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人的家屬到來,使得村子人數增加了一千多人。房間裡的人再次擁擠起來。委員會召開會議, 給來年做計劃。
“我們已經五千人了, 我看明年山上地方有些緊張, 不如就健在山下吧”陶然提議。
“我同意”
“我沒意見”
“既然都同意,那麼山上就這八座院子, 以後去山下建村子。當初沒選山下就怕雨水或洪水淹村子。就是建也要把地勢擡高了, 一切防患於未然”雨桐道。
“怎麼擡高?填土?還是石頭?”
“其實我更想找地勢高的地方,我看北邊不是有座山嗎?不如平了,多餘的石土可以把周圍地勢擡高, 還可以修路用,路必須高處地面。”
“族長說的有道理,要是還用石頭建房, 我們需要石頭”
“我帶着一些人出去採石,爭取開春前把需要的石頭運回來”雨桐道。
衆人無異議,一批批人坐上大鳥來到一個由花崗岩構成的石山下。村裡的人一下子少一半, 同來的來有一些婦女做飯。
花崗岩被分割成大小一致, 整齊的石塊。此地處於南方, 溫度適宜, 來的人就是幹活, 也沒覺得有什麼,何況爲了自己。
花崗岩被送回村子山腳, 工作一直到春回大地才停下來。濱海村的村民開始了墾荒農耕生活。去年種的小麥隨風轉綠, 燒出來的荒地被抓來的牛拉着鐵犁反覆深耕後, 種上玉米、穀子、高粱、土豆、紅薯和蔬菜。
農田被一圈水渠圈起來, 外面加了一層護欄。野獸,叫人又愛又恨!沿着開墾的田地人們開始修路,路一直向西南延伸,一直延伸五公里。
廢棄的山土石塊全部填進路基,加上夯土,最後是砂石。一座山被剷平了,當然山不大,卻也足夠建一個村子。
村子先修了一條路通向大路。帶小院的房子一排排建起來。然後有了一條條街道,一道外圍高牆將村子圍起來。二百戶的小村子形成,第一批分到房子的人住進去了。
兩家一個院子,一家兩間正房,三間廂房。幸福來得那麼快,濱海村到處是歡笑,偶爾傳來驚叫,動物們好像也喜歡村子,經常有來光顧的。
剩下的三千人眼巴巴也想帶着媳婦入住,雨季的到來讓建設停下來。夏季的雨一下就是三五天,溝裡滿了,農田進了水,而且水無處排放。新村的人們很慶幸房子地勢高,不然水就會流進房間。
等天氣晴朗,水裡漂浮着很多淹死的動物屍體。掩埋,水源已經污染,有人已經得了腸胃炎,人們的飲用水還是靠河水。委員會的人員一個個臉色難看起來。
幸福來的快,去的也快。“村長,村裡有發燒的”
“拿我準備藥材,你們去煮,給他們喝了”拉肚子的剛好了,感冒發燒的又來了。自己不可能總活着,醫藥問題需要儘早解決。
“依然,你找一些人手,咱們需要培養一批醫生”
“那些藥怎麼弄來?我們需要儲備一些”
“有些咱們北方沒有,北方有的但是也可以治療一些疾病。這是我的疏忽”
“本來咱們星球就沒人生病,誰知道這裡一不注意就中招!雨桐,不用自責,要不是你準備了藥材,說不定情況會更糟糕。咱們學得那些根本用不上,好在你去人類研究所一陣子,還真是萬幸!我以後跟你學醫,我再去找一些年輕女子”
“還要找幾個婦人,我們還面臨着另一問題,新生兒誕生”
“這還真不懂!我去問問咱們這裡有醫院的人嗎?”以前生孩子由醫院負責。也許他們運氣好,還真有兩位是醫院的,對接生很有經驗,又找了十位十五到二十五的女子,雨桐開始抽時間每天給他們教學。
有了這次經驗,委員會再次成立農業組。專門研究農業生產的,如果這裡的水量一直這麼大,他們就要考慮改種水稻作物。農業部由趙元凱親自負責。
隨後是建設組,還是基礎建設,漁業部有了,雨桐把教育事業交給了劉老和他兒子負責。他們來的小孩子可沒受過教育。將來還要造紙、鍊鐵、器具等等。
人員還是不夠,雨季過後,冬小麥開始收穫。儘管經過了幾次暴雨洗禮,麥子的畝產還算令人滿意,五百斤,他們種了十畝,可收穫五千斤。沒有電動工具,只能做石磨,抓過的牲畜做了動力。
麥子收上來就是玉米,早玉米已經長到了半人高。略微粗糙的麪粉還是受到了大家的認可。隨後濱海村飲食裡多了土豆。燉肉的鍋里加上土豆那就是絕配。
雨桐給學生講課的時間也就限制在半天時間,剩餘的跟着兩位有經驗的醫生學習。她們最擅長的是外科和產科。
空間裡的醫書找了兩本基礎中醫和藥理被雨桐複印下來分給她們。附近能找到的藥材爲數太少。人類早起面臨的主要是外傷和傷寒感冒、感染等。她要了一些人手,帶着弟子們在山上、山坡種植了大量關防風、金銀花、桔梗、刺五加、板藍根、車前草等等。最起碼頭疼腦熱的藥有了。
