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一列裝甲列車,在頭尾各一臺裝甲蒸汽機車的推拉之下,緩緩駛入一條專用線,火車停了下來。
中間的一節車廂上跳下了六名士兵,下了車之後,他們站在車廂外面指揮,車內的六名士兵拉動手柄,隨着電動機的轟鳴聲,車廂底部緩緩放下了六個支柱,頂在路基上。
“好了,已經頂住了!”車外的士兵喊道。
聽到車窗外的喊叫聲,車內負責控制的士兵把手柄復位。
另外一個位置,一名士兵喊道:“慢一點,再下來一點點,好了,可以了!”
車內的士兵控制住電動機,把支柱頂在地面上,然後關閉了電動機。
六個支柱全部頂住地面,車輪子微微有些離開鐵軌,這樣車廂的重力就全部依靠支柱支撐,在重炮發射時候的後坐力,就不會傳遞到車輪和鐵軌上了,有效的保護了列車的轉向架和鐵軌。
支柱落地後,六名士兵又跳上火車,接着他們用力搖動手柄,把粗壯的600毫米炮口給緩緩升了起來。
“怎麼還是用手動?這個炮管的升降和轉向,怎麼沒有考慮過用電動機?”一名德國軍官禁不住皺起了眉頭。
“設計失誤,”一名技術人員說道,“我們這就向公司彙報,加裝轉動炮口方向和角度的電動機。”
600毫米口徑的巨炮,依靠人力來轉動炮管,是多麼困難的事情。不要說那麼大口徑的炮管,就算是150毫米和120毫米級別的炮管,以人力手搖轉動炮管,都已經是非常費勁的事情了,戰列艦的300毫米以上口徑的巨炮,使用的都是電動機來轉動炮管,人力根本無法轉動。600毫米的臼炮炮管雖然比戰列艦的385毫米炮管輕了許多,但是以人力來搖動,也是十分困難,需要四名士兵搖四分鐘,才能把炮管搖起來。
接下來,就開始裝填炮彈的實驗。
這種炮彈雖然重達1.7噸,最重的重磅炮彈重量甚至達到了2.2噸,但是德國人設計了可以半自動裝填炮彈的裝填機,炮彈以吊車吊起來,放入軌道中,再以電動機把炮彈推入炮膛,然後士兵把藥包塞進炮膛,最後關閉上炮閂。
“轟”裝甲列車發出一聲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巨炮炮口噴出一團猩紅色的火球,炮彈呼嘯着騰空而起,飛行了四公里之後,1.7噸重的巨型炮彈準確的擊中了堅固的目標靶子。
目標靶是一座地坑上面覆蓋了一層400毫米厚的鋼板,結果1.7噸重的巨型炮彈落下,擊穿了400毫米厚的堅固裝甲鋼板,炮彈穿透鋼板厚,鑽入了地坑內,在延時引信的作用下,大約三秒鐘後,地坑內發出一聲巨響,220公斤烈性炸藥發生了劇烈爆炸,厚實的鋼板飛上天空,整個地坑變成了月球環形山,地面上只留下一個巨大的彈坑。
“經過試驗,證明我們這種巨炮,完全可以摧毀麥克馬洪防線上法國人的任何一做堅固堡壘!”試驗的成功,讓德國人十分高興。
有了這種巨炮,麥克馬洪防線再也不是無法突破的鋼鐵防線,在德國人的巨炮面前,那些堅固的堡壘就像豆腐渣一樣脆弱。
炮彈裝填速度大約一分鐘就裝填好了,但是裝填好之後,以人力搖動炮管,這個需要耗費好幾分鐘時間,所以這種巨炮平均十分鐘才能發射一發炮彈,而且這種巨炮的造價極高,重量非常沉重,只能在鐵軌上機動,所以德國人打算只造十門600毫米巨炮。
有十門這種巨炮,平均十分鐘發射十發炮彈,一個小時可以發射60發炮彈。按照德國人的設想,在戰爭爆發的時候,德軍首先出動的是空軍,先發制人,把法國人的空軍飛機全部摧毀在地面機場上,奪取了制空權之後,再對法國人的工事發起了三到四個小時的猛烈炮擊,以各種口徑的火炮摧毀法軍麥克馬洪防線上的外部工事。
雖然十門巨炮三個小時也只能發射180發炮彈,而麥克馬洪防線上,法國人的巨型堡壘有14000個,180發炮彈,只能摧毀百分之一,因此德國人要求的不是把麥克馬洪防線上所有的法軍工事全部摧毀,而是在突破點上,大約一公里的正面上,把法軍的20座工事給炸開,然後再發起進攻,這樣就能突破號稱堅不可摧的麥克馬洪防線。
“法國人也是傻,事實上進攻纔是最好的防守,他們耗費了二十二億法郎修建了這條長達七百多公里的鋼鐵防線,可是我們進攻的時候,只要突破一個點,打破其中一公里的正面防線,我們的大軍就能衝過去了,直逼巴黎,這樣這條鋼鐵防線的其他防禦工事就形同虛設,等我們拿下了巴黎,駐守在麥克馬洪防線內的法國人就等着投降了。”阿爾弗雷德·馮·施利芬元帥笑着說道。
