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入仕

隨口說了聲心中志願如何如何,不曾想,卻被徐寅追問,讓王延興一愣。他心中志願是什麼?

穿越重生以來,他只是本能地覺得,重活一世太難得,何不做一番事業來。

可這半年以來,所見、所聞,卻又讓他打心底裡開始同情起先人的不易。可若當真落實爲一個心願,卻沒有好好總結一番。不過,他很快就想到杜甫的一句詩,誠懇地說道:“學生志願,能大辟天下寒士俱歡顏……”

“要大辟天下寒士,須得廣廈千萬間……繼之所行之路,不與他人同,卻正合實事求是之意……爲師佩服啊!”徐寅忽然喟然一嘆,竟然朝王延興拱手一拜,“爲師矣有此願,欲學得滿腹經綸,爲求君王心……如今看來,卻是錯了!”

“老師何處此言……”王延興話一出口,才覺得,真是廢話,現在這個時節了,李唐皇帝被困在長安,實際掌握的面積,比福建還小,就算是得了他的信任,第一要考慮的也是如何維繫帝國的延續,想普施善政,惠及小民,只是個白日夢罷了。

不過,徐寅見王延興似乎沒會過意來,只當王延興對天下大勢瞭解不多,便將此時天下局勢款款地說來:

此時的中原,早已亂戰成團,李克用、王建、朱溫、楊行密、孫儒、董昌等軍閥,在從西起成都,東到蘇州,北至雲州的中華大地攻城略地,而中央政府,對這種亂象,全然無力控制。

許多城池,被雙方軍閥來回拉鋸爭奪,戰區百姓,若不逃亡,便難道身死的下場,當下,最慘的,是孫儒控制之下的區域。

此刻,他同時與楊行密和朱溫爭奪淮南的控制權,雖然還沒到他徹底瘋狂的時候,不過,他的殘暴已經開始暴露無遺了;

但最讓徐寅擔心的是,皇帝竟然命張浚爲帥,去征討李克用……

李克用是什麼人?沙陀騎兵的總瓢把子!而沙陀騎兵又是什麼人?這是一羣馬上生、馬上長,天生的騎兵種,黃巢便是敗在李克用率領的沙陀騎兵的鐵騎之下!

而張浚是什麼人?黃口白牙的文人書生,從沒聽說過他能領兵;

新建的天子六軍又是什麼人?全是新兵啊!沒有上過戰場。

這樣兩支軍隊對戰,結局會如何?

此時,戰局正大概已經進入到關鍵時刻了,因爲距離的原因,戰況發展的還不太清楚,可無論如何,徐寅都覺得天子的勝算實在是渺茫啊……

唉……王延興也是一嘆,不過,他這一嘆,一半是給當朝天子。

自古以來,亡國之君,大抵能分爲兩類,一類是敗家子,例如紂王、例如隋煬帝、例如陳後主等等,

還有一類,則是前任造的孽,非要他來還,例如漢獻帝、又例如當朝的這位……

李燁接盤之後的李唐天下,作爲一個統一的政權,已經是名存實亡了。也就還剩下一張皮蒙在外面,沒有最後的破滅罷了。

以他知識和能力,如何去力挽狂瀾?王延興嘆他生不逢時!

另一嘆,卻是爲徐寅而發。作爲一個後世的來客,對待天子、君王之類的人物時,要比這個時代的人們要平淡得多。可這種天然的心裡觀念,對徐寅來說,是不可想象的。

在儒家治國理念中,輔佐君王、忠於君王便是第一要素。所謂主憂臣辱,主辱臣死纔是常態。在可以預見君王將陷入不利的境況時,讓徐寅如何不能憂慮、悲觀甚至是絕望?

可無論是李唐天子的窘迫,還是對徐寅的憂心,王延興都無意去幹預,也無力去影響,唯有輕輕的一嘆。

“其實,君王太遠,小民卻在眼前,某無力給予天子助力,卻可以予以黎民幫助!”徐寅端起手中的茶杯,悶悶地又喝了一口,淡淡的,滿滿的,卻是苦澀,“某錯了!繼之所爲,纔是正道啊!”

這……輕輕數語,卻恍若雷霆,自重生以來,何曾聽過這個年代的知識分子能有這認識?

王延興不可置信地看着徐寅,見他臉色依舊沉重,也不知道在想什麼。他這是也要學自己的,來踐行實事求是,來幫助自己爲黎民出力?

想想還是算了,徐寅的名頭太盛,不是小小小溪場鐵做能容得下的大神。

不過,便宜老爹不是一直都在想請徐寅出仕爲官嘛?何不趁機勸一勸呢?

王延興也端起茶杯,喝了一小口,試探着說道:“即使如此,老師何不出仕?爲官一任,造福一方,豈不不枉老師憂國憂民的心意?刺史求賢已久,老師若是願意出仕,刺史定然會任以重位,助老師去實現心中宏遠的!”

徐寅兩眼深意地看了看王延興,低頭沉默了稍許:“重位便罷了,能做點事情,無需愧對父老即可!”

這算是求官嗎?王延興心中暗歎,不知道要多大的決心才能讓徐寅說出這樣的話來,但,這對王潮卻是個機會,王延興連忙拜道:“老師言重了!老師願意出仕,實乃泉州之福!延興這就去稟報刺史!”

