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一諾千金,誠信爲本(二合一大章)

時間匆匆,一眨眼,就來到四月底!

明天就是《解救佟小姐》電影的首映,雖然根據網絡上的七十多萬人的調查報告裡,有超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數,選擇會到電影院裡觀看這部電影,但這只是意向,並不代表這些人一定會去電影院。

所以,宣傳方面,依舊是不能停手,總不能走完了九十九步,卻在最後一步踏錯吧。

爲此,盧德雙不惜放出了一個大衛星。

“不會吧,盧德雙是不是錢多了燒的?”

“人家的家人都已經承認了,記者都上門採訪了,那還有假?”

“五百萬啊,這傢伙真的發達了。”

沒錯,這些人討論的話題,正是盧德雙當初承諾給何軍的五百萬,雖然何軍在救出佟莉雅上面沒有提供太大的幫助,但盧德雙依舊還是實現了承諾,把五百萬,一分不少的交給了何軍的家人。

在許多人看來,盧德雙是腦子進水了,跟綁匪講什麼信譽,有那個錢,就算不捐獻出來,幫助貧困山區的孩子,捐給幫助你救出佟莉雅的警察,也比送給綁匪強吧。

盧德雙的行爲,明顯是助長了社會歪風嘛!

這個世界是有兩面性的,有譴責的,自然就少不了讚美的。

在許多人看來,盧德雙這是一諾千金。

就算何軍是參與了綁架佟莉雅的綁匪之一,可是這跟盧德雙的承諾無關,前者肯定會受到國家政府的處罰,後者是盧德雙的一種品德,在道德還沒有徹底淪喪的今天,大家都還是很佩服盧德雙這種一諾千金的品質。

在盧德雙沒有出面的情況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是,無一例外,他們這些人的討論,都會提到《解救佟小姐》這部電影,因爲記者們跑去問盧德雙真相的時候,盧德雙只回答了一句,真相在《解救佟小姐》的電影裡。

這個問題,不僅外人好奇,就連盧德雙的家人也很好奇。

不過面對家人的詢問,盧德雙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了一個故事。

一諾千金,這個成語的意思,相信大家都知道,形容說話算數,非常講信用,言而有信,言出必行,說到做到。

簡單的來講,就是比喻自己說過的話,答應別人的事情,就如同千金般貴重,通俗一點的理解爲:一個人說話要算話,不能出爾反爾。在當今的社會,無論你做人或做事,從事什麼行業,“一諾千金”,顯得尤爲重要。

而這個成語典故來源於西漢·司馬遷《史記·季布欒佈列傳》:“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說的是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個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爲人俠義好助。只要是他答應過的事情,無論有多大困難,都設法辦到,受到大家的讚揚。

楚漢相爭時,季布是項羽的部下,曾幾次獻策,使劉邦的軍隊吃了敗仗,劉邦當了皇帝后,想起這事,就氣恨不已,下令通緝季布,並下令有膽敢窩藏季布的論罪要滅三族。

這時敬慕季布爲人,卻壓根不懼劉邦的威脅,都在暗中幫助他。

不久,季布經過化裝後到山東一家姓朱的人家當傭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後來,朱家又到洛陽去找劉邦的老朋友汝陰候夏候嬰說情。劉邦在夏候嬰的勸說下撤消了對季布的通緝令,還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東太守。

有一個季布的同鄉人曹邱生,專愛結交有權勢的官員,藉以炫耀和擡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聽說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馬上去見季布。

季布聽說曹邱生要來,就虎着臉,準備發落幾句話,讓他下不了臺。

誰知曹邱生一進廳堂,不管季布的臉色多麼陰沉,話語多麼難聽,立即對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與季布拉家常敘舊。並吹捧說:“我聽到楚地到處流傳着‘得黃金千兩,不如得季布一諾’這樣的話,您怎麼能有這樣好的名聲傳揚在樑、楚兩地的呢?我們既是同鄉,我又到處宣揚你的好名聲,你爲什麼不願見到我呢?”季布聽了曹邱生的這番話,心裡頓時高興起來,留下他住幾個月,作爲貴客招待。臨走,還送給他一筆厚禮。

後來,曹邱生又繼續替李布到處宣揚,季布的名聲也就越來越大了。

而盧德雙現在,就是在學季布,明知道把錢給綁匪,是一種很傻的行爲,可他偏偏卻這樣做了,當然不是別人說的那樣,他錢多的沒處花,而是到了他這個地位,已經度過了財富原始累積的一個階段,擁有前世記憶的他,現在已經根本就不用再爲錢財而奔波,隨便出幾個點子,提前佈局或者收購未來的大牛公司,財源還不是滾滾而來。

