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樂毅聶顯奔魏 韓國來索人

樂毅帶着聶顯來到了岸門。

樂毅便以河陽君家僕來投靠公子束,而公子束也在河陽君府見過樂毅,早就對其十分欣賞了,自然對其沒有任何猜忌了,而是把樂毅和聶顯都安置在自己身邊做了親隨。

有了這種機會,聶顯自然更有機會下手了,在一個大雨磅礴的夜晚,樂毅幫聶顯支開了韓公子身邊的婢女,趁公子束熟睡之時,聶顯手持魚腸劍潛入其臥榻處後,直接一劍刺入了公子束心臟,公子束就此斃命了。

聶顯與樂毅也趕緊逃離了岸門,直到第二天,公孫衍和岸門韓軍才知道公子束已遇刺之事,再行捉拿兇手,已經爲時過晚了。

樂毅與聶顯倆人一路逃亡了韓魏邊境之地,這時早已經有一輛馬車在等待着兩人。

待倆人上車後,聶顯發現車上早已經有一女子坐在上面了,這女子便是其妹聶蓉了。

三人便一路北行,直奔大梁去了,畢竟這也是鄭復早已經爲幾人安排好了的。

魏嗣這日在宮中也收到了秦軍退兵、韓公子束遇刺的消息,便依然把陳軫、蘇代、如耳三人召來商議了。

只聽如耳首先說道:

“這秦軍退兵恐怕是與楚國有關吧?”

魏嗣搖了搖頭:

“此事尚且還不好論斷,畢竟岸門韓軍可早已是強弩之末了,秦軍這番撤兵舉動確實有點匪夷所思!”

如耳繼續說道:

“畢竟這伐韓的秦軍,可是其從藍田調來的啊,而且藍田乃秦都防禦楚軍的門戶,若楚軍知道此事了一定不會放過這等大好機會的!”

蘇代也說道:

“這可不好說,畢竟秦軍陰險狡詐,說不定是在迷惑韓國呢?”

陳軫便說道:

“這個時候,秦軍乃長途跋涉而來,而且又經歷了一戰,恐怕早已經人困馬乏,沒有補給而退兵或許也算正常。”

突然聽到門外張孝聲音傳來了:

“大王……大王,有韓國使者來了,說有事要緊急求見大王您!”

魏嗣便詢問陳軫三人:

“韓使緊急來見,幾位愛卿怎麼看?”

三人異口同聲說了句:

“那我們趕緊去見見吧!”

待見到韓使後,韓使首先拿着一封韓國國書遞了過來。

魏嗣打開國書看了一眼後,發現乃是韓王親手所寫,內容便是韓國有兩名逃犯來到魏國了,想要魏國幫忙抓住這倆逃犯,把其送回韓國。

而書中所提倆人正是刺殺了韓公子束的聶顯與幫兇樂毅了。

只聽韓使說道:

“魏王,我們大王希望您務必能幫我們韓國捉住此二犯,我們大王說了必有重謝!”

魏嗣便詢問韓使:

“本王倒想知道,你們韓王又是如何得知,這倆刺殺你們公子束的重犯逃來我們魏國了?本王對此事可是一無所知的!”

韓使回着:

“魏王,我們大王是從邊境守軍那得知這倆人逃了貴國的,所以還請魏王您盡心幫助我們韓國捉拿住此二賊。”

魏嗣點了點頭:

“那好吧,我們魏國會盡量幫你們韓國捉住此二賊,交給你們大王的,不過本王現在也不能保證這二賊現在還藏在我們魏國!”

韓使說道:

“好,那就替我們大王多謝魏王您了!”

說完退出去了。

魏嗣這時便再次詢問陳軫、蘇代、如耳等三人:

“諸卿如何看待此事呢?”

蘇代首先說道:

“既然韓王有此要求,我們魏國當然該竭盡全力去幫韓國捉拿住此二賊了,而且韓王可是說有重謝的,說不定會拿兩座城池來感謝我們魏國呢?這可是不可多得好事啊!”

