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 突來的變局(五)

尤明遠看了看尤元峰,有些話想問,又不好問。

尤元峰看了他一眼,淡聲道:“有什麼話但說無妨。”

尤明遠點了點頭,輕聲說道:“二叔,敏兒與李勳的婚事,起初我是非常不贊成的,族內絕大多數人也是反對他們的婚事,是您老人家一言而定,說李勳的未來值得投入,您老的智慧與眼光,沒有幾個人能比,所以我雖然內心不贊成,但還是依了二叔您的意思。”

尤元峰說道:“我們與李勳是什麼關係?”

尤明遠不假思索的說道:“李勳是我女婿,當然是自己人,他的生死成敗已經與我們尤氏一族連爲一體,現在正是最爲關鍵的時刻,我們決不能心生間隙,給他人可趁之機。”

“虧你做了這麼多年的族長,真是糊塗透頂。”

“二叔此言何意?侄兒不懂。”

尤明遠被尤元峰的呵斥,搞得一愣,有些沒弄明白。

尤元峰冷笑道:“尤敏與李勳結合,並不代表我們尤家,就會全力去支持太子趙詢,不管李勳與尤敏在不在一起,我們尤家的既定方針早已經確定,不會因爲任何事,任何人而去改變。”

晉朝傳承至今,已經超過五百年,到了現在,自晉朝建國之初便存在的功勳世家門閥,已經寥寥無幾,這些世家大族,之所以能夠流傳數百年,甚至比晉朝還要悠久,其根本原因就在於,這些家族絕不會去參與帝位之爭,任何家族勢力的崛起,往往靠的是人才,是家族執政底蘊,任何新的皇帝繼位,他要想鞏固皇權,穩定治理天下,都是需要大量的人才,而人才出產最多,往往就是那些傳承悠久的世家門閥,所以,皇帝要用人,要用人才,根本就繞不開世家門閥,當然,皇帝也可以通過科舉去發掘人才,但任何人才的崛起,幾代人爲官,往往又會產生新的世家門閥,晉朝傳承數十代帝王,一直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期間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就整體而言,晉朝的國政與官僚體系,依舊還是掌握在那些世家門閥的手中。

那些選擇把整個家族的命運,全部壓在一個人的身上,其實就是相當於賭博與押寶,押對了,自然是能夠獲取巨大的政治利益,但若是押錯了,也將會爲整個家族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像這樣的家族,大多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比如現今的楊氏一族,他們便是把家族的命運,全部賭在了趙智這一朝,豪賭的下場,只有兩個結果,要不天堂,要不就是墮入地獄。

楊道嗣曾經想要改變,把家族拯救出來,他已經快要成功了,可惜,一場大火,毀掉了一切。

而尤氏一族傳承數百年,歷經多次沉浮,有過衰敗,也有過輝煌,但從未有過滅族的憂患,就是因爲尤氏一族有着一個原則,從來不參與帝位之爭。

聽了尤元峰的話,尤明遠沉吟不語,他已經明白了,尤元峰的意思就是,李勳是李勳,趙詢是趙詢,就算尤敏與李勳結合,成了尤家的姑爺,雙方有了極爲親密的關係,但尤氏一族對於太子趙詢還是敬而遠之,這個原則不會改變。

尤明遠沉思了片刻,苦笑道:“這樣做,又有什麼意義?”

尤元峰意味深長的說道:“有沒有意義,現在是看不到的。”

有沒有有些不明白:“二叔什麼意思?”

尤元峰嘿嘿一笑:“明遠,你可知道老夫此生最敬佩的人是誰?”

“當屬已故右相楊道嗣。”

尤元峰冷笑道:“楊道嗣是個人物,沒有他,晉朝不會有今天的成就,修身齊家平天下,修身他做到了,平天下他也做到了,但中間的這個齊家,卻是做的太差了,所以老夫服他,但不敬他。”

尤明遠沒想到尤元峰對楊道嗣竟是這樣的評價,於是又說道:“既然不是楊道嗣,那一定是左相劉桀。”

尤元峰淡聲道:“還是那句話,修身齊家平天下,齊家與平天下劉桀都是做到了,可惜修身這一條,劉桀做的太多,他太愛惜自己,把自己看的太重,以至於就算有着皇上的全力支持,還是眼睜睜看着楊氏一族一步步壯大,老夫敢斷言,劉桀一旦故去,劉氏一族恐怕是要開始走下坡路了。”

“難道是李忠?”

