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各執己見

王番作爲監軍使,從葛伯奕手裡奪取天雄軍的統制權,後續哪怕是爲避嫌,他請求調回汴京都不是什麼令人驚訝的事。而朝中即便沒有蔡系官員作梗,也會盡可能避免繼續由王番在嵐州掌握西翼軍政,但誰都不能否認王番在推薦西翼軍政主將人選的話語權。

徐懷以爲朱沆代替王番在嵐州主持西翼軍政是十拿九穩之事,但他千算萬算,都沒想到王番因爲怕受他們牽連,竟然執意要將朱沆拉回汴京,而舉薦曹師雄全權掌握西翼軍政大權。

王稟、朱沆在這個節骨眼上犯下無法彌補的大錯。

他們竟然以爲曹師雄、曹師利對契丹人心狠手辣,就一定是對大越心懷忠義。

是的,徐懷以往在別人面前,是沒有對曹師雄、曹師利兄弟流露出什麼不滿,畢竟從北征伐燕以來,曹師雄、曹師利兄弟二人的表現也確實無可指責。

曹家兄弟二人在朔州對契丹及雜虜舉起屠刀進行屠戮,是應葛伯奕等人的強烈要求。

即便葛伯奕此時一再聲稱,此舉乃是早就通敵的嶽海樓所主張,也是因爲此舉最終導致在大同的藩民強烈反抗,落入契丹人的算計之中,但這方面的罪責不能推到曹家兄弟頭上,也不能據此就懷疑曹家兄弟二人有什麼問題。

曹師利率清順軍隨天雄軍突襲大同城,最初能順利奪下勝德門,以便在進入大同城後,都是曹師利所部作戰最勇猛,曹師利擅使馬槊、鐵戟,也確有萬夫莫擋之勇,統兵能力極強。

換作別的時刻,大越哪怕是千金買馬骨,重用曹家兄弟,而不是對他們加戒防,甚至用曹家兄弟去對付契丹人,都是沒有什麼問題。

但問題是現在必須、也極迫切需要將赤扈人這一個最大的變數加以進行權衡。

徐懷知道王番對他滿腹意見,但他以爲王稟、朱沆不會犯這種錯誤。

他在這件事上還是錯了。

他低估了王稟、朱沆內心深處那種天下漢民理所當然都應視大越爲正朔、漢民漢將理所當然都應心向大越的心理慣性了。

這種強烈的、自以爲是的心理慣性,往往是最爲致命的,也是最容易讓人盲目踏入死亡陷阱而不能自知的。

“事情或許不會那麼糟糕!”柳瓊兒推門看徐懷坐在案前,還全神貫注的盯着堪輿圖研究,午時擺上案頭的肉臊子面僅僅淺了一些,這時候已經凍成一砣冰疙瘩。

“恐怕只會更糟糕,”

徐懷擡起頭,滿臉憔悴的沮喪說道,

“我一直都有在推演赤扈人的騎兵主力怎麼能夠才得以最快的速度抵達汴京城下,但之前有很多事情都想不通。你來看看,赤扈人原是大鮮卑山以西、陰山以北、盤據於漠北草原上的西北諸蕃一支,其三十年來快速崛起,也是先征服西北諸蕃勢力。契丹也恰恰在失去對西北諸蕃的控制之後,徹底蓑落下來。赤扈人只要攻陷臨潢府、大定府、遼陽府,基本上就將契丹的根基徹底斬斷了,接下來他們有兩條路徑可以南下中原。其一集結兵力快速擊破契丹在其南京道,即燕薊等地的殘部勢力,然後從一馬平川的河北路直插到黃河北岸;其二便是擊破契丹在其西京道,即雲朔等地的殘部勢力,取道河東路南下。赤扈人的核心力量在大鮮卑山以西的漠北草原,其兵馬主力在攻陷契丹腹心地之後,長時間在外征戰,勢必需要回到大鮮卑山以西的族地進行休整,待其主力補充兵力之後再次集結,無疑是從雲朔經河東南下最爲便捷。但問題在於,從雲朔入河東,再從河東出來,直插黃河北岸,關山重重,其騎兵主力又不善攻城陷壘,如何能做到快速通過?大越禁軍再差勁,守重重關隘城壘,也不可能爲赤扈人的騎兵輕易攻破吧?所以我一直以來,都傾向以爲赤扈人很可能會捨近求遠,使休整之後的主力兵馬多繞幾千裡地,從燕薊南下——直到兩天前盧雄跑過來告訴我王番舉薦曹師雄執掌嵐州及天雄軍,整件事的最後一塊命運拼圖,在我看來算是完整了!”