魏嗣聽完蘇代這番話,臉色自然不悅了,不過其也明白蘇代可是不知道自己與那兩名刺客,樂毅與如耳可是相識的了,自己也便說出來,所以也只能不作聲了。

如耳似乎發現到了魏嗣表情有什麼不對,便走出來說道:

“蘇代先生,我覺得這區區兩個逃犯之事不過一小事而已,不足掛耳、不足掛耳,我們該好好繼續討論之前秦國撤兵之事了。”

陳軫也說道:

“是啊,這種小事確實不該是我們該議論的。”

魏嗣便也轉話題詢問着:

“不知道三位覺得韓國這次經此一敗,日後又當如何呢?”

蘇代回着:

“臣覺得韓國經此一敗,再加上之前幾次戰役,已死傷近二十萬,大傷元氣了,至少十年之內是沒有能力再發動大規模戰役了。”

如耳說着:

“是啊,韓國這戰之後,確實沒有任何戰鬥力了,看來只會在我們魏、秦、楚三國之間搖擺不定了,所以臣覺得大王您應該趕緊派個使者,送點金箔去韓國慰勞韓王,以此繼續鞏固我們魏、韓同盟關係,以免被秦國鑽了空子!”

魏嗣便問如耳:

“依您這麼說,莫非韓國可能想要投靠秦國?”

如耳點了點頭:

“是啊,據臣所知,韓王早就有意把其太子倉再次送往秦國爲質去了,而經此一敗,韓國重新丟失了函谷關,上洛之地,已如強弩之末了,若其不與秦國結盟,等秦國再發兵,那韓國可能宜陽等三川之地都要丟了。”

陳軫也說道:

“如耳先生說的對,韓國現在選擇只能是把已經丟失的函谷關、上洛之地承認贈給秦國,再把太子倉送往秦國爲質,這樣秦國纔會暫且放過韓國。”

魏嗣又問:

“那依諸卿之前說的,楚國應該是把軍隊調去攻打秦國了,可是爲什麼現在卻遲遲沒有收到楚國與秦國交戰消息呢?”

如耳回着:

“楚國得知秦國撤兵了,肯定也不會貿然去進攻秦國了,所以自然是不會再發生戰爭了。”

魏嗣便問:

“那依三位卿家之說,我們魏國現在該如何是好呢?”

蘇代便說道:

“大王您現在應該趕緊從河西抽調一部分兵馬,再加上安邑五萬守軍,以奪回故地之由,南下重新佔領曲沃、焦、陝等上洛之地,畢竟秦軍現在主力肯定是已經退回藍田了的,而且韓王也已經放棄這些地方了,乃是我們魏國重新奪回來的大好時機啊!”

魏嗣點了點頭:

“好,待會我就命人去傳令奪回上洛之地。”

如耳也說道:

“不過大王您現在可不能僅僅只是出兵,還得做好邦交之事,尤其是楚、韓兩國!”

魏嗣便問:

“那依您之意,莫非要立刻派人去出使韓國和楚國嗎?”

如耳點了點頭:

“是的,臣覺得臣去楚國出使最爲合適了,至於韓國,那得看陳軫和蘇代先生之意了!”

蘇代馬上說道:

“臣願意去出使韓國,面見韓王。”

陳軫對着如耳和蘇代露出了一絲笑意:

“兩位先生都要搶着去出使楚國和韓國,讓我陳軫又該如何自處呢?”

如耳拍了拍陳軫肩膀:

“先生您就好好陪着大王,在大王身邊出謀劃策就行了,這等奔波之事還是由我和蘇代先生去就行了,反正我們倆也早就習慣了!”

魏嗣這時感慨的說了句:

“要是犀首先生尚在就好了!”

陳軫見魏嗣表情有些沉重,就過來安慰着:

“主上,您也不必如此再掛念犀首先生了,畢竟它現在已經做了韓相了!”

