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矛盾激化

太子楊勇目光盯着劉居士,露出猶豫難決的樣子,最後搖頭道:“還不到魚死網破的時候,那樣做,會提前暴露我們的實力,成功率不大,反而把我們自己都搭陷進去,宮變,必須等到最後忍不可忍的時候,才能冒險一搏,過早發動,難收成效。”

衆人聽到楊勇的話後,都不禁鬆了一口氣,手心和額角都是冷汗,皆在官場打混十載之上,不敢表現出來這種緊張表情來,強做着鎮定。

謀反的罪可就太大了,尤其是在當今陛下楊堅統治下,只要有風兒傳入宮裡,不論真假,天子一怒,肯定要被查處,輕則罷官,重則滿門抄斬。

這些人都是太子楊勇的心腹,始終堅定地站在楊勇這邊,因爲利益和前途早就捆綁在一起,退出去,也難逃楊廣派系的打壓,出賣太子,只怕會更快遭殃,他們想要從龍之功,就必須輔助太子順利過渡,登基爲皇。

但是,輔助太子與晉王爭鬥,這不是什麼秘密,即便隋文帝得知,也只是調離、削弱東宮力量而已,不會動殺手,可一旦傳出逼宮、謀亂的罪名,絕對殺無赦。

所以這些人剛纔聽到劉居士的狠話,都有些緊張,那樣的危險太大了,等若把自身性命、家族興衰都押進去。

遠的不說,身爲隋初四貴之一的虞慶則,立國之初擔任內史兼禮部尚書,後來任右僕射,屢歷十二衛大將軍,伐突厥、平陳都有大功,出將入相,很有才能,不過在開皇十七年,因爲被進讒被文帝疏遠,逼他去嶺南平叛。

平亂得勝後,虞慶則視察嶺南山川,只隨口說了一句:“此城險固,加以足糧,若守得其人,功不可拔”之語,被與他愛妾通姦的婦弟誣告謀反,竟然被文帝賜死了,可知文帝的猜忌之心,不論是誰,觸之必死。

“如果太子殿下親自負荊請罪,入宮向陛下解釋一切,難道一點挽回的希望都沒有嗎?畢竟廢立太子之事,有違古代禮制,於周禮不和,不是順天之道,即便是陛下,也不能如此隨意更改國之根基!”李綱苦口婆心地勸慰。

太子右庶子劉行本忿忿不平道:“就是啊,晉王就是一個奸詐小人,擅於掩飾自己,穿衣故作儉樸,裝着不喜歌舞和樂器,只知治國、領兵與讀書的樣子,還不好女色,納妾不過二人,只與蕭妃恩愛等等假象,只不過狼子野心,企圖染指社稷之位!”

劉居士也說道:“劉某曾派出武功高手潛伏在晉王府後院,曾發現晉王楊廣在後花園的一處假山處,修有機關暗道,裡面地宮藏有不少江南美人,供其淫樂,甚至發現有剛出生的嬰兒被拿出來溺死,這晉王楊廣,不是什麼好東西,虛假狡詐。”

夏侯福提議道:“太子殿下,不如我們向陛下和獨孤後密奏,把楊廣背後享樂的一面抖出來,這樣把他僞裝的君子形象詆譭掉,對我們會很利。”

太子楊勇低頭沉思片刻,緩緩搖頭道:“沒這麼簡單,小王那二弟,絕非善類,有梟雄之姿,吞山河之志,下手心黑狠辣,即便我們密奏告發,讓陛下和母后知曉,晉王的眼線就會立即回報,到時候,晉王必然迅速下手,不是將人挪移,就是殺掉,根本留不下證據,這樣一來,狀告不成,更容易被人抓住機會反擊,何況,母后對我成見極大,對晉王偏愛,未必聽得進去。”

劉居士冷幽幽地道:“不如,我讓一些長安城內的小幫派,暗中把這個消息散播出去,這樣也能詆譭一下晉王的形象,街頭百姓對這種豪門大院的私密事最熱衷了,私下議論開,也能損他一下。”

“也好,這件事,就由劉千備去辦了。”楊勇首肯了。

劉居士今年三十多歲,一身英武豪俠氣,父親乃上柱國彭公劉昶,自幼他被父送往深山尋高人習武,練就一身高強武藝,拳腳、劍術、輕功都很精通,負氣仗義,渾身是膽。

成年後回到長安城,爲人豪爽,散金聚友,交下不少綠林好漢和遊俠劍客,數年前,擔任太子千牛備身,這是一個掌管皇太子宿衛的七品官,暗中得到太子錢財資助,更是控制了長安城一些地頭幫派,還招募了不少亡命之徒,組成一批死士。

劉居士不遵守朝廷法度,曾數次犯罪,文帝由於劉昶的緣故,每次都寬宥了他。於是劉居士有恃無恐,加上太子幕後撐腰,越加驕橫放縱,獵取公卿大臣子弟中魁梧健壯者,擄到自己家裡,把車輪套到他脖子上,然後用棍棒一通亂打,差不多快被打死還能不屈服求饒的人,就稱爲壯士,與他相交爲友,算是長安城一霸!

