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最大的挫折

“把大夫給我叫來!派人回家,讓相公抓御醫來!”事關女兒,杜氏的命令下得相當霸氣!用詞也相當地不講究。

鄭府帶過來的家丁一路狂奔絕塵而去。

容易迷信的中老年婦女再次忙碌了起來,這次不但是杜氏,連趙氏都一起幫忙,請了各種神像來供奉。這一刻,天上的神仙都能在池府這一畝三分地上開個會了。婆媳二人虔誠地供奉上了香火祭品,求各路神明保佑母子平安。

四胞胎是一般人能扛得住的嗎?兇殘如鄭琰,生完孩子也蔫了,寶寶們比他們的兄姐剛出生的時候都要弱小,地道的早產兒模樣,一看就覺得脆弱。趙氏向杜氏彙報的時候用詞方面上有保留的,這並不妨礙兩位非常有經驗的婦人看出情況的危險來。盡人事聽天命吧,抓完御醫拜神仙。

換個場景,池修之該說這是“淫祀”,可眼下看着這大的昏睡小的哭聲小得像貓叫,他自己也恨不得去跟着磕三個響頭。又以手忙腳亂地看住另位兩個小傢伙,不令他們被嚇到。再轉頭聽從宮裡抓出來的負責兒科的御醫講注意事項。

把添丁進口的喜悅給先放到一邊,池府上下好一通雞飛狗跳。這個時代的知識份子裡,大多數知識還是比較淵博的,作爲一個資深知識份子,鄭靖業的婦產科知識也相當不錯。一聽說閨女給他添了四個外孫,當場就驚了!臥槽!麻煩大了!他親自帶隊抓人奔赴案發現場來了。

看到鄭靖業,在場諸人像是看到了主心骨,心慌減輕了不少。

衆人的主心骨自己還在心慌呢,問明瞭情況,故作鎮定地道:“都亂鬧什麼?該幹什麼幹什麼去!大娘和大娘呢?着人看好了他們,不能有失!”除了這些,他也沒什麼命令好發了,等專業人士出結果吧。

池修之搓搓手,向鄭靖業打申請:“岳父,下面的事兒,還得煩請岳母或是三娘幫忙……”

杜氏心裡的滋味就甭提了,鄭琰生一次孩子她後悔一次,池家親戚少。不管鄭靖業答不答應,她都是肯留下來的。鄭靖業一想自己家裡看家的人還是有的,也答應得飛快,事關女兒,他自是怎麼說怎麼好。

趙氏道:“那得回家取些慣用的傢什纔好,七娘坐月子呢。”又派人回家拿行李。

鄭靖業要去看外孫,四個小小的孩子一字排開,小臉皺皺的,呼吸很輕,看得鄭靖業跟着摒住了呼吸。看起來兩個巴掌就能覆滿的小身體,能撐得住嗎?越看越不放心,鄭靖業出了房門就去詢問大夫:“究竟如何?”

“能生下來已經是很順利了,多胞胎就是會早產,胎兒必然小。眼下天寒地凍的,要分外小心,”御醫斟酌着措詞,“產婦損耗也大,要用心調養,能多歇就多歇,月子坐得長些最好。”言下之意,老天爺已經夠給面子了,順下的就是拼人品。

旁邊一老成的還加了個免責條款:“想來相公也是看過令外孫了,比獨生的都要小。最後生出來的這個小郎君比其他三個都要弱一些,尤其難養。”

鄭靖業想了想:“反正宮裡留夠了人手,你們就先住這兒吧!我跟他們打招呼,你們只要把夫人和小郎君們照看好,有事兒我頂着!”有特權不在這會兒用還要在哪會兒用啊?又說池修之,“反正朝上沒什麼大事,這兩天你就請假在家,多照應些。”

不用鄭靖業說,池修之也打算這麼幹了:“我這就具本請假,多請個幾天好了,眼看宵禁了,岳父回府還是住下?”

鄭靖業猶豫了一下:“就在這裡吧,去書房,我寫個條子,讓他們回家取衣服。”爲了避免自己給自己開嘴條走夜路回家這種不要臉的事情發生,鄭靖業很低調地決定留宿。翁婿二人到了書房,一人佔了一張桌子埋頭苦寫,鄭靖業寫完了交給下人回家取東西。池修之寫完了請假條直接交給岳父了事,暗箱操作得非常明目張膽!

