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槍斃這種戰術,在後世的網絡上被傳得比較神,似乎是一種很牛逼的戰術,只有視死如歸的戰士,加上擁有極高戰術素養和大無畏精神的軍官才能組織起來。
如果再往深了分析,甚至會深入到信仰和社會制度這方面去。
但是已經在17世紀帶了八年兵的朱和墭卻知道,排隊槍斃不過是一種後排押着前排,軍官和士官押着士兵,然後一排一排上陣去送死的尋常戰術而已。
實際上,自打人類學會排隊打架時起,密集和整齊的隊形就是所有指揮官們的追求。
因爲隊形越是密集,隊列越容易保持整齊,隊列越整齊,軍官指揮起來就越容易。
而且越是密集的隊形,在交戰過程中就越不容易潰散。因爲大部分的士兵左右和身後都有人擠着,想轉過身擠出去是很難的。。而且位於後隊的士兵還可以監督前隊的士兵,押着他們給自己擋子彈。
所以在排隊槍斃時代,軍官們最煩的事情就是士兵們在交戰過程中臥倒或是蹲下後不肯站起來。因此許多使用排隊槍斃的軍隊後來乾脆不允許組成橫隊的士兵蹲下或是趴下。以至於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西方國家的軍隊一直在爲線列步兵的橫陣應該排三排還是應該排兩排在爭論。
因爲在組成三排的情況下,如果第一排士兵不用跪姿射擊,那麼最後一排士兵就因爲第一排的遮擋而很難開火。這樣一來,在三排齊射時,實際上只有兩排能真正開火。
但是這個不開火的第三排卻能“推”着更容易被敵人的子彈打死的前兩排向前推進,所以討論到最後,三排隊列依舊成了主流。
而這種幾乎肩並肩的密集隊形,之所以會在燧發槍時代出現,其實就是因爲有了燧發槍!
早先的火繩槍因爲在發射時,火繩有可能被崩飛,從而點燃周圍士兵們身上攜帶的火藥, 造成不必要的傷亡。所以火繩槍隊不能組成肩並肩的密集隊形, 只能排出比較鬆散的隊形。
而燧發槍沒有火繩,也就沒有崩飛火繩的可能,密集的燧發槍陣自然就出現了。而套筒刺刀的出現,又使得燧發槍還可以湊合着當短矛使用。
雖然套上刺刀的燧發槍拿來戳人戳馬的時候肯定不如長槍好使用, 但是爲了方便指揮和列隊, 長槍還是很快被淘汰。於是在線列步兵時代,就出現整個營的士兵使用同一種武器, 排出簡單、密集、整齊, 易於指揮的隊列,使用相當簡單的戰術動作進行作戰的場面。
實際上, 清軍在鴉片戰爭中使用的長槍、弓箭、刀牌、火槍組合陣型和火繩槍兵的九進十連環戰法,遠比英軍的排隊槍斃戰術要複雜, 而且也更容易被打散——因爲隊形本來就散嘛!
而各個兵種在戰場上來回調度, 輪流上前交戰的過程中又非常易產生混亂, 對於訓練和指揮的要求比排隊槍斃高得多。平時訓練稀鬆的清兵,當然發揮不出這種混合陣型的應有威力, 給英軍打崩一點都不奇怪。
當然了, 如果把他們換成清初那一代的八旗天兵, 能夠充分發揮出這種混合陣型的威力,照樣還是會被使用燧發槍的敵人打崩!
這是沒辦法的事兒, 單一兵種、密集隊形和密集火力所帶來的優勢疊加之後,已經對舊時代的火繩槍和相應的戰術形成了降維打擊。
實際上, 歷史上的大清國早在聖祖康麻子君臨天下的時候,就已經吃過燧發槍的苦頭了。
第二次雅克薩之戰時,裝備了幾百支燧發槍的哥薩克就讓康麻子的八旗天兵和綠營精銳損失慘重,最後只能用圍困餓飯的辦法勉強取勝。
不過當時沒有朱和墭的存在, 三藩之亂也給康麻子平了, 連臺灣都收復了,只剩下一個噶爾丹還有點威脅。但是隻要大清和沙俄簽了條約, 就能斷了噶爾丹夠入燧發槍的路徑。所以燧發槍這種危險的東西,還是不要讓漢人們接觸了,免得讓朱三太子、朱三太孫們拿了去反清復明。
但是現在的情況不同了,朱三太子、朱三太孫已經拿着燧發槍和糖藥炸彈把大清朝的半壁江山都整沒了。
這下康麻子也顧不得防自家的漢人順民了, 所以在過去的兩三年間, 他可是砸了血本在燧發槍、顆粒化黑火藥和糖藥這三個大項目上的。
而康熙皇帝砸下去的血本,也終於在大清康熙十七年十一月初發生的平壤之亂中派上了大用!