盧德雙之所以如此,不爲其他,只爲名聲而已。

因爲在華夏傳統商業歷史的管理遺產中,最值得驕傲和推崇的可能要算“誠信爲本”了——幾乎人人都說,華夏傳統商人跟商業組織的成功,都是來自於恪守“誠信爲本”的原則。

無論是有名的晉商、徽商、寧波幫等商幫,還是傳統老字號全聚德、同仁堂、張小泉等商鋪,都異口同聲的宣稱:遵守“以義制利和誠信爲本”商業原則,是其輝煌商業成就獨一無二的獨門暗器,除此之外別無它法。

商業評論家們也加入到了鼓動中:財源滾滾的商業制勝之道,是來源於“誠信”的競爭能力。即使是客戶跟消費者也津津樂道的告訴我們:願意購買或消費商業產品的理由,是因爲商家的“價格不二、童叟無欺”

這一切,使得我們不得不相信:華夏傳統商人跟商業組織的成功,來自於“誠信爲本”的商業理念跟原則;而華夏傳統商人和商業組織的成功史,就是一部“誠信”競爭史。

然而,我們被矇蔽的好苦,因爲華夏傳統“誠信爲本”的商業原則,與我們今天所說的“遵守規則、公開公平”的市場信用原則,完全是驢脣不對馬嘴的兩回事。

事實上,華夏傳統“誠信”是一種人格信任,而非制度信任,君臣恩義、父子孝義、朋友俠義,都大於社會的規則和正義。

“誠信”所遵循的是基於熟人之間的“私德”,而非基於社會規則制度的“公德”,這是一種人格、親情、熟人之間“投桃報李、你來我往”的華夏式的誠信,它不但不支撐現代商業市場公平公開的信用規則,相反,備受讚賞的“代君受過、替父隱惡、爲友殺人”的傳統誠信道義,體現在商業競爭中,就成爲了鼓勵破壞市場公平公開信用規則的行爲。

因此,真實的華夏傳統商業競爭史,並不是一部“誠信競爭史”,而是一部“權謀競爭史”。

當百年西方管理已經使用計劃、戰略、效率等詞語,描述企業的方向與競爭能力時,百年華夏的傳統商人跟商業組織,卻一直堅信,並宣稱:只要遵循“誠信爲本”的原則,利潤就會滾滾而來!

但是,不得不說,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華夏傳統商人雖然一直高聲宣稱必須“誠信爲本”,但要想搞懂它的確切含義,卻並不容易,因爲“誠信爲本”在進入新世紀之後,已經成爲了一個概念模糊不清的口號。

一般來說,對於它的解釋,是來自傳統商人兩條鐵打的生意規矩,一個是誠信,一個是不欺,顯然,這是以同樣的模糊性來解釋模糊性;而另一些解釋,譬如誠信就是“言必信、行必果”、“人無信不立,事無信不成”,則更是令人摸不着頭腦的詞語。

這也再次體現了華夏傳統邏輯思維能力的弱化,一些概念常常處在“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境界中,需要個人慢慢的感悟。

誠信爲本概念本身內涵與外延的模糊性,使得我們只有通過解讀具體的傳統商業行爲,纔可能尋找到誠信爲本的真實含義。

在華夏傳統的商幫“晉商”中,廣泛流傳的一個“誠信故事”是:當年一位貨主在晉商店鋪中寄存了一批貨物,貨主因種種原因而導致多年未取——按照現代企業管理法律合同條款而言,此事如果就此結束,即不存在欺詐問題,也不存在誠信的問題。

但是,顯然晉商認爲這是“不誠信”的行爲,它的做法是千方百計、歷盡辛苦的尋找到了這位貨主的後代,直到若干年後,終於找到了這批貨物主人的兒子,並把這批貨物親手交給了他——直到這時,纔是華夏傳統商人所認爲的“誠信”的實現跟完成。

我們終於從華夏傳統商人的誠信故事中,發現了“誠信爲本”的真相——即華夏傳統商業的“誠信爲本”原則,並非是遵循純粹意義上的商業契約原則,而是遵守人際關係交往中的社會道德原則;更準確的說,華夏傳統商人所恪守的“誠信爲本”,並非是描述商人與客戶之間的法律“契約關係”,而是上升到了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關係”。

顯然,對於華夏傳統商人跟商幫來說,僅僅遵守市場交易商業原則的底線,並非是他們眼裡的“誠信”,只有而且必須超越這個商業底線,進入到道德原則領域來衡量誠信,纔算是華夏傳統商人眼裡“誠信爲本”的本意。

說了這麼多,相信大家已經猜到盧德雙的立意,他就是想要通過對何軍的一諾千金,建立起大家對他的一個信守承諾的印象。

千萬別小看這個印象,在人類社會的各種交往活動中,存在着“人格信任”和“制度信任”兩種基本的信任方式,一般來說,在交易性的商業交際活動領域中,所遵循的是契約、合同、規則等“制度信任”原則;而在非交易性的人際交往活動領域中,譬如家庭關係、鄰里關係、朋友關係、商業關係等等,則是遵循人品、道德、情感等“人格信任”原則。