“太子殿下,難道我們就沒有扳倒晉王的辦法嗎?是否跟獨孤後厚此薄彼有關,影響了陛下的決斷?是否能爭取一下皇后的支持,扭轉她的態度呢?”蕭子寶不解地詢問。

太子楊勇面露苦澀笑容,世人皆相傳,因爲陛下和獨孤後不喜太子愛奢華、喜聲色、鋪張浪費、美妾衆多等秉性,纔會逐漸疏遠,甚至要把江山社稷的繼承權,轉交給嫡次子,這只是膚淺的看法,更多是以訛傳訛。

其實楊勇心知肚明,他跟父皇楊堅之間的矛盾,早就種下了,而且不容調和。

在隋立之初,楊堅有意強化太子的地位,到開皇五年,太子楊勇不但能參與軍國大政,而且朝廷重臣又多在東宮兼職,太子東宮儼然成爲第二權力中心,那年冬至太子集朝臣齊賀東宮,引起楊堅不滿,顯示了父子的矛盾。

實際上正是因爲楊勇的做法對楊堅權威構成了一定挑戰,皇權專制時代,維護皇權的前提是隻能有一個領導核心,一旦出現兩個核心,就會出現權鬥,即使是父子、兄弟關係也難免。

雖然楊勇當時未必有取代父親的意思,但卻容易被朝中不滿勢力利用,當時許多北周的舊閥貴族,對楊堅當權不滿,還有一些人雖然擁護楊堅改朝換代,卻沒有得到相應的爵位,都懷恨在心。

故此,王誼、元諧、樑士彥、劉昉、宇文忻、盧賁,以及諸多北周皇室後裔暗中組成了‘反堅’聯盟,企圖架空隋文帝,有意無意地將太子拉入了反對楊堅的陣營,以致營造了試圖政變的氛圍。開皇六年三月,洛陽人高德居然上書請文帝退位,傳位給太子。

這一下可惹火了楊堅,他坐上九五之尊的寶座只有五六年,剛平定尉遲迥、司馬消難、王謙等叛亂,沒有把皇位坐穩,也未嘗到當皇帝的真正滋味,如何肯讓權?於是先除掉王誼,想殺一儆百,但沒有達到效果,反而促使反對陣營試圖聯結。

當時的楊勇已經被動捲入到反對派謀劃的政變之中,楊堅爲了穩住大局,使楊勇與其他反對力量切割,派楊勇出鎮洛陽,調楊廣則迅速返京,不久榮任雍州牧,步入中樞,從此楊勇和楊廣,一降一升,出現兩位皇子朝中對峙的局面,這背後,有着重大的政治原因。

第七百五十一章 大軍壓境第二百九十章 李淵城府第一百二十七章 殺機四伏第六十八章 吟詩一首第一千一十三章 流言蜚語第七百零三章 北返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會師請罪第九百三十章 求情開恩第八百五十八章 岌岌可危的太谷城第一百二十二章 蒲山公第六百七十六章 唐王政權第五百零八章 道不同不爲謀第五百七十九章 兵敗身亡第九十六章 愛蓮說第一百五十二章 步入化勁第九百三十一章 坦誠交流第八百零六章 克澠池第四百三十章 共歷難第三百五十三章 燕雲堡第八百七十三章 殺身成仁第四百零一章 計中計第九十二章 少年無忌第五百四十章 戰事來臨第三百五十六章 二十四軍勢如虹第兩百章 相邀與赴會第五十四章 且戰且退第三百四十二章 危機意識第六百七十章 西北軍的強勢第九百七十二章 強求不得第六百四十八章 運籌千里之外第八百一十七章 密會虎牢關第四百二十九章 半路截殺第二十六章 拼殺第一千零二章 胥吏的擴用第四百七十六章 鋌而走險第一百六十九章 進退維谷第一百六十八章 各有盤算第九百五十三章 慘烈之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祭旗點將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各有謀算第二百一十六章 術士之言第七百二十一章 巾幗俏公主第二百七十章 談交易第八百七十三章 殺身成仁第五百六十八章 滎陽形勢第八百二十章 李唐謀劃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大難臨頭各自逃第三百二十章 宴會不斷第二十二章 野心勃勃第三百四十六章 話離別第五百七十八章 被擒第九百五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七百四十四章 三方結盟第二百二十一章 玄霸的去向第四百五十九章 盡信書不如無書第一百九十五章 早朝會第四百零四章 落難第一百零七章 技驚四座第七百三十章 武鬥不如牀鬥第一千一十九章 美食爭議第八百四十六章 李密亡第五百八十三章 美人計第三百章 歡喜冤家第七百二十六章 回京訴苦第六十五章 夜宴第五百九十三章 難捨難分第九百五十九章 開始收網第一百六十一章 首戰告捷第四百四十一章 塞上曲第八百八十章 南北情報第二百四十五章 願得一人心第二百二十九章 武不能萬敵第八百八十章 南北情報第一百三十三章 未雨綢繆第一千零二章 胥吏的擴用第一千零八章 安民之策第十六章 拉攏人心第九百六十九章 班師回朝第五百九十章 接納秦瓊第五百三十七章 安置難民第三十章 廢立太子第五百一十八章 對飲小酌第七百七十七章 一家人圍聚第二百三十三章 埋下根基第八百六十三章 談何回頭路第四十三章 任斥候火長第四十二章 伏擊第六百三十七章 圖謀隴右第五百二十六章 民以食爲天第八百零九章 發兵洛陽第五百二十三章 長兄逼婚第二百九十一章 篝火晚會第二百四十二章 情深重第三百零六章 暗香浮動第二十五章 賣糧車隊第七百五十六章 血腥鏖戰第六百四十九章 激化矛盾第六百二十三章 夜襲險關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火攻之計第一百九十九章 芙蓉花開俏公主