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召回永王

“臣黃得功,叩請陛下金安。”

“靖南公起來吧,看座。”

黃得功這個人,生的人高馬大手長腳長,豹頭環眼絡腮鬍子,那副尊榮很是有幾分“張飛張翼德”的樣子。

大馬金刀的踞坐於下,沒有多餘的彎彎繞繞,一張口就開門見山的說明了來意:“臣忽聞陛下龍體有恙,極是惶恐,這才急急慌慌的趕過來。”

黃得功這人看似粗魯無謀,其實卻是粗中有細,他知道無旨進京是違規之舉,甚至可以算是一種罪行,所以並沒有貿然進城,而是老老實實的在城外等候召見的旨意。

他私自離開駐地,這本身就已經違規了,但終究特事特辦而且有皇后的“懿旨”,在沒有真正進城的情況下,誰也說不出什麼來。

若是皇帝拒絕召見他,那就說明局勢已經非常嚴重了,黃得功一定會馬上調集人馬做好應對一切變故的舉措。

好在皇帝召見了他,而且皇帝的氣色看起來並沒有皇后說的那麼嚴重。

“靖南公的拳拳之心朕是知道的,能夠在這個時候趕過來,朕亦明瞭。”復隆皇帝故意用一種輕描淡寫的語氣說道:“說來也是朕命中註定當有此劫數,被那鹿一撞竟然落水,以至於不省人事。好在救治及時,已無大礙了。”

皇帝說的雲淡風輕,把一場險些要了性命的意外輕描淡寫的說出來,其實就是爲了證明“我真的沒事兒”,你們完全不必大驚小怪。

“陛下百靈護體,自然可以逢凶化吉遇難成祥。奈何陛下終究身系天下,連臣都惶恐成了這個樣子,下面的文武羣臣並天下黎庶若是知道了,肯定嚇的半死。”

“朕並無意公佈此事,免得無事滋擾橫生枝節。”

“陛下無礙,臣也就放心了,那些個伺候不周的宮人需狠狠的辦他們,弄出這樣的事端,不砍下幾個腦袋他們就不會長記性。在這個事情上,陛下切莫仁慈。”

黃得功說道:“得虧是陛下有金玉之全,若是有什麼不忍言之事,這天下還怎得安穩?”

出了這種事,就算是那些個宮女太監沒有過錯,肯定也要狠狠的懲罰一番。

幸虧皇帝並無大礙,真要是有什麼三長兩短,這天下可就要亂了呀。

明明是在說宮女太監們的過錯,其實就在暗示皇帝的身體狀況干係重大,絕不能掉以輕心。

順着這個話頭說了幾句之後,黃得功很自然的轉過了話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分析這次意外事故:“若是天下臣民知道了這個事情,還不曉得會擔心成什麼樣子呢?要是早立太子,或許會好些,至少能安天下之心。”

皇帝出了意外,就想到了立太子,這話說的有些誅心。

若是皇帝心情不好,直接就可以懟回去:在這個時候你提起立太子的話題是什麼意思啊?

是不是盼着朕吹燈拔蠟一命嗚呼啊?

但黃得功的身份擺在這裡,尤其是他的實力,更主要的是立太子這個話題早就有了,並不是因爲皇帝出了意外才專門提起的。

所以,皇帝找不到發作的理由。

當初,皇后剛剛生產的時候,就有些好事之人,也就是所謂的“熱心人”提出了立太子的說法:這位皇子是復隆皇帝的長子,又是嫡出,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成爲太子的概率無限大。

