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家軍距離鳳凰臺還有八十多裡時就停下來了,就地紮營,不再往前走了。
停在這裡,花萬里當然是有打算的。
以前曾諸侯王帶着兵馬來拜皇帝,其用心不得而知。但因爲這件事引出一篇美文,作文的是當時的文魁,他說這臣子見帝,八十里外爲敬,八十里內爲危。
就是說這諸侯王帶兵馬來,如果離皇帝八十里就把兵馬留下,孤身來見,這對皇帝是種尊敬。如果所攜兵馬過了八十里這條線呢,對皇帝來說就有危險了。
通篇沒有指責諸侯王,前一句是誇,後一句則是替皇帝憂心。
姜武當時被姜姬帶着讀這篇文時,還記得她說“瞧這文章寫的,果然這纔是文魁。知道皇上想要什麼,害怕什麼,這文章才能寫得好,寫到皇上的眼裡心裡。”
她還跟他說,這鳳凰臺的人從古到現在都有一個毛病,認爲真刀真槍殺出來的勝負不是真勝負,兩軍對戰,最值得誇獎的勝利方式是不動一刀一槍,用嘴把敵人給罵跑。
他當時笑話她,哪有這樣打仗的?
她就又找到機會給他講了一篇功課。
她就是用這種方法,先把阿旦教了出來,又把他教了出來。
他曾問她,嫌不嫌他笨。
“因爲你不會讀書?”她那麼聰明,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反過來笑話他:“是我聰明還是你聰明?是學生聰明還是先生聰明?”
大概是他平時跟她在一起久了,也變聰明瞭些?竟然立刻聽懂了她的意思。
“我比你聰明還不能把你教會,那我的聰明也不夠聰明瞭。我把你教會了,我這聰明才用對地方了呢。”她說,“以後你要遇上有人要教你,但你又沒學會他教你的東西,別信他說你笨這話,拿我的話去問他,看他答不答得出來。”
花萬里遇上他後,見他大字不識反倒更信任他了。可他身邊的人就看不慣他這麼容易就爬上來,當着花萬里的面不說他的壞話,只說要來教導他。
可等那人來了,教他拜師,騙他磕頭。姜武都不用動的,哼一聲,就有人拿刀架在這人脖子上,看是誰跪。
這人又胡亂教些東西給他,等花萬里問起,他當然答不出所以然來。這人就嘆,說他愚笨,不堪教化。
姜武就把姜姬的那話說出來,問那人:“是我聰明還是你聰明?是先生聰明還是學生聰明?”
那人開始要笑,一時回味過來,臉色就變了。
帳中的人剛纔在看他的熱鬧,現在倒都去看這“先生”的熱鬧了。
那次之後就沒有人敢當着他的面笑話他“無知”了。
事後,花萬里也問他怎麼回事?他說,他是沒讀過書,可人不笨啊。
花萬里當面寬慰他,之後也對那個人說:“你也別瞧不起他,他手上可有兵呢,一時虎起來,殺了你,你又能怎麼樣?”
那人心裡恨就說:“大將軍要小心他,誰知道他以前主人到底是不是病死的?說不定就是他貪錢才害了主人。”
花萬里說:“這個他一早就跟我說了,確實是他見財起意,這裡又離家萬里,所以狠心下手,害了前主。”
那人聽了瞠目結舌,算是解了心中之謎。之前主動投奔來的不知有多少人,比這武江的強得多了,可誰也不懂花大將軍怎麼就看中武江了。
原來這武江把這種**都告訴花大將軍了,恐怕花大將軍認爲他心底無私,對他忠心不二,這才這麼信他。
花萬里:“我是想,他既然犯下這種大錯,又敢告訴我,想必是要一心一意跟着我的。不然他離開這裡,難道還能回魯國那種小地方去?”