.......
“萬歲!萬歲!”
牡丹臺下層層疊疊而立的清軍鳥槍兵、長槍兵,發出了震耳欲聾的歡呼聲。站在牡丹臺上看着下方山坡上、玄武門附近的城牆上,還有玄武門外的空地上所站立的數萬清兵, 終於找到了一些當年皇太極親征朝鮮時候的感覺了。
而現在被康麻子帶到朝鮮這邊來的十萬,說實話,比當年皇太極帶到朝鮮的第一代、第二代的八旗天兵更強。
這可不是隨便說說的,這是有證據的。
首先,康熙手下的巴圖魯勇士就比皇太極的巴圖魯勇士要多!而且不是多一點點,而是多了好一百倍!
當年皇太極授出的巴圖魯勇號總共就十幾個。而康熙這幾年授出的巴圖魯至少有一千多......那可真是衆勇盈朝了!
而且康熙爲了籠絡這些巴圖魯,還給了他們“賜穿黃馬褂”的待遇,還讓他們輪流到身邊充當侍衛,以拉近君臣感情。
其次,康麻子的軍隊現在裝備了大量的燧發槍——這些燧發槍有些是通過位於朝鮮的“海州租界”輸入的舶來品,還有一些則是康麻子親自監督的內務府造辦處生產的。
康熙的這個內務府造辦處不僅彙集他能在大清朝的土地上搜羅到了技藝精湛的鐵匠,而且還在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幫助下,請到了一批善於打造火槍、火炮的洋匠。
爲了給造辦處兵工廠提供優質的鐵料,康熙也顧不得東北老家的風水了,還讓南懷仁帶着一批荷蘭工程師去明朝時候盛產鐵礦的遼陽州一帶尋找好鐵,還真的在鞍山驛和本溪湖山附近發現了好礦!
在湊了一些燧發槍之後,康熙皇帝就開始研究荷蘭東印度公司給他找來的西洋各國的步兵操典、條例......他很快就發現,在那個什麼三十年戰爭之後,西洋各個軍事強國不約而同的開始採用更加密集的橫隊,同時都大大提升了燧發槍兵和火繩槍(一下子淘汰火繩槍太土豪了,一般的國家做不到)在步兵中的比例,普遍達到了百分之六七十。
而弓箭兵、盾劍兵、戟兵幾乎都消失在了戰場上,只有奧斯曼帝國還有這樣的兵種。
已經和朱和墭打了好幾年“近代戰爭”的康熙皇帝,也已經發現了那些雜七雜八的兵種在如今的戰場上沒什麼用了。現在的戰場上,也就是燧發槍兵、火繩槍、長槍兵、擲彈兵、騎兵、炮兵這幾個兵種還有用了。
所以他也果斷跟上趨勢,打造了一支燧發槍和火繩槍混用,而且還大量使用了糖藥武器的新式八旗兵!
而這支新式八旗兵的第一戰,就發生在平壤這邊!
康熙皇帝的這支新軍果然戰力驚人,只有了不到一天就打敗了在得知朝鮮藩國被撤後,立即舉兵驅逐駐守清軍的平壤民軍......這些打着大明旗號的朝鮮兵根本就不堪一擊,哪怕倚着平壤堅城,也沒擋住如狼似虎一樣的大清天兵!
而在康熙皇帝宣佈了“三日不封刀”的決定之後,迎接他的就是狂熱的呼喊聲音。
康熙將拳頭高高地舉在頭上,猛地向南而指:“大清的巴圖魯們,三日後,朕帶你們去漢城......打下漢城,十日不封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