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特汗國未建成國家之前,是放牧於陰山、漠北、河西、甘州一帶的遊牧民族。
相傳他們祖先與狼結合所生,而庫特人的確對生性貪婪、兇殘的狼頂禮膜拜。
在庫特人剛滿一歲時,便由族中長輩親自在身上紋上狼的刺青。
庫特大片草原的土地面積之廣不亞於唐帝國。
但是內部不團結,分成上百個小族羣,族羣之間七零八落,經常會爲了水草豐美之地發生戰爭。
動不動我搶你的女人,你搶他的牛羊,族羣廝殺衝突不斷。
大約百年前庫特人出了個大人物,突烈真。
突烈真出生在小族長家,他父親是小部落的統領,部落有着七八千人。
但並不意味他能生活優越,他父親有四個老婆,突烈真上面有三個哥哥,三個姐姐,底下還有弟弟妹妹四人。在家族中並不算突出,得不到父親的重視。
十七歲時突烈真父親病故,由於沒有遺囑,兄弟姐妹們互相爭奪財產,更有人甚至聯合其他部落幫助爭奪財產。
突烈真勢單力薄,除了分到五個奴隸,十來只牛羊,幾頂破舊帳篷以外什麼都沒得到。
好在他的奴隸均是異常兇勇彪悍。突烈真沒把他們當成奴隸,反倒視作兄弟。爲了能在大草原活下去,帶着這些兄弟和財產投靠了他的安答,札合。
札合當時是庫特草原爲數不多具有勢力部落的首領。統領上萬騎兵和數十萬的牛羊,駿馬。
不甘心就此平凡的突烈真問札合借兵要奪回父親的產業。
札合則笑他,小小部落有什麼值得奪取。爲了面子還是借給他一百名士兵。
突烈真帶人從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手裡,搶奪回了千隻牛羊馬匹。有了這點基礎從此開始慢慢蓄積力量。先是打劫商客,剿滅馬賊,土匪。
慢慢勢力增加,已然形成了小小部落,五年時間他勢力超過了當初父親部落的鼎盛時期。
而此時札合與其他大部落發生了戰爭,突烈真毫不猶豫地帶着所有人馬全力支持安答札合。
在突烈真謀劃下,兩部落合兵戰勝敵人。
札合烹殺俘虜的殘忍舉動令他的部下心覺不忍。都想着若是以後犯了錯誤,首領會怎麼對待自己。
由於這次的勝利,突烈真勢力大大增加,同時札合手下也看出他有勇有謀厚待部衆。私下裡紛紛投靠,他爲了避免跟札合反目,並不收攏札合部下,帶着自己人離開。
可這些舉動已經引起了札合的注意,決心要幹掉突烈真。
札合收買了突烈真手下一個信任的奴隸兄弟帶衆反叛突烈真,趁機殺了他。
在叛徒出賣下,突烈真險些命喪札合之手,好在身邊護衛奮死相護才得以脫逃。
突烈真知道是安答札合下的毒手,並未反目。
一是感激札合當初的幫助。
二是當下勢力與之相差太遠。
突烈真逃脫後圍剿後,沿途慢慢收集舊部衆,到了距離札合非常遠的地方,開始從新發展。經過多年奮戰兼併了周圍大小十多個部落,勢力已然超過了札合。
在庫特草原,另有與札合相等的五大部落,自然不能容忍突烈真的振興。
他們威逼多個小部落,合兵十五萬攻打突烈真。
而此時突烈真只有區區四萬人抵抗。
兩軍大戰,突烈真難以抵敵,率部退到大河狹地。聯軍看似雖猛,但內部無紀律。
首領們互相不服,部將們爭奪戰功,對部衆、百姓十分殘暴。
聯軍小部落首領好處撈不到,打仗當炮灰全是他們,還不受尊重。突烈真瞧出對方分歧,派人極力聯絡小部落首領,大力籠絡人心。
這些小首領慢慢動搖,決心不再遭受歧視孽待,漸漸脫離聯軍投奔了突烈真。
他利用此次對方部衆歸順己方兵力大增下。趁夜偷襲並大敗聯軍。
幾大部落勢力由此大減,至此後再沒有形成過對突烈真有規模的聯合軍事打擊行動。
