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晉陽新政煥然新(下)

【二更完畢】

【繼續求收藏。。。。當然,訂閱、月票、紅票都極其極其極其重要的啊~】

扶蘇暗自點頭,這曹參,雖說無甚建設性建議。可光從這番進言上,可以看出其腹中還是很有本事的。蕭規曹隨,倒是得體。只是我若屬意恢復完善三公九卿,還會讓羣臣商議嗎?隨便找你們首倡出來,我再一個個填補好行朝缺漏即可。

扶蘇這般想法,衆臣工卻多是滿意。畢竟,若是能夠按照以前的規矩來做,何必再另外多麻煩一趟?

一時間,倒是不少人眼中流露出讚賞的目光。

但接着,便有人提出了反對。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蒯徹。雖說論起資歷蒯徹比起蕭何差了許多,但也是入扶蘇麾下很早的一人。只見蒯徹大步出列,手持笏板道:“臣下反對。”

扶蘇眼中閃過驚喜,道:“愛卿請言。”

這一態度讓衆人爲之驚訝,心中頓時琢磨起來。

蒯徹沒有實現得過扶蘇的囑咐,但對扶蘇的意思揣摩卻有其自己的成法,道:“所謂破而後立,晉陽行在雖說而今機構缺漏,權責不明,多有弊端。可何嘗不是一改革自新之良機?大秦因喪師辱地於東方之國軍前,故得以重用商鞅,一力變法,遂得漸強於天下,望西不敢不畏。而今我大秦內亂漸生,流弊日顯,徭賦苛責,民生維艱。此時機,如何能因循守舊,亦步亦趨?先帝之法固然可取,但新朝漸立,此去已有二十餘年。世易時移,當有所繼承,當有所摒棄。臣雖不才,但有一點,願拋磚於殿前。”

扶蘇臉上讚賞的神色越發多了,這蒯徹,給了扶蘇不少驚喜啊。此人在原本歷史上,是以外交文明,曾經傳檄而定十數縣,一張巧舌,勝過十萬雄師。

當扶蘇收得此人麾下時,並不知道其原本歷史上發揮的才華。但當蒯徹鶴立雞羣於衆人之中時,便被扶蘇橋上了眼,最後派去隴西,主持西行商路之事。而今扶蘇麾下御用商人季福,大商家齊玉雪都在這條黃金商路上獲取了極大的收益,當然,這兩人收益再多,也多是爲扶蘇打工,收益實際上大多都被扶蘇收入囊中。儘管如此,季福和齊玉雪都成功擺脫了以前的窘境,一躍成爲天下有名的大商巨賈。

而隴西時,爲扶蘇打理西行商路的便是蒯徹。

此驚豔之才,扶蘇當然不會長期丟在外面。故而,扶蘇在邊疆立足了腳跟,便調回蒯徹到了善無,最後輾轉到了晉陽。而今蒯徹主持的工作主要是外交以及監察。

實際上,按照扶蘇的想法,便是想將這個中年書生模樣的外交部長當監察部長使。

而今見蒯徹這般積極,自然是非常欣喜的。

果然,蒯徹神色嚴肅,道:“臣請先立御史大夫,糾察百官,勿使百官倦怠,或增徇私舞弊之事。”

扶蘇點點頭,對蒯徹的做法表示贊同。御史大夫的職位十分重要,不僅是幫助皇帝牽制相權的重要成員。在朝政庶務上,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負責監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國家重要圖冊、典籍,代朝廷起草詔命文書。蒯徹的這個建議,十分及時。

雖說很是誇獎,但扶蘇心中不禁有些無奈,蒯徹這些人,果然都是這個時代的人,怎麼也迎合不到扶蘇想要創建三省六部啊。最後,扶蘇的目光落在了蕭何身上。

而今的蕭何可謂是扶蘇手下實際上的文官首領,僅僅屈居寥寥數人之下。其中,左丞相許謹,就在行在。另外幾個,右丞相周校遠在漢中,是扶蘇牽制胡亥的一大重要措施。可以說,穩住漢中,就能讓胡亥的影響力斷絕在秦隴不能往南傳遞。而且,扶蘇讓周校身掛右丞相相印,實際上也是有讓其代掌川蜀事宜的意思。而今扶蘇和胡亥大戰一觸即發,誰有那時間來管這些?

蕭何終於起身了,恭謹一拜,道:“臣請分拆丞相之權!”

短短數字,卻升起驚天駭浪之力。羣臣看向這位丞相府的二當家,都是驚駭莫名,這位難道要自己給自己削權?

扶蘇起身走下,扶起蕭何雙手,道:“得卿之助,天幸寡人!”

分拆相權,赫然便是扶蘇此次改制的一大目的。

自始皇六月末,晉陽行在開始改制,首先,便是蒙毅被任命爲御史大夫,銀印青綬,位比右丞相。官秩一萬石,而正常的御史大夫,官秩是中兩千石的!蒯徹被任命爲蒙毅的副手,爲御史中丞。官秩一千石!

