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 蛛絲馬跡

這名方面大耳的年輕人叫做褚遂良,年約二十餘歲,江南餘杭郡人,和其他士子一樣,褚遂良也在洛陽太學讀書,王世充對太學生也頗爲籠絡,兩千名太學生每月都有錢糧供應,生活還算優越。

諸遂良便是這羣士子首領,他對衆人道:“我得到一個消息,中都今年五月初將舉行第二次科舉,考試內容和去年一樣,大家想不想去試試?”

衆人都沉默了,半晌,姓周的士子嘆息一聲,“就怕考不上,太學也進不了,那時什麼都丟了。”

褚遂良能理解衆人的擔憂,雖然洛陽沒有科舉只有太學,但太學的待遇很好,每個月有十貫錢,一石米,但王世充卻不準太學生去長安或者中都參加科舉,若有前去者立刻除名,這就造成了很多士子的猶豫,一方面又想去參加科舉,另一方面又怕科舉考不上,太學也進不了,而洛陽這邊也除了名,最後一無所有。

“可是大家想過沒有,憑朝廷現在的地盤根本養不活十萬大軍,聽說王世充還要擴軍到十五萬,全靠吃洛口倉的老本,洛口倉的糧食吃完了怎麼辦?王世充要養活軍隊,還會管我們這些讀書人的死活?”

另外一名士子道:“褚兄是江南人,聽說今年江南考生會有優待,褚兄去沒有問題,可是我們.....還是等明年吧!”

褚遂良喝了口酒慢悠悠道:“我可不是因爲江南人才去應考,我是覺得現在有機會,等什麼都完善了,位子都坐滿了,就算考中進士就不可能再得縣令的實缺了,去年進士中最差的一個也被任命爲縣丞,而今年機會更好,今年張鉉要發動江南戰役,估計一直要打到嶺南,那麼多郡縣需要任命官職,只要考中進士,當縣令肯定沒有問題。”

褚遂良的一番話說得衆人都有點動心了,誰不想當縣令,治理一方,實施胸中抱負,當皇帝果然只是玩笑,可在山高皇帝遠的地方當縣令,不就是土皇帝嗎?

這時,一名士子小聲問道:“褚兄覺得中都和長安,誰會笑到最後?”

褚遂良沉吟一下道:“這個很難說,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不過我可以斷定洛陽最多支撐兩年。”

這時,門外有人敲了敲門,衆人頓時醒悟,這是夥計來提醒他們不要亂說話,一定是巡查軍隊來了。

“喝酒!喝酒!”

衆人笑道:“聊聊百花樓吧!最近誰去了,花魁還是葉憐兒嗎?”

就在士子們不遠處的另一間雅室內坐着一名中年男子,有點心事重重的喝着酒,看他的打扮應該是個商人,眼睛裡也充滿了商人儈氣。

這時,門開了,走進來一名身材高大的年輕男子,他叫殷宏志,是隋軍在長安的一名情報頭目,原本是斥候校尉,因精明能幹,又是洛陽本地人,所以被調來洛陽做情報斥候。

殷宏志進來,中年男子連忙起身,卻被殷宏志按坐下了,“這裡不是多禮之處,坐下吧!”

男子坐了下來,手哆嗦着端起酒杯,殷宏志給自己倒了一杯酒,目光銳利地注視着他,“我要的東西打聽到了嗎?”

男子點點頭,又道:“這次....我要五十黃金。”

“要你的情報值這個價才行。”

“我不想幹了,這次我把渤海會最大的秘密告訴你們。”

“爲什麼不想幹了?”殷宏志問道。

半晌,男子低聲道:“萬寶綢莊的李掌櫃死了,說是醉酒落入茅廁淹死,但我知道他是被殺人滅口了,他知道得太多,夫人不容他了,我也一樣,下一個就輪到我。”

男子從懷中摸出一卷紙,“你想知道的東西都在上面,我把他們最重要的秘密告訴你,這個情報至少價值五百兩黃金,但我只要五十兩,算便宜你們了。”