突烈真開始了對草原的統一征途中。帶領部族東征西討歷經十年,大小戰爭無數,終於統一草原各部,被尊爲大可汗。
有人說他是戰神,勝多敗少。
有人認爲他是個屠夫,凡是不服他的人,都被殺掉。奮死抵抗他的部族都被滅族。
在征伐中,他所遭受的背叛、危險、悲痛、傷痛等等各種辛酸苦辣不言而喻,只有他自己能體會。
統一草原以後,仿照其他王朝各種制度,統一文字,建成了自己的國家,屬於庫特人的國家,庫特汗國。
建國後突烈真對部隊和國家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首先部隊改革,全民皆兵的體制。
軍政一體,軍民一體,其民皆兵,其兵皆民。
廣大牧民平時勞動,戰時則跨馬彎弓投入戰鬥。
各將領既管勞作又管軍事,在發動戰爭時全民動員。
庫特汗國有着明確戰爭法令,戰時不貪財,事後均分。
戰鬥中勇往直前,不許退後,違令者斬。
騎兵武器也有大大改善,戰弓使用工藝複雜,射程更遠的複合弓,箭矢三十五支。配有馬刀,匕首,還配套馬的繩套和網馬的網套。
庫特馬雖小,但耐力極強,對環境和食物的要求也是最低的,無論高寒荒漠,還是在平原,庫特馬隨時可以找到食物。
可以說庫特馬的優勢是戰勝敵人最大法寶。
每個士兵備有多匹馬,通過換乘來保養馬力,有時用盡食品便切馬脈飲血、擠奶飲乳。
這種特殊優勢使得庫特軍隊具有當時華州任何國家軍隊都難以比擬的速度和機動能力,簡直是動如脫兔。
他們被突烈真親自起名‘金狼突騎’。
有了改革,庫特汗國的士兵從而形成了戰鬥力極其兇悍的隊伍。
金狼突騎在往後的數十年裡讓華州各國聞風喪膽。
從政治方面突烈真聽從建議,征戰中,隨時採用招降等辦法吸收更方面人才,不管出身、民族、國家。只要你真心效忠庫特汗國就能得到重用。
有不少各王朝落魄舉人,不得勢的才子紛紛投靠了庫特汗國。
衆多的改革事項,使得庫特汗國迅速在華州大陸崛起。
突烈真趁着唐國內部宮變之際率兵急速南下,已迅雷之速,打到帝安城腳下。迫使唐人獻上公主和親,與之達成互不相犯協議。
隨後又率兵繞過唐地,渡過大河,兵臨楚、越王朝。使得兩國簽下對其稱臣,連年納貢條約。
當時庫特汗國已然成爲華州大陸的霸主。
可惜好景不長突烈真死後,他的四個兒子爲了搶奪汗位兵戈相見。
經過長達七年內戰,幾人實力消耗殆盡,誰也不能征服誰,更不能消滅誰。
四人帶着忠誠自己的部族分家。
從那時起庫特汗國形成了四個部落。
鐵勒部、回鶻部、薛延陀部、韃靼部。
其中以鐵勒部最爲強大。
隨着庫特汗國內部的混亂和整體實力的消弱,各王朝慢慢減緩與他們的貿易。
四個兄弟雖然分成不同部落,但畢竟留着相同血脈,有着共同祖先。
爲了防止其他王朝侵佔,最後達成協議推鐵勒部爲首,共同維護庫特汗國領土完整,國家利益。
每年四部首領會在當初突烈真起兵之地,開庫特大會。
這種勢道一直保持,直到三十年前突烈真曾孫頡利的崛起打破這一平衡。
打破的不光是部落之間的情誼還有與各國間的外交。
頡利有着與先祖突烈真同樣的聰明智慧,有着對戰爭操控全局的把控能力,對鮮血的渴望。
他的野心甚至超過先祖,誓要恢復突烈真時的榮耀,橫掃其他三部,重新統一庫特汗國。
然後揮師南下佔領帝安城,擊敗唐帝國,滅越,滅楚,成爲華洲大陸真正的主人,完成先祖沒有實現的霸業。
只是頡利生不逢時,他遇到的對手比他還優秀、聰明、狡詐、極富忍耐力的唐皇趙晨還有唐帝國多位名將。
趙晨當皇帝之初,便有先見之明,不能任由草原帝國脅迫。派遣大量探子以各種名義潛入庫特汗國。
經探子多年收集的情報,趙晨仔細斟酌,明確分析。
庫特四部具有相當大的勢力。
尤其王牌騎兵金狼突騎,奔跑速度詭異莫測。廝殺起來迅猛無比。
