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西進

景王趙湍深感無力受挫之際,聽徐懷說可以稍挫虜兵之志,抓住他的肩膀,情急問道:“有什麼辦法?”

“王相曾言,虜騎窺視鄭州,除了鄭州北接軹關、太行等陘,與其兵圍太原城下的西路軍相互呼應外,往西則能封堵西軍東進的通道。而西軍能否順利東進又是解汴梁之圍的關鍵,”

徐懷也不賣什麼關子,徑直說道,

“而說到西軍東進,從潼關出來,除了洛陽西邊的函谷關外,洛陽與鄭州之間,位於嵩山北麓的偃師、鞏縣、滎陽都是易守難攻之地,也就是說虜兵打下鄭州之後,就算不繞過洛陽,直接將兵馬屯於函谷關之前,而是佔據偃師、鞏縣、滎陽等地,也能擋住西軍東進的道路。西軍是可以進入洛陽,但只能從嵩山南麓與伏牛山之間、經年失修的狹窄穀道,從汝州借道才能進入河淮地區,去解汴梁之圍。這不僅將令西軍士卒更加疲憊,時間也至少要拖延半個月到一個月之久,戰局將會變得更加的錯綜複雜,而令胡虜有更充裕的時間部署戰局。鄭州城大兵弱,城池四圍又開闊,易爲虜騎所圍,此時非人力能濟,但偃師、鞏縣、滎陽三城,城小倚山,守之以待西軍,便能破掉虜騎封道的如意算盤!”

鄭州是大城,一圈城牆長約三十里,徐懷率兩三千精銳填進去,即便鄭州防禦使孫化成全力配合,他也根本沒有能力兼顧這麼長的防線。

而鄭州城北鄰黃河,東面、南面皆平川,西南面有些山嶺,但起伏不大,註定會被赤扈騎兵封鎖得滴水不漏,後續再難有援兵進城來補充戰力的不足。

滎陽、鞏縣、偃師則不同,三城皆小,城牆周長約四到六裡,防禦面要比鄭州城窄得多,少量精銳更容易倚城而守。

更關鍵的一點就是三城皆倚嵩山,虜兵短時間內難以徹底封死,一方面援軍可以翻山越嶺進入三城,一方面城池真不能守,徐懷他們還可以棄城退入嵩山,不是必死之局。

問題是,他們要如何進入其中一座城池,並取得指揮權?

徐懷直接率領五百精騎,假扮虜直接穿插過去,三城守將犯病了,會乖乖信他一面之辭,打開城門迎他們入內,還將整座城池的防禦指揮權拱手獻上?

還是說徐懷的臉特別大?

現在不要說進入縣城了,京畿任何一座寨子,在取得絕對信任之前,會輕易打開寨門放他們進去?

徐懷之前沒有想過這種可能,但在此時遇到無法歸京的景王,則又是另一番故事。

“……殿下安危要緊,萬萬不可行此險策!”然而未待景王開口,他身邊的中年人便先惶然勸阻,“徐軍侯倘若有把握助守一城,尚端願代殿下前往,殿下還是先去蔡州暫避!”

景王凜色說道:“鞏縣知縣是誰,我不認得,但鞏縣有兩千守陵軍,守陵使喬繼恩、都指揮使陳由貴,我都認得;也唯有我過去,他們纔會打開城門!”

