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廟堂遠謀

那隊收屍民伕肯定有問題,但如何盯住其行蹤,卻需要妥善安排。

徐武磧、周景二人去負責這件事,韓奇帶着牛二去護衛房待命;徐懷陪同蘇老常去見王稟。

王稟沒有臥牀休養,這時候站在院子裡,就穿着很單薄的夾襖。

看到徐懷、蘇老常帶兩名郎中過來,王稟氣惱說道:“我諸事無礙,你們找什麼郎中來?快叫他們回去……”

王稟去見葛伯奕,回到南裕巷心急氣短,渾身直冒虛汗,把大家嚇得不輕,柳瓊兒也丟下手頭的事情,趕到東跨院來照顧。

這會兒她也是好言勸王稟:“郎中既然都找過來了,老相公無礙也叫他把把脈,不枉他們辛苦走一趟,賺些診金再走。”

王稟拗不過大家堅持,才叫郎中把脈。

待郎中把過脈,王稟示意蘇老常帶着郎中到別院開方子去,又將王萱以及其他閒雜人等驅趕出去:“我有幾句話跟徐懷說,你去別的院子耍去。”

王萱看了柳瓊兒一眼,心想她能留在這裡,自己爲什麼要走?

扭捏一會兒見王稟神色嚴肅起來,她不情不願的站起來,說道:“

“去見葛伯奕之前,我與盧雄到官廳走了一趟。聽說王番清晨特地將郭君判、潘成虎找過去,吩咐他們要用心操訓五百役卒,而你一早就離開兵營……”王稟走到客堂裡先坐下來,示意徐懷、柳瓊兒也坐下來說話。

王稟願意跟他說這個話題,徐懷心裡卻還是高興的,至少王稟沒有欺他的心思,但眼下他能說什麼?

說郭君判、潘成虎得王番吩咐後,兩人跑到兵營就將一切和盤托出,還提出要將秘養的妻小遷往玉皇嶺居住;而他也承諾鑄鋒堂會有郭、潘二人一席之地?

他要是將一切和盤托出,王番、朱沆知曉後會不會翻臉?

徐懷心裡輕輕嘆了一口氣,淡然說道:

“我行事莽撞,王番、朱沆二位郎君以爲郭、潘二人在桐柏山能蟄伏十數年,應是老成持重之人,用他們掌握役卒能少滋惹是非,卻也正常。我一早離開兵營,看到天雄軍在城裡大肆搜捕敵間,這是難得一觀天雄軍全貌的機會,便帶着人在城裡多兜了幾圈。”

“你心裡有什麼想法,不用瞞着我……”王稟不相信這是徐懷的真心話。

拋開徐懷的身世不提,徐懷以往在桐柏山就有“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的灑脫之志,又有世人罕及的武勇及智謀,生性就不喜受人羈縻。

偏偏王番、朱沆不明就裡,以爲昨夜之事真就是徐懷魯莽行事,竟然想着用郭君判、潘成虎去制衡徐懷,王稟心裡也是無奈。

當然,他也不覺得能勸王番、朱沆對徐懷讓步。

他能怎麼勸?

說徐懷極可能是王孝成之子,心藏對蔡鋌以及當年對王孝成落井下石之人懷有深仇大恨?

說蘇老常、徐武坤、徐武良、周景、徐勝以及此時假意投靠董成的陳磧等人,都可能是王孝成舊部?

說鑄鋒堂真正核心是徐懷,徐武江、蘇老常坐第一、第二把交椅,只是騙人的幌子?

因此王番、朱沆諸事應該對徐懷有所擔待、包容?

想到這裡,王稟心裡更是受挫,他們內部都有這麼多的結解不開,又怎麼可能勸葛伯奕聽從他們的建議?