這一夜池修之睡得十分不好,池修之半夜還爬起來看了一回小兒子們,尤其是被御醫點名了的小五,做賊一般試了一試呼吸。鄭靖業上了年紀的人覺也少,早早地起身去看外孫,發現依舊活着,對御醫們的表現表示滿意,指示他們繼續好好看。全國醫生裡選□的尖子用來當保姆,佔用國家資源得如此明顯,也就是這麼個沒下限的奸臣能幹得出來的!

鄭琰醒來的時候腦子一片空白,躺了很長時間,渾身發酸,骨頭好像已經繡掉了,看着賬頂發了好一會兒呆,纔回憶起自己好像昨天生過孩子!要喊聲,嗓子啞得發不出聲,咳嗽了好幾下,才覺得能說話了,還沒來得及說什麼,一羣看護聽到咳嗽聲就衝了進來!

杜氏面帶憂慮,還有些激動:“怎麼樣了?怎麼樣了?”趙氏催廚房上人蔘雞湯,一大早聞訊而來的嫂子姐姐侄媳們蜂涌而上,鄭琰終於憋出了一句:“孩子呢?”

孩子正在看護中……

杜氏道:“有我看着呢,你先吃口東西,月份兒有點兒不足,孩子小了點兒,不能抱來抱去的。放心,你爹抓了一把御醫來,一人看一個,保管還你四個白白胖胖的兒子來!”

“四個?!”鄭琰目瞪口呆,昨天生到最後她自己都不記得生了幾個了,只知道不止一個。

說話間一直在竈上熱着的飯來了,整擡了兩張矮桌子的湯湯水水!七大姑八大姨一齊推銷,鄭瑜說:“鮮魚湯下奶。”杜氏說:“大肘子補元氣,這肘子昨天就燉上了,皮都燉化了。”趙氏說:“人蔘雞湯提神。”

鄭琰說:“我先洗把臉漱個口。”

“……”衆人。

喝了一肚子的湯湯水水,鄭琰還是沒能看到新生兒。據說因爲孩子太小,略弱,鄭靖業下令讓御醫給照看着,所以不能放到鄭琰房裡。也因爲太小,天又冷,所以不能抱過來。杜氏也不讓鄭琰下地,又讓人把池春華和池長生給帶過來安慰鄭琰。而池修之總是顛三倒四地說:“你辛苦了,下面的事情都交給我吧。”以致於鄭琰一度腦補成她兒子是不是不好了。

雖然不斷孃家人過來開解,但是見不到孩子她是一萬個不放心:“怎麼辦?開始準備的東西只准備了兩份啊!現在多了兩個,會不夠用的,要再添置呢。”、“現在看不到我,以後會不會不認識我了呀?”、“乳母盡心嗎?”

小嬰兒的情形確實不太樂觀,最小的那一個,被下了好幾回病危通知書,又被搶救了回來。我們有理由相信,御醫們在面對鄭靖業的時候已經腦補出了“照顧不好他外孫,全家老小死拉死拉地有 ”。擔心的驅使下,御醫兢兢業業地照顧着小不點兒,從乳母的飲食到小朋友的牀鋪都關懷到了,比照顧自家獨苗都盡心,就盼着把他們養到看起來比較好了,然後趕緊跑路。

如是提心吊膽直到小朋友們滿月,看着似乎沒有問題了,御醫逃命似地向鄭靖業申請要回家。鄭靖業仔細地檢查過了自家外孫,看起來仍舊是小,不過比剛生出來的時候好了不少,這纔開恩似地同意了。作爲一個奸滑的人,他也沒忘了備下厚贈稍稍安撫一下御醫們飽受驚嚇的心臟。

鄭琰終於看到了她的兒子,四個小小的、包得嚴嚴實實的小傢伙。天知道這一個月裡她都擔心成什麼樣兒了!養了一個月了,還比不上長生剛生出來那會兒大,鄭琰憂心忡忡,很想自己照顧孩子。

提議被駁回,孩子太多,一個哭鬧了,必然會把另外三個一齊吵醒,兄弟四個來一個大鬧天宮。鄭琰又比上兩次生產虛弱,精力有限。即使是滿月了,小朋友們還是不能像他們的兄姐一樣享受一段在母親臥房中生活的待遇。正房之西廂闢成了育嬰室,雙層的玻璃窗保溫效果極好。