鞏縣隸屬於洛陽府,城池修築於伊洛河入黃河的河口東岸,東南乃是重巒疊嶂的嵩山諸嶺,北抵黃河,西臨伊洛河,伊洛河西岸則是邙山。

鞏縣也是洛陽盆地的東翼門戶,沿伊洛河往西南,則是偃師。

京西北路雖說路治就在洛陽,但不多的駐泊禁軍早已全部抽調往東翼的鄭州、許州集中。

洛陽下轄十六縣,此時能肯定說城中還有禁軍參加防禦的,除了路治所在的洛陽城外,大概也就鞏縣了。

大越皇陵修建於鞏縣南部的深山之中,鞏縣城不僅是洛陽盆地的門戶,同時也是大越皇陵的門戶,長期有守陵禁軍駐守;這也誰都不敢擅調的兵馬。

又因爲鞏縣乃皇陵門戶,城池雖小,卻比滎陽、偃師都要堅險。

景王趙湍,與朝臣接觸不多,但他身爲皇子,作爲趙氏宗室中人,曾多次在重要祭日,代表天宣帝前往皇陵掃祭。

與地方州縣官員週期性輪替、景王趙湍接觸很少不同,守陵官員較爲固定,還多由宦臣擔任。

“請殿下三思,守陵史喬繼恩張辛與錢翊善都認識,我與錢翊善陪同徐軍候去助守鞏縣足矣。”張辛也勸景王慎行。

大越對皇子限制較嚴,親王府除了內官外,基本不設置長史、司馬、諮議參軍等職,主要以翊善、王友、記室參軍等屬官處理王府內部事務。

錢尚端作爲景王府翊善,掌侍從講授,就已經是王府屬史之首了。

張辛作爲武臣,隸屬於三衙,但在景王府也是隨侍多年的老人。

雖說他也是武舉出身,在軍中得上峰賞識,父祖也是軍中老人,一步步快速升轉擔任王府侍衛指揮使,卻沒有經歷過什麼戰事。以往他們在汴梁,對赤扈人的強弱缺乏直觀的認識,心存輕視,但近一個月來,他們追隨景王趙湍參與各種軍議,又四處勞軍犒賞,多少認識到赤扈騎兵的凌厲之處。

這次歷險,先是出汴梁城,百餘扈騎遭遇一小隊僅二十人出頭的虜兵,可以說是毫無還手之力,就被對方殺死殺傷二十多人,剩下人等只能護送景王倉皇逃命。

虜兵突襲鄢陵城的過程,他們也是親眼所睹,虜兵根本就沒用什麼攻城器械,臨時造了一些簡易的雲梯,甚至用簡易的鉤索直接附牆攻上城頭,殺戮四方。

這短短兩三天的遭遇,叫張辛深刻認識到平時耀武揚威的王府侍衛、大越禁軍,與血戰四方的赤扈精銳差距有多大。

鞏縣是有兩千守陵軍不假,將卒還一個個儀表不凡、身材魁梧,但平時操練的多爲掃祭儀陣,指望他們守城,未必比刀弓手強出多少。

王稟、朱沆多次在景王面前稱讚徐懷與桐柏山卒英勇善戰,在張辛看來,王稟、朱沆即便沒有虛言,桐柏山卒也與他們遭遇到的虜兵不能比的,更何況徐懷身邊就帶了幾百騎兵而已,能抵什麼用?

шшш●Tтkд n●℃o

“山河破碎,社稷無存,正需萬千士卒奮勇拼命之際,我身爲趙氏宗室之子,怎敢惜身?”景王趙湍站起來,慨然說道。

他與王稟、朱沆對局勢的變化討論很深,很清楚西軍精銳倘若被封在洛陽以西無法東進,其他諸路勤王兵馬都無力與赤扈騎兵對抗,只會眼睜睜看着汴梁城陷入赤扈人的重圍之中。

一百六七十萬人口被圍汴梁城中,城中存糧還能支撐幾時?

而他心裡也很清楚,守陵軍及鞏縣守軍都不足恃,唯有寄望王稟、朱沆對桐柏山衆人的稱讚不虛;而張辛、錢尚端陪同徐懷前往鞏縣,或能助徐懷順利入城,卻沒有辦法令喬繼恩及鞏縣其他守將,都聽從徐懷等人的主張,對防禦進行重新的部署。

“你們就三五百人如何能成事?”錢尚端也是急得直跺腳,抱怨徐懷胡亂慫恿景王冒險。

徐懷沒時間跟錢尚端、張辛解釋,跟景王說道:“還請殿下寫一封信給胡使君我們先趕去鞏縣,兵力還是略少了一些,還需要胡使君從蔡州調一些精銳,貼着伏牛山、嵩山北上,與我們會合!”