“李忠戰功威震天下,但說到底只是一介武夫,他終究影響不了天下大局的走向。”

尤元峰哈哈大笑。

“侄兒不知,還請二叔明言。”

尤明遠臉上有了苦笑,楊道嗣、劉桀、李忠三人,可謂是趙智這一朝名聲最盛的幾個人,除了他們之外,尤明遠着實猜不到還有誰能夠令尤元峰敬佩。

尤元峰笑道:“不是別人,正是洪質。”

尤明遠楞在了那裡。

洪質這個名字時至今日,對於很多人來說,已經頗爲陌生。

廣元十三年,洪質以七十一歲的高齡,以禮部尚書之職,進位政事堂相國,但時間並不太久,到了廣元十五年,白巾軍被平定過去不久,洪質便是上書趙智,以年老爲由,主動要求致士,趙智沒有做任何挽留,答應了洪質致士的要求,隨後,回返家鄉不到一年,洪質便是病故。

洪質此人,爲官非常低調謹慎,名義上雖然和劉桀走的比較近,被看做是左相一黨,趙智也是從中極力撮合,因此,兩人的關係非常和睦,很多人都覺得洪質就是左相一黨的核心成員。

尤明遠當時身在朝廷中樞,又是尤氏一族的族長,對此知道的很清楚,洪質絕不是劉桀的人,兩人不管是私交上,還是政治上,其實都是頗爲的疏遠,很多重大決策,劉桀與楊道嗣若是起了爭執,洪質從來都是持中立態度。

而且因爲洪質爲官太過低調謹慎,就算做到相國位高權重,也依舊是小心翼翼,在朝堂上也極少發言,許多人都覺得洪質爲官太軟了,以至於洪質就算做了幾年的相國,其在朝堂之上的存在感卻是很低,導致他致士之後,不用多久,已經被絕大多數人完全淡忘了。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卻是被尤元峰所說,是自己此生最爲敬佩的人物,這種感覺,超過了楊道嗣、劉桀與李忠,乃至超過了當朝聖上趙智,這在尤明遠看來,簡直是不可思議,更是極難理解。

第七百三十八章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七百零六章 奪權與反擊(四)第五百五十四章 威震西域(九)第四百六十九章 各方動作(一)第八百零八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十二)第二十八章 到達襄州第一百一十一章 爾克城第兩百八十八章 一年第三十一章 絕境(中)第十三章 陳詩詩第四百六十三章 拒絕投降第八百十三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十七)第二百一十九章 明着誣告(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遇刺(上)第五百四十一章 屍橫遍野(十四)第三百六十五章 我不願意(一)第七百七十三章 必然第六百四十八章 回京(一)第五百六十七章 襲城第七百零四章 奪權與反擊(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盛極而衰第九十三章 拼死斷後(中)第三百五十二章 旁擊第六百二十二章 一年(六)第四百零五章 動盪(十)第五百七十二章 窮途末路(二)第三十七章 圍困(下)第六百五十二章 回京(五)第六百六十九章 突來的變局(六)第二百五十二章 禍起蕭牆(四)第五百五十九章 威震西域(十四)第三百二十章 隱秘(中)第六十九章 火拼第一百章 復奪涼州第五百三十四章 屍橫遍野(七)第六百二十三章 一年(七)第六百二十二章 一年(六)第四百八十五章 攻城第六百二十三章 一年(七)第四十四章 大勝第兩百九十七章 西域烽火(六)第八百零五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九)第六百一十章 出其不意(七)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敢做我敢幹(四)第四百零一章 動盪(六)第七百九十五章 寇家第七百零三章 奪權與反擊(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靜觀其變第五百三十三章 屍橫遍野(六)第六百三十五章 遊玩第十三章 陳詩詩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君入甕第一百七十七章 挑選親衛第一百八十三章 隴右,新的舞臺(六)第五百九十章 統一西域(八)第三百六十七章 我不願意(三)第五百一十六章 驚險(五)第六百六十章 往事第五百七十六章 窮途末路(六)第三百二十章 隱秘(中)第五百九十一章 統一西域(九)第七百六十四章 人言可畏(八)第六百一十一章 微妙第一百四十三章 驚濤駭浪(一)第一百四十章 升官與貶職(五)第兩百八十章 楚王趙碩第三百四十七章 成家(十四)第七百一十三章 還活着第七百八十章 合縱與連橫(六)第兩百九十三章 西域烽火(二)第六百六十六章 突來的變局(三)第四百一十六章 歸途(八)第一百八十七章 隴右,新的舞臺(十)第兩百六十九章 鐵腕鎮壓(十六)第七百五十二章 本家第兩百六十三章 鐵腕鎮壓(十)第七百三十二章 後事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王之命(六)第四百三十一章 歸途(二十三)第兩百九十四章 西域烽火(三)第六百七十章 突來的變局(七)第六百八十五章 突來的變局(二十二)第六百四十四章 返回第八十章 壞人、騙子(上)第二十七章 虛職第一百六十五章 一方節度(九)第一百六十九章 一方節度(十三)第七百一十二章 奪權與反擊(十)第七百章 生與死的較量(十四)第二十八章 到達襄州第七十章 小有威名(一)第五百零七章 死守與內變(十一)第六百九十章 生與死的較量(四)第兩百六十六章 鐵腕鎮壓(十三)第四百九十四章 上兵伐謀第五百一十七章 驚險(六)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方節度(十五)第四百四十七章 慘敗(八)第三百一十章 不堪回憶(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隴右,新的舞臺(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