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龍肯定道:“只要大王對平陽君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我想平陽君一定會答應出將長平的,平陽君應該不能容忍趙括手握軍權,尤其是在這個時候。”
趙丹也認爲觸龍說的有道理,趙豹是大趙的王親貴胄,怎麼能眼看着趙括這個王族遠支有能力取代如今的趙國王室呢!
觸龍又將田薇思謀已久的計劃擡出來,道:“由平陽君趙豹率領一路大軍前往長平接替趙括出任主帥,而另一支大軍則交給趙禹,讓趙禹直奔河內郡,如果能生擒秦王贏稷,那大王之威名只怕會傳遍天下,並大快世人之心。”
趙丹聞聽頗爲心動,道:“如果能將贏稷生擒,寡人將重重的賞賜他們,只是只有平陽君一人前往長平,是不是有些單薄啊!”
觸龍點頭道:“大王思慮的對,微臣以爲不如讓平陽君爲主,樓昌將軍爲輔,這個組合應該會讓大王放心了。”
趙丹馬上就將趙豹叫到了王宮之中,正如趙丹所料,趙豹對於出將長平一點都不感興趣,再說趙豹認爲有趙括和廉頗在長平已經足夠了。
趙丹幽幽一嘆,道:“王叔,你可知道長平有多少大趙精銳嗎?三十餘萬之多啊!一旦趙括稍有異心,大趙必然是國將不國啊!王叔請看……”趙丹說着把那份秦王詔書拿了出來遞給趙豹。
觸龍在一旁也道:“平陽君身爲王族首望,當以大趙的江山社稷爲重啊!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我們都相信趙括基本不可能對大趙不忠,可事情沒有絕對的,只有平陽君出將長平,奪了趙括的軍權,才能把這種隱患消弭於無形之中。”
趙豹不是沒聽說過那些謠言,可他始終不相信趙括會對大趙有不軌之舉,現在看到那份秦王的詔書,他的信心動搖了,設身處地的爲趙括想想,手握重兵,又有秦王的扶持,兵變成功的可能性極大,趙括萬一要是搏一把,大趙將萬劫不復啊!
趙豹被說服了,正待接過趙丹遞上的虎符時,一個人小跑着進來,道:“大王不可,大王不可啊!”來者正是虞卿。
趙丹看到虞卿,道:“愛卿認爲寡人這麼做有不妥的地方嗎?寡人只是想要穩妥一些罷了,平陽君也不是不知兵事,如今又帶去十萬兵馬,以四十萬之衆對付秦軍,想來可保長平平安,大趙無事。”
虞卿反駁道:“大王,臨陣換將,乃兵家大忌,趙國已經換過一次主帥了,幸好換的主帥是廬陵君趙括,趙括和其父趙奢在軍中素有威望,這纔沒有導致趙軍的士氣低落,一旦大王再次換將,長平危矣,大趙危矣啊!”
趙丹哼了一聲道:“如果寡人不換將,大趙才真的有危險呢!王叔,且把那份詔書給虞卿看看。”
虞卿看過了詔書,道:“大王,這分明就是秦人的離間之計,大王怎麼可以上當呢!秦人奈何不得廬陵君和廉頗,巴不得大王再次換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還望大王三思啊!”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寡人心意已決,愛卿暫且退下吧!”趙丹沒想到虞卿會來這裡聒噪,讓他的心情一落千丈,將虞卿打發走之後,對趙豹說道:“王叔,寡人把大趙的江山社稷都交給您了呀!”
趙豹接過虎符,道:“大王放心,只要我趙豹還有一口氣在,就不會讓秦人越過長平一步。”
虞卿出了王宮,心痛道:“都是一羣糊塗蛋,怎麼能這樣呢!怎麼會這樣啊!”
後人有一首詩形容從邯鄲到長平的險阻:上黨崔嵬甚,羊腸鬼斧開。路從雲裡出,人自日邊來。
趙豹率領十萬援兵經過羊腸道時,對這險惡的道路頗有感觸,兩側山勢的陡峭,中間形成近百里盤旋的羊腸小路,上面高山,下臨深淵,這條古道真是險惡高危啊!
樓昌則沒有心思欣賞這窮山惡水,他正爲自己的機遇興奮呢!他自認在兵法上頗有造詣,可是一直沒有機會將抱負施展出來,唯一的一次還被廉頗給攪了,現在好啦!趙王命他擔任長平趙軍的副帥,那是何等的榮耀啊!他倒要看看廉頗得知這個消息時會是什麼表情,還有那個不可一世的廬陵君,看他還有什麼可拽的。
和趙豹樓昌一起離開邯鄲的還有趙國王族的將軍趙禹,趙禹負責以奇兵突襲河內,一舉扭轉長平的不利局面,這個計劃如果能夠成功,將會給秦軍以致命的打擊。
熟悉兵法軍事的人都知道,實行奇兵突襲河內的計劃,最重要的便是保密,還有一個就是行軍的速度。
然而讓人氣餒的是,趙禹的軍隊剛剛離開邯鄲,位於河內的秦國最高指揮部已經瞭解了趙軍這個突襲計劃的全部內容和細節,秦王贏稷親自指揮兩萬人馬在淇水河南岸佈防,準備趁趙軍半渡之時發動進攻。
由於趙禹是輕兵急進,速度比趙豹和樓昌快的多,很快就抵達了淇水河附近,正準備渡河的時候,趙禹發現了不妥,馬上下令停止渡河,突襲河內的計劃也就夭折了,不過趙禹也沒有損失一兵一卒,這支軍隊在其後的邯鄲保衛戰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非止一日,平陽君趙豹和將軍樓昌的援兵終於抵達了趙軍在長平前線的大本營,前線趙軍得知邯鄲來了十萬援兵和數不盡的糧米輜重,全都喜上眉梢,之前的種種不滿都被拋到了腦後,可隨後傳出的消息卻讓趙軍將軍的喜悅戛然而止。
趙括看着趙豹拿出的半片虎符,心頓時涼快了許多,突然之間覺得看什麼都少了顏色,一切都是灰濛濛的了。
廉頗也極其不理解趙王的做法,爲什麼要在這個緊要的關口再次替換主帥呢?這不是把趙軍往火坑裡推嗎!再說趙豹那兩下子也不行啊!
“我拒絕交出軍權。”趙括只甩給了趙豹這麼一句話,轉身離開了中軍大帳,把一干人等都晾在了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