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交換

在迷濛的細雨中登上塬頂,陳子簫、蕭燕菡看到徐懷穿着蓑衣坐在砦牆外的山崖,柳瓊兒撐着一把素色油紙傘,身姿娉婷的站在徐懷身邊,也不知道南面的山峽裡有什麼值得他們如此專注的看。

扈衛攔住陳子簫與蕭燕菡的去路,示意他們將隨身攜帶的兵刃交出來。

徐懷朝扈衛揮了揮手,說道:“我還沒有擺這個譜的資格,莫要怠慢了客人。”

陳子簫、蕭燕菡走近過來,纔看到烏敕塬南面的山谷裡,有數百人正在披着雨蓑勞作,打量片晌,這些人似乎在修飭往南延伸的峽道。

陳子簫看着眼前一幕,疑惑的問道:“赤扈人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攻陷遼陽府,還在遼陽收降數萬渤海兵、漢軍,現在差不多能斷定赤扈人入秋後就會悍然南下,你大概沒有長期盤據西山的打算吧?”

“下雨天打孩子,閒着也是閒着……”徐懷笑道。

烏敕氏包括蕃兵健銳在內,最終有七百人選擇留下來,此時還有一千三百餘俘虜,加上陸續從朔州城轉移進山的胡族婦孺,規模已經不小了。

而此時距離馬兒膘肥體壯的秋季已經沒有幾個月了,赤扈鐵騎隨時都有可能南下,徐懷不可能在烏敕塬附近組織開荒、種植粟谷,也不可能在附近尋找礦脈開爐鍊鐵,但這麼多人單純養起來,非但不會叫他們感恩戴德,反而會滋生諸多不必要的是非,甚至變得混亂起來。

等到需要大規模轉移時,這些人就會變成極大的包袱與負擔。

因此,烏敕砦及附近的柵寨隨時都有可能會放棄掉,徐懷還是將所有人都編混到工輜營之中,在烏敕砦周邊開山闢路、修造柵寨——這麼做,不僅要讓這麼多人更嚴密的組織起來,讓所有人都習慣於嚴格的管束、繁重而有規律的勞作,同時還有利於加強編入工輜營的年老桐柏山卒,與胡族婦孺、烏敕氏族人的聯繫、融合,甚至還能吸納一些在原有部族掙扎在底層、飽受欺凌的俘虜。

也唯有如此,才能在必要時,這麼大規模的人口才能跟着桐柏山主力轉移,而不是拖累主力的步伐。

左右山石皆溼,而陳子簫、蕭燕菡又是冒雨登塬,徐懷便邀他們直接進砦子說話。

四月中旬之前整個朔州就沒有下幾滴雨,卻是這半個多月來連下幾場大雨,天地青翠起來,不再灰濛濛一片。此時細雨迷濛,天氣還沒有炎熱起來,就彷彿走在桐柏山中。

徐懷此時在陳子簫、蕭燕菡面前,也不再掩飾他的一些打算。

“你要將這些人都遷往桐柏山?”蕭燕菡有些不可思議的瞪大黑白分明的眼睛問道。

“這全賴陳爺在桐柏山做的好事啊。”徐懷淡然說道。

陳子簫知道徐懷是說桐柏山匪亂雖然持續時間並不算長,卻對桐柏山造成難以彌補的重創。

陳子簫眼睛瞥望迷濛雨中,岔開話題問道:“你以爲赤扈人一旦南下,戰線極有可能會直接推到桐柏山前?”

蕭燕菡疑惑的看向陳子簫,不知道他怎麼就突然跳出這樣的疑問,他從哪裡看出徐懷就判斷赤扈人南下之後會直接殺至桐柏山下?

徐懷這次給蕭燕菡留了點面子,假裝不知的問陳子蕭:“陳爺爲何有此一問?”