如此,以蒙毅和蒯徹爲主要領導的御史臺便建立了起來。扶蘇又親自在行宮辦公區中選了一個蘭花盛開的地方作爲御史臺的辦公區,使其能夠靠近皇帝,隨時面奏議事。

其次,扶蘇改組丞相。按照扶蘇記憶中的模塊,將丞相府徹底分拆成爲三省。其中,中書省居決策之職。門下省居審覈之職,尚書省居執行之職。

中書省設:中書令二人,官秩五千石。掌佐天子執大政,而總判省事。侍郎二人,官秩二千石。掌貳令之職,朝廷大政參議焉。舍人六人,官秩五百石。掌侍進奏,參議表章。又設主書、主事、令史、書令史、能書、、乘驛、傳制、亭長、掌固、裝制敕匠,脩補制敕匠,掌函、掌案。各職皆有職司,分司其務,使中書運轉。

門下省設:侍中二人,官秩五千石。掌出納帝命,相禮儀。凡國家之務,與中書令參總,而顓判省事。左散騎常侍二人,官秩兩千石。掌規諷過失,侍從顧問。又設左諫議大夫、給事中、錄事、主事。有令史、書令史、甲庫令史、能書、傳制、亭長、掌固、脩補制敕匠、裝潢。起居郎領令史、贊者。左補闕六、左拾遺、典儀。

又有城門郎:掌京城、皇城、官殿諸門開闔之節,奉管鑰而出納之。開則先外後內,闔則先內後外;啓閉有時,不以時則詣閤覆奏。有令史、書令史。

有符寶郎四人:掌天子八寶及國之符節。有事則請於內,既事則奉而藏之。大朝會,則奉寶進於御座;行幸,則奉以從焉。大事出符,則藏其左而班其右,以閤中外之契,兼以敕書;小事則降符函封,使合而行之。凡命將、遣使,皆請旌、節,旌以顓賞,節以顓殺。有令史、書令史、主寶、主符、主節。

除中書、門下省外。最爲令人熟悉的恐怕就是尚書省了。

尚書省設:尚書令一人,官秩五千石,掌典領百官。左右僕射各一人,官秩比五千石,掌統理六官,爲令之貳,令闕則總省事,劾御史糾不當者。

此外,設左丞一人,官秩比兩千石;右丞一人,官秩比兩千石。掌辯六官之儀,糾正省內,劾御史舉不當者。吏部、戶部、禮部,左丞總焉;兵部、刑部、工部,右丞總焉。郎中各一人,從五品上,輔佐左、右丞;員外郎各一人,從六品上。

其屬官又有屬官都事、主事。其中吏部考功、禮部主書皆如之。有令史、書令史、亭長、掌固。

其中,尚書省最爲主要核心的架構便是六部二十四司。書六部二十四司

其中吏部有吏部司、主爵司、司勳司、考功司。

戶部有戶部司、度支司、金部司、倉部司。

禮部有禮部司、祠部司、膳部司、主客司。

兵部有兵部司、職方司、駕部司、庫部司。

刑部有刑部司、都官司、比部司、司門司。

工部有工部司、屯田司、虞部司、水部司。

三省主要長官俱爲丞相,以入職丞相時間長短爲計,排列出首相、次相等等。一旦遇戰事、天災、人禍等重大失誤,則首相總領其事,統管全局。

在扶蘇此次改制中,尚書令權柄最重,爲原左相許謹任。次爲中書令,原本有二,但扶蘇只設其一事實上再設一個也牽制不了此人。因爲扶蘇以蒙恬任職中書令,以原太原郡郡守,先中書侍郎莫離擔任其副手。而門下省侍中,則以遙遙身在漢中郡的周校擔任,具體庶務又原來代郡監察御史連皋擔任。

至於扶蘇班底中才能最爲出衆的蕭何,則以尚書左丞任之。分管吏部,戶部,禮部。而尚書右丞,爲原先雁門郡監察御史何辜擔任,其分管兵部、刑部、工部。

至於扶蘇的另一得力文臣曹參,則爲吏部郎中,統管吏部。儘管而今人事任命基本上不會在吏部上,但無疑。這依舊是一個極其緊要更炙手可熱的職位。

其餘五部郎中、員外郎、都事、主事自不細表。無論如何,經過此次變動,原本行朝大批低級官吏,都有了有用之處。在扶蘇未變革之前,這些人一個個基本上都處於無所事事的狀態。行在的行朝也運轉不了,下面的基層官吏自然是沒有事情可做。於是不僅政務過多倚仗丞相府,而行朝卻又閒的蛋疼。

現在扶蘇將行朝改制改組,完善御史臺,分拆丞相府,一把通過重新洗牌將整個行朝重新抓入了手中。而這個行朝,將不再作爲一個面子活計。因爲,其徹底有了應有的職能和權限。開始大邁步地運轉起來!

