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不僅我軍中計,某還從沮公與帳中搜出這封信來。”
郭圖聽完眭元進、蔣義渠的說辭,毫不猶豫的獻出一布帛。
袁紹接過布帛,看過後臉色鐵青的可怕,眼眸中透露着無窮的冰冷,絲毫不看沮授,一揮手對心腹道:“把沮公與給某拿下,等候處置。”
“喏!”
郭圖當即喝道,與逢紀一對眼,逢紀手一揮,幾個大戟士上前將沮授押住。
田豐正要爲沮授開解,可看到袁紹手中的布帛一頓看向沮授,沮授連連對其搖頭示意。
田豐突然想起沮授給自己說的:“不要在袁紹憤怒時爲其開脫,那樣只會把自己也陷進去,最好能在袁紹氣消時再進言。”
袁紹本不傻,只是氣急而已,縱然如此,也是把沮授關押起來,若是曹操,如此證據確鑿,恐怕要當場把沮授推出去斬首了。
郭圖二人見田豐欲勸又被沮授輕易制止,不由暗道:可惜。
沮授被大戟士押走。
袁紹只覺得胸悶的透不過氣來,連自己最信任的謀士都背叛自己,難道真是天要亡我?
天命不在我嗎?
大好形勢,竟然比袁公路那廝還要先覆滅?
袁紹再聯想到昨夜的夢,他們分明是在嘲笑袁紹,你能滅了我們又如何?我們正在黃泉路上等你呢?
“可惡!可惡!孤要斬殺,斬殺爾等這幫惡賊!斬殺爾等!”
袁紹氣急攻心拔刀亂揮,諸將上前勸阻卻被袁紹砍傷好幾人,最後袁紹噴出一道血箭,仰面栽倒在地。
“主公,主公。”
郭圖見袁紹仰面栽倒,才與諸人一擁而上,將袁紹擡回大營。
袁紹當着諸軍的面吐血,這讓所有看到的袁軍將士都士氣大落,有的袁軍將士悄悄脫離袁軍大營,散落於野。
毋極城。
晉軍火燒袁軍大營,袁軍後退十里紮營,毋極之圍解,劉備當即率軍進駐毋極。
此刻毋極城內都是三氏佃戶與私兵,城內人人皆兵,人人帶傷,在蘇雙、甄逸的帶領下迎接晉軍入城。
此番河北之戰,如果不是毋極城立抗袁紹主力,晉軍絕不會勝得如此輕鬆。
當然這也是袁紹選擇一大錯誤,毋極乃劉氏商鋪根基之一,中山三大豪商分別生產武器、甲冑、箭矢、還有囤積糧草,這些都是戰略物資。
如果袁紹選擇元氏、哪怕是涿郡,新陸城都沒有如此多的戰略物資。
不過此戰傷害也是巨大的,三氏私兵死傷慘重,三氏擁有的工匠很多被拉上城頭當炮灰使用,還有被袁軍投石車砸死的。
此一戰,三氏實力大損,頗有些傷筋動骨的意思。
當然這也是劉備的意思,太過強大的外戚不利於王朝的統治,商賈只負責經商便可,像弓箭、鎧甲等戰略物資還是別涉及到。
不過毋極三氏在河北之戰做出的貢獻還是巨大的,如果劉備不以同樣重要的賞賜來籠絡,必然會大失人心。
自古鹽鐵爲官營,劉備把弓箭、鎧甲從他們手裡收回來,另一邊卻把鹽利放到他們手裡。
自從呂布在北海曬鹽成功後,那渤海乃至萊州灣廣大的地區都會成爲晉軍曬鹽的場所。
自袁紹吐血昏迷後,袁軍又後撤到滹沱河邊上,袁軍做出的姿態很明顯,那就是要背河一戰。
袁紹雖然經數敗,麾下還有數萬健兒,還有大戟士這樣的精銳,若真的拼死一戰,必然會在晉軍身上重重咬上一口。
劉備亦不着急,調張郃自安平而來,全面把袁紹主力包圍在下曲陽附近的滹沱河兩岸。
另一側令張飛、臧洪、徐庶加緊攻勢,儘快攻下鄴城、平原、南皮。
辛評在回冀州的路上被晉軍所擒,徐庶以辛評誘降辛毗,南皮遂歸晉軍所有,徐庶入城後,當即安民。
南皮一下,王門、牽招、鮮于輔等人不分晝夜猛攻薊縣,薊縣將士不堪齊周、魏攸的高壓,於夜斬殺齊周首級,開門投降,魏攸於亂軍中自殺。
廣陽已平,王門駐守廣陽,幽州士族鮮于輔、鮮于銀、閻柔等率精騎南下助戰。
河北之戰,僅剩鄴城、平原、下曲陽三處戰場。
然而,公孫度派柳毅自海上進攻東萊。
時臧洪留高順齊國,自己督徐榮、郝昭圍平原,又有魏續坐鎮東萊,陳宮任北海相。
時陳登父子爲呂布心腹,陳宮被排擠,因此對於臧洪的舉薦,陳宮沒有猶豫,呂布雖有怨言,可北海之鹽換晉軍之兵乃其站穩徐州之根本,只能聽之任之,再加上陳宮的確煩人,他也落得清靜。
魏續未曾料到公孫度大軍會從海上來,等柳毅略取數縣後才發覺,魏續忙派軍與之戰,卻被管承設伏擊潰。
魏續死戰得脫逃往北海國。
陳宮得到魏續的消息後,隨即以魏續爲先鋒、劉政爲大將出兵東萊。
陳宮臨走前,派人前往齊國告知高順,望其緊盯着泰山賊。
高順雖然有防備,可泰山賊在臧霸的指揮下一擁而上,陷陣營縱然精銳面對一團散沙的泰山賊也只是斬首數千,餘者潰散入齊國、北海國各郡。
臧洪得到消息不得不再次從平原調兵,讓郝昭再領大軍揮師南下,同時派人向呂布求援。
呂布聽到臧霸私自出兵齊國,襲北海之後大怒,隨即起兵攻略泰山。
呂布起兵討泰山,徐晃自東郡而襲內黃,于禁坐鎮潁川,這無疑是曹操壓力大減,曹操一面派呂虔出鎮泰山,一面令夏侯淵防東郡,令曹仁防徐州,自己再次於袁術戰於淮汝。
張勳等連戰連敗,曹操又派人赦封劉闢爲汝南太守,令黃巾再起汝南,使得袁術焦頭爛額。
袁術不得不再次向劉備求救,黃忠得到消息後,一邊派人向後方請示,一面以陳到爲先鋒,自己督黃敘、魏延數部入汝南。
潁川的于禁亦派李通入汝南支援。
一時間中原戰局再起波瀾,連帶着河北戰局夜出現不穩的狀態,身爲劉備的都城長安也是暗潮涌動,一時間天下風雲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