德國人奉行的是,進攻就是最好的防禦。
這是矛和盾的關係,當你在進攻武器方面投入了一塊錢的時候,防禦方需要投入十塊錢,才能抵消對手的進攻武器。所以說,專心研製進攻武器,比研製防禦武器要划算得多了。
俾斯麥說道:“可是法國人的麥克馬洪防線後面還有縱深,我們雖然突破了法國人的麥克馬洪防線,但是我們的步兵在繼續推進的時候,路上還有可能遭到法國人的伏擊。更何況,我們突入防線之後,可能還有不少在炮擊中倖存下來的碉堡、暗堡、永久性機槍堡壘,都會對我們的步兵構成嚴重的威脅。”
“這時候,就需要一種鋒利的進攻武器!這種武器,就是戰車!”施利芬元帥笑着道。
俾斯麥問道:“蘭芳那種戰車,還是太脆弱了,並不適合打這樣的攻堅戰,只能拿出來迂迴攻擊,或者配合步兵打城市巷戰。”
施利芬元帥道:“我們德國人自己的戰車,那纔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戰車!這種戰車,哪怕是和我們最鐵的盟友蘭芳,他們都沒有這樣的先進武器!而且對於蘭芳來講,那些戰車根本就毫無作用,因爲他們打的仗,不是海戰,就是給美國人制造一點麻煩,需要的是快速靈活的輕裝甲車輛,而我們要縱橫歐洲大陸,就需要一種強悍的重型裝甲車輛。”
愛普拉特試驗基地,德國人把一輛載重四噸,全重七噸的卡車改成了一輛戰車。
“這輛戰車,使用的是六輪驅動,前後輪都能驅動,車的全重可達八噸,正面裝甲的厚度達到了50毫米,側面裝甲厚度爲15毫米,正面可以抵禦機關炮和75毫米山野炮的正面轟擊,側面裝甲可以防住12.7毫米機槍攻擊。”技術人員向前來實驗基地參觀的俾斯麥和施利芬元帥介紹這種新式武器。
如果陳新元在的話,他可以發現,這種新式武器事實上就是他們蘭芳BA-1裝甲車的放大版,車輪直徑變大了,有六顆車輪,車的寬度也增加了,有2.6米寬,車的高度倒是不高,下半部分的車身高度和一輛小汽車差不多高,但是在車頂上的機槍塔變成了炮塔,安裝了一門50毫米口徑的加農炮,還有一門20毫米機關炮,在加農炮的邊上,有一挺7.92毫米機槍,戰車駕駛室內,也安裝一挺7.92毫米機槍。
這種裝備有兩門火炮和兩挺機槍的戰車,車內需要五個人來操縱,有一名駕駛員、一名車長、一名主炮手、一名裝填手和一名通訊兵兼機關炮手,戰車的火力十分強大,可以頂住法軍機槍堡的射擊,抵近機槍堡,然後對着射擊孔開火,摧毀法國人的碉堡。
動力方面,德國人還是固執的使用了汽油機,而不是更先進的柴油機,這是因爲德國缺少石油,所有的石油都需要進口,而德國人已經擁有了一項可以把煤炭變成石油的技術,但是煤炭提煉出的油只有汽油,沒有柴油。
戰車開始了實驗,由五名德國戰車兵操作的戰車好像咆哮的野獸一樣衝了出去,前面的各種機槍堡壘拼命的向戰車猛烈開火射擊,子彈打在戰車的裝甲上,全部被彈開了。
“轟”一枚40毫米炮彈擊中戰車,毫髮無損的戰車繼續前進。
但是當一枚75毫米炮彈擊中了這輛戰車之後,戰車雖然外表毫髮無損,卻停了下來。
“難道出現傷亡了?”工人們大吃一驚。
因爲之前這種50毫米厚的裝甲鋼板已經經過了多次實驗了,法國人目前標準的75毫米野戰炮根本無法擊穿裝甲鋼板。
戰車略微停頓了一會兒,又繼續動了起來。
過了一會兒,戰車回到了出發點,車門打開了,駕駛員跌跌撞撞的走出車門外,剛剛走出車門,一下就軟癱在地上。接着,車頂的車艙蓋也打開了,車長、炮手、裝填手和通訊兵鑽出戰車,相互攙扶着走了過來。
“怎麼回事?”一名技術人員上前問道。
“我們受傷了!剛剛炮彈沒有打穿我們的戰車,但是劇烈的震動,讓我們承受不住。”車長回答道。
傷得最重的是駕駛員,因爲炮彈剛剛就正中了他的駕駛艙前部,劇烈的震動,讓他耳朵鼻子都出血了,五臟六腑震得翻江倒海,駕駛員當場昏迷過去,幾分鐘後醒來,就堅持着把車開回來了。
“75毫米炮,就能對戰車的乘員造成極大的傷害,更大口徑的炮,即便無法擊穿,但也能殺死車內的人了。”一名技術人員說道。
“能否加厚裝甲?”俾斯麥問道。 wωw •ttk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