赤扈騎兵封鎖平川,重巒疊嶂的伏牛山、嵩山,暫時還是他們鞭長莫及之地,貼着山脈邊緣北上,遇敵則避入山中,甚至直接走山野小陘,最終能有三五百人趕到鞏縣跟他們會合,勝算就能多出一二成來。

錢尚端、張辛見徐懷還來勁了,竟然連筆墨都隨身攜帶,真是急得直跳腳。

在朱桐伺候景王寫信的當兒,徐懷才抽出空跟錢尚端、張辛解釋:

“錢郎君、張軍侯,非是徐懷慫恿殿下犯險,實是形勢危兇之極,非殿下不能力挽狂瀾。而此去鞏縣,也未必有你們所想象的那般兇險:首先虜兵前期心思必然還會放在鄭州,唯有先攻陷鄭州,纔會出兵西進嵩山北,我們趕去鞏縣,並不會猝然遇敵。而殿下親自鞏縣犯險,洛陽府絕不敢坐視不理,我們還有望從洛陽借調一部分援軍;此外,孫化成孫使君在鄭州,鄭州也有兩萬兵馬,未必就一定會失陷……”

張辛、錢尚端想想也是,洛陽府真窘迫,還是能擠出一些兵力來的,只是殿下未去鞏縣之前,洛陽府未必會派兵去增援鞏縣就是了!

第六十九章 聲東第八十七章 用事當用急第一百零二章 戰後第二百零四章 困城第二章 座前好走狗第四十二章 老成謀國第七十章 大同夜幕第五十五章 朵甘六崗第一百六十九章 書齋密議第一百五十二章 火龍第五十二章 以啓山林第九十四章 美人與謀第五十章 誘餌第八十六章 惡言相向第二百六十四章 魏州第一百二十一章 風雪第十五章 大營第二百三十四章 意在第一百零四章 附從第十七章 少年逢春第十八章 奪城第十八章 悅紅樓裡說風情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隕第十八章 婚配第八十一章 中牟殘城第五十九章 策應第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九十二章 拯救大兵第一百六十一章 拖延第六十三章 羊毛第二百三十七章 襄江別第一百四十七章 勸說第八十三章 爭先第七十一章 其人之道第一百九十四章 濃霧第一百四十六章 殘敵第八十七章 誘導第八十九章 奉旨第一百六十一章 怯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降第一百一十四章 問案第二百六十一章 潭州第一百三十九章 老將第十一章 天命第六十六章 暗夜第一百二十章 誰無猙獰容第一百九十三章 定計第一百八十六章 突襲岢嵐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條件第八十四章 對策第一百八十三日 人選第二十四章 緝拿第六十九章 聲東第七章 臘月第四十八章 小雀崗第二百零九章 安排第二百零七章 歸京第一百四十一章 蕃兵營第六十九章 風雨將至第二十七章 黃龍坡驛第一百七十五章 傳捷第四十二章 邀鬥第二章 避禍第四十二章 邀鬥第七章 身如龍槍如蟒第一百一十二章 伏殺第四十一章 水力鍛錘第一百二十九章 顧氏第一百三十三章 西進第一百二十章 相邀第一百七十一章 夜語第一百零五章 金蟬再有脫殼時第三章 未雨綢繆時第二百一十五章 聖意第一百三十章 落花赴流水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吏第二百三十三章 補給線第二百四十一章 班師第一百零五章 奪軍第一百四十章 惡訊第二百五十六章 納附第五十章 貴子第二百二十一章 進宮第四十六章 山雨欲來第一百八十九章 解救第一百六十四章 進城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爾子一用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爾子一用第七十一章 斷謀第一百六十五章 淪陷第七十七章 去留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山意圖第八十八章 階下囚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一百零三章 天予時至第一百九十二章 彼刀彼子第六十九章 風雨將至第三十一章 紙上得來總覺淺第七章 撤離第十三章 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