人們明明知道不大可能立一個嬰兒爲太子,明明知道立太子是十年甚至二十年以後纔會考慮的事情,但卻早就有了“擁立”之心。

明明知道立太子的說法會被皇帝駁回,卻還是主動提出來,這可不是無用功,而是爲了以後巴結太子。

巴結上了太子,就等於是給自己的將來做好鋪墊,如此惠而不費的好事當然會有無數人趨之若鶩。

現在的黃得功又一次說起這個話題,只不過藉着這個機會老調重彈而已。

作爲外戚,而且是最大的外戚,黃得功肯定無限傾向於翁皇后之子,這是所有外戚的本能。

太子爲國之儲君,是天下的根本,是大明朝的未來,既是皇帝的家事,也是萬衆矚目的國家大事。

而以黃得功的身份,既是皇親又是臣子,這個話題並非絕對不能提起。

這裡邊還有一層不大方便明說的意思:皇帝短命。

先皇崇禎雖然是死於賊手,壽數只有三十多歲。

悊皇帝天啓只有二十幾歲,光宗貞皇帝泰昌,也就是崇禎的親爹復隆皇帝的祖父,三十多歲就沒了。

復隆皇帝這一支,似乎根本就沒有長壽基因。

雖然整天“萬歲”“萬歲”喊着,其實壽數很短。

早早的立下太子,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

萬一皇帝沒了,太子就可以順理成章的繼位,這倒並不是說盼着復隆皇帝早早的掛掉,而是老成謀國的心思,是爲了江山社稷考慮。

只要確立了太子,到時候順勢繼位也就可以了,可以避免出現很多不要用的紛爭。

“子嗣尚幼啊!”

黃得功什麼話都沒有說,只是看了看復隆皇帝。

復隆皇帝稍微一呆,馬上就明白了黃得功的心意,這是在說他自己呢。

復隆皇帝是崇禎二年二月生人,崇禎三年正月就被冊立爲太子了,當時的年齡雖然說起來是已經兩歲了,其實還不滿週歲呢。

你自己還在吃奶的時候,就已經是太子了,憑什麼你的兒子就不能在做太子呢?

你兒子好歹已經一週歲多了,按照虛齡計算的話,可以對外說是三歲。

你兩歲的時候就被立爲太子,你兒子三歲了卻說年紀太小不能立,這個理由好像說不過去吧?

先皇崇禎帝,之所以冊立當時還在吃奶的你爲太子,並不是因爲你人品好,也不是因爲你天賦高,一個週歲的嬰兒肯定不可能看得出是不是會成爲有道明君。

當時之所以立你爲太子,完全就是因爲你的身份:嫡長子。

復隆皇帝是先皇崇禎的長子,而且還是出自大行節烈皇后,是週中宮親生的嫡子。

“中宮開嗣嫡之先”這是崇禎皇帝的原話,也是當時立太子的根本原因。

就因爲你是嫡長子,所以才立爲太子,崇禎皇帝之後你就成了復隆皇帝,繼承大統,擁有天然的大義。

“孩子太小”這個理由已經不能再成爲一個理由了,若是再這麼說的話,不僅是在打崇禎皇帝的臉,還是在打自己的臉。

“朕尚在春秋之年……”這句話還沒有說完,就已經說不下去了。

當年立你爲太子的時候,崇禎皇帝纔不過十九歲,週歲十八,現如今你已經二十四歲了。

先皇十九歲立你爲太子,你還有什麼臉面說自己“年輕”?

難道你比當年立你爲太子之時的先皇還年輕嗎?

就算是復隆皇帝有一百種理由暫時不立太子,但是說到先皇,他就無話可說了。

應該怎麼做,那是有先例的,你只需要按照先皇的路子去走,肯定沒有錯,難不成先皇當年做錯了?

還是說立你這個太子立的太早了?

只要把先皇崇禎搬出來,就能把復隆皇帝堵的死死的,讓人徹徹底底的無話可說。

別人或許不會用這種態度來和復隆皇帝頂牛,但立太子這個事兒對黃得功太重大了,他肯定會揪住不放。

只要皇帝同意了立太子,太子的人選根本就不需要選,因爲他目前只有這麼一個兒子,不存在選擇的可能。

說句實在話,真要是立太子的話,黃得功肯定會更加忠誠,因爲太子本來就和他黃家有着深厚的血脈關係,作爲最大的外戚,他肯定會鐵了心的扶保輔佐。

若是復隆皇帝還有其他的子嗣,黃得功這麼急吼吼的提起立太子之事,還可以說是爲了奪嫡,但皇帝只有這麼一個兒子啊。

哪怕是說破了大天,這也是爲了社稷江山考慮,是老成謀國之見。

皇帝的身子骨並不怎麼好,病懨懨已不是一天兩天了,不久之前又出了一場意外,幸虧他是醒過來了,若是沒有醒過來,還沒有太子的話,這大明朝的江山肯定會亂吶。

就算是那個時候真的擁立了唯一的這個兒子,也缺少一個名份,缺少必要的流程呢。

若是被有心人利用了,說不準就是一場天下大亂的局面。

復隆皇帝久久不語,黃得功也沒有說話。

過了好半天,復隆皇帝才終於下定決心:“靖南公之言不無道理,爲祖宗之基業計,爲我大明計,這冊立太子一事亦應爲之了。待朕稍爲恢復之後,就着閣部堂議國儲之事。”

