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大將壓後陣。但是這一仗,尼堪卻率八萬人馬包括五千韃子親自衝鋒陷陣。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他知道朱由崧已經岸了,而且先用船頭炮火將他埋伏在岸邊的弓箭手驅散了,這一戰只能勝不能敗,作爲全軍的統領他親自督戰衝鋒當然深義不言而喻。
第二,朱由崧剛剛棄船登岸,立腳未穩,正好適合發動全面襲擊,一舉將朱由崧這一萬人馬吃掉,實現他活捉或陣斬僞帝的目的。
另外,前幾天,他的得力干將尚善率五千韃子夜裡悄悄過江偷營劫寨,結果全軍覆沒,還搭了幾千水師,這件事他耿耿於懷,特別是水師徐勇說朱由崧有一支王牌之師,所向無敵,尚善率領的五千韃子是遭遇了這支王牌之師才全軍覆沒的,而尚善本人也死在朱由崧的劍下。
這件事他不相信朱由崧帳前有這樣的雄師,也能不接受,一個只懂酒色、作威作福的小福王被人扶了寶座,他還會親自戰場殺敵,還是功夫高手,除了打江山的帝王之外,絕無僅有。
今天朱由崧在眼前,他要親眼目睹一下朱由崧的傳聞是不是謠言,另外他身邊是否真有一支這樣的軍隊,如果真有的話他斷定肯定是他的御營親衛,因此,尼堪親自帶着韃子衝鋒在最前面,有較真的意思,更有較量的意味兒。
原來這個尼堪,也是個爭強好勝,一向不服人的傢伙。
但是現在他一看,朱由崧的人馬戰力並不強悍,不禁啞然失笑,這麼幾桿破銃和幾隻弓箭,算什麼王牌之師?簡直是不堪一擊。真不知道他們是如何戰勝本王的那五千兵將的,絕對是以多勝少。
想到這裡,尼堪更加鄙視朱由崧的人馬了,一看他們退下去了,把大刀往空一舉代替軍令,韃子衝鋒在前,左夢庚的數萬漢奸隊配合他們,一塊追殲朱由崧命令撤退下來的輕火器營和馬步營。
但是剛追出沒三十米,震耳欲聾的炮聲又響了起來。
這是朱由崧的重火器營在打炮了,主要是虎蹲炮和一些輕型的佛朗機。
虎蹲炮最早是戚家軍裝備的火炮。爲了便於射擊,把炮擺成一個固定的姿勢,很像猛虎蹲坐的樣子,故而得名。
虎蹲炮威力不大,類似今天的迫擊炮,是以曲射爲主的火炮。這種輕便的火炮炮管薄,有效射程不遠,大約在一里地左右,適用於山地作戰,機動靈活,由於前裝,可以大仰角發射,大量裝備基層部隊,用於攻城和野戰,這是戚繼光軍最常用的火器。
虎蹲炮威力雖然不大,但其震懾力不容小覷,加輕型佛朗機,三十餘門大炮一齊發射,一枚枚炮彈呼嘯而來,在清軍衝鋒的陣營接連不斷地炸開了花。
有的一發炮彈能炸翻兩三個韃子,有的能直接把一名韃子連人帶馬炸天,有的打樹木,轟隆一聲青青的一棵大樹化爲一團火球焦頭爛額,還有有的落在戰馬的旁邊,咣的一聲巨響將山石硬地炸出一個大坑,戰馬受驚,馬的清軍吆喝不住,便橫衝直撞起來。
頓時,清軍衝鋒的陣營當硝煙瀰漫,濃煙滾滾,火光四起。被炸的清軍鬼哭狼嚎,血肉橫飛。
這樣,清軍衝鋒的陣營有些混亂。朱由崧知道該換式了,因爲這些火炮有用的只是震懾力,殺傷力並不大,包括紅衣大炮的殺傷力也不敢恭維,不像後世的大炮能連發,裝彈需要時間,而且連發很容易炸膛,因此炮營持續時間非常有限,這樣的火力很難阻擋住幾萬大軍不要命的衝鋒。
因此朱由崧抓住時機,命令停止炮擊,但不要撤炮,讓他們休整準備,以便再次炮擊,然後讓劉肇基親率三千鐵騎往前衝鋒。
御營之,衝鋒陷陣,鐵騎是關鍵利器。三千鐵騎得令後,排着整齊的隊伍向以尼堪爲首的韃子迎去。覺得得距離差不多了,先是一頓弓箭,將衝在前面的清軍射倒一批,然後衝入敵陣當,這三千鐵騎將弓箭全部背在身,然後從戰馬的鳥翅環得勝鉤下取下清一色的丈五長槍,組成了兩道長龍般的槍牆,然後這兩道槍牆排着隊以戰馬的速度碾扎過來。
數千條長槍一齊向前捅刺,加戰馬前衝的衝擊力,這樣兩道槍牆的衝刺力應該說是無堅不摧的。
槍鋒所致,無數的韃子被穿了蛤蟆,然後被馬踏如泥。其餘的韃子紛紛後退,迂迴,包抄,折返,但無論韃子們使什麼招,朱由崧御營的這三千鐵騎以不變應萬變,平排向前推進,猛衝猛刺,前排偶爾有人倒下時,後面的及時被,繼續向前推進,像一臺巨型生命收割機,機器一開開始收割生命。
這下韃子頂不住了,紛紛潰退下來,尼堪他們總算開眼界了,也算是明白了,他的總兵官尚善的五千韃子爲什麼會全軍覆沒,不是輸於什麼敵衆我寡,果然是遭遇了這支王牌之師。
尼堪終於相信了,朱由崧帳前果然有一支王牌之師,這支王牌是不可戰勝的,相之下,他們的八旗子弟只能典居第二。
但是他們人多,五千韃子潰敗了,背後還有六萬多名漢奸隊伍,也是說,正面他們部署了八萬大軍,現在尼堪指望以多取勝了,但是這左夢庚手下的漢奸隊人數雖多,在御軍鐵騎這支王牌之師面前,至多是烏合之衆,簡直是一觸即潰。
朱由崧立即命令御營鐵騎停止追擊,不是怕埋伏,而朱由崧已經準備好了套餐,等御營鐵騎撤下來後,朱由崧的炮營又開轟了,經過剛纔短時間的調整,這三十多門虎蹲炮和輕型佛朗機又滿了彈藥,調好了射程,得令後再次發威。
炮聲轟鳴,數發炮彈在清軍和韃子的隊伍間處處開花,朱由崧這種兩端使用火器,間利用王牌鐵騎衝鋒的套餐戰略,將尼堪率領的八萬大軍沒出一個時辰便徹底擊潰。
朱由崧正欲命令劉肇基率領御營鐵騎追擊潰敵,斥侯來報,右側的賀宣嬌部被數倍於的清軍困住,傷亡慘重,危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