雖然“人格信任”和“制度信任”,在現實生活中常常相互交織在一起,但是二者之間卻不能早不同領域隨意性的取代或替換;在商業交易領域,如果以朋友義氣取代制度規則,就可能引發商業糾紛的惡果,而在人際關係的非交易領域,如果父子兄弟間以契約合同維繫義務關係,同樣是可笑的做法。

借用梁啓超先生“公德”與“私德”的區分法,華夏傳統商業所恪守的“誠信爲本”原則,所遵循的是人格信任的“私德”、而並非社會秩序的“公德”。

華夏傳統社會是一個農業文明下的鄉土社會,每個人幾乎都是熟人,都有程度不同的私人關係,因此,“熟人網絡”關係成爲了事實上的傳統商業圈;在這樣的“熟人商業圈”裡,情感投入、信守道義、和氣生財,成爲了最重要的商業原則。

雖然華夏傳統的“人格信任”,看起來是那麼的溫暖、感人、充滿人情味,但卻混淆了一個重大的,基本的商業原則,即商業活動的基礎必須建立在遵守市場信用基本原則上、而不是建立在私人感情的道德基礎上。

顯然,華夏傳統商人的“誠信觀”,並非是今天市場意義上的“守規矩、講信譽”——事實真相是:華夏傳統商人跟商業,從沒有將“客戶”作爲唯一的利潤來源,而是將各個社會階層的“人”,譬如官員、權力、壟斷等等各類可能產生“利潤”的人或事,都視作了利潤的渠道來源。

在這種利潤來源的認知中,面向市場“價格不二、童叟無欺”式的“制度信任”,並不會帶給華夏傳統商人帶來豐厚利潤和商業成功,而是隻有面向熟人“投桃報李、你來我往”式的“人格信任”,纔是鉅額利潤來源的真相。

當然,這樣的誠信觀,帶來的效果,肯定是有好有壞的,但是在華夏這個人情社會裡,還是很流行這種誠信觀的,大部分華夏的商人,不僅僅是國內,港臺兩地的商人也是相同,彼此合作的時候,最重視的肯定是對方的人品,其次纔是商品。

所以,用五百萬,換來一諾千金的名聲,這是盧德雙做過最划算的一筆買賣!

第188章 你以前不是這樣的第762章 靶子第224章 美麗的誤會第242章 電影首映第763章 助攻第274章 誘拐小正太(下)第333章 怨恨的種子第586章 讓吳祥燃起鬥志的誤會(上)第230章 我的粉絲是華妃第150章 餘東來訪(下)第465章 蓀麗推書第233章 說和跟漂亮阿姨第263章 全智賢的決定第215章 毒計第057章 章紫怡的悔意第075章 來自香江的電話第242章 電影首映第575章 敲打與失望第681章 絕望第235章 癡情鬼第180章 心累第559章 各有想法第609章 二合一大章第757章 幸運日第485章 小演員(四)第045章 爲什麼不是我第118章 會見飯島三智第049章 到底幹不幹?第706章 黃博被訛第723章 香江金像獎第484章 小演員(三)第535章 假情婦VS真情人(交鋒)第627章 汪伯昭事件(三)第444章 賢內助第725章 文俊的態度第430章 和解第431章 跌落雲霄的佟莉雅第359章 結果第033章 寶島之行(九)第627章 汪伯昭事件(三)第416章 線索第683章 怪蜀黍第209章 安室懷孕第546章 電話詐騙犯第615章 電影首映(上)第089章 人心隔肚皮第637章 CP人選挑選(四)第359章 結果第379章 演員問題第167章 電影角色第414章 還缺妹妹嗎第716章 給黃博的驚喜第573章 吳克波要完蛋了第646章 蓀麗事件(十)第095章 熱情的款待第339章 理由第108章 當女孩變成女人第735章 程巧恩第768章 風波起(四)第528章 感覺到不對勁第229章 機場遭遇第264章 恩怨第113章 孫正義的邀請第421章 楊登奎的想法第563章 被堵機場第014章 態度有問題第339章 理由第305章 再開一檔節目第525章 給自己挖坑第632章 絡繹不絕第426章 鬧了個烏龍第340章 男主角第103章 前往深.圳第004章 改變了嗎第158章 你媽媽知道嗎?第086章 樊冰冰闖上門第404章 太特麼刺激人了第239章 環境跟條件第641章 蓀麗事件(五)第628章 汪伯昭被打事件(四)第510章 讓姜聞放下驕傲的女人第268章 韓國造星模式(下)第348章 安室來京第085章 反擊開始第381章 作死的李陽第506章 從小鎮老師到國際黎第411章 不速之客(二)第613章 春天到了(二合一大章)第325章 偶遇‘熟人’第355章 匆匆兩年第234章 餘飛鴻的目的第182章 不解風情第084章 登上內地富豪榜第227章 喜多川的毒舌第160章 邀請第409章 不速之客第428章 真愛粉第245章 敷衍了事第146章 留下第596章 解救佟小姐(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