徐懷不想在郭、潘二人這事上多說什麼,岔開話題道:

“天雄軍滿城搜捕敵間,甚至有些大肆縱容將卒劫掠蕃民,一早差不多有一百四五十名蕃民因爲反抗被格殺,捆綁押往營寨審訊的蕃民更是多達七八百人——這個比例已經有些誇張了,岢嵐城裡蕃民總數不過就七千餘口,丁壯不足三千人,難不成三四天時間就將城裡的蕃民丁壯都拘押起來或者殺個乾淨嗎?我回到南裕巷,聽街巷裡商戶談論,在忻代等地軍卒滋擾蕃民也甚,也已有多處蕃民激起反抗。王稟相公去找葛伯奕勸諫,想必早就料到這事不加抑制會有怎麼可怕後果。不過這事除了禁軍軍紀廢馳以及嵐代等地蕃漢矛盾重重外,我一早到肅金樓看過,種種跡象都說明州縣衙門極可能已被契丹人的細作滲透,此時之局勢,有他們推波助瀾之功,甚至契丹奸細有可能比我們更早知道魯國公人在嵐州……”

徐懷沒有明確指出是誰,只是說西路軍甚至河東路經略使府被敵間滲透,王稟卻也是見怪不怪,說道:

“十數年前的邊釁,天雄軍被打得措手不及,使得嵐代等地相繼陷落,就與當時有大股蕃民爲契丹人收買策應關係極大。不管有沒有敵間在暗中推波助瀾,在大軍揮師北向之前,對蕃民進行梳理,是劉世中、蔡元攸以及王番他們奉旨到河東之前,葛伯奕就通過奏書與樞密院商定的策略。我現在也只能勸告葛伯奕在分派將卒搜查敵間時能嚴肅軍紀,莫要傷之無辜,葛伯奕卻毫不避諱的說捕查敵間不是易事,在大軍出征之前,盡一切可能先將蕃民勢力整肅一遍,也能消除隱患……”

徐懷此時沒有資格跟葛伯奕這樣的人物直接說得上話,想要揣磨葛伯奕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只能詢問王稟:

“待大軍殺入契丹境內呢,對應朔雲豐等地的番民要如何處置?也是隻剿不撫?”

“我也是見過葛伯奕才知道一些事,王番之前都沒有跟我提及——現在告訴你也無妨,嶽海樓已經成功說服朔州守將曹師雄投附我朝,”王稟說道,“而爲防止曹師雄密附有詐,葛伯奕也已通過嶽海樓要求曹師雄必須在今明兩天肅清朔州城內的奚、鮮卑及契丹等族人之後,迎接天雄軍第六將朱廣武率部接管朔州城!劉世中、蔡元攸二人也已同意葛伯奕的主張。王番他們奉旨來河東,樞密院也已經擬定拉攏分化漢將以制蕃夷的策略——這應該纔是嶽海樓人在嵐州的真正原因……”

燕雲故地,以燕山爲界分爲東西兩部分。

西部以朔寰應雲蔚新儒嬀武等九州佔地最廣,位於陰山、燕山之間。

契丹建立大燕王國設立西京道,除了燕雲西九州外,還將陰山以及以及東廣袤地域都劃入其治下,也重新調整了行政編制,總計轄有東勝州、朔州、應州、雲州(西京大同府)、蔚州、雲內州、豐州、捧聖州等地。

西京道大多數地域,特別是人口密集之地,千餘年來都納入中原政權統治之下,卻是到前朝末年才叫契丹人佔去,迄今不過一百五六十年。

即便契丹歷代以來都努力將北方的本族及諸蕃部族往西京道遷移,也在雲朔應蔚等地劃出大片的放牧草場安置蕃戶,以壓縮漢民的生存空間,但猶不能改變西京道諸州人丁一直以來都以漢民爲主的事實。

而在契丹崛起過程當中,以爲農耕爲主、攜帶先進鑄造耕織技術的北附漢民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契丹人建國之後也專門設立了南面官管理漢民事務,同時也不得不任用漢民爲將吏。

具體到西京道,分駐諸州的兵馬,有超過一半都是漢軍。

曹師雄等將領也都是北附漢民出身。

在明眼人都能看到契丹自身難保,上京、中京等腹心地隨時有可能會被赤扈人攻陷之際,曹師雄這些北附漢民出身的將領起心想舉雲朔等地南附大越,並非什麼難以想象的事情。

然而劉世中、蔡元攸、葛伯奕卻擔心曹師雄南附之舉有詐,要求他在正式舉事之際將朔州城內的契丹人以及奚、鮮卑等蕃民屠盡作爲投名狀,似乎怎麼看都沒有問題。

問題是,大越即將面對的真正大敵,是赤扈人啊!

