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遠

“嘖嘖!”徐武良探頭看徐懷在崖巖上畫的多級水壩圖,嘖嘖稱讚,說道,“徐武富善工造,可他斷不會想到這點,你何必還要裝癡賣傻,叫他人看輕——”

徐氏在桐柏山立足一百多年,能抵住當地人對外來戶的排斥,八九代人開發山嶺,成爲此間屈指可數的大姓,沒有一點務實精神是做不到這點的。

徐武良善冶兵刃,實是打小就在北寨鐵匠鋪子裡做學徒打下底子,之後|進靖勝軍纔有機會去學軍中的鍛造之法。

徐武富不管他的生性陰毒也好、善逢迎也罷,但他能被舉薦到州衙任吏,並在泌陽城站穩腳,將徐氏的聲望、生意擴散到整個唐州,主要還是他善治世務,爲州官倚重。

徐武坤以往與徐武磧跟隨在徐武富身邊,也非單純的武夫,實際幫着打理徐氏在泌陽、淮源的各種生意。

徐懷將分級水壩示意圖畫出來,又講得這麼透徹,徐武良、徐武坤也就能聽明白裡面的妙處。

徐武坤眼眶裡都情不自禁噙着淚水,說道:“你將這些說出去,寨中誰還敢說你癡愚?我看不用多時,你的聲名便能傳出桐柏山去,叫淮上好漢都曉得你父親徐武宣生得一個英雄兒子……”

“……”徐懷哂然一笑,說道,“別人視我癡愚,癡愚好啊,這其中的莫大好處,你們也都能看到,這樣的僞裝怎可輕棄?再一個,我要這些虛名作甚?我們落草爲寇還不夠,當真要扯起旗子去替天行道啊,嫌死得不夠快啊!”

現在各種事都是徐武江在暗地裡一力主持,徐武良、徐武坤多多少少是有些意見的。

在他們看來,徐懷武勇已不在徐武江之下。

諸人在獅駝嶺開荒立足的錢糧也是徐懷提供,甚至從如此錯綜複雜的生死局裡,窺得一絲生機,也是徐懷出主意最多。

更關鍵的一點,重返桐柏山的靖勝軍舊卒,並不單單是徐氏十六七名族人。

徐武良、徐武坤他們知道,王孝成當年從桐柏山收編悍匪三百餘衆,經歷多年征戰,在王孝成死後總計有上百將卒返回桐柏山裡。

徐懷他父親徐武宣作爲王孝成的親衛指使,在這些人裡聲望最高。

而這些人此時多正值壯年,像徐武坤、徐武良都四十歲上下,有人生活安定,但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生活清貧,說不定會有人會願意鋌而走險走上舊途。

在徐武良、徐武坤看來,倘若將來要拉更多的人入夥,將徐懷推出來,必然比徐武江更管用。

徐懷卻不在意這些事。

一方面諸武卒及家小都唯徐武江馬首是瞻,這時候要不是徐武江出面安撫人、號令行事,而是聽他來指手劃腳,人心早就散了。

另一方面徐武江這些年對他照顧有加,他不管怎麼說,都是徐武江的子侄輩,不應該爭這些有的沒的。

最關鍵的,這世道當土匪有什麼出頭之日啊。

他壓根就不想當土匪頭子,好不好?

都說殺人放火等招安,就算王稟逃過此劫,能東山再起,在崇文仰武、以文制武的當世,未來真能有多大的榮華富貴等着自己?

看看鄧珪的人生軌跡,他就知道這世間有很多事,就不應該有妄想的。

要說他心裡有什麼想法,自然更希望這次是非能早日過去,到時候他就離開桐柏山,騎一匹駿馬,刀弓隨身,先將天下游走一遍再說。

也許江湖纔是他的宿命,又或者這些天來,他心裡莫名萌芽出來的一個嚮往。

爲了這個目標,他更要裝癡賣傻,等事情解決好之後,他纔好脫身啊。

徐懷將崖巖上的分級水壩圖擦去,說道:“水壩分級建造,看上去還算可行,但我這幾天算過,沒有一兩萬貫錢糧是做不成這事的,這時候也就想想而已——倘若局勢和緩了,獅駝嶺也能跟宗族那邊分庭抗禮,卻是可以做這事,但我是不會爲這事煩心嘍。”

徐武坤、徐武良還是費解徐懷的選擇,但徐懷執意如此,他們也不去說什麼。

待徐武坤、徐武良走遠一些,柳瓊兒盯住徐懷問道:“徐武江實際上對王稟東山再起並無期待,你就沒有一點想法?”

“十七叔是務實的,期待又能如何?”徐懷笑道,“每個人都有他的宿命,王稟相公對他自己的宿命都看得很淡,我們何不靜看形勢過去?”

“你真是這麼想的?你纔多大,爲何要說這些老氣橫秋的話?”柳瓊兒嗔怨道。

“這跟多大年紀有什麼關係?”徐懷說道,“你也莫要太擔心什麼。我此時裝癡賣傻,待事了脫身也方便,到時候我帶你離開這是非之地,不會害你在山裡做一輩子的土匪婆子!”

“真的?”柳瓊兒驚喜的問道。

她對落草爲寇實在沒有什麼期待,但也清楚她自己真要走出去,最好的結局就是被拐賣給哪個大戶人家當妾,更大的可能是扣一個與匪勾結的罪名,罰作官妓。

當然,要是徐懷帶她走出桐柏山,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以徐懷的身手及他們倆人的聰明勁,僞造一個身份,天下哪裡去不了?

這麼一想,這些天的擔憂頓時就煙消雲散,滿心輕鬆起來。

至於王稟的生死及命運,她好像都沒有跟王稟打過照面哩。

人果真還是更多考慮着自己呢!