滿月宴很是盛大,宮中傳出許多賞賜來,皇太后和皇帝都很殷切地盼望着鄭琰迴歸。於蕭復禮,鄭琰已經停課近兩個月了,他需要老師回來講課。于徐瑩,雖然對政治不太通,還得咬牙堅持着,她需要鄭琰回來當參謀。

鄭琰這裡卻由池修之代筆,打了份再申請兩個月產假的病假條,附贈醫囑。

——————————————————————————————————————————

鄭靖業言道,眼下朝中無事,杜氏說生完孩子落下病根是一輩子的事兒,後悔都後悔不來,於是鄭琰在家中休養。

蕭復禮未免失望,經過勸解也能理解,鄭琰出了月子,時間也走到了十二月,快過年了,蕭復禮的功課也慢慢要停下來,爲新慶典的政治活動讓路。

真正着急的是徐瑩,她弄不明白朝政!反正自從鄭琰不出現了,她總是被忽悠。一次兩次的,自己都察覺出來了,想給孃家掙好處總是被阻,過問朝政上的事情意見總被駁回。當徐瑩身處困境的時候,總會有人想爲皇太后解圍的。

比如徐瑩的嫂子們,再比如蕭復禮的姑母們,又或者各式各樣的命婦們。

鄭琰在的時候,不但涉足朝政,也把握着徐瑩的左右,別人插不進去,就算蹭到跟前了,也是個被KO掉的命。現在鄭琰留出了好大的空檔來給大家,還不卯足了勁兒往前衝?是,鄭七是厲害,可她生孩子去了。哪怕等她休養好了又回來了,中間這段時間大家各展身手,撈到了好處也是白賺來的。

蕭復禮的姑母們經過各種清洗,眼下還能活躍的只餘三個:七娘長信大長公主、十九娘安康大長公主、二十一娘瑞豐大長公主。這其中後兩個關係更好一點,三人組成了一個鬆散的聯盟,組團忽悠着徐瑩。徐瑩的嫂子們沒有加成女侍中,卻也不斷地被宣召入宮,不斷地爲徐瑩和杞國公夫妻傳遞着消息。慶林大長公主也時不時到宮裡晃一晃,有時候是爲看一看兒子的工作環境,有時候就是閒的。

以上,統統是池修之怕鄭琰太悶給她帶來的八卦。也許是跟李神策走得太近了,池修之的口氣裡也帶上了嘲弄:“皇太后能辦得成什麼事呢?她自己都拎不清呢。如今滿朝上下誰不知道聖上才七歲,皇太后就想把昭仁殿傳給孃家侄女?就憑她年輕時候辦的那些事,秉公而論,是個忠臣也不會答應!”

“她現在也不老。”

“人不老,腦筋已經糊塗了,”池修之一針見血地道,“現在她的心思誰都猜得到,不就是向着孃家、想着養老麼?她人又不聰明,還能鬧騰什麼?”

“不說這個了,聽着心煩。”鄭琰脫崗時間過長,早已有了心理準備,隨着杞國公府陸續出孝,徐瑩身邊必然圍繞着越來越多的孃家人。這並沒有對鄭琰造成太大困擾,當初鄭黨是怎麼想的?就算是徐瑩能夠挑得起擔子,她還是需要辦事的人!杞國公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鄭琰不用擔心被過河拆橋了。

再者,對於鄭琰來說,蕭復禮比徐瑩貼心,這孩子聽得進話,分得出好壞,你還能看得見他的成長。老師不怕學生笨,就怕學生不長進。徐瑩就是那個不步進步的學生,一年一年地留級,還越學越往後退,蕭復禮就是個那個勤學好問的好孩子,鄭琰的心不由自主地就偏了。

鄭琰連新年大典都託辭沒有參加,那典禮一次幾個小時下來,她可不想受這個罪。這次生育對鄭琰身體的影響很大,身材走形就不必說了,感覺體力也差了不少,從各個方面來說,鄭琰都恨不得躲起來養好了再出現。整個新年期間,她只出過三次門,一次是回孃家,一次是去顧家拜年,一次是去看望池外婆。出現在大衆視線裡只有一次,即在家中主持了一次宴請,請與池修之關係好的人一聚,也只是露了一小會兒臉就縮了回去。

