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九章 你死我活

翌日,楊銘神清氣爽的前往皇城參加朝會。

他昨晚沒有喝多,因爲當他拎着酒罈子下去的時候,元文都他們一個個的開始裝醉,紛紛找藉口開熘了。

今天的朝會,由太子楊昭主持,就在東宮的千秋殿,這也是他第一次主持朝會。

楊昭是穩重的,畢竟楊廣花費了大心思在長子身上,自打楊廣繼位之後,楊昭每天都會參加朝會。

以前楊堅時期,太子楊勇只有初一十五才上朝。

今天參議的大事,還是以洛陽爲主,修建洛陽,聽起來是一個超級大工程,肯定會花費一個天文數字,實則不然。

工程花費,總的可以概括爲人力、物力和運輸成本,

大隋是府兵制,人力叫做徵調,可不叫僱傭,勞工沒有工資,會節省很大一部分開支。

修建洛陽徵調百姓,叫做服力役,大隋規定,丁男每年的力役只有一個月,也就是說,這一個月,朝廷連糧食都不用管。

眼下大家正在商議的,就是從何處徵調民夫。

河南的老百姓肯定是跑不了的,因爲洛陽在河南。

民部尚書韋衝道:“營造洛陽,工程浩大,陛下定一年之工期,但以河南之力,恐大不足,尚需從山西河北征調。”

楊昭點頭認同,皺眉道:“當年先皇營造京師,徵調民夫六十萬,此番營造洛陽,當不少於這個數。”

六十萬好啊,楊銘趕忙贊成:“太子所言極是,此用工之數,可分攤出去,河南山西河北各出一部分。”

老爹不在,楊昭是特別需要自己的弟弟給他壓場的,畢竟這是他第一次主持朝會,有些話說的不妥當,得楊銘出面給他兜着。

當年高熲主持營造大興,真沒用多少人,石料木料都是就地取材,很多都是從漢長安城那邊扒下來的,由此可見楊堅高熲是節儉的。

蘇威這時候提出了不同意見:

“六十萬只怕是不夠,金石木料,洛陽都不能自給,石料需從山西開採,木料也需要從南方運送,此兩項用工,還需加進去。”

人家這是老成之言,雖然楊銘不喜歡聽,但他說的是實話。

洛陽是盆地,沒有幾座山,這地方非常適合種糧食,雖然北面就是邙山,但石頭不能從那開採。

有兩個原因,

一,邙山是風水勝地,又是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裡面埋了那麼多牛人,開採的話會壞了人家的風水,肯定會遭到很多人阻攔,畢竟人家是住進邙山了,但是人家的子孫後代都還活着呢,壞祖墳的風水,擱誰也不樂意。

二,邙山的石頭不算好,質地密度都遠遠比不上長平郡,而且長平郡有礎石,也就是大理石。

大理石,一般分佈在我國的沿海省份,內陸比較稀缺,只有零散分佈。

長平郡在洛陽以北兩百里,倚靠太行山,算是最合適的石料取材之地。

在大隋,開採大理石,是要命的,這玩意太硬了,沒有炸藥,只能靠人工一點一點的鑿,但是卻非常適合用在地面、臺、柱、碑、塔、凋像的營造。

據蘇威判斷,單是從長平郡開採石料,運至大興,就需要民夫二十萬。

大隋的長平郡,也就是現在的山西晉城、高平一帶,白起的長平之戰,就是在高平打的。

高熲雖然不贊成如此消耗民力,但確實也想不到好的解決辦法。

楊昭點頭示意蘇威繼續說。

蘇威道:“城牆構造所用磚石,最宜紅土爲坯,長平郡皆爲紅土,加之青石可燒製堊(e)灰,所以目下急需在長平郡開挖磚窯灰窯。”

紅土是燒磚的主要材料,堊灰就是石灰,太行山遍地石灰岩,也就是青石,屬石灰岩的一種。

城牆磚與磚的夾縫,包括與內部夯土粘合,是需要將糯米熬製成湯後,與沙土、石灰漿混在一起,做爲粘合劑,等同於古代水泥。

眼下長平郡的磚灰窯數量,肯定供應不了洛陽,所以必須提前開挖,以作準備。

這一項,有需要增加人力近十萬之巨。

楊銘聽的頭都大了。

太子楊昭倒是不在乎這些,他只想着怎麼做好前期工作,於是他看向工部侍郎竇彥,說道:

“長平郡諸事,由你安排,陛下返京之後,洛陽便會動土開工,務必不能延誤。”

竇彥趕忙點頭:“臣明日便出發,往長平郡佈置。”

他被楊廣封爲營東京土工監,材料這一塊,是他和另一位工部侍郎柳肅負責。

柳肅是前任兵部尚書柳述的親叔叔,知道爲什麼不能給柳述安個造反的罪名的了吧?

至於竇彥,得管李淵叫姑父,但是他比李淵大一歲。

最後議來議去,開採石料、燒石灰、造磚窯,連帶運輸,一個長平郡就需要徵調民夫五十萬。

楊銘認爲太多了,於是道:“如此大規模的徵調,恐會造成動亂,山西叛亂剛平,眼下實在不宜強徵。”

長平郡沒多少人,根本供應不了五十萬勞力,所以這些人,肯定是得整個山西來出,河東也跑不了。

說完,他輕咳一聲,高熲立即會意,說道:

“臣以爲,當在山西暫時徵調二十萬民夫,否則我後方供給不上,必出問題,漢王之亂,山西民心尚未安定,確實不宜徵調過多。”

楊昭被說動了,皺眉沉思。

他其實也認同楊銘和高熲的觀點,山西不比別處,剛經過一場大戰,就在民間徵調五十萬人,只怕百姓會心生牴觸。

於是他道:“然洛陽供應,必不能緩,諸位還是要多多想些辦法。”

工部侍郎竇彥搖頭道:“五十萬民夫,只少不多,長平郡至洛陽,隔着一座太行山,山路崎區狹窄,多溝壑急彎,難行之至,既要保障洛陽供應,單是運輸一項,二十萬都是遠遠不夠的。”

這也是實話,大家說的這些,其實都是以實際角度出發,一點毛病沒有。

唯一的問題,就是楊廣只定了一年的工期,當年楊堅,可是定了四年。

楊銘已經找不出合適的理由,來推翻這些人的意見,高熲本來就是替楊銘強出頭,他心裡比誰都清楚,按照這個方案,長平郡那邊,怎麼也得五十萬人。

眼下的朝會,似乎只有楊銘一個人在持反對意見,於是太子楊昭安撫道:

“銘弟不通工事,很多地方還是需要向諸位請教,這樣吧,咱們暫時先定下,竇彥立即着手安排,以後視情況而定。”

楊銘嘆息一聲,看向竇彥道:“徵調五十萬,必有損耗,竇侍郎以爲,傷亡應維持在什麼範圍,纔算合理?”

既然人數上,楊銘已經沒辦法爭取,那麼只能是想辦法,不要造成過大傷亡,五十萬人,死兩萬,這是楊銘能夠接受的極限了。

工程死人,無法避免,後世機械發達,智能化操作都避免不了,何況是這麼落後的大隋。

竇彥思索一番後,道:“長平郡地形複雜,幾乎沒有像樣的道路,損傷避無可避,臣以爲,亡者當在五萬之間,甚至更多。”

他這是非常保守的說法,實際上竇彥心裡的數目,是八萬以上。

楊素修一個仁壽宮,就死了好幾萬,也是因爲趕工期。

工程死人,死因非常之多,有累死的,餓死的,摔死的,曬死的,凍死的,受傷無法治療導致的死亡,甚至是一場風寒,都能死人。

想要規避這種情況,只能靠上面的主官,合理安排,有序供應,適當勞作,便可以大大減輕。

楊銘直接拉下臉來,冷哼道:“亡者超過兩萬,本王必不相饒。”

竇彥瞬間變色。

其他官員也是面面相覷,就連楊昭都愣住了。

因爲這是楊銘參加朝會以來,說的最重的一句話,而大家也都知道,楊銘一向說到做到。

竇彥慌了,我特麼跟你無冤無仇,你針對我幹什麼?洛陽也不是我要修的啊?你不是挺贊同嗎?