若要等到四部團結統一,再與之打仗真是難上加難,各方面損失肯定很大。其它王朝再趁機搗亂,得不償失。
趙晨思索良久,認爲四部幾十年間都處於分裂狀態,頡利武力統一其它三部可能性較小,最大限度應是聯合三部,一致對外。畢竟三部同宗同組,聯合可能性極大。
趁三部當下還未形成團結對外政策,趙晨制定了‘開放貿易、離強和弱’的經濟和軍事方針。
對唐帝國關係稍緩,離得較近的回鶻部,薛延陀部給予開放貿易關口,降低貨物價格政策。
對仇視唐帝國的韃靼部,則採取小規模軍事襲擾。
而對鐵勒部表面示好,實則暗地裡對其內部貴族實行離間。
這使得庫特汗國內部矛盾重重。
瞅準時機,趙晨派大將常子興率領支騎兵,日夜兼程穿過戈壁,翻越陰山,出其不意突襲鐵勒部頡利牙賬,最終生擒頡利可汗,將他幽禁在帝安城。
通過一系列計謀和軍事行動使得四部臣服唐帝國。
鐵勒部新首領則在唐帝國支持下由頡利的弟弟,智普這個生性懦弱,樂於現狀,對唐帝國態度十分友好的人坐上了可汗之位。他也是烏恩格的父親。
此次混亂中受益匪淺地要屬回鶻部,薛延陀部。趙晨給他們條件尤爲豐厚。
從原來每年只需一次的貿易往來提升到五次,更將關稅降低了一多半。
並且爲了他們部族和帝國的商人便於走貨,在延綿萬里邊界道路上修築了大量商臺。
最大的商臺格局不亞於一個二三萬人的鄉鎮規模。
內設各種商號、錢莊、騾馬店、糧庫、貨棧還有唐帝國邊界巡邏兵駐紮。
商人可選擇到商臺出貨進貨,補充糧食水的中轉站。
在此之前商人們每次買賣幾乎是拼着性命。交易漫長的道路上均是沼澤、荒野、沙漠、戈壁、山丘。遭遇狼羣,馬匪也是家常便飯。
所以有點規模的商號每次都花大價錢僱傭鏢局隨行。
若是買賣不盡人意,基本入不敷出。
自打商臺修建好後,商人不光成本節省,安全也有了很大保證。
平時凋零的草原有了商臺和經濟政策的刺激後,變得人來來往,熱鬧非凡。可見當時貿易異常活躍。
商臺的出現也對過着“鞍馬爲家,車帳爲室”的庫特人遊牧生活極爲重要。
庫特牧民將馬、牛、羊、駝、皮張、蘑菇、山礦、藥材等進行交易,以換取日常生活必需品。
而帝國商人通過這些產品轉銷國內,甚至其他王朝賺取高額利潤。
與此同時,這種農牧業經濟發展又促進了帝國工商業經濟的迅速發展,皮革、造紙、煅鐵、釀酒、熬糖、米麪加工等工業也隨之興起。
隨着這種經濟往來,有精明庫特商人不在侷限去換生活必需品,而是直接跟朝廷換火器、盔甲、馬具、還有帝國先進工業品。
趙晨剛開始並未阻攔。後經過思考,從政治利益,統治地位出發,嚴格規定了盔甲火器交易的數量,並且交易多以庫存老舊物品爲主。
爲了籠絡維護回鶻部,薛延陀部上層。每年贈送兩部可汗大量絲綢織品、棉織品、高檔茶葉、文玩器具。這樣以來兩部對唐國更加友好。
有的商號通過商道賺的盆滿鉢豐,其中已‘大盛商號’爲首,每年貿易額約一千萬兩。
大盛商號在各商臺的店鋪一千多家,擁有商運駱駝二千多峰。夥計七百人,商號衛隊一百二十多人,火槍五十支。在衛隊當中更僱傭大量庫特人。
草原貿易之路不光帶動各方面發展,還達到籠絡和控制庫特汗國諸部的目的,大大鞏固唐帝國邊疆安定。繁榮的背後除了唐帝國推出的經濟政策外。
商臺更是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促使民族之間相互依賴,更是連接兩國溝通文化,促進發展帶動和平的紐帶。
當然商臺的控制權都歸唐帝國所有,百分之八十的稅收也歸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