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人一輪箭雨過後,甄五臣只領着麾下士卒死命前衝。
楊可世同韓德只一邊命麾下將隊伍穩住,一邊命令青壯們繼續放箭,自己卻將兵器端起,做好廝殺的準備。
常勝軍猶自悍不畏死的往前衝來,欺負對方爲新丁,只要自己近得前來,必定能一舉擊潰對手。
三輪箭雨已畢,常勝軍已經衝至數丈開外,此時再行發箭已毫無意義。
楊可世便大喝一聲:“棄弓!取刀!”
若是軍中野戰,自以長槍爲王。唯有長槍長度過長,一旦敵人近身便無法抵擋,故此便十分講究配合!
兩軍爭戰之時,若是配合默契,後面的士卒自可用長槍護住前面士卒的周身。
如今既於皇宮附近的大街上巷戰,空間有限,長兵器施展不開。且遼人青壯又未經訓練,談不上配合。故此自是使刀爲便。
在楊可世麾下的喝呼下,遼人青壯們也只得丟下弓箭,戰戰兢兢的拔出長刀來。
此時常勝軍已經近得前來。
見得常勝軍近前,遼人青壯更是緊張無比,只一個個喉乾舌燥,努力的吞嚥着口水。提刀的右手也瞬間便變得汗水淋淋。
唯有自己尚有父子在另外一隊,衆青壯卻也不敢輕言逃離,將壓力全數嫁接到對方身上去。
韓德瞥見得背後青壯未動,心下大喜。王大人“以父迫子,以子迫父”的計策果然生效了。
新丁上陣,最怕的便是一觸即潰。只要爭鬥得一陣,衆人只會越戰越勇。
自己人馬多去對方數倍,今日新丁未潰,便已算是贏了大半。接下來只要維持大軍不潰,此戰勝負便已經再無疑問。
卻說甄五臣一馬當先衝得近來,見得對方正有一員大將於隊頭,心知若殺得此人,則遼人士氣必沮,大軍必潰。
當下甄五臣便卯足力氣,朝楊可世一刀劈來。
楊可世既然敢持三十六斤重的點鋼槍爲兵器,其身手又豈容小覷?只單手將長槍一擺,挑開了長刀之餘,順手又將槍尖朝甄五臣喉嚨扎來。
甄五臣只覺得手中兵器猛然一沉,身子便不由自主的轉開了去。再見得眼前一花,一隻冷冰冰的槍頭已經刺近前來。
唯有甄五臣身爲郭藥師麾下的大將,到底也是死人堆裡滾出來的,戰場經驗豐富無比。便只於電光火石之間藉着刀上的力量將身子側得一側,錯開了楊可世的槍尖,閃身殺入了楊可世身後去。
只這一招,甄五臣便心知自己萬不是對方敵手,又哪裡敢回頭再來廝殺,只領着親衛往遼人青壯之中殺去。
既然不能行斬首戰術,陣斬對方大將,便只能反其道而行之,靠麾下衆人圍住對方大將,自己領人先擊潰其部下,然後再回頭來圍殺此人。
方纔甄五臣側身避開槍尖,卻將身後的士卒給露了出來。但聽得噗得一聲,楊可世槍尖便扎入了常勝軍士卒喉嚨之中。
當下楊可世將手一擡,便將掛在槍尖的常勝軍士卒揮起,只掄圓了便朝對面敵人掃去。
常勝軍士卒見得楊可世勇武,攻勢頓然一阻。
然則見得甄五臣已經衝入了敵陣,誰敢棄將領不顧?只能又壯着膽子圍將上來,卻也不敢近前搏殺,只數十人團團圍住楊可世,其餘人馬則往後衝去,意圖先擊潰遼人青壯。
眼看着甄五臣已經殺入陣中,自己對面又有數十常勝軍虎視眈眈,楊可世也不敢轉身,便命數名親衛替自己護住背後,單以長槍爲阻。卻猶如一顆釘子一般,只護住將旗不退。
將旗不退,身後諸人也不敢後退。
卻說甄五臣領着親衛殺入楊可世身後陣中,一開始倒是勢如破竹,連殺得數十名遼人青壯。
遼人其他青壯見狀,又欲要騷動起來。
楊可世麾下士卒趕緊大聲喝止,又分出數百人前來抵敵,這才堪堪遏制了甄五臣的殺勢。
遼人青壯一開始見得敵人勇不可擋,心中自是慌亂無比,只顧念另外一隊中的親人,再如何害怕也不敢逃走。如今眼見着敵人攻勢被遏阻,遼人青壯們便也漸漸放鬆下來。
後面尚未接敵的青壯,便有膽大的主動衝上前來助陣。
有得西軍精銳爲主力,原本便已經阻遏住甄五臣的攻勢。
如今一頭猛然又添加了籌碼,天枰頓時便朝遼人一方傾斜起來,常勝軍漸漸落了下風。
一見着常勝軍落了下風,遼人青壯們更加膽大起來。原來敵人也不過如此,一刀劈下照樣一個傷口,一刀捅去照樣一個血窟窿。
大家都是一顆腦袋兩條胳膊,誰怕誰啊!當下遼人青壯越戰越勇!
見得此狀,甄五臣不由得暗暗叫苦起來。
這些遼人青壯明顯未經訓練,何以竟然敢上前接戰?平日裡若是遇到這種情形,一旦自己衝入敵陣,殺得數人之後,對方便會呼啦一聲四散而逃。
想不明白啊!實在想不明白啊!
耳聽着四周慘叫聲不斷響起,不斷有士卒倒了下去,既有自己這邊的,也有遼人那邊的。
然則甄五臣越戰越心寒!
自己兵少,對方兵多,哪怕是一個換一個,輸的也是自己。
既然不能一舉擊潰對方,此戰便已經毫無意義!當下甄五臣暴喝一聲:“撤兵!”,復領着麾下轉頭殺出來。
只遼人猶自未肯放過,只圍着自己拼命廝殺。
甄五臣心下更是慌亂,待到好不容易殺出重圍,再回首一看,麾下人馬已經摺損大半,只剩下二百餘人。
如今防守已經成功,正是反擊之時,楊可世見狀,便領着青壯追殺上來。
甄五臣哪敢再戰,只領兵不要命的往南面逃去。
方纔的苦鬥青壯們猶自堅持了下來,何況現在打順風仗?青壯們便只一個個不要命的追殺上來。
此時一刻鐘已過,便有軍馬追將上來,大聲喊道:“張小乙、霍甲、武三等人,速速離隊!”
武三膽量小,聽得老父已死,自己當活,心下悲痛之餘,卻也有幾分竊喜,便收步欲要回轉。
奈何旁邊張小乙實爲孝子,聞聽得其父被賊子所殺,乃憤然大怒,拔刀斫樹,大聲喝道:“父仇不共戴天,今日不殺光賊子,誓不生還。”
於此時而言,忠孝乃立身之本。一旦被人扣上不孝的帽子,便寸步難行。
這正是後世鼎鼎有名的”道德綁架“。大家同樣被賊子殺害了老父,人家拋出身來報仇,你敢抽身而去?既然人家拼死,你也只能跟着拼死!否則旁人口水就能淹死你!
武三聽得此語,只覺臉上通紅,心下羞愧不已,乃舉刀附和道:“不殺光賊子,誓不生還。”
又有人大呼:“賊子絕吾後嗣,正當以身死之!”這貨明顯是唯一的兒子死了。
旁邊衆人爲之所感染,亦紛紛舉刀附和!當下士氣如虹,衆人只一往無前,直朝南城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