魏嗣便問:

“犀首做了韓相,那公仲侈呢?”

陳軫回着:

“聽說公仲侈是主動把相邦之位讓給犀首的。”

魏嗣輕輕一笑:

“這小心眼公仲侈,何時如此大度了?”

陳軫也露出了笑意:

“這就不知了,或許是韓王相勸的吧,畢竟韓王纔是韓國真正的主人呢!”

待蘇代與如耳離開後,魏嗣單獨把陳軫留了下來。

只聽魏嗣對陳軫說道;

“想必陳卿您一定知道寡人留你之意了吧?”

陳軫回着:

“臣當然猜到一些大王您的意思了,莫非是聶顯與樂毅之事?”

魏嗣嘆了口氣:

“正是此事,這聶顯與樂毅若真到了我們魏國,寡人可不能把它們抓了交給韓王啊,這倆人都是寡人的朋友,陳卿您應該最理解寡人的!”

陳軫笑了起來:

“哈哈,沒想到我們堂堂魏國的大王,居然還講起了朋友情誼啊!”

魏嗣便說道:

“陳卿你就別打趣寡人了,好好給寡人想個辦法,如何保住我這兩位朋友性命吧!”

陳軫猶豫了一下,說道:

“臣倒想到一個辦法了!”

魏嗣趕緊問着:

“陳卿您快說,有何辦法?”

陳軫說了起來:

“這聶顯與樂毅乃是韓國重犯,而且刺殺了韓王最鍾愛的公子束,韓王肯定是不惜一切都要抓住它們的,而且連國書都給大王您送來了,所以大王您必須還得顧全韓王面子,給我們魏國全境都發上兩人通緝令纔是!”

魏嗣有些不解了:

“陳卿,寡人可是讓你幫你寡人想辦法保住倆人的,你怎麼能讓寡人通緝它們呢?”

陳軫一笑:

“這通緝可只是表面而已,難道暗地裡我們就不能偷偷派人,把它們倆人暫時先送往它國避難去嗎?”

魏嗣點了點頭:

“好,送往它國避難確實是個好辦法,畢竟寡人可不能就因爲爲了包庇它們倆人而壞了魏、韓兩國的邦交。”

然後又問:

“不知道陳卿打算把它們送往何國呢?”

陳軫向東指了指:

“現在只能把它們送往齊國去了,它們去了齊國臣還能有熟悉的人暫時安頓一下它們,而且韓王可是不會去向齊王索要倆人的!”

魏嗣嘆了口氣說道:

“也是,畢竟齊王因爲上次五國伐齊之舉,沒有痛恨它國,卻唯獨痛恨起了韓國,這對它們倆,倒真是一個好去處,那這件事就拜託給陳卿您了。”