以徐寅名氣,自然不可能拉到鐵場去幹雜活,甚至是在南安縣,除了一縣主官之外,別的職位只怕是都配不上他!這個難題,還是給王潮去考慮吧。

畢竟泉州現在長史、別駕的職位都是空的,也無需考慮人事變動爭權奪利的問題。當然,這樣的決定也只能由王潮拍板……

出了州學後院,王延興連忙打馬趕到刺史府,向王潮彙報。

王潮也不含糊,立即備了文書告身,親自前去迎徐寅。若是在平時,長史這個級別的官員的任命,必須由中央來決定。現在嘛……連觀察使、節度使都是自立的了,就更別說長史、別駕、司馬了。

也不知道王潮是聽了王延興的建議還是本身就是這般打算的,他給徐寅任的職位正是泉州長史一職。

王潮得了徐寅這樣一位無論是名望還是實務都是上上之選的助力,自然是滿心歡喜,王延興最初的計劃卻是要落空了,他到徐寅這裡來送茶葉,其實還想請徐寅再寫兩首詩讚一讚,然後,再好拿出去打廣告來着。

最好,還能勸他長期地喝新茶,那效果就更好了。只是,現在徐寅當官去了,也不知道還沒有用閒情逸致來寫詩……

王延興撇撇嘴,暫且將徐寅的事情放下。

申定平過來彙報,說是找到了那個叫黃起東的人,就是採兒說的,鬱香茗茶此前的掌櫃。

同時,申定平也將這黃起東的跟腳一併查清了:

自從祖父輩起,黃家就爲鬱香茗茶做事,算起時間來,超過了五十個年頭。

黃起東更是從小就在鬱香茗茶中長大,是採兒的父親爲女兒專門挑選和培養的得力的人手。對茶葉一行,十分精通,假以時日,採兒黃起東組合,便完全可以撐起鬱香茗茶的新一代的發展來。

可惜,時局之下,任你再精妙的謀劃,也落了個空。

鬱香茗茶破家之後,採兒一家身死,只有採兒以奴婢身份獨存。至於一屋的奴婢、下人,盡數逃的逃,散的散,一夜之間,全走了。

這個黃起東一家,也逃出了泉州,便在莆田一處村子,置了幾畝地,餬口過日子。

就在剛剛,才被申定平“請”到泉州。見了面,見這個名不見經傳的茶鋪掌櫃,在個不高,四十來歲,再加上清清瘦瘦的身材,站在前面,毫不起眼的樣子,丟莊稼地裡去,還真跟種地的農民沒分別。不過,既然是採兒鄭重地提出來的,王延興也不以貌取人,將他請到自己的屋子,具案席相待。

也不知道是不是申定平去請他的時候,不那麼大方,黃起東一臉漠然,卻將這些視而不見,打個拱,也算是禮,坐在座位上,也不見他有一點民見官的拘束。

這人怎麼這樣?見了衙內還擺架子?劉伴興臉色一怒,出口就要斥責……

第七十八章 面授機宜第十一章 海試(第一更)第八十二章 技術躍進第一百一十章 保全武裝第五十四章 翁山相見第九章 錦囊妙計第五十四章 遠航(第二更)第一百四十七章 十三太保第四十五章 遷址廣州第四十六章 被貶番禺第九十九章 連夜逃命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河之隔第八十五章 水戰之謎第一百六十三章 坐地升官第一百八十三章 艱難仿製第四章 血染廣州第二百二十七章 逼做天子第一百四十九章 強襲潼關第一百九十四章 以馬換炮第一百七十五章 合作種地第六十三章 十年之約(第一更)第五十七章 棄城東逃第一百二十一章 廣收市稅第八章 論戰第二十七章 應召而來第二百一十一章 重賞之下第五十五章 重用孟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黃雀在後第八十六章 希望何在(第二更)第一章 魂歸泉州第一百五十一章 兄弟合兵第八十五章 水戰之謎第四十四章 徐武賣刀第六十九章 詹州往事(第三更)第三十章 八卦第五十二章 吐氣如蘭第二十八章 解散私兵第五十四章 秀兒心計第七十八章 蒙藹南逃第六章 草還丹第二十二章 軍歌嘹亮(第一更)第九十五章 雙喜臨門第四章 終得賞識第四十四章 生死之路(第二更)第五十七章 不良帥第三十章 一夜暫歇第三十一章 儋州賽歌(第三更)第九十八章 圍三闕一第八章 屯門駐兵第五十六章 一語驚人第八十五章 水火之力第六十六章 海貿世家第六十七章 求援福州第一百四十六章 朱溫設套第一百九十五章 賣身救父第一章 討要賞錢第二百零八章 杭州城防第四十六章 水陸夜襲第十章 直言惹禍第五十四章 翁山相見第八十七章 餘姚疑雲(第三更)第二十五章 白忙一場第三十三章 年底結算第二十一章 代管之道第四十九章 重陽見禮第五十二章 各懷鬼胎(第三更)第七十八章 蒙藹南逃第五十九章 追擊水匪第一百三十二章 小兒胡吹第三十六章 愛嬌去職第一百八十四章 超遠射程第三十九章 目標雷州(第一更)第八十五章 降唐之議第四十二章 鼓山船廠(第三更)第三十八章 婦人之心(第四更)第十章 年少無知第五十三章 狼窩虎穴(第一更)第一百七十三章 百般阻撓第六十一章 新晉刺史(第四更)第六十章 計定翁山(第三更)第一百六十九章 吏治之道第八十八章 交州鹽事第六十三章 十年之約(第一更)第二百二十八章 勿忘初心第七十五章 圍追堵截第四章 破局之人(第四更)第四十一章 打探消息第六十五章 誓報子仇第二十七章 殘破第一百五十章 喋血潼關第二百二十四章 薛王遇刺第一百零四章 蹊蹺設伏第四十四章 生死之路(第二更)第五十九章 誘餌(第二更)第三十二章 奇恥大辱第六十七章 求援福州第二百二十六章 行程變更第二十一章 代管之道第一十五章 小溪場第十六章 土人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