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戰陣之道

雨過天晴,災難叢生,死去的人已經死去,活的人還要砥礪前行,這是楊浩說過不止一次的話。

外界在這場災難中變成了什麼了,楊浩無法想象,當然他也不會因爲好奇心和同情心就去派人前去查看。

他認爲還不到時候,這麼短的時間內,那些小部落還沒有到最絕望的時刻,這個時候他如果出現,救世主的效果便會大大折扣。

生存的壓力,讓他的心不得不冷下來,一時的心軟,可能就會將他帶到萬劫不復的深淵當中。

好在這個時代沒有什麼悲天憫人的聖人,這才讓躺好的心感到了些許平衡,大環境如此,即便是自己冷眼旁觀,也不會有人說三道四。

就像是大齊部落的族人,沒有一個人哪怕是思考過一秒鐘,其他的部落怎麼樣了。

還有的吃喝的他們,只要自己過好每一天,就算是其他人都死光了,那又關自己鳥事。

被雨水浸泡的土地慢慢的乾燥下來,部落又恢復到了以往的生活當中。

新挑選出來的僕從軍爲了楊浩的一句承諾,任勞任怨的在烈日下苦練,沒有充足的營養補充,養他們看起來有些乾瘦。

不管堅毅的眼神,還是讓楊浩感到欣慰的。

這是一支可堪一用的軍隊,楊浩心中爲這支僕從軍做出了一個評價。

除了僕從軍之外,大齊部落的正規軍已經完成了基本的隊列練習。

經過這麼久的訓練,就算是一頭豬,也能分得清前後左右了,當然,士兵們自然不是豬,向左轉向右轉這些基本的隊列動作,已經難不倒他們,楊浩覺得它們如今水平,已經達到了小學生上課間操的程度。

即便如此,楊浩覺得是時候開始更進一步的訓練了。

孫子兵法雲,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正說明靈活的指揮,和高效率的陣型轉換多麼的重要。

楊浩沒有讀過孫子兵法,但這並不妨礙他理解這一點。

他心中已經有幾種陣法,這些陣法都是曾經他在遊戲或者是電影當中學到的。

今後隨着鎧甲和盾牌,單兵格鬥已經不現實,沉重的鎧甲提供防禦能力的同時,也極大程度的限制了士兵的靈活性。

而戰陣也就應運而生了,楊浩的印象中,最簡單也最容易掌握的就是馬其頓方陣,這種方陣極其簡單,一打氣士兵現在的能力掌握並不難。

但是這種方陣人數太少根本沒什麼作用,楊浩智能暫時先將這種戰陣捨棄。

思慮了良久,關於冷兵器時代的戰術,他在腦海中過了一遍,不過遺憾的是,大多數戰術都不適合目前的大齊部落,

最終,楊浩只能結合現有的條件,結合記憶中的戰術,創建屬於自己的戰陣。

大齊部落現在一共有兩支軍隊,三十人的正規軍自然是主力部隊,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楊浩也不想現在就進行改變。

而另外三十人的僕從軍雖然算不上是炮灰部隊,但是整體實力上一定會弱於主力部隊,基本上就是消耗敵人爲主力部隊創造機會的職責。

楊浩在地上寫寫畫畫,最終決定目前的戰陣還是以方陣爲根基。

將三十人按照6x5的方陣進行排列,由於目前最強力的武器只是青銅短劍,因此處於方陣中的士兵排列不想長矛兵那般鬆散。

爲了防禦敵人遠程武器的襲擊,在楊浩的設想中,一部分士兵會拿一面半人高的方形盾牌,另外一些士兵則拿圓形盾牌。

當敵人用弓箭覆蓋射擊的時候,拿方形盾牌的士兵就會起到防護作用,當近戰的時候,相鄰的兩名士兵會相互配合,拿圓盾的士兵負責進攻,拿方陣的士兵負責防守。

這是楊浩結合部落的實際情況,所能想到的做好的解決辦法。

不過想要將這種設想的戰術用於實戰,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以這些士兵的領悟能錄,想要靈活掌握這種戰陣,絕不是一兩天的事情,具體要用多久,楊浩心中根本沒有底。

而對於那些僕從軍,楊浩沒打算爲他們準備甲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楊浩實在是太窮了,能在一年之內爲三十名正規軍配齊甲冑,他就覺得是極限,要是僕從軍也如此,他認爲自己簡直就是瘋了。