“南朝地廣人稠,人丁是契丹的十數倍,要是戰線不垮,河東、河北、京東南路、京東北路、京西南路、京西北路以及關中,都不缺能應募入營伍的丁壯,桐柏山裡多三五千人,還是少三五千人,沒有什麼意義,”陳子簫說道,“不過,倘若南朝在淮河以北區域絲毫抵擋不住赤扈人的兵鋒,所謂的防禦毫無抵擋的、被摧枯拉朽般摧毀,桐柏山的戰略地位就會驟然凸現出來,到時候桐柏山有沒有相對充足的丁口進行及時的徵募,則關係到南朝能不能江淮北部有效的組織一兩次防禦,遲滯赤扈人的攻勢。也只有避免江淮、荊襄等地過早陷落,南朝纔有可能獲得喘息之機……”

“這是蕭剌吏對未來中原戰局的判斷?”徐懷看向陳子簫問道。

陳子簫點點頭。

徐懷怔怔看着如青紗一般的雨霧。

這大概是他迄今爲此聽到對未來局勢發展最爲準確的判斷,可惜哪怕是像蕭林石這樣的人物,對即將到來的命運捉弄,也只能在晦暗、狹仄的犄角之中掙扎。

徐懷嘆道:“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陳子簫少時也喜讀詩文,但對徐懷這一句感慨卻前所未聞,越琢磨越覺得蒼涼悲切,幾乎感到快喘不過氣,近乎負氣的說道:“契丹或難逃敗亡,南朝有你在,未必沒有機會!”

蕭燕菡睜大眼睛詫異的朝陳子簫看去,對他這麼說心裡有很大不滿,但最終沒有吭聲說什麼。

砦子裡有一大羣圍着空場地在鼓搗着什麼。

“前面在挖井?”陳子簫看到場地堆放上的工具,好奇的問道。

“嗯。”徐懷點點頭。

“怎麼可能?塬上要開井,豈非要挖下去三四十丈深才能取到水?”蕭燕菡難以置信的問道。

“我聽巴蜀開鑿深井取鹽滷,深井不僅能破開巖壁,還深逾百丈,但奈何一直都沒有機會走去巴蜀,一睹盛況。”陳子簫感慨道。

在陳子簫看來,挖三四十丈深的水井不是絕無可能,只是草原上沒有相應的技術罷了。

在黃土高原挖深井,很少會遇到岩層的問題,但如何保證十數丈、三四十丈深的井壁在開挖過程中不垮塌,卻還是有點技術含量的。

在過去兩個多月裡,徐懷趁在曹師雄、曹師利兄弟打壓異己、整編天雄軍之際,通過燕小乙、沈鎮惡等人,將之前打亂散編于禁廂軍之中、五十多名流放之前就半輩子從事各類匠工的囚徒直接拉攏出來,編入工輜營裡。

天雄軍剛剛經歷大敗,上萬散亂潰卒的兵冊雖然在王番的手裡重新梳理過一遍,但再次梳理時發現有七八十人、甚至三五百人不見了,有可能是這個期間發生小規模的逃軍,也有可能下面的將吏之前就是虛報名額,但在這世道里都不是值得去認真追究的大事。

雖說可能過三五個月就會被迫放棄烏敕砦,但下雨天打孩子,閒着也是閒着。

“我們前段日子找到一個挖井匠,說能開深井,還不知道成不成,”徐懷說道,“要是能成,我這邊找幾個俘虜跟着學開井技術,給你們送過去。”

草原部族逐水草而居,但在赤扈人強大的兵鋒面前,很多時候不得不遠離地勢平易的水源地,進入易守難攻、卻缺水源的丘山區。

這時候能否掌握快速開挖深井的技術,這對他們舉族西遷太重要了。

陳子簫這時候也無意再試探什麼,徑直說道:

“時不待人,林石大人使我與郡主過來,是希望我們接下來能直接出兵接管朔州北部從榆樹衝到參合口這一區域。蕭辛瀚、李處林他們有待價而沽的想法,實際上他們已經將不多的嫡系兵馬都收縮回到大同了。我們希望直接控制從應州、金城以及從朔州北部通往西山中北麓這一條大通道,同時還要在參合口一線建立防禦,纔有可能在形勢崩壞之時,將十數萬族人暫時先遷往西山之中。對朔州目前所做的一切,我們沒有其他能回報的,一方面我們會盡量促成西山諸部拿馬匹從你們手裡贖回俘虜,另一方面大同戰事結束之後,我們最終收俘的天雄軍兵卒,僅有兩千九百多人,其中有七百名桐柏山卒我們都還是善待的——要是你們有意接管這些俘兵,我們會盡快將他們安排到一座獨寨裡,方便你們劫持!”

