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年少無知

衆同學都有些莫名其妙地離開了校舍,王延興卻在看着徐寅離開的方向,心裡七上八下的:這徐夫子是真有事呢,還是被自己刺激了才提前放學的呢?可別到王潮那裡去告狀去了吧。好不容易纔在王潮那裡得了個及格分,如果真是去告狀了,那該如何是好啊!

這問題還沒想明白呢,孟鹹卻過來上前一揖:“郎君之才實在孟鹹之上,此前,孟鹹多有輕視之處,請郎君見諒!”

王延興一愣,連忙說道,“長求何出此言啊!某所思者淺薄,書上所著者深刻;某每日想這些事情,卻耽誤了課程的學習。是因小失大也!”

“即使如此,孟鹹斗膽向郎君建言,請勿要再行孟浪之事,專心求學,則來日成就,不在刺史之下!”

好嘛,又是個勸諫的!老子不就上街調了個戲嘛!至於啊!王延興心裡直翻白眼,只是,有一事卻又是疑惑:孟鹹與自己的關係實在是還沒到這一步啊!勸諫之事除非摯友,大抵都是僕對主,臣對君,王潮對孟鹹有識人再造之恩,可這種恩惠是出於公事。孟鹹要報恩,只需學有所成之後,對王潮有所回報即可,跟王延興卻沒多少關係。他這是何意呀?王延興不好說破,嘴上只是客客氣氣地說道:“延興定然聽從長求之言,不再行那孟浪之事。”在心裡又補了一句,“只是,那什麼五經古意就算了,某實在是讀不了啊……”

且不多說這些學子如何如何,卻說徐寅出了校舍,轉回後院,徑直往住處而回。一路上,心頭始終徘徊這那四個字:實事求是!

這四個字,說來簡單,意思也很淺顯,可是如果將它作爲求學、爲政的原則,裡面的文章可就大了!

徐寅不知道,王延興是如何,從漢書那麼甬長的文字中,找到這四個字的。

這不是簡單的學識,這是大智慧啊!

如果王延興知道徐寅這個評價,必然是要哈哈大笑三聲,然後大讚徐寅識貨!要知道,天朝改革開放幾十年的理論的基石,就落在這四個字上面:實事求是!這不是大智慧,那是什麼?

從校舍到後院,距離並不太遠,路上的時間不足以讓徐寅想太多。他回到住處,打着揖進去:“夢君久等!”

原來他確實是因爲有客來訪,才放學的,倒是與王延興沒有多少關係。而所謂夢君,是他的詩友,仙遊人鄭良士,字夢君。此人長於五言、七言,好交遊。這次過來,不知道又帶來哪些佳作。

鄭良士連忙起身相迎:“只是又要勞煩昭夢,爲某指正幾篇拙作!”

“夢君過謙!夢君佳作,某自當拜讀!”

兩儒相逢,少不得先要互相酸一下,互相恭維一下,然後才談正事。而所謂正事,卻是鄭良士謀求功名的一個計劃:向皇帝獻詩五百首。

五百首詩可不是一個小數字。像李白這樣的站在唐詩巔峰的大詩人,一生中所作的詩歌,流傳下來的,也不到千首。這鄭良士如果當真在幾年之內能攢出五百首,那可不是件簡單的事情!當然了,如此速成的詩集,有許多詩的水平怕是不會太高啊。

只是揭人短的打臉之事,能不做還是不要做的好:“此乃勝事!夢君經年作詩以獻皇帝,此舉,實乃吾輩之師!”

“昭夢謬讚,某正爲此時而來求昭夢,勞煩昭夢助某完成此事!”原來鄭良士也自知自己些的詩篇水平可能不太齊整,所以,選了許多來,讓徐寅幫忙挑一挑,選一選,把那些還可以的挑出來,將來好獻給皇帝。

如果是之前,徐寅定然是欣然應允。不過,現在,他心裡卻又存了另外一份心思:這獻詩之事,在這亂世之中,於國於民,又有何益?

儒家治國,儒學之用,於百姓,某過於教化,使其知禮、守序,可是,當食不果腹之時,有詩百篇、千篇又能當飯吃?

思緒之下,不覺得就有了一絲猶豫。

鄭良士看在眼中,“昭夢可覺得不妥?”

徐寅醒悟過來,忙辯解道:“某隻爲夢君之大氣所震撼。吾輩能爲此勝事作爲,榮幸之至也!”

“那就好!”鄭良士不知道徐寅心中想法,只當徐寅是真心願意相助,“有昭夢相助,良士成功在望啊!”

說話間,將一沓厚厚的詩稿取出,請徐寅看。

兩人都是愛詩之人,以往以詩會友,兩人都是十分盡興。只是這次徐寅實在是心中有事。

鄭良士也不是笨人,也看出來了,“昭夢可有心事?”