秋天的風是乾燥的,人們爲了建第二個村子,也爲了給路排水,在路兩側挖了兩條與路同行的深溝,過人的地方架起木橋。地基沉澱後,人們在秋收後建起了第二個村子。二千人再次分出去。
兩個村子相隔一公里,村裡設了村公所,新的小行政單位形成。兩個村長一個交給表弟周正平,一個交給楊依然的丈夫路錦華。
山上只剩下一千人,着急的大有人在。“着急住房就都去墊地基!”雨桐被人問了N多遍第三個村子什麼時候開工後,給基建隊加派人手。
村子繼續沿着大陸走,相隔一公里。只是沒了石料,送一批人去採石,自己繼續教學。現在整個濱海部落的事都交給了趙元凱管理。沒什麼重要的事她不參與。
秋收的玉米產量很高,畝產達到了八百斤,紅薯一樣高的驚人,已經上萬。雨桐都沒想到剛開出來的荒地產量如此高。但是看到土地上多少年積累起來的厚厚草和樹葉,已經說明了一切。有機肥料讓這片土地更加肥沃。
今年秋季,燒荒的片場更大起來。如果增加播種面積,這些糧食足夠養活他們。何況還有獵物和海鮮。等第三個村子建起來後,雨桐決定讓他們作爲一個小集體去管理經營自己那部分。也就是從共產主義大鍋飯,開始走向生產隊集體所有制。慢慢走向個體,這需要一個過程。
等溫飽一解決,還有更多是需要去做。今年的棉花收穫的不多,好在帶來的布匹衣服還能堅持兩年,等原來的物資消耗殆盡,很多問題就會浮現。
百姓最基礎的就是衣食住行,飲食和住房有了,就要去解決穿。這年的冬季,山海部落的人們還是穿着獸皮做的衣服。一大半人再次加入採石廠。
雨桐直接把石頭放到了三號村的地基旁,三號村一千人,她要再去弄一些人來。還有空間的那些孩子,那些孩子她沒弄出來,一個是小,一個是她另有用途。這些孩子都具有優良的基因,不用那就是浪費。
所以雨桐一直一來很忙,白天教學生,晚上她也在教學生。好在韓沐塵一直幫她。跟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有五十多個,大的現在已經到了七、八歲。自己的大兒子也有五歲了。
所以五歲以上的除了學文化課,還有一項必須得學的,那就是功夫。就是小的也要學扎樁,雨桐不在的時候,都是韓沐塵帶着這些孩子練體,黃大嬸負責飲食。
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她沒有讓他們喊自己媽媽,而是先生。但是鴻字輩的都被她洗過髓。將來這裡還是靠他們起來。
“先生好”雨桐一出現,所有孩子都站好問候。
“大家好,五歲以上進教室,以下的跟韓先生學認字、算數”
“是!”
“再學新的的之前,請大家背誦五帝本紀和夏本紀”
稚嫩的童音一字一句背誦着史記前兩篇,他們都有着最聰明的頭腦,最快速的記憶。所以別看他們小,那些百家姓、弟子規、論語已經學完。小學數學已經學完,現在他們除了學古言文化,還要學英語、數學。
一個小時休息那麼一會兒,韓沐塵看着小孩子玩耍。農田裡的莊稼好像很久沒去收割了,收了那麼多吃都吃不完。
“外面有頭緒了吧?”
雨桐挨着韓沐塵坐下:“早呢,好在以後用到我的時候越來越少了。等這批孩子起來,也不知道外面會變成什麼樣子”
“你讓他們出去還不禍害衆生!”
“看看有沒有野心吧,我更希望他們在各個領域發揮才能。靠腦袋改變世界”
“如果你後悔教他們太多,我就把他們的記憶抹去,好好在外面做人做事”
“現在還不要,我只希望多培養一些技術人才或文學、天文學、醫學者等等。現在還太小看不懂。”
“不要把自己搞得太累,一切應該順其自然”韓沐塵輕聲安慰道,黃大嬸端着她做的蛋糕出來,小孩子們跑過去叫着嬸嬸。雨桐笑,黃大嬸分完東西給雨桐送了一塊。
“大嬸的手藝總是那麼出色啊”雨桐幾口吃掉,黃大嬸眼睛笑眯眯地。
“黃大仙呢?”
“主人叫我幹啥?”一道黃色和紫色光芒跑來。小貂瞬間站到了雨桐肩頭。
“這傢伙就會獻殷勤”黃大仙不滿道。小貂呲牙做鬼臉。
“主人,有什麼需要效勞的?”
“沒事,你和小貂沒事也別跑了,幫着看看孩子”
“主人,他們已經很聽話了”
“是聽話了,全被這兩貨打怕了!”韓沐塵也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