前線的戈爾茨彙報,我們的機載武器存在着威力太弱的問題,對付一艘法國人的飛艇,一千多發機槍子彈全部打完了,還是未能完全摧毀法國人的飛艇。”李林塔爾對在座的技術員們說道。
按照首相俾斯麥的要求,希望能夠把高射機關炮安裝到飛機上面。但是問題就出現了,機關炮的後坐力遠大於航空機槍,重量也將會增加很多,這就需要更大功率的發動機,而且載彈量又要減少了許多。譬如說,安裝上一門20毫米機關炮,原本可以攜帶3000發子彈的飛機,只能攜帶300發到500炮彈了,若是安裝30毫米機關炮,就只能攜帶150發炮彈甚至更少。
“安裝機關炮的做法也不可取,根據前線高射機關炮手的反應,很多熱氣球被我們的機關炮擊中之後,大部分的炮彈都是直接穿透過去,不會在氣囊內爆炸,這就無法起到摧毀熱氣球的效果。”李林塔爾說道。
“既然如此,我們只能在機槍威力上做文章了,能否製造出一種可以爆炸的子彈?”弗拉克問道。
“可是子彈的口徑就那麼點大,要製造那麼小的引信,在技術上十分複雜,機槍消耗子彈的數量巨大,那樣成本太高了,爆炸威力也不大,我們的軍方恐怕承受不起那麼大的負擔。”一名技術人員說道。
“我們還是必須在槍的方面和子彈的方面改進,否則就要重新設計飛機了,現在重新設計飛機,肯定來不及投入戰場。當然了,重新設計一種新式飛機的工作也要立即展開,同步進行。”李林塔爾點了點頭道。
後來,在一名技術人員努力下,製造出了一種叫穿甲燃燒彈的子彈,這種子彈的銅皮和鋼芯之間裝入了白磷,平時因爲的密封的,白磷同空氣隔絕,所以不會燃燒。在子彈發射出去之後,撞擊目標,鋼芯在慣性作用下往前推動,刺破銅皮,產生的熱量以及銅皮破裂,流入的空氣使得白磷燃燒,這樣在擊穿目標的同時,子彈就能燃燒。
之後工人們對穿甲燃燒彈進行實驗,發現在擊穿木板和薄鐵皮的時候,子彈都會噴出燃燒的白磷,點燃目標。但是在對氣球的氣囊進行射擊的時候,效果不是很好,因爲氣囊很薄,子彈在穿透氣囊的時候,不足以引發鋼芯運動,自然也無法點燃白磷,效果就和普通的子彈擊穿氣球的氣囊一樣。
遭到空襲的法國人也在改進,一批新的氣球和飛艇升空了。
飛機機載武器的改進工作還未完工,但發現法國人的炮兵觀瞄熱氣球和偵察熱氣飛艇升空,戈爾茨的航空大隊還是得出發。
震耳欲聾的飛機轟鳴聲中,戈爾茨率領的二十四架飛機向法軍陣地上空飛去,準備攻擊那些升空的熱氣球和偵察飛艇。
“轟轟轟”機羣還未進入法軍陣地上空,就聽到地面響起一陣轟鳴的炮聲,從空中望去,只見地面火光閃爍,一門門高昂着炮口的火炮對空中射出了一排排炮彈。
“該死,法國佬的高射炮居然能打得那麼遠!”戈爾茨大喊一聲。
這時候距離法軍前沿陣地還有五公里!法國人的高射炮就已經開火了,呼嘯的炮彈不斷飛上天空,從飛機的兩邊劃過。有些炮彈在還未抵達機羣之前就爆炸了,甚至還有的炮彈在機羣中間爆炸!橫飛的彈片擊傷了一架飛機。
“轟”又是一聲巨響,一枚炮彈在機羣之中炸開一團黑煙,一架福克多用途飛機的發動機不幸被碎片擊中,這架飛機立即冒起滾滾黑煙。
“我受傷了!”那個名叫巴赫的飛行員大喊道。但是在這個沒有無線電對講機的時代,巴赫喊叫的聲音再大,除了他後座的戰友外,其他飛機上的戰友根本聽不到,他的喊叫聲,被髮動機的轟鳴聲,螺旋槳的扇動聲和空氣的呼嘯聲掩蓋住了。
“巴赫,你快返航,不用管我們!”戈爾茨雖然沒有聽到喊叫聲,但他看到巴赫的飛機受傷了,還是衝着巴赫的飛機拼命的擺手,示意他返航。