那人也無話可說,這個武江身上最大的一個缺點,硬是讓他變成了優點。本來是因財犯上,害了前主,在花大將軍眼中,反倒成了可以用財貨收買的一個忠臣了。
結果這武江果然愛財,在這路上四處搶劫,不但搶過路的,還搶自己人的!只要到了他手中,哪怕被人告到花萬里面前,他都能不承認。
那人親眼所見,花萬里和苦主一起到了武江這裡,苦主指着武江屁股底下的箱子喊:“那就是他的人才殺了我的人搶去的!那上頭還有血呢!”說罷跪地大哭。
花萬里百般無奈,只得問武江是怎麼回事。
這武江半點不懼,反問那苦主:“你說這箱子是你的,你喊它一聲,它應嗎?”
苦主被他這無賴相氣得要拔劍殺他,武江不但不懼,反而眼睛一亮,舉矛刺來!如果不是花萬里命人攔住,險些一下就要了苦主的命。
花萬里要罵這武江,武江手上的矛也不放下,說:“他要殺我,難道還要我乾等着?他敢來,我就敢殺!”
他又說這搶劫的事,“是我搶的。可話說回來了,都是拿刀拿槍的,你打不過我的人,被我殺了,怎麼還有臉跑來找我?你要不服,我們就再戰一回。”
武江這麼說了,苦主除了對花萬里哭訴,其他什麼都不敢應。
這是一個傻子,一個莽夫,一個……瘋子。
武江從這次後就成了一個孤軍,沒有一個將軍肯跟他爲伍,別人都在看他的笑話,這樣的人上了戰場,前後左右沒有人,看他一個人怎麼打。但……他也更受花大將軍器重了。
花大將軍爲了保護他們,免得回了鳳凰臺再被那些大臣們挑毛病,特意先定了大家的名份,排了座次。結果這武江就成了右路將軍,只在花大將軍座下,是花大將軍身邊最受重用的人之一。
這武江到底是傻還是不傻?
這下可沒人能說清了。
花萬里坐在帳中,跟左右心腹們商議怎麼拜見陛下。
這個說要報功,要說他們是如何打勝仗的,這些仗又是如何如何難打,他們花了多少心血,多少人命纔打下來的。
這樣說,纔好找皇帝要賞啊。
那個說不能這麼說,要說那些城的人先打了將軍,將軍是拿着聖旨來的,是這些城先有反心,將軍無奈之下才回擊。但因爲這些城賊心不死,將軍一再勸降,這些人就是不應,將軍爲了不使生靈塗炭,甚至一再避讓,最後才得不打。
這是爲了避免他們打明明打勝了,卻反被定罪下獄。以前就有個將軍,明明是皇帝讓他打的,打完非說他殺人太多,有傷天和,致使天地降罪,只能忍痛殺了這個將軍以安撫地下的亡靈。
從那以後,當武將都開始畏戰、怯戰、避戰了。
“大將軍,某聽說鳳凰臺上那陶賊已經糾結了一些人,狀告大將軍不遵聖旨,擅啓戰事了。”
這確實是個問題。
花萬里也聽說了。他事後把手中的聖旨找出來看了一遍,上面說的是那些城不恭,所以皇帝纔派兵前去“示威”。
確實沒說讓他到了就打,或者說他可以打。
花家是武將世家,雖然花千降沒打過一場仗,但花家歷代祖先們打過的仗沒有一千場,也有八百場,編出來的書都能堆滿四五間屋子。
花萬里從小就是讀這些書長大的,他當然知道,武將的勝負不在戰場上,而在皇帝的心中,在大臣們的嘴裡。
這裡頭有個故事,也是花家以前的事。
當時花家某個人被派出去打仗,可他不想打,一是糧草不夠,兵械短缺,二來他這裡八千人,對面八萬人,一比十,明擺着打不過。
可他是皇帝的將軍,他不能對皇帝說我的人少,都怪你以前聽別人的不讓我徵丁練兵;你給我的糧草也少,都到這個時候了,還不把糧草給足了,你讓士兵餓着肚子去打仗啊?還有,兵器放在庫裡二十年了,早就鏽完了,所以這仗的打了就必敗,我不去。
他敢說,就死定了。
所以這個花家將軍當殿領命,轉頭點兵,雄糾糾,氣昂昂的出征了。
到了地方,先給那個跟皇帝挺腰子乾的英雄遞個好,送個禮,套個關係。
那邊說誰跟你好?來來來,約個時間,咱們就開打!