“我們還是先接收七百名桐柏山卒以及囚徒兵吧——原天雄軍及嵐州廂軍將卒,我們這時候還無法消化,還望你們能先善待他們。”徐懷說道。

原天雄軍及嵐州廂軍俘兵,家小基本上都在嵐、忻及太原等人,徐懷要是將他們接收過來卻不放他們離開,非要鬧出譁變不可;而放他們由曹師雄、曹師利接收,徐懷肯定也不能幹。

唯有桐柏山卒以及原本就是作爲囚徒流放到嵐州來的囚徒兵,接管過來可以編入朔州兵馬各序列之中。

當然,最爲關鍵的一點,就是蕭林石答應促成西山諸部拿馬匹從他們這裡贖回戰俘,這將爲他們提供極其寶貴的兩三千匹良馬,從而使桐柏山卒全部轉爲機動性要強得多的馬步兵……



第五十八章 西線第一百零三章 傳詔第八十二章 入京第一百四十五章 離別第二百二十七章 嗣皇帝第二百零六章 渡口第一百四十四章 殺人放火招安事第二十六章 罪問千古第十九章 援至第六十一章 重甲步兵第一百三十一章 蕭林石第四十七章 破山第一百三十六章 白袍第一百五十六章 進城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價而沽第六十七章 斬將(二)第七十二章 舊人相逢第一百八十二章 廣武第一百八十七章 破衙第一百六十二章 逃歸第二百一十四章 次日第五章 赴任第四十三章 錢糧人心事第二十一章 大腿第二十八章 破冰之謀第九十一章 意氣用事第三十五章 防務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朝第一百零八章 防線第一百六十五章 宣戰第四十七章 破山第六十二章 歸去第一百七十五章 傳捷第一百九十五章 奪寨第五十一章 破陣第一百零五章 奪軍第一百零五章 荊北孔昌裕第一百八十二章 渡淮第四十四章 請守第五十五章 混亂第三十五章 安置第四十四章 算兵第二百零五章 奪帝第一百三十八章 烏敕氏第五十六章 廟堂遠謀第二百二十八章 投誠第一百零九章 噬人真相第九十八章 奪軍之謀第九十七章 誘餌第一百四十二章 蟄伏第二十八章 洮源第九十四章 荊湖第九十八章 安排第六十六章 退路之思第一百一十章 新甲第一百一十二章 迎敵第九十三章 潰逃第二十八章 洪流難遏第四十四章 軍虞候第一百八十二章 盤龍寨第二百二十七章 援騎難至第六十一章 重甲步兵第一百二十四章 各執己見第八十三章 鐵橋第三十四章 瀘水第六十四章 馬鞍顛簸第二十章 討糧路行遲第一百七十三章 殺敵第一百五十章 目標第三十三章 殊途第一百二十六章 近城第一百四十一章 相見第二百零二章 幡然悔悟第二十七章 傳習第一百六十三章 國殤第四章 景王第一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九十六章 浪成於微瀾第一百一十五章 驛名廣成第六十七章 巧辭善辯第一百章 人心第一百八十二章 晉家第七章 撤離第七十章 送別第二十七章 欲謀當藏身第一百八十二章 晉家第八十九章 最後時刻第一百三十六章 突擊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錯鑄就第一百五十八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信第一百一十七章 敵意難揣第二十五章 城池第三十四章 新湖第五十四章 破盾第四章 徐徐圖之第一百零二章 綢繆第一百零四章 兵敗第五十二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第十六章 賊心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