在只有一個兒子而且還是嫡長子的情況下,不存在“選擇”的機會,不管怎麼議這太子的位置都跑不到別人身上,翁皇后之子,也是黃得功的外孫,必然會順理成章的成爲大明國儲。

所謂的“堂議”,其實就算是定下來了,就走一走流程也就是了。

皇帝的身子骨不怎麼好,張啓陽是知道的,但卻沒有想到會惡化成這個樣子。

從劉乾龍急遞過來的消息來看,皇帝的身體狀況似乎已經到了必須要有所動作的程度。

這絕對是個意外,完全出乎張啓陽的料想。

作爲北地的實際統治者,張啓陽不得不做出最壞的打算:萬一皇帝死了,自己應該怎麼辦!

這是一個以前沒有考慮過但現在卻必須考慮清楚的問題。

張啓陽並沒有因爲這個問題做出任何決斷,而是直接把具體情況給了兩個參謀部,要沈從文、李林信、洛晴天等參謀們推演出一切演變,然後根據具體情況計算出所有有可能出現的變動。

在參謀部的推演結果出來之前,朝廷的聖旨就已經到了。

聖旨不是給張啓陽的,而是給永王的,聖旨中並沒有提起皇帝的病情,只是要永王馬上返回江南。

永王本就是私自跑出來的,屬於典型的“離家出走”,當然不可能回去,傳旨的天使沒有得到明確的指示,不知道在永王“抗旨”的情形之下是不是應該一繩子把他綁回去,只能不尷不尬的等待進一步的命令。

永王拒絕回到江南,而聖旨裡邊也沒有清楚的說出要他馬上返回的原因,這就顯得非常微妙了。

“老爺,這是朝廷在試探你呢。”金絲雀笑道:“若是老爺繼續裝聾作啞,婢子估計很快就會再有一道聖旨過來,到時候就會說的很清楚了。”

“這種事情還用得着試探啊?我知道應該怎麼做。”

張啓陽親自去往軍校,把永王喊了過來:“朱季興。”

“在。”

“你必須馬上返回江南。”

“學生已經見到朝廷的聖旨,想必是皇兄又專門給了校長一道旨意,要校長送我回去。”

“不,沒有給我任何旨意。”和朱季興說話的時候,張啓陽坦率的有些可怕:“據我所得的情報,陛下可能不行了。”

不行了?

什麼不行了?

朱季興先是愣了一下,旋即就明白過來,知道江南出事兒了。

雖然永王志不在江南,畢竟是朱氏子孫,又是和幾個兄弟姐妹一起經歷過艱難險阻之人,那份兄弟之情自然無比深厚。

平時他可以不聽哥哥姐姐的話,甚至屢屢違抗聖旨不惜離家出走,一旦真的有事,心思還是很熱切的。

他這種熱切,和安寧公主的那種熱情並不完全相同,雖然心繫家國天下,卻不是完全處於自身的考慮,也沒有做出任何決定,而是問張啓陽:“校長認爲我應該馬上回去嗎?”

“當然,必須儘快,能有多快就有多快,你必須馬上回去。”

“我回去之後,能做些什麼?”

“你回去之後就不再是朱季興了,而是永王殿下。”

在軍校之中,永王素來就以“朱季興”的身份示人,有時候連他自己都會就覺得朱季興這才化名纔是真正的身份,而永王則是一個曾用名而已。

但事實終究是事實,絲毫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現在他必須恢復自己的真實身份了。

“能做什麼?應該做什麼,我說了不算,當然你自己說了也不算。”張啓陽語重心長的說道:“雖然我很希望陛下可以康泰長久,但是從眼下的情形來看,這很可能只是一個幻想。我們必須面對現實,不可迴避的現實。回去江南之後,無論你做什麼或者是不做什麼,我都無法再左右你了。但是,我希望你能夠牢記使命,時時事事以我族爲念。”

“你是我的學生,想必知道我的心思。這麼多年以來,外人都不明白我爲什麼不造反,爲是不做皇帝?你明白嗎?”

“我明白。”

“明白就好。”張啓陽說道:“你馬上回去,有任何需要儘管對我說。”

現在的朱季興還處於一種懵懵的狀態,連他自己都不知道到底需要些什麼樣的幫助呢。

“如果可能的話,我想要一個人。”

“誰?”