花家將軍說,我是代表皇帝來的,皇帝是個非常慈愛的人,他是不忍心打你的,爲了表示誠意,我先後退。
他說完,帶兵跑了。
英雄:……
他跑了之後,再紮營,然後給皇帝送信,表示爲了彰顯您的仁德,也爲了教化此人,給他改過自新的機會,我就先避開了。
皇帝:……
皇帝不能說你去打,我不要仁德,我也不給那王八蛋改過自新的機會。
皇帝要仁德,要給臣子改過自新的機會。
所以皇帝說,你幹得好,就該這麼幹。
花家這人就繼續給皇帝送奏表,舌綻蓮花的誇皇帝,捧皇帝,把皇帝捧得下不來了。
皇帝爲了真的顯示一下仁德,給那英雄送信:你認錯,朕就原諒你,快把朕要的錢、人、糧、物都送來,朕不怪你。
英雄:滾!老子就要反你!
然後揮師去追花家打。
花家這人繼續跑,反正就是不肯正面迎敵。你來,我就退。你不追了,我紮營。
然後繼續奏給皇帝:爲了表現您的仁德慈愛寬厚,我一直避着他呢。
皇帝:……
他能不要仁德、慈愛、寬厚嗎?
何況花家的奏表寫得也實在是好,當殿詠讀後,殿上都是誇皇帝仁德、慈愛、寬厚的,當然跟着就會罵那個不肯把美人、錢、財寶和糧食給皇帝送來的英雄是多麼的叛逆。
皇帝能怎麼辦?他想說的底下人都替他說完了,罵也罵完了,他只能繼續表達仁德慈愛寬厚啊。
這場仁德之戰,前後打了七年。花家不動一兵一卒,打了個大勝仗——終於撐到這個英雄願意進鳳凰臺朝皇帝謝罪了。
史書上倒是誇皇帝,誇花家,誇那個“知錯能改”的英雄。
就算到現在,這也是流芳後世的一則故事。
這算是個正面例子。反面例子就是也有一個將軍,領了皇帝的聖旨出征,把人給打了,城給降了,打完,回鳳凰臺,就被抓了。
因爲他竟然沒有在打之前向皇帝請示要不要打。反正皇帝沒讓你殺這麼多人,把這座城打得這麼慘。
然後這個將軍自然就倒黴了。
花萬里現在做的是第二個將軍做成的事,卻不想落到第二個將軍的下場。
他想看看他這些心腹都能出什麼主意給他。
前面幾人吵得厲害,他看武江一直在那裡不說話,就問他:“你怎麼看?”
姜武:“大將軍別回去不就行了?那皇帝要殺大將軍,也要大將軍回去才能殺。不然大將軍在這萬軍之中,誰也殺不了啊。”
帳內衆人都是一愣,然後他們都看到花萬里笑了。
他們心中這才明白:花大將軍根本不想回鳳凰臺!他就是需要有個人替他把話說出來!
花萬里感嘆:“可我不回去,只怕陛下更要怪罪我了。”
姜武:“那就讓陛下別怪罪你,你再回去。陛下的話,誰都要聽的。”
花萬里只覺得這武江是他腹內的蛔蟲,句句都說到他心裡去了。
花萬里對着衆人嘆:“也只能如此了。”
衆人此時也懂了,馬上順着花萬里的話說。很快,花萬里就被衆位忠心耿耿的將軍拼死相勸,阻住了去路。
花萬里只得寫下奏表,着人遞往鳳凰臺,坦白心事,求陛下看在他忠心的份上,救他性命,不要讓他被別有用心之人“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