PS:三省六部附身到秦朝,實話說,會不會適合哪個時空,我無從判斷。畢竟,兩個時空兩個歷史條件。但微言還是想將這套班子搬進來,思來想去,扶蘇就是想要收歸權力到自己手中。換句話說,扶蘇就是在朝廷之中弱化相權,加強軍權。在全國,加強中央集權,弱化地方自主權。當然,放在秦朝後一點可能有點意義。畢竟,秦朝的中央集權是很達標的。

但扶蘇就是這麼個意思,通過改組中央,獲得比原先更加有秩序,有合理性的權力。讓中央能夠在扶蘇手中有效地運轉起來,同時,通過改組中央,加強中央集權來抓緊地方,對抗即將到來的亂局……

最近有書友對回秦的BUG提出了很多看法,微言一一回了,也很遺憾。很多錯漏之處並非是我想刻意這麼做,至於這些錯漏的細節的答覆,在書評區裡微言已經一一回答了。這裡不再反覆,以後微言經歷避免出現錯誤。也請大家能夠繼續指正。

嗯,這四百字不算收費~

第19章 斬宋義破釜沉舟第31章 峰迴路轉臨陣歸(上)第99章 劉邦克豐章邯亂(上)第96章 指鹿爲馬亂真假(上)第25章 秦歌一曲戰洛陽(上)第57章 咸陽風雲起卷終章黑衫齊地不善客上第34章 烽煙四起陳勝王(下)第38章 廢約重定封天下(下)第28章 敵友不明第38章 廢約重定封天下(下)第50章 梟雄亡命英布擇第29章 重騎破陣劉邦逃(下)第83章 西北奇兵仗諜行(上)第14章 晉陽新政煥然新(上)卷終章黑衫齊地不善客上第58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14章 兩相無奈怎生忍?(上)第38章 廢約重定封天下(下)第31章 烽火煙起槍戟銳(上)第72章 豐縣陷落吳廣死(下)第57章 小吏俸薄常憂食第15章 喧囂咸陽驚天案(下)第34章 烽煙四起陳勝王(下)第30章 風起塵卷刀劍出(下)第31章 與虎謀龍貪虎皮第41章 大行皇帝新喪時(上)第2章 呂公美眷虞美人第120章 隴西末第77章 嶺南疑雲卷東南(下)第13章 世族難息或捧殺第59章 男兒豈怯鬥第52章 邯鄲城中腌臢事(下)第41章 大行皇帝新喪時(上)第55章 垓下之圍霸王敗第20章 一語誤帥咸陽客(上)第94章 僞裝潛入牢第54章 叛者誅之范陽勝(下)第52章 協定第38章 擡棺入朝凌衆臣(上)第70章 柔荑芳菲平物價第60章 英雄末路苟富貴(上)第91章 劍斬王逄解朔方(下)第111章 第一道血光第52章 協定第100章 王離身死指南路(上)第22章 兵臨滎陽三川亂(下)第2章 呂公美眷虞美人(上)第28章 底牌盡出殺伐現(下)第32章 收人心(下)第97章 烈火染盡帝王怨(下)第70章 九原衆生夜捧雪(上)第14章 鉅鹿烽火安陽靜(上)第16章 陳平一入安陽亂(上)第111章 第一道血光第63章 輸庸代役輕徭役第25章 胭脂川上胭脂馬第10章 國子學校捏李氏(上)第77章 旖旎地下夜第32章 收人心(下)第39章 莫測風雲莫測心(上)第36章 塵眉垢面小天才第40章 上將萬歲楚會盟(下)第5章 營嘯一發內爭陋(上)第26章 相視不相知,勾結第40章 丫鬟與詭刺第94章 王離進退已兩難(下)第31章 收人心(上)第55章 初師克城降舊將(下)第45章 陷隊之士破陣時(上)第71章 中原激盪風雲東(上)第74章 使君權勢忒顯赫第27章 刺痛第12章 單騎入山 如水旖旎第11章 女人心第26章 義子義女誰爲父(下)第34章 兩面夾擊誰爲難(下)第4章 純眸善睞得誰傾(下)第113章 調教殘破東北虎第101章 豎子或皇子第1章 恩典未及國患深第86章 ;將軍速至蕭關破(下)第37章 旬月復魏河內靖(下)第42章 鼓聲連角營外囂(上)第34章 兩虎相爭騎軍搏(上)第71章 中原激盪風雲東(上)第86章 禍水容顏禍源根第92章 膚施城外變幻事(下)第105章 東胡猛將不負勇第68章 反掌一書定齊氏第93章 大河兩岸勝負事(上)第45章 果毅皇長子破賊第42章 神醫越止 陰謀凝聚第17章 上諭雷霆蕩奸邪(上)第39章 束手無策白髮翁第47章 君臣猜忌離間計(上)第89章 化外小臣請入藩卷終章絕地中生路黃河首更送達第7章 善無城外下馬威第16章 咸陽陰霾 朝堂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