徐懷痛苦的手抓住額頭,他這真正意識到葛伯奕、劉世中、蔡元攸以及蔡鋌這一個個位居廟堂高處的將相帥臣,這一刻竟然並沒有認真的去考慮赤扈人的威脅。

他們僅僅以爲眼下是奪取燕雲故土的良機。

屠刀一開,大越兵馬即便能僥倖成功奪下雲朔等地的城池,但如何去鞏固這些地域的形勢,如何去構築防線去抵禦赤扈人的南下鐵騎?

現在對蕃民及契丹人舉起屠刀,等到赤扈人南下,不是逼着契丹殘族以及北地數十萬蕃民都去投附赤扈人,反過來對大越兵馬及漢民舉起屠刀嗎?

徐懷看王稟渾濁的眼神閃過一絲痛苦之色,心想他必然將這些勸告過葛伯奕,說不定還遭到葛伯奕奚落——徐懷不禁想:王稟即便得以起復,但滿朝將臣都是短視之人,他又能做得了什麼?也許王番、朱沆對他的話都不在意吧?

想到這裡,徐懷站起來說道:“葛伯奕諸公既然已有定謀,我們說再多都是杞人憂天,眼下也只能且走且看了……”

第八十一章 真身在此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月之期第一百四十四章 殺人放火招安事第一百二十章 相邀第二百零六章 晉家老小第四十六章 紈絝少年勇第二百六十章 婚事第一百九十一章 撤離第七十二章 攔截之地第一百七十五章 傳捷第四章 景王第二十三章 掌燈傾訴第二百三十三章 屠滅第二十二章 軍使請上座第二百零九章 安排第八十八章 敵意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第七章 初冬第五十四章 破盾第一百三十六章 突擊第九十六章 報信第五章 赴任第六十章 職事第五十二章 以啓山林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錯鑄就第一百八十六章 勸進第二百四十七章 車路第一百六十二章 勝利第一百零七章 歸去第一百三十章 調兵第三十九章 蔡州之謀第一百五十一章 元帥府第二百四十八章 高原第一百五十九章 坐鎮雙柳莊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鋒第四十章 道理自有他人述第一百零二章 小人得志臉第一百三十六章 突擊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遠第一百九十五章 鐵場第二十四章 緝拿第九十六章 夜行第一百三十六章 譁變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吏第七十章 消息第四十四章 軍虞候第六十八章 奇襲第一百六十九章 先行第十六章 援至第三十四章 山重水複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一百五十二章 對峙第一百三十章 將計第一百四十六章 殘敵第八章 議和第五十章 圍困第一百零九章 噬人真相第九十五章 大戰第二十七章 黃龍坡驛第八十九章 最後時刻第二百三十九章 追擊第一百一十四章 定策第十七章 換血第二百四十五章 備戰第二百五十四章 殿中第一百六十六章 靖勝侯府第四十四章 算兵第三十七章 徐氏族聚玉皇嶺第一百一十章 戰前第十章 韓時良第一百三十章 將計第一百六十八章 劃清界線第十四章 調令第一百五十二章 對峙第一百八十六章 說囚第七十四章 馬場第五十四章 神玉山第一百零九章 俘虜第一百三十二章 圍砦第三十五章 城頭第三十三章 入城第三十七章 進退第二百二十三章 藏匿第七章 撤離第二百二十章 所願第一百九十一章 秘策第二十章 舊吏第九十六章 放歸第一百八十四章 渡淮第三十章 有備而來第二百五十二章 腹心第四十章 監軍使院第二百一十二章 密詔第四十七章 無懼第八十七章 用事當用急第二十三章 黑鍋能否習慣第二十九章 迂迴第一百八十二章 渡淮第四十九章 西軍第三十章 有備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