各種跡象表明,生育一事使得韓國夫人不得不退回家中相夫教子,尤其是在一次添了四個兒子之後。外面的謠言也滿天飛,最多的傳說是嬰兒身體不好,鄭琰必須留在家裡看孩子。最新的傳說則是皇太后的孃家人陸續出孝,皇太后當然更信任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人。也有人猜測,聖上的書法老師是不是要換個人來幹了?畢竟鄭琰已經脫崗數月,並且還有繼續拖下去的跡象。

種種流言,鄭琰都一笑置之,她正爲池長生終於有了大名而高興。過年了,池長生終於有了一個正式的名字,池修之請顧益純爲兒子賜名,顧益純爲徒孫取名爲“憲”。池修之認認真真地把“池憲”二字給謄到了族譜上。

因爲池憲取名一事,鄭琰向池修之提起了一個艱鉅的任務:“底下孩子們還沒有小名兒呢,就二郎三郎一路叫下去麼?”

池修之搓搓手:“是該起個名字分一分了,每次見他們,我是……真不容易分辨他們誰是誰。”

鄭琰鬱悶地道:“我也分不太清……不過我讓人在他們衣服上縫上了甲乙丙丁四個字,”越想越鬱悶,莫名地心煩意亂,“我算是明白爲什麼先前老天爺讓我掙這麼多錢了,合着是怕少了不夠他們分的。”

正在商量着兒子們名字的小夫妻壓根沒有想到,他們會這麼快地直面愛子的死亡。夭折的是最小的那一個嬰兒,名字還沒有起嚇懵了的乳母跌坐在地上,被侍女發現,誰也不敢瞞着,提心吊膽地上報。阿慶原是總領此事的,聽了之後差點沒倒仰過去:“不要慌亂,也許是背過氣去了!”攔攔索索地跑去看,在青石地上摔了個跟斗。

池修之跟鄭琰還在商量着兒子們的小名兒,小名兒還沒想好,池修之突發奇想:“大名兒我倒想出幾個來,大郎名憲,二郎取名爲紀如何?三郎名綱,四郎名範,五郎……五郎……”

阿慶就是在這個時候過來的,臉上一片慘綠,眼都直了,當地一跪:“七娘,我對不起你——”尾音尖厲而淒涼。

鄭琰捂着胸口站了起來,只覺得嘴巴發乾,不知道爲什麼她聲音也變了:“怎麼了?”

阿慶哽咽地道:“五郎……去了……”

“哪個五郎?”

阿慶抖着手指,指向了育嬰室的方向,鄭琰整個人都癱了,捂着嘴巴一屁股坐到了榻上,眼睛瞪得大大的。阿慶膝行上前,扶着鄭琰的膝頭:“七娘,七娘,七娘你別嚇我,七娘!”

池修之回神比較快一點,雙手神經質地抖着,他又一次經歷了親人的死亡,掐了一把胳膊,努力平靜地對阿慶道:“照顧娘子,我去看看!”

鄭琰覺得腦子都要炸了,果斷地站了起來:“我也去!”她以爲動作乾脆利索,說話堅定有力,在池修之和阿慶看來卻是搖搖欲墜,聲音發抖。池修之也不跟她爭辯,示意阿慶扶着鄭琰,深一腳淺一腳地去看兒子。

五郎的乳母等服侍人已經被阿慶看管了起來,小孩子獨個兒躺着,眉毛淡得幾乎看不見,五官很小很精緻,小小的襁褓上繡着一個“丁”字。鄭琰伸出手,撫着兒子的小臉,這一次生的兒子多,她沒有辦法親自照看,此時才發現自己對兒子的樣子是那樣的不瞭解。指尖下滑,倏地一動,點着兒子的掌心,沒錯,指尖是暖暖的,轉頭對池修之道:“他還在,他還是暖的!”眼淚無聲地落了下來。

池修之跨了兩步上前,伸手一試鼻息,嗓子裡像填了個鉛塊兒:“阿琰,他,去了。”

鄭琰想大聲尖叫,聲發不出一絲聲響來,推開了池修之,把孩子抱在了懷裡。鄭琰這一世順風順水,唯一的挫折居然不是來自朝堂而是來自家庭。

————————————————————————————————————————

池修之經歷過父母之喪,比鄭琰鎮定些,家裡統共兩個主事的人,一個已經呆了,另一個就必須挺住。小心地把剩下的三個孩子給挪到臥房裡,不留在夭折過孩子的房裡——至少要重新裝修做過儀式之後才能移進來。又要派人報信,定棺材,準備喪事,忙得瘦了一圈。

慶林大長公主風風火火地衝進了池府,阿肖迎了上來:“長公主,娘子一直呆坐着。”

“人呢?”