“陳茂陳大哥……陳教官。”

“好。”

陳茂早就不是朱季興的組長了,也不是他的教官,但是在面臨大的變故之時,永王還是第一個想到了他。

張啓陽馬上把陳茂喚了過來,並且對他大致的說明了一下。

讓永王感到萬分驚訝的是,陳茂很快就接受了他的這個身份,似乎一點都不在乎他到底是朱季興還是永王。

作爲這個時代最純粹的軍人,陳茂確實不在乎這些,他只在乎一點:張啓陽給他的命令到底是什麼?

“你的任務就是護送永王殿下回到江南,而且要儘快。”

“殿下回到江南之後,我的任務就結束了嗎?”

“如果永王認爲可以的話,我希望你能協助他處理江南事宜。”

“是。”

“江南距此遙遠,很多時候無法及時往來溝通,不必事事請示我的意思,我相信你有能力處理好一切變故。”

“是。”

張啓陽看着陳茂,看着這個把《民族論》從空洞的演變成爲一個完整思想體系的學生。

陳茂這個人,思想已經非常成熟,他的啓蒙確實來自於張啓陽,但是卻頗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意思。

尤其是在體系完善方面,儼然已經成爲張啓陽的得力助手,而在思想教育層面上,如果沒有創始人這層光環加持的話,張啓陽甚至還不如陳茂呢。

如果不計較戰場上的功勞,僅僅只是從思想的完善程度和成熟程度來看,程茂就是張啓陽教導出來的第一人,而且是繼承並且發揚光大的衣鉢傳人。

“你有什麼困難嗎?”

“有。”

“說。”

“考慮到有可能面臨的緊急狀況,我認爲有必要攜帶一支軍隊。”

“這不可能,你們不能帶軍隊回去。”張啓陽毫不猶豫的拒絕了這個要求:“至少現在不能。”

“七八兩期學員中,部分已經完成基本軍事操訓,帶他們回去可以嗎?”

張啓陽想了想,終於點頭同意:“可以,但必須由永王帶回去,你只能做他的副手,你明白我的意思啊?”

“明白!”

“若我與永王的意見相左,以誰爲準?”

“當然以永王爲準。”

“是!”

第478章:見面費第604章:京城日常第417章:狼子野心第545章:敲詐勒索第479章:勸降第149章:深宮第七十六章:終於衝出來了第144章:毅勇軍來也第468章:上不豫第405章:打不過第602章:征戰四海第489章:全都來齊了第345章:畏威不懷德第558章:教學第二十一章:面聖第210章:帷幕第412章:清醒第315章:潰敗第481章:勸關第496章:召回永王第283章:急行軍2第六十九章:炸藥包第334章:開炮第八十五章:儀式第250章:高郵姬家第542章:相送一程第524章:星火燎堡壘第333章:交戰第202章:罵聲贊聲第213章:授勳第570章:秘密揭開第231章:疑惑第163章:撤離第329章:燎原之火第454章:重返北京第五十五章:撐死膽大的第260章:爭吵第三十章:過生日第338章:局面恐怖第339章:朕不用他用誰第377章:做的不錯第250章:高郵姬家第十六章:龍鬚宴第458章:招生第五十八章:捷報!(感謝青苔大佬地打賞)第126章:我們的思維跟不上你的節奏第463章:化鐵爲銅第481章:勸關第246章:賣題第492章:派誰去朝鮮第九十七章:賞花第422章:跑第320章:表忠心第349章:獲救第343章:強行過關第218章:深宮會議第579章:走出去第254章:賞賜第404章:狙擊第333章:交戰第145章:兩軍相遇第469章:便宜第448章:情報員第五十九章:陰謀(感謝九仔仔大佬加更)第七十六章:終於衝出來了第一百零六章:攻城戰第494章:時日無多第489章:全都來齊了第540章:爲官第355章:左膀右臂第453章:寧長官第433章:冒險救人第522章:退縮第134章:犧牲一切之決心第111章:不對第286章:紙上談兵第430章:災難第495章:臨時官職第九十八章:捐獻第113章:戲文第336章:捨不得也要舍第193章:翁城捉鱉第404章:狙擊第505章:生辰第189章:叛黨第509章:繁榮第214章:榮譽證書第243章:岳家祖奶奶第284章:文御武第419章:我叫張臘月第289章:消滅第173章:斬殺賀一天第301章:行賄第331章:運送物資第248章:復隆皇帝發怒了第368章:唯我降不得第604章:京城日常第540章:爲官第十六章:龍鬚宴第263章: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