雖然不準備爲僕從軍配甲,但是配上一些盾牌還是可以的。

楊浩的目標是將這些僕從軍組建成長矛兵,只不過它們所用長矛卻不是青銅長矛,以大齊部落的近乎於零的金屬冶煉能力,想這些是不現實的。

長矛兵只能用削尖後經過碳化的木棍充當自己武器。

如果這些人在交戰之時,能將自己設想的戰力發揮出四成,對付一些和自己部落規模想當的族羣,他認爲應該是佔據很大優勢的。

至於那些大部落,根本什麼戰陣能撼動的,面對這種勢力,楊浩覺得還是三十六計溜之大吉比較靠譜。

有了計劃,楊浩便着手進行此事,將渠和朔相,還有僕從軍的代班長,力央和浮叫了過來。

四人依次對楊浩行了個軍禮,邊跪坐在楊浩身前。

將自己苦思良久的戰陣對衆人說了一遍,原本楊浩估計這四人應該對自己天才的想法佩服一番,但現實是,這四人根本沒什麼反應。

楊浩皺了皺眉,以爲他們對此有什麼獨到的見解,便問道:“你們對此可有好的建議。”

四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此情此情,只能賦詩一首,懵逼樹上懵逼果,懵逼樹下你和我。懵逼樹前排排坐,一人一個懵逼果。

“我操,這羣白癡居然沒聽懂,這他孃的浪費感情。”

楊浩有些無語。

楊浩無奈之下,只能畫了一些簡易的圖形,以儘量淺顯易懂的詞彙將自己的想法再次說了一遍。

這一次,四人終於有些理解了。

“首領,此陣大妙了,這樣一來,我族當不懼任何人。”

朔相連連稱讚道。

楊浩對此只是笑而不語。

在三人都對此陣讚不絕口的時候,沉默良久的浮突然說道;“首領,這陣太複雜了,族人能練會嗎?”

第一百四十三章 日新月異第四百七十三章 玉門之戰(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理想的作戰方式第二百三十四章 天下將亂第七十八章 畫餅第四十六章 僕從軍第三百二十四章 三年第七章 我要搞事情第三百四十四章 儲君第四百四十四章 第一生產力第三百二十八章 賭一場第四百二十一章 唯武器論第四百一十四章 案子第二百四十一章 爲國爲民第三百五十八章 莘城客棧第一百零八章 追殺與反追殺第一百四十一章 一籃雞蛋第四百零六章 變化的世界,變化的文明第三十一章 等級制度第七十九章 軍法第三百八十四章 教誨第二百一十一章 結交第一百零二章 戰前動員第二百九十九章 敵人來臨第四百零七章 前進吧!大齊!第五十一章 該行動了第三百七十六章 苗奸第四百七十二章 玉門之戰(一)第五章 策反第八十九章 弓之事第三百五十章 徵苗之策第三百六十八章 北方統一第八十四章 恐慌第三百二十三章 病來如山倒第三百八十二章 江北四鎮第七十四章 想要一個房子第一百一十一章 戰後第三百零六章 傲視羣雄第三百三十五章 落寞的有仍氏第四百三十八章 三月三第一百五十四章 地牢中的尷尬第一章 奴隸第六十四章 食物的煩惱第四百六十章 起兵伐蜀第三百三十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四百一十四章 案子第三百一十九章 民心所向第二百九十章 陰暗第二百九十四章 支援第三百七十八章 皇親國戚第四章 受到刺激第二百二十六章 攻防(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遠方的城第一百一十三章 真心?作秀?第四百五十三章 辣椒第二百零二章 採蘑菇的小姑娘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防(三)第三百四十八章 苗人強盜第四百一十五章 年輕人的崛起第二百三十章 功防(六)第二百六十六章 文明與征服第二百二十五章 攻防(一)第六章 蠱惑人心第三百八十五章 人才不問出身第五十一章 該行動了第四百一十一章 邊疆之策第十四章 攻破第五十八章 新部落,新氣象第十四章 攻破第三百六十四章 做官?科研?第二百四十一章 爲國爲民第三百三十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六十二章 橡子第二十章 變態的楊扒皮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軍壓境第四百一十五章 通榆縣第二百七十八章 爆炸第五十六章 追殺第九十二章 震驚!第一百六十六章 爆炸性的消息第九章 奴隸暴動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打土豪,分田地第三百零六章 傲視羣雄第二百五十一章 提防有窮第二百五十六章 流寇來襲第三百二十一章 農民工第二百三十三章 喝酒吃肉吹牛逼第三百九十五章 遺憾第一百六十七章 手工狂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猥瑣第三百八十五章 人才不問出身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計劃第一百四十一章 一籃雞蛋第一百五十七章 猥瑣第三百七十三章 傾國之戰第二百一十七章 好基友第二十二章 墟的消息第三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三百一十章 南巡第二十五章 有熊姞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