“在前頭。”

鄭琰第一次經歷親人的死亡,完全沒想過死的會是自己的兒子,猶在五里霧中。慶林大長公主心疼她喪子,卻見不得她喪氣,怒道:“你這是要做什麼?”

“我們家從來沒有夭折過孩子,怎麼頭一個就讓我遇上了呢?”鄭琰擰皺了榻上的墊子,“生下來的時候還是好好的,滿月了都沒事兒,怎麼就說體弱養不活了?他還沒叫過我一聲娘,還不認得我的模樣呢。”

慶林大長公主附耳上去惡狠狠地道,“你這是難過得恨不得去了的是自己嗎?你還有五個孩子等着照顧呢!另外還有三個也是胎是弱的!你這樣疏於照顧,究竟是爲他們好還是不爲他們好?你想死嗎?想把他們留給後孃嗎?想要孩子好,你自己得先好起來!少作柔弱樣!當了孃的人,沒資格軟弱!”

鄭琰收過目光,慶林大長公主冷冷地看着她,表情能把水凍成冰。鄭琰遲緩地起身,一頓一頓地道:“有勞師母親至。”

慶林大長公主鬆了一口氣,別過眼睛柔聲道:“去看看吧,送孩子最後一程。”

鄭琰清醒了,池修之心下大慰,鄭琰趴在池修之懷裡一頓痛哭,抽噎着道:“他還沒個名字,取個名兒吧,碑上寫着好看。”池修之之前一直憋着,終於忍不住落淚,夫妻二人抱頭痛哭。

轉間杜氏等也到了,鄭家就沒夭折過孩子,都把這當成了一件大事來辦,除了坐月子的李莞娘,留下來照顧的郭氏,其他人到得倒是齊整。杜氏連說“造孽”,摟着鄭琰又是一通大哭,趙氏邊哭邊勸慰。四下裡哭聲一片。

因爲是夭折,不能大辦,只停靈三日,在池家的家族墓地裡靠着未曾見過面的祖父母點了一個穴。夭折的孩子墓、碑等的規格、紋飾也與成人不同,碑上文字是鄭琰親書,愛子池則。

第91章兇殘的一對季師的頓悟157鄢郡不好守185、誰棋高一籌經典的橋段128追封很艱難2女人惹不起120、這絕不可能204女王的教室230又一次密議206老鳥與菜鳥120、這絕不可能197徐瑩的心思經典的橋段第85章擒賊先擒王246、兒女心事194恐怖的校服199最大的挫折254、誰人不可憫138又要倒太子132一件大好事相門是非多120、這絕不可能147皇帝的安排第87章隱藏的家教教育是難題76訂婚的後續119腦補有風險234太后家出招奸相的水平193跟學生談話長大了就好242艱難的抉擇98又將熙山行176有得亦有失192鄭琰被忽悠79女人很可怕單純的六郎94獻俘的背後173寶寶的名字193跟學生談話番外之一這是緣分嗎128追封很艱難2178下臺倒計時100圍觀遇奇景254、誰人不可憫130、婚禮進行曲177皇帝沒意思25083腹黑與呆萌157鄢郡不好守第88章情郎要遠行辣椒的奇緣111阿琰猜錯了171聖誕節更新羨字作何解失控的局勢230又一次密議198二孃的剋星223苦逼的刺史157鄢郡不好守221戰爭進行時;161打蛇打七寸女人惹不起鄭五郎娶妻218科舉的建議157鄢郡不好守練好基本功119腦補有風險239消暑好去處129妥協終有道178下臺倒計時104穿越毀三觀101熙山好熱鬧206老鳥與菜鳥這就是命啊師兄的困擾221戰爭進行時;167一場白折騰164明天上進度108原來想錯了爲難的婚姻220第一次考試師兄的困擾師生不相親219世家的分歧254、誰人不可憫179催命符出現186過繼與恢復第90章美貌的好處家人與奸黨120、這絕不可能118賭棍的對話話181、各方的安排130、婚禮進行曲71神棍的劇透215過繼的鬧劇232秀才遇到兵慘痛的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