第一百五十三章 喜事連連 得兵又獲將第七十一章 屈原鄭袖合好第五十一章 舉國復河西第六十六章 蘇秦首遇張儀第三十七章 合四國伐宋第二十三章 與王后感情第二十八章 韓趙遭慘敗第一百四十六章 邯鄲遇危機 楚趁機伐韓第八十章 魏國舊事 蘇秦被救第八十一章 河陽現刺客 疑聶政後人第十八章 秦王問九鼎第三十一章 秦公主入樑第一百五十八章 兩軍對壘 齊軍辱罵叫陣第一百六十九章 烽火戲諸侯 褒姒之冤屈第二百二十一章 莊僑奪秦糧 贏壯被楚俘第五章 別館會昭陽第三十八章 惠盎耍四國第二百三十八章 齊軍破姑蘇 王登姑蘇臺第二百三十章 大刀改革 暴鳶敗亡第二百一十三章 回秦受挫 司馬錯入楚第十七章 賢惠的王后第八十三章 魏嗣救聶顯 嬋兒吐真言第十四章 與王后糾葛第二百一十三章 回秦受挫 司馬錯入楚第一百三十章 拒楚之無禮 憤然領兵伐宋第十一章 齊宋圍觀澤第一百一十八章 樂毅聶顯訪 鍾無豔見齊王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魏危急重重 張儀歸魏第四十三章 去觀澤會盟第六十二章 魏韓論易地第一百四十章 得隨侯珠 嘗治國之難第一百九十七章 秦開蘇秦爭妻 隨侯珠再現第九十八章 蘇秦出谷 姬期金蟬脫殼第一百三十三章 訪問災民 河中戲水第四十章 魏宮選妃嬪第一百三十二章 水淹宋國 宋君負荊請罪第五十三章 孟嘗君田文第二百一十八章 起師之謎 魏嗣收白起第三十一章 秦公主入樑第一百零三章 學宮選賢 相中出子孟宛第七十六章 韓太子現身野王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王駕崩 魏再退守大梁第二百四十七章 看上一貂皮 驛站外受困第八十二章 聶顯刺韓將申差第一百一十五章 得梓漣消息 晉廟會趙韓第一百六十六章 秦國都告危 魏齊終言和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雍複稱王 重逢幼弟浣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雍複稱王 重逢幼弟浣第三十三章 如耳來相魏第一百六十七章 魏嗣會兩相 韓王脅天子第二百一十九章 焚成周王城 滅東西兩週第二十章 孟子來相魏第八十二章 聶顯刺韓將申差第一百五十六章 替蘇秦求親於燕 燕王兩難第二章 齊楚的格局第五十一章 舉國復河西第一百零七章 遷衛君於朝歌 王后病逝第七十三章 世間真有鬼谷子?第九十章 魏嗣戲陳軫 韓束兵指函谷關第一百零二章 觀尉繚子書 擬寫求賢令第八十八章 三主訪鉅子 遇無禮之女第一百九十七章 秦開蘇秦爭妻 隨侯珠再現第一百四十九章 魏兵駐華陽 未雨綢繆第一百四十九章 魏兵駐華陽 未雨綢繆第一百五十九章 魏韓戰齊 被迫撤退第一百四十三章 楚太子質齊 屈原勸齊伐魏第一百零六章 引敵入濮水 大敗衛趙聯軍第一百三十三章 訪問災民 河中戲水第九十一章 韓下戰書 張儀來使第九十二章 秦追韓於岸門 再敗韓軍第一百二十七章 囚齊王之憂 嘗家人之暖第二百三十六章 墨家疑雲 魏嗣得陰姬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仿魏封君 天子殿落成第一百二十三章 梓漣入主後宮 魏嗣暗赴甄地第二百零七章 大婚之危難 蘇玉要弒侄第二百二十八章 魏拔宜陽 韓王重歸鄭第二百一十三章 回秦受挫 司馬錯入楚第一百七十九章 張儀爲魏策 魏移師滅宋第一百三十九章 三王議伐楚 魏嗣得喜事第六十三章 燕昭王姬職第一百二十二章 張儀入楚 韓屈辱投秦第一百九十二章 太子盜珠 魏嗣震怒第四十九章 季漣偷從軍第二百五十章 魏嗣返武陽 會面燕王第三十二章 韓對秦宣戰第五十九章 周王室九鼎第一百六十三章 魏勝齊 趙君來樑第八十九章 魏嗣訪鉅子 露求賢之心第一百二十五章 趙國向北 淳于髡來樑第九十四章 樂毅聶顯奔魏 韓國來索人第八十章 魏國舊事 蘇秦被救第十九章 卑微周天子第八十一章 河陽現刺客 疑聶政後人第七十九章 樂毅現 言祖樂羊舊事第二百四十二章 鄭袖亂楚 子蘭代王第七十章 趙君來魏 張儀遇昭魚第二百四十章 教導公子 謀議列國事第八十五章 東周公聯韓逼天子第一百零四章 出子獻策 警告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