“到也不是,只是,今日在校舍,一學子問我一個問題,我卻未能給他解答……”說着,他就把實事求是一事說了出來。

誰知道才說沒幾句,鄭良士就一臉憤怒:“此人簡直是巢賊之流!大逆不道!昭夢還管給他解惑?直接戒尺打將出去便是!”

“夢君何出此言?”徐寅一驚,他出身低微,自然能認同王延興的話,卻沒想過,鄭良士出生鄭氏本家,雖然算不上豪族,可也是一個大家族。族下地產雖廣,卻是積了幾輩人的功勞,纔買了這麼許多地產,乾的就是蓄莊客,收租子的買賣。結果,黃巢軍過福建的時候,他家的土圍子,就出了內賊,被裡應外合攻破了。本家死傷慘重,家中積蓄損失殆盡。好在黃巢軍沒有長期盤踞,最根本的還是,土地是搶不走的,這纔在黃巢軍離境之後,蒼涼地收拾殘局。受此大亂,他最恨的就是他家中和黃巢軍勾結的莊客。如何會爲那些兩腳泥的田舍夫說話?

“何爲民生不足養?乃刁民頑劣!不事莊稼,不供養朝廷,反倒整日裡盼着朝廷賑濟。”鄭良士袖子一甩,怒氣不可遏制,“他說無地可種,昭夢擡眼看我泉州四境,荒山何其多,如其肯開墾,何愁無糧可吃呀?”

話說到這裡,徐寅想想也是,泉州之地,雖說七分是山,而只有兩分平地。可這山地即便不能高產,種些雜糧、小米也是多少有些收成,何至於沒有吃食?只怕是那王延興年少無知,想茬了。

當即將這事放下不提,專心讀詩。

第二十章 章傢俬事第一百一十章 保全武裝第一百一十章 鄭氏孤兒第二十九章 頭人竹籬(第五更)第四十九章 副使黃碣(第三更)第一百章 孟鹹康復第三十六章 何去何從第一十五章 小溪場第七十八章 寶安擴產第九十六章 人爲財死第三十一章 哪朝太祖第二百二十二章 技術進步第一百七十三章 百般阻撓第一百五十一章 兄弟合兵第一百四十章 快郵帆船第五十七章 不良帥第一百零二章 撫州急報第一百八十二章 立軍令狀第一章 雙線出擊第一百章 突襲浮橋第五十一章 越州兩害(第二更)第二十四章 割袍斷義(第三更)第四十八章 驚人巧合第八十六章 試射火槍第四十五章 明暗鬥第十章 洗劫一空(第三更)第一百九十六章 天子殞命第八十二章 臨敵試探第五十六章 古勇急報第二十五章 道竹真經(第一更)第三十三章 近前狙殺第十九章 水力第十二章 前夜(第二更)第六十七章 棉紡織場第五十四章 秀兒心計第二十九章 擾亂治安第一百六十章 進軍長安第一百章 路遇軍寨第一百三十六章 以進爲退第四十八章 驚人巧合第一百四十七章 十三太保第四十五章 遷址廣州第五十四章 遠航(第二更)第一百一十六章 割據江南第七十七章 與虎謀皮第六十八章 歹毒之策第二百零二章 交待任務第三十四章 一潰千里第一百四十一章 同艙同學第五章 自立留後第五十四章 考試第四十三章 花樣作死第二百章 李振勸進第三十七章 天道之名第九章 實事求是第九十五章 婚禮(第一更)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河之隔第八十五章 留客蘇州(第一更)第一百零二章 營中迫降第十五章 血色黃昏(第一更)第七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二十四章 兄弟紛爭第一百四十九章 強襲潼關第四十七章 霹靂監丞(第一更)第一章 討要賞錢第二十三章 請功第一百八十四章 超遠射程第四十三章 天道院長第二百二十二章 技術進步第七十一章 孫儒議事(第五更)第五十章 今日董真第五十七章 棄城東逃第二十二章 被逐離家第七十九章 受困步頭第三十九章 參軍徐武第十四章 福兮禍兮(第二更)第九十章 不世功勳第一百零七章 錢鏐往事第一百九十四章 以馬換炮第八十三章 鄭府論戰第六十四章 豐收季節第五十章 朝令夕改第七十二章 屍山血海(第一更)第五十五章 伏擊傷敵第一章 雙線出擊第五十六章 城上對決第三十六章 單兵火器(第二更)第五十八章 改編方略第九十四章 血洗草坡第二百二十四章 薛王遇刺第一十九章 樂師雷同(第二更)第四十三章 天道院長第三十一章 再造新船第六十八章 歹毒之策第七章 暗夜突襲第三十八章 不速之客第七十四章 秀兒領命第三十二章 借題發揮第二百二十一章 說降蘇州第五十七章 一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