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吃飯的檔口,便直接漫不經心問道:“先別說朕的事,你難道就沒有話要與朕說嗎?”
放走朱允炆之事,秦光遠着實是有必要當面與朱棣解釋一下的。
隨即,秦光遠起身拜倒道:“臣有罪,不該放走朱允炆,當初臣答應太祖不過是隨口之事,可沒成想最後陰差陽錯之中真就如太祖所預料的那般了,臣放走朱允炆是有對太祖信守承諾之意,卻也是發自內心爲陛下所着想,現在對外宣稱朱允炆放火自焚而死也是好事,可陛下抓了朱允炆呢,最後又該如何處置?”
朱棣冷哼一聲,道:“你這倒是還爲朕考慮了?此事先不提,那方孝孺和齊泰兒子之事你又如何解釋?”
朱棣能這般平心靜氣的詢問秦光遠,那便說明他心中不再有怒氣了,秦光遠也便輕鬆不少,笑嘻嘻的道:“陛下,此事臣其實也是爲陛下所考慮的,臣是助陛下成就仁君之名啊!”
朱棣啪的一聲把筷子放置在了桌子上,道:“朕不稀罕,千古功過任由他們去評說好了。”
朱棣這種回答,倒是讓秦光遠難以接下去,只能回道:“陛下,總的說來這兩件事皆是臣的錯,請陛下責罰!”
秦光遠雖是認錯,卻哪像是認錯的態度,朱棣一笑問道:“依照大明律令,抗旨欺君該如何處置?”
秦光遠小心翼翼吐出了一個字,“斬?”
隨即,朱棣大喝一聲,道:“來人。”
一聽秦光遠立即急切的道:“陛下…臣錯了,臣錯了…”
朱棣看了一眼驚慌的秦光遠,又瞅了一眼門外的人,指了指桌案之上的殘羹道:“把這些東西都收了下去!”
聽到朱棣這般吩咐之後,秦光遠纔算是鬆了一口氣。
伴君如伴虎,爲了維護君權的威嚴,就是親生兒子那都能殺了,何況是他秦光遠了。
在那些宮人把桌上的殘羹剩飯的都收拾走之後,朱棣才冷着臉,道:“朕再問你一事,朱允炆皇后和他長子在哪裡?”
朱允炆活着,朱允炆長子也活着,那對朱棣的皇位威脅着實是蠻大的。
但在此事之上,秦光遠真就是不知曉了,或許又是朱元璋把他們安排走了也說不準。
秦光遠只有如實回道:“臣不知,當初宮中那老太監找到臣之後,臣只是爲朱允炆安排了船離開,且朱允炆在離開之時,身邊只帶了兩個小太監,那兩小太監年紀應當在弱冠之年,可絕無可能是他二人牽扯上任何關係的,後來的奉天殿大火也是齊泰等人一手策劃,跟隨朱允炆離開的那兩個小太監,即便是有宮記錄,卻也是沒有必要爲他二人開託身份的,他們在奉天殿之中安排三具屍身,很有可能是知曉朱允炆皇后和其長子究竟在何處的。”
秦光遠所能夠分析出來的也就只有這些了。
秦光遠能想到這些,朱棣不見得想不到,在秦光遠講述完畢之後,又問道:“你可確定,你送走三人之中沒有其後和長子?”
秦光遠斬釘截鐵的回道:“絕無可能是他們二人的。”
朱棣在房間中來回踱了幾步,才道:“起來坐吧!”
秦光遠依言坐在了他才做過的椅子上,恭敬道:“謝陛下!”
朱棣繼而坐在了秦光遠對面的椅子上,道:“朕若不是看在你在靖難之時也算有些功勳,就你所做之事,就是死上十次都不夠!”
朱棣這麼說,那便說明,在此事之上,朱棣不再追究秦光遠了。
只要是朱棣能親口說出此事過去的話,秦光遠也不用時時想着把這些事情與朱棣解釋明白了。
“謝陛下,謝陛下…臣往後定爲陛下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朱棣擺擺手,道:“這種話朕聽膩了,給朕來些實際的,這段時間,不少大臣聚集門生黨羽妖言惑衆,抨擊永樂新朝,人人都想讓朕做個聖明君主,你說說此事朕該怎麼辦?錦衣衛抓了一批又一批,越抓他們還越是猖獗了!”