“你說曹師雄、曹師利的投敵,會爲赤扈騎兵迅速打開南下的通道?”柳瓊兒咬着牙,容色慘淡的震驚問道,“豈非我們之前所有的部署都要被推翻掉?”

“也許這纔是大越註定無法更改的命運軌跡,”徐懷說道,“倘若赤扈人真要從雲朔經河東南下,不可能等到大軍殺入恢河河谷再去勸降曹師雄、曹師利兄弟二人,必然會在他們南下戰略確定下來之後就立即有所行動起來——這也意味着我們就算想從這爛泥潭裡逃出來,南撤的通道也將會被曹師雄、曹師利兄弟二人提前堵死!”

即便不考慮曹師雄投敵的必然,曹家兄弟也是野心家及陰謀家,他們執掌西翼嵐州軍政大權與朱沆執掌西翼嵐州軍政大權,三千桐柏山卒在朔州所面臨的處境也將截然不同。

首先曹師雄有清順軍及數萬南遷的朔州漢民作爲根底,又有曹師利、孟平等一干文武將吏,他對嵐州及天雄軍的掌握必然是極深層次的,也能輕易將解忠、朱潤、雷騰等將排擠到角落裡去坐冷板凳。

徐懷這邊當然可以不聽曹師雄的使喚,但曹師雄這樣的人物,會因爲桐柏山卒不聽使喚就任之由之嗎?

徐懷現在就必須考慮曹師雄會直接掐斷對朔州的糧草軍械以及兵餉的供給,徐懷卻沒有時間及精力,跟曹師雄打幾個月的官司,他甚至要將鑄鋒堂在嵐州的勢力提前撤走,以免受曹師雄的打擊報復。

他們與曹師雄的矛盾尖銳起來,鑄鋒堂的商隊也不要想能從嵐州過境。

而朔州數萬漢民都撤出去了,他們從朔州城附近已經徵不到糧食,剩下四千多胡族婦孺,卻還要他們去救濟;要是他們什麼都不做,預計兩個月朔州就會斷糧。

總之,他們此時所面臨的局面,比之前預計的要艱難得多。

“鄭屠已經見過燕小乙、沈鎮惡等人回來了,燕小乙、沈鎮惡都沒有直接應承說要留下來,可能也還在猶豫當中!”柳瓊兒扶着徐懷的肩膀說道。

王番在寧武組建親衛營,任鄭壽、王孔爲將,王孔又將燕小乙、沈鎮惡等故人拉了過去。

當時王番身邊也確實需要一些能信任的得力人手,徐懷當時也不可能跟王番爭人,但眼下情況完全不一樣了。王孔行事循規蹈矩,徐懷沒有想過能勸王孔到朔州來,但燕小乙、沈鎮惡二人卻怎麼都要爭取一下。

所以在拒絕盧雄進朔州城之後,徐懷就讓鄭屠緊急前往岢嵐去找燕、沈二人。不過有些話無法說透,燕小乙、沈鎮惡會不會留下來,現在還真是未知數。

…………

…………

“豎子欺人太甚!要不是燕小乙、沈鎮惡過來辭行,我都不知道父親這次派盧兄去朔州竟然連城門都沒能進!父親,你說說此子是什麼態度,是要與我王家恩斷情絕嗎?難不成我堂堂監軍使,向朝廷舉薦坐鎮嵐州的將臣,還要聽命於他不成?父親,你也不要再縱容此子,我看我們這樣與他脫離關係,恰是時候。他不將我王番放在眼裡卻也罷了,他這種狂妄態度,豈有半點將朝廷放在眼裡?他這樣的人,怎麼可能不闖下大禍?我們要與他們糾纏不清下去,也必然會被他們拖得身敗名裂不可!”

兩名婢女聽着王番在大堂裡抑不住怒氣的咆哮,拽住淚水漱漱落下的王萱往外拖,焦急道:“小姐,我們不能再偷聽下去了,要是叫老爺看見,你卻無礙,我們卻逃不了一頓打——萱小姐,你莫要害我們啊!”

王萱拭去臉頰上的淚水,跟婢女往偏院走去,沒走幾步路卻撞見朱芝、朱桐兄弟二人走將過來。

“盧爺替相公爺爺去朔州城傳信,竟然連城門都沒能進,王萱你聽說過這事沒有?徐懷那廝也未免太狂妄了吧。關鍵這還不夠,這廝竟然還想着挖咱們兩家的城牆根——王萱你說可不可氣,卻不知燕小乙、沈鎮惡這些傢伙跟喝了迷魂湯似的,竟然都要跑去朔州狼狽爲奸。這些傢伙真是天生賤婢養的,一個個都是吃裡扒外的傢伙!”朱桐不顧朱芝尷尬的阻止,卻一臉氣憤的擋住王萱問道。