巴赫駕駛着飛機,脫離了隊形,轉身往機場方向返航。
“轟轟轟”不斷有炮彈在機羣的周圍爆炸,戈爾茨只能小心翼翼的駕駛着飛機,躲避不斷射上高空的炮彈。
原來,上次吃了一次虧的法國人改進了炮彈,他們把炮彈設置爲定時引信,在裝填炮彈之前,根據敵機的距離和飛行高度,裝填手設置好了炮彈引信上的時間。炮彈在發射出去之後,引信上的保險就自動解除,飛行了一段時間的炮彈,引信起爆時間到,就在空中爆炸了。只是這種定時引信的辦法並不可靠,在時間方面不可能控制得很精確。
這種定時引信,是藥盤式定時引信,引信內有一個金屬圓盤,裡面纏着一根導火索。在炮彈的外面,有一個可以扳動的裝置,用來調整導火索的長度,譬如說,當把時間設置到三秒的時候,一轉撥動開關,藥盤內的切割刀具就自動把導火索剪裁到三釐米長,這種導火索的燃燒速度是每秒一釐米,這樣炮彈發射出去後三秒後爆炸。若是設定五秒,就是五秒後爆炸。
可是定時引信不可能像後來的無線電近炸引信那麼可靠,高射炮發射出的炮彈,不是太早爆炸了,就是太晚爆炸了,真正能夠在飛機邊上爆炸的非常少。
在無線電近炸引信誕生之前,定時引信的高射炮炮彈一直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極不可靠的定時引信命中率很低,在二戰的太平洋戰爭期間,平均2000多發炮彈,才能擊中一架飛機。
雖然定時引信的可靠性非常低,誕生法國人的這種新式高射炮,還是嚇了戈爾茨他們一大跳,因爲大量的炮彈在他們機羣前方爆炸,在空中炸開了滾滾濃煙,形成了一道金屬彈幕,阻攔在他們的飛機前面。
“該死,法國人改進了炮彈了!我們小心點!”戈爾茨大喊道。
坐在後座的漢斯搖動小旗,向戰友的飛機發出了報警信號,示意他們小心。
機羣繼續往前飛,就在此時,又是一架飛機中彈,被在身邊爆炸的高射炮炮彈的彈片擊中,左翼的蒙皮被撕掉了一大塊,還有一塊彈片擊中座艙邊上,在機身上留下一個大洞。
受傷的飛機變得難以控制,飛行員只好調轉機頭準備返航,卻又被一枚高射炮彈擊中,整個尾翼都被炸沒了。
無奈之下,飛行員只好控制住飛機往回滑翔,同時,他和後座的戰友一起爬起來,從空中跳了下去。兩人身上都揹着一個包包。當兩人跳出機艙之後,就看到失去控制的飛機一頭撞向大地的懷抱,只聽到“轟”一聲巨響,墜地的飛機炸成了一團火球。
兩名飛行員在空中下落了一段距離,就感覺整個後背被什麼東西猛然一拉,落地的速度變慢了,兩朵傘花綻開在空中。
戈爾茨冒着法軍密集的炮火,拼命的往一艘法國人的熱氣球殺去。他不斷的搖晃操縱桿,飛機左右搖擺,翻滾,靈活的躲避過法國人射上天空的各種口徑的高射炮炮彈。
“噠噠噠”航空機槍終於開火了,吐出兩條火舌,那顆熱氣球的氣囊立即被打成了破漁網一樣,再也支撐不住,從天上掉了下來。
戈爾茨又瞄準了第二個熱氣球,壓下發射按鈕,一連串猛烈的子彈,打得那個熱氣球的氣囊破裂,熱氣球從空中墜落。
雖然又取得了兩次戰果,可是他發現,對手的熱氣球好像變得強悍多了,原本200發左右的子彈就能擊落,現在需要消耗500發子彈,需要把氣囊打成一張破漁網,才能擊落熱氣球。
原來,法國人在熱氣球內設置了隔層,被擊穿幾個洞,根本就沒有多少效果,只有把整個氣囊打爛了,熱氣球纔會墜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