朱棣是雄才大略的主兒,但他現在還是缺乏一些仁君該有的手段,說白了,朱棣他此生對付的都是那些拿着刀劍的敵人,卻從沒有與那些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討飯吃的文臣書生打過交道,在處事方法之上難免迂迴程度不夠高明。
“陛下,殺人固然是解決目的最快速的方法,但卻不是唯一之策,對待那些文臣要首先找準他們的弱點才行。”
秦光遠緩緩繼續說道:“那些文臣家中大都小有薄財,這便使得四肢不勤,五穀不分,整日叫囂着民以食爲天,可他們可曾種下過一粒糧食,不知人間疾苦以爲死是最難爲之事,那些人叫囂的厲害的話,可直接免去其職,趕出朝廷去,如此,他們仍舊會覺着他們此舉是對的,回鄉之後必還會糾結門生宣揚一些有損陛下之事,如此也不必着急,陛下可遣官府沒收其田產,若是沒有田產者,可強迫其勞作,疏通河道,堅固城池,這都是能做之事。
在此期間,若有幫助者,放水者,一旦查獲,將同等帶之,每日累成狗,又整日爲柴米油鹽操心,那還有心思去想其他。
讀書人多,善待讀書人,提升讀書人待遇固然是歷朝歷代中盛世所表現,可空談誤國啊,這些讀書人若是每日只懂唱高調,不知埋頭做些實際之事,國家又何談進強大。
當然如此做所面臨壓力也是頗大的,歷朝歷代皆給予讀書人一些便利,這便養成了那些人的自傲心理,猛然之間讓那些讀書人與普通民夫一道勞作,自是難以接受,對此反駁之人也頗多。
但只要是能夠施行下去,那些人經過勞作之後便更能體會百姓疾苦,也更能夠做個好官,百姓苦不是一句口頭之上的空話的。
這樣既算對那些大臣的處罰,也算是對大明的一種變革,若所有官員在施行政令之時能設身處地爲各行各業百姓考慮,從中衡量出有利於多數之人的政令從而實施,那大明將會是怎樣一種祥和之氛圍。”
秦光遠的這個建議,可比直接殺了那些非議之人要難上太多了。
朱棣聽了秦光遠意見之後也未多言,秦光遠接着又道:“陛下在處置這些事情之前,還得是要把各州府的問題解決了才行,需把州府掌握之後才能放那些非議大臣離開。
不然,把那些人放歸回鄉,與當地州府沆瀣一氣的話,必會成爲朝廷的心腹大患,臣建議,派遣朝中那些不被朱允炆重用,且又有真才實學之人與燕軍部將一道組成京察司帶着陛下旨意或明察或暗訪,去調查那些官員對新朝的看法,之後回過便再對朝中那些持有非議大臣處置,這樣才能保證內外皆掌握在朝廷手中。
至於這段日子,朝中有大臣非議直接遣錦衣衛抓了就是,若是詔獄放不下,那便直接投入到三司乃至是五成兵馬司的衙門去,只要內閣的那幾人不動,即便是所有朝臣皆被抓了,朝廷正常運轉必然不會有所差池的。”
秦光遠所提這個建議夠宏大,也算是比較穩妥之策了。
朱棣皺眉想了良久之後,才道:“你此法倒是算是穩妥之策了!”
秦光遠一笑道:“謝陛下誇獎,這段時間,錦衣衛抓那些非議之人嚴一些,要讓所有人知曉,陛下是準備把那些人置於死地了,不然,非議之人只會是越來越多,百姓必會受氣蠱惑,這個時候讓他們以爲他們死定了,到時候一旦放了他們,不止是他們所沒想到之事,就是百姓也不會想到如此結局,仁君之名陛下便開了第一步,經此被革之人,有一大半回鄉之後不會再起妖言惑衆之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