王萱沒有理會朱桐,徑往偏院走去。

夜深人靜之時,先是一隻包袱從院子裡扔出來,緊接着一道人影從院牆裡探出頭。看巷道兩端沒有人影,四下裡一片靜謐,人影待要翻牆而出,才猛然看到牆腳根坐着一樽身影,也不知道坐了多久,身上蓑衣積了厚厚一層雪,這時候正擡頭朝她看過來。

“盧伯伯,你怎麼沒有休息?”王萱騎在牆頭,訝異問道。

“此時朔州一百二十餘里,是不太遠,但兵荒馬亂的,當中四五十里又是茫茫雪野,不知道有多少契丹人的斥候出沒,萱小姐你怎麼走得了朔州去?”盧雄嘆聲問道。

“我找燕小乙、沈鎮惡一起去朔州,”王萱說道,“盧伯伯,你不會攔我吧?”

盧雄嘆道:“燕小乙、沈鎮惡要去投朔州,你父親就氣得跺腳,但也就此作罷。倘若他二人攜你去朔州,你父親下令將他二人與你拘捕回來,你不是要害死他們二人嗎?也不是盧伯伯一定要攔你,是相公猜到你會翻牆逃走,叫盧伯伯守在這裡,你不會害盧伯伯臨老在王家也沒有立身之地吧?”

“徐懷真做錯了什麼嗎?”王萱喪氣的坐在牆頭,問道。

“也可能是我們大錯特錯,但誰知道呢——盧伯伯活了大半輩子,看到很多人各執己見而反目成仇,沒有誰會認爲是自己錯了,只能等時間來證明一切,又或者臨到最後誰都不能證明對方錯了,自己就一定對的。反正盧伯伯我不是很聰明的那個人就對了。”盧雄嘆道。

“徐懷把你趕回來,你恨徐懷不,你心裡有生氣不?”王萱問道。

“盧伯伯一把年紀,心眼還沒有那麼小,”盧雄說道,“姑奶奶你趕緊回屋裡睡覺去,盧伯伯就沒有什麼氣好生了,別凍着了!”



第二百二十六章 功成第一百六十五章 宣戰第九十三章 紅白鄉營立第二百五十九章 長堤第一百八十一章 督戰來監第四章 徐徐圖之第一百零三章 風雨茅津渡第七十六章 獻策第八十一章 中牟殘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屠狗輩第二十八章 洪流難遏第一百零五章 前哨第九十九章 交談第二百零一章 大勢失去第八十二章 酒宴(二)第二百零七章 進城第一百零二章 綢繆第七十三章 密會第一百五十章 目標第九十五章 殘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月之期第一百四十二章 自告奮勇第三章 進剿招討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沁水河谷第七十二章 少年心氣第五十七章 抵罪第九十章 猜忌第一百九十章 東洲寨第十章 場面有點亂第一百八十一章 戰果第五十章 圍困第七十九章 司戶城第二百五十一章 關城第六章 殿議第五十二章 以啓山林第五十三章 疏影橫斜藏蹤第一百一十七章 陷落第一百六十六章 靖勝侯府第一百八十章 棋子第十二章 突襲第一百九十六章 愁事第三十九章 身邊人第五十五章 破敵第三十章 西進第一百二十八章 緣由第二百二十二章 城門第五十一章 破陣第二百四十四章 北撤第十九章 援至第十七章 少年逢春第五十一章 掩藏第一百八十章 大婚之日第七十五章 丈夫生世第二百五十四章 殿中第二十六章 人前人後真面目第六十三章 羊毛第四章 嶽海樓第一百九十五章 放下屠刀第一百六十二章 霜雪第一百二十七章 伏擊第八十三章 遺訓第一百六十五章 建鄴第九十八章 說客第二十七章 黃龍坡驛第一百七十六章 箕山窯第三十八章 守城之選第四十章 監軍使院第五十七章 火燒歇馬山第五十四章 敵襲第二百零八章 封國第九十五章 總攻第二百四十五章 備戰第八十八章 階下囚第五十章 貴子第二百零七章 進城第七十四章 父命難違第三十九章 捉人熱鬧事第五十八章 不與之謀第九十八章 說客第一百一十六章 放緩第一百四十五章 離別第一百九十五章 奪寨第一百三十一章 殿議第三十二章 疑念第七十三章 新任第一百四十五章 將行第一百九十二章 獻策第一百七十二章 圍垸之策第四十三章 南遷之議第二十六章 家風傳統第一百七十三章 襄陽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霧第五十一章 邊鋒第一百二十六章 囚徒之謀第一百七十九章 水戰第二百二十五章 進城第四十八章 胡姬暖香第四十三章 飲宴第二百一十四章 返程第十一章 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