殷宏志打開紙卷看了看,眼睛頓時一亮,這確實是個極爲重要的情報,便他取出五十兩黃金放在桌上,男子剛要伸手拿,卻被殷宏志按住了黃金,“我先警告你,如果你提供的是假消息,那就不是淹茅廁那麼痛快了。”

“我知道,你們比夫人還狠,我只是賣情報給你們,其他我不招惹。”

殷宏志手一鬆,男子一把奪過黃金,塞進口袋裡,又抓起桌上的酒壺咕嘟咕嘟痛飲一番,這纔出門匆匆離去了,連個招呼也不打。

殷宏志隨即付了酒錢,也轉身離開了酒肆......

半個時辰後,殷宏志來到了南市江淮布莊,這裡便是當年張鉉買下的商鋪,現在是隋軍在洛陽的情報中心,他們自己開了一座布莊作爲掩護。

殷宏志走進布莊,一直走到後院樓上,推開一扇門閃身進去了。

房間裡光線明亮,一名掌櫃模樣的人正在低頭算帳,他叫楊善,是殷宏志的頂頭上司,也是洛陽情報署侯正,掩護身份是布莊的掌櫃,手下有百餘名情報探子。

但在他身後不遠處,一名三十餘歲的文士正負手站在窗前,他穿一身白色儒袍,頭戴紗帽,腰束革帶,皮膚白皙,目光明亮,留着三縷青須,顯得十分儒雅,此人正是張鉉帳下錄事參軍凌敬,從前竇建德的謀士,他是兩天前受房玄齡的派遣前來中原調查渤海會的情況。

“怎麼樣,有情報嗎?”楊善關切地問道。

凌敬也目光犀利地注視着殷宏志,殷宏志主動請纓,表示自己認識一名渤海會的成員,從他那裡能得到他們想要的情報。

殷宏志取出紙卷遞給楊善,“比之前預料的還要好!”

楊善看了看紙卷,又遞給了凌敬,凌敬仔細看了一遍,眼中也露出喜色,這個情報太重要,他必須要立刻彙報。

“楊掌櫃,你們這裡信鴿在哪裡?”

“信鴿就在後院,參軍寫好交給我就是了。”

凌敬連忙寫了一份簡單的鴿信,交給楊善,他又囑咐道:“我要立刻趕去陳留縣,這封信就煩請馬上送走,另外,再派人去中都,把紙卷交給房軍師。”

殷宏志施禮道:“就讓卑職去中都吧!”

楊善點點頭,“也好,情報是你搞到的,估計房軍師還要問一些詳細情況,你即刻出發吧!”

三天後,凌敬抵達了陳留縣,他之所以來陳留縣,是因爲情報中提示,他們要尋找的物品目前就在陳留縣內,但只是在陳留縣中轉,很快就會運去北方,

陪同凌敬一起來陳留縣的隨從約有二十人,都是隋軍最精銳的斥候,爲首之人是一名鷹擊郎將,名叫劉蘭成,北海郡人,出身貧寒,原是琅琊郡孫宣雅的手下探子,後來投降了隋軍,被編到斥候軍,他憑藉自己的才幹和勇猛,一次次立功提升,現在已經是鷹擊郎將了。

這次調查劉黑闥,房玄齡向沈光要人,沈光便將他調給房玄齡,跟隨凌敬一同南下。

凌敬對劉蘭成很滿意,從不多說一句話,也從沒有逾規之舉,嚴格執行自己的每一道命令。

陳留縣是中原最重要的水陸中轉之地,是南北和東西兩條主要官道的交匯處,當初朝廷在陳留縣修建了數十座大倉庫,雖然倉庫已經不再使用,但陳留縣作爲水陸交通要道的地位卻沒有變,這裡商人云集,縣城各處建立了大大小小數千座私人倉庫,很多民房也被租出去當做倉庫。

凌敬沒有去縣衙,而是住進了一家客棧內,凌敬關上房門,取出一張地圖鋪在桌上,他指着北城門對劉蘭成道:“現在我們就位於北城門口,我們的目標是這裡!”