…………

…………

日頭偏斜之時,鹿臺北寨中央的鼓樓裡,那口鑄銅大鐘一聲緊似一聲的敲響起來。“發生什麼事了?”

徐懷視野被一角山崖遮住,見徐武坤、徐武良站在遠處,往鹿臺北寨方向眺望去,眉頭緊鎖起來。

“北寨那邊有一票人馬過來。”

徐武良轉回頭來說道。

“怎麼可能?我坐這裡半天,沒看到有人從北面過來啊!”徐懷驚訝的問道。

徐懷視野被一座山崖擋住,看不到鹿臺北寨北青柳溪橋左右的情形,但更北面一些,從淮源鎮過來的土路,卻在視野之內。

他午後坐這裡思索分級水壩的事,完全沒有注意到有人馬靠近。

“是從青柳溪上游過來的!可能是歇馬山的人馬!”徐武坤說道。

歇馬山在金砂溝的南面,也在玉皇嶺的西南,直線距離僅有十一二里,但從歇馬山到玉皇嶺北坡沒有直接的山谷道可行。從歇馬山、玉皇嶺東面的山谷峽道繞行逾二十里,從青柳溪上游方向有一條土路直抵鹿臺北寨前,這纔是歇馬山賊衆擾襲鹿臺寨的捷徑。

當然,要是從青柳溪上游方向,還有可能距玉皇嶺約三十里許的晉家寨,乃是巡檢司都頭晉龍泉晉氏聚族而居之地。

徐懷與柳瓊兒走到徐武坤、徐武良身邊,遠遠看去,卻是有數十攜有刀弓的馬兵已經簇擁在寨門北的青柳溪橋前後。

雖然隔着這麼遠看不清楚這些人的面目,但倘若不是歇馬山的賊匪過來,實難想象會晉氏一聲招呼都不打,就派出族兵想對鹿臺寨做些什麼?

“我們牽馬過去看看!”徐懷說道,“算着時間,歇馬山的人馬也應該找上門來了……”

徐懷最初想着,徐武江他們在金砂溝立足,只要不跟附近的村寨勒索什麼,短時間內應該不會引起歇馬山賊匪的注意。

然而計劃不如變化快。

他們前些天聽到有徐武江率衆投虎頭寨被拒後離去的消息在暗中流傳,徐懷當時就在想,此時鄧珪此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消息應該是鄭恢等人有意散播出來的。

這種消息是上不了檯面,但暗中的影響卻不容輕視。

除了對官府的影響,使州縣官員以及地方唐晉等宗族鄉紳越發認定徐武江他們烊已投匪外,另一方面這些消息在徐氏族人當中散播,必然也會削弱徐氏族人對徐武江等人的同情跟支持。

下回真要有官差過來緝拿諸武卒家小,徐氏族人誰還會再站出來阻攔?

當然,還有一層影響,那就是歇馬山賊匪聽到這消息後會怎麼想?

徐氏族人投虎頭寨不成,卻跑到歇馬山北面的金砂鉤落腳,關鍵徐氏聚族而居的鹿臺寨也就在左右,是不是徐氏針對歇馬山有什麼陰謀啊?

鄭恢這是借刀殺人啊!

第二章 他鄉不知身寄客第七十八章 亂夜第二百一十二章 奪灘第八十九章 最後時刻第一百九十四章 晉家子婿第二百六十八章 信任第二十九章 吸引第一百三十七章 殿中第七十六章 疑雲動驚雷第六十九章 風雨將至第十九章 泌陽第八十五章 捉將第一百四十章 諮議參軍事第六十六章 退路之思第一百六十一章 拖延第二百三十七章 交鋒第四十二章 邀鬥第三十九章 捉人熱鬧事第五章 淮水楚山一軍寨第一百五十五章 部署第七十四章 夜議第二百三十二章 泥足深陷第二百三十五章 擅權第十七章 縣政第一百六十章 武經修撰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殘敵第四十四章 算兵第一百四十三章 赴京第一百七十六章 箕山窯第二百零九章 安排第四十五章 將計第十三章 辭行第九十二章 拯救大兵第一百四十五章 將行第七十七章 登城道第二十二章 兵餉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畔第九十六章 請援第五十二章 以啓山林第六十五章 繩縛第二十三章 守慎第六十八章 禍從天上來第五十八章 孤卒第二十四章 深夜談談情第六章 危急第二百七十章 出海第一百四十五章 流民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策第三十三章 入城第四十三章 柳暗花未明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價而沽第一百零三章 傳詔第一百零四章 兵敗第二百四十七章 車路第一百六十一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一十章 權當不知第二百二十九章 間歇第七十一章 新寨第一百二十二章 糧食第四十二章 夜話第四十章 統兵之道第一百一十八章 權宜之論第一百四十一章 相見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營第二百六十七章殘都第一百三十四章 嵐州風雪第一百二十八章 疑敵第四十章 水輪風箱第八十二章 必經之地第二百二十三章 軟肋第二百四十四章 北撤第二十八章 良刀如美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淺攻進築第八十八章 秦之惠第三十八章 殺羊屠狗男兒事第七十九章 司戶城第一百七十四章 分佔第十七章 少年逢春第三十四章 山重水複第一百零八章 牢中第二百三十九章 追擊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崗第七十九章 晨時第八十章 我意任孤行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二百零九章 變故第十七章 肅金樓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殮第二百四十七章 車路第八十九章 奉旨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置司第八十二章 殺人算賞錢第五十一章 王謝堂前第一百零四章 宮中第一百三十九章 老將第四十八章 小雀崗第二百零一章 大勢失去第五十九章 策應第四十一章 秋蟲螞蚱豈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