一時間,大殿的氣氛有些詭異,不少人出面當和事老,勸楊銘消消氣。

楊銘是真的生氣了,朝堂裡這幫衣冠禽獸,沒有幾個把老百姓當人看,在他們看來,傷亡就只是一個數字。

但在楊銘心裡,那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揹負着家庭的重任。

“最多兩萬!”楊銘陰沉着臉,斬釘截鐵道:“超了這個數字,要麼你死,要麼本王死。”

這下好了,沒人再勸了,人家都上升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了,誰敢勸?

就連楊昭,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竇彥現在,已經打算撂挑子不幹了,難度這麼大,既要保障供應,還不能多死人,我特麼幹不了。

延誤工期是死,死人多了還是死,於是他直接站起來,怒氣衝衝道:

“我這便寫奏疏,上奏陛下,這差事我幹不了,請陛下換個人幹。”

吏部侍郎,官可不小,這可是副部級,再說人家老竇家也不是吃素,被楊銘逼到這個份上,竇彥也是豁出去了。

¤ TTκan¤ C O

“好了好了,都別吵了,”楊昭也不高興了,沉聲道:

“讓你們來,是議事,不是吵架,秦王的擔憂也不無道理,你動什麼火?還敢撂挑子,你以爲你是誰啊?”

被太子一番訓斥,竇彥不敢說話了,悻悻然坐下,

他今天也就四十歲,如果是四十五歲,他都不會跟楊銘叫板。

年輕嘛,火氣大。

楊昭不耐煩的擺了擺手:“爾等暫回本部,此事下午再議。”

接着,他又補充道:“秦王留下。”

第581章 出使突厥二十一章 開國第一功臣一三九章 她是直,但不傻第646章 齊郡杜伏威三二六章 九大夫八尉四一八章 吏部選官二十六章 河東裴六六章 是非之地一八四章 仁壽宮之變(一)二六三章 找回自尊六三章 舊時主僕第554章 楊約,你污衊我四零四章 博陵家主一六五章 母憑子貴三四八章 四大使持節一三四章 長江大江一零五章 玉體橫陳第542章 猜猜誰是世子一零二章 卑鄙小人一七零章 仁壽宮侍疾三四六章 西眷和東眷八一章 嚴重警告第661章 天下兵馬大元帥一九九章 關中本位一七八章 與佛親近二十一章 開國第一功臣四一七章 今生無緣一五七章 老大無子第632章 田畝新制第511章 兵械優勢三八三章 罵人的國書二六三章 找回自尊三六五章 化及北上四一八章 吏部選官第706章 扯虎皮拉大旗一一九章 撮合五四章 配婚四一七章 今生無緣第608章 小奸巨猾三五一章 死給你看六五章 書房第723章 三十歲整九七章 吃軟飯一零六章 不養閒人二九四章 河間王第624章 長孫不能封第737章 吾將上下而求索三六三章 遼東糞土臣元第569章 嶺南三大塊第七章 化險爲夷四七二章 具裝甲騎第491章 軍府亂象二九三章 京師守備一六二章 三公三師三一二章 西域圖記第531章 手起刀落六四章 再闖東宮四四三章 忠孝一體二五三章 羞辱嘲弄第711章 楊廣離京三八三章 罵人的國書七二章 佛道領袖三八四章 和親公主一三九章 她是直,但不傻一四六章 我趁她不注意第667章 正前方來人皆爲敵第六章 女賊一零六章 上嫁一八三章 煬帝五貴三三章 做妾六一章 背鍋俠第646章 齊郡杜伏威第482章 老少談心第543章 諡號第573章 命運的齒輪第637章 救荒法二七六章 宇文父子第717章 風險與收益三六一章 兩封奏疏六一二章 商君書第769章 請父皇退位一四六章 我趁她不注意第539章 遼東郡王第636章 朝堂第一人第574章 平反第769章 請父皇退位第五章 坐地分贓二五四章 特勒汗國四五四章 左右驍騎第672章 離強合弱十七章 純屬意外二八三章 以訛傳訛二一二章 千秋大業第603章 依律而行一八一章 朝堂平衡器四二七章 捱打三四三章 送你的,別弄丟。第543章 諡號四六二章 槍九色圖四二五章 金革之事不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