凌敬指着南面不遠處,“這裡應該有一座倉行,叫做北地倉行,裡面有十幾座倉庫,它實際上是渤海會在陳留縣的物資中轉站,根據我們在洛陽得到的情報,這座倉庫內在幾天前進了一批重要物資。”

說到這,凌敬看了一眼劉蘭成,見他並沒有詢問的意思,便笑問道:“劉將軍不想問問是什麼東西嗎?”

“如果卑職有權知道,參軍自然會告訴卑職。”

凌敬笑着點點頭,“是五百副明光鎧甲,渤海會用十萬斤生鐵從孟海公手上換來。”

“參軍是需要卑職摧毀這座倉庫嗎?”

“不是!”

凌敬搖了搖頭,“我們的目標是找到劉黑闥的老巢,這五百副明光鎧必然是送給劉黑闥,劉將軍的任務就是跟蹤這批明光鎧,找到劉黑闥老巢所在之地。”

“卑職明白了。”

“所以現在第一步就是確認這批明光鎧還在不在倉庫內,第二步就是耐心等待他們出發,如果他們是明年春天出發,劉將軍也必須等到明天春天,此事是大帥親自抓的大事,事關重大,希望劉將軍不要讓大帥失望。”

劉蘭成默默點了點頭,他感到了肩頭的壓力,自己絕不能失敗.......。..

第540章 最後妥協第383章 舞姬刺客第313章 戰爭將至第679章 軍坊試刀第297章 英雄大會(十三)第334章 帝王平衡第279章 多事之夜(下)第330章 待價而沽第341章 瓦崗東擴第500章 三分餘地第195章 兩雄相爭第182章 兵分四路第1090章 夜攻虎牢(下)第891章 出兵飛狐第1075章 反攻襄陽第261章 三家聯盟第557章 太行悍匪第570章 晉祠大祭第887章 先禮後兵第1193章 關中危機(五)第523章 三管齊下第717章 名額分配第50章 咬金失手第858章 天羅地網第492章 內外勾結第368章 火拼賊王(上)第1014章 談判破裂第209章 出兵清河第505章 貪慾之敗第91章 盧府壽宴(三)第976章 太原戰役(十七)第884章 洛陽情報第612章 幽州易幟第782章 恩威相濟第401章 新宅舊鋪第228章 百密一疏第1054章 衝鋒陷陣第588章 重賞攻城第425章 徐州危急第100章 武勇郎將第405章 婚期將至第608章 人心思變第1092章 緊急撤退第896章 奇襲並北(五)第834章 大軍殺至第1001章 金玉良言第424章 東海造反第919章 微服私訪(上)第607章 竇威讓步第826章 戰幕拉開第297章 英雄大會(十三)第873章 官場鐵律第329章 事件發酵第251章 加官進爵第772章 關中危機(上)第1192章 關中危機(四)第537章 談判之外第991章 長安風波(下)第464章 遠方嬌娘第550章 調兵遣將第856章 投降邊緣第368章 火拼賊王(上)第192章 兩千精銳第413章 反客爲主第1205章 天子接見第710章 北方盟友(下)第341章 瓦崗東擴第3章 兩雄相遇第138章 反戈一擊第830章 叔寶啓用第855章 老巢聚殲第1189章 關中危機(一)第745章 天降瑞兆第663章 神秘酒客第372章 兄弟反目第987章 太原戰役(二十八)第557章 太行悍匪第147章 再尋援助第76章 粗眉大漢第705章 西撤燕城第904章 得罪豪門第365章 爲官之道第876章 當廷對質(中)第172章 強渡膠水(下)第23章 真假之辨第661章 兩封來信第586章 引軍入甕第90章 盧府壽宴(二)第540章 最後妥協第979章 太原戰役(二十)第270章 文武雙會第224章 兩線激戰第688章 風起遼東第275章 同鄉悲劇第356章 補充兵源第508章 進軍清河第121章 平壤決戰(